http://magazine.caing.com/chargeFullNews.jsp?id=100259181&time=2011-05-14&cl=115&page=all
一位商業銀行私人銀行部高級經理鼓動一位高端客戶:「黃金、白銀市價已高位回落,股市震盪徘徊,還是投資藝術品好。」
![]() |
民生銀行是業內公認在藝術品市場介入較多的一家機構。北京的炎黃藝術館即由民生銀行捐助。李飛/CFP |
藝術品理財產品成為銀行新寵,千萬元級投資門檻、預期年化收益率超過10%⋯⋯從業人士直呼,這是銀行理財產品市場中的奇葩。
有受訪銀行人士稱,這是中國藝術銀行發展的契機。在歐美成熟市場,真正的藝術銀行是指以藝術品為存貸抵押物的銀行;銀行在債務人不履行債務時, 有權依照協議內容以收藏品折價或變賣的現金優先得到清償。在此基礎上,衍生出各種形式的藝術品投資基金、藝術品保險、藝術品信託等。
一位銀監會官員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藝術銀行被看做傳統貸款業務,不同於理財產品的創新業務。
與藝術品理財業務的熱度不同,真正的藝術銀行業務在中國一派冷淡。一位國有商業銀行的私人銀行部負責人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各大國有商業銀行尚未開展此類業務。
有銀行人士稱,銀行傾向於推出藝術品投資的理財產品,而不願直接做藝術品抵押貸款的原因是,這行「水太深」。招商銀行一位私人銀行部客戶經理表示,曾經做過個別的藝術品抵押貸款,後因風險比較大、機制不太成熟,已經被相關監管部門叫停。
但藝術品金融化是趨勢所在。民生銀行和國投信託,是業內公認在藝術品市場介入較多的兩家金融機構。民生銀行內部人士透露,雖然總行有限制,但分 行一直在做藝術品抵押貸款,有時也會和擔保公司、典當行合作。從2007年開始,民生銀行的藝術品投資理財產品迄今推出了兩款,發行規模近10億元。
國投信託則主要和銀行等機構合作,最近兩年來推出了逾十個藝術品投資的信託計劃,總金額逾10億元。
一位故宮博物院書畫鑑定專家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這個市場太小,易被操縱,「貸款流入後,很容易抬高藝術品價格,操縱空間很大,也缺少監管。」
抵押無標準
藝術品質押、抵押,一直是中國銀行業的一個空白領域。民生銀行私人銀行部一位人士對財新《新世紀》記者表示,「現在國內藝術品市場交易額僅500億元,流動性和交易量還不夠大,所以銀行介入有限。」
藝術品的質押業務,是指客戶把與藝術品相關的文件——包括保單、收藏證明等交給銀行,即可獲得信貸資金,藝術品還留在收藏家自己手中,存放地需 獲得與銀行合作的保險公司確認,銀行也可以將其作為自己藝術倉庫中的待借之物,將其租給博物館做展覽;而抵押業務是直接將藝術品作為抵押品放入銀行倉庫或 委託第三方託管。
2010年7月,由民生銀行、運通擔保和福建省民間藝術館三家機構聯合推出一項新的融資業務——壽山石抵押貸款,在國內開啟藝術銀行融資之先河。
業內人士介紹,目前只有民生銀行和招商銀行有此類業務,但規模不大,需要針對具體個案來定貸款額度。
民生銀行私人銀行部一位客戶經理透露,私人銀行級客戶存款在1000萬元以上,才能做藝術品抵押貸款業務。抵押率最多50%,貸款利率年息 12%。資金用途可用於消費類、耐用品和公司經營,如買車、裝修,也可用於再投資藝術品,或在民生銀行購買黃金,但不能購房、炒股,或投資私募股權基金。
他進一步介紹,用藝術品去銀行辦理抵押貸款,過程十分不易:銀行需要其個人提供詳細的證明材料,包括身份證、戶口本、未婚提供未婚證明、專業性 評估公司出具的評估證明、資產證明,甚至要求其所在公司每月「流水」,以證明有還款能力。辦理貸款後,抵押的藝術品要放在銀行保險櫃封存,或是放在指定的 第三方託管機構,評估和寄存的費用都要客戶承擔。
作為變通之舉,民生銀行2010年4月新推出的「典貸通」業務,與寶瑞通典當行合作,但量不大,「主要看典當行願不願意收你的東西」。
背後貓膩
一位拍賣行業人士透露,雖然國內收藏界對藝術品抵押貸款期盼已久,也有零星業務,卻始終無法全面開展。只因在國內市場,藝術品流通暗箱操作,充斥大量贋品和虛假信息的現狀,令有心開展此項業務的大型金融機構膽寒,只有「機制靈活」的中小機構涉足。
中國收藏家協會副秘書長、北京大學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張忠義告訴財新《新世紀》記者,國外有一整套非常健全的機制,可以做銀行藝術品 質押、抵押貸款,但現在國內銀行極少涉足。他指出,「關鍵問題有兩個:一是鑑定真偽,二是如何估值。很多藏家特別希望國內銀行能開展這項業務。但是,缺少 有資質的藝術品評估鑑定團隊,也沒有權威的獨立第三方機構可以做藝術品的價格評估。」
前述民生銀行私人銀行部人士透露,「以前確實有客戶找我們,說手裡有好東西,想做抵押貸款後接著做藝術品投資。但是,評估其價值存在很多障礙,還要看合作鑑定機構的資信等。所以這塊業務不能說絕對能做還是不能做,因為藝術品不確定性很大。」
「在抵押時,銀行首先要對資產進行估值,而對藝術品估值要求有法律承認的鑑定體系和身份證明資料作為保證,目前國內的藝術市場根本做不到這一點。」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文物鑑定專家表示,拿房子或其他資產作抵押,都是有技術標準可以評估的,惟獨藝術品沒法評估。
一位熟悉此事、在業內人脈通達的文物鑑定專家表示,「銀行只關心這個東西能不能賣出去」。他透露,不乏銀行和拍賣行在一起操作,抬高藝術品市場價格,然後共同牟利之舉。
特殊投資品
和藝術品市場的火爆和銀行的謹慎不同的是,與藝術品相關的投資產品近年先行一步,這包括銀行推出的藝術品理財計劃,也包括相關的信託計劃和藝術品基金等。
一位書畫鑑定專家透露,客戶從拍賣行買來東西,把藝術品抵押給銀行,由銀行給予抵押人貸款額度,意味著將有更多資金注入藝術品市場。「眼見著藝術品在增值,藝術品理財市場也顯得更加火熱。」
另一方面,銀行出售藝術品投資的理財產品,由高端客戶投資,這類理財產品,最終的收入也來自將藝術品拍賣後的收入。
國投信託總經理呂益民認為,「借助信託、理財產品、基金這類金融工具,把藝術品變成一種投資標的,吸收一部分游資,而不總是投機房地產,或是炒 作白銀甚至綠豆。」他認為,「頂級藝術品是最好的資產,應在金融上給予合適的定價。這也有利於國家文化產業改革和提升文化產業的地位。」
呂益民指出,藝術品信託、理財計劃的管理者是機構,再加上藝術品基金的出現,可優化現在藝術品市場以個人為主的投資者結構,「藝術品投資對專業性的要求很高」。
但是,呂益民強調,「投資藝術品的風險是很大的,我每次都要強調這一點,甚至要求客戶在簽署信託計劃時把這句話抄寫下來:『藝術品是一種特殊商品——風險極大,投資者要做好風險自擔的思想準備。』」
本刊記者張宇哲對此文亦有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