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監會最新公布的數據顯示,2017年一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74%,比上季末下降0.01個百分點,與2016年年末持平。近期,安永統計28家上市銀行(包括25家A股上市銀行以及3家H股上市銀行)2017年一季報發現,與去年末相比,上市銀行不良率從1.66%微降0.02個百分點至1.64%,已經由去年年底的不良不良貸款額,不良率“雙升”轉為“一升一降”。
上市銀行進一步改善的還有盈利情況。安永統計顯示,2016年37家上市銀行實現凈利潤合計人民幣14531.75億元,比2015年度增長3.65%。2017年一季度上市銀行凈利潤增速進一步回升,合計凈利潤同比增長3.69%。
從不良“雙升”到“一升一降”
近日,安永發布的《中國上市銀行2016年回顧及未來展望》顯示,2016年末37家上市銀行不良貸款余額是人民幣12402.96億元,比上年末增加了1840.88億元,不良貸款率是1.65%,比2015年末上升了6個基點。不過,不良雙升的局面在2017年一季度轉為不良貸款額上升、不良率下降的“一升一降”態勢。2017年28家上市銀行不良貸款額增加了240億元人民幣,而不良率卻下降了0.02個百分點。
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金融服務部合夥人許旭明指出,2016年上市銀行不良貸款額與不良貸款率呈現雙升態勢。主要因為去年上市銀行受宏觀經濟增速放緩、產能過剩行業風險逐步釋放、大宗商品綜合調整這些綜合因素影響所致。
然而,隨去年四季度到今年一季度實體經濟呈現轉暖,銀行業資產質量是否真的迎來拐點、這種趨勢能夠持續多久? 安永亞太區金融服務部審計服務主管蔡鑒昌指出,不良率好像有拐點跡象,但還是存在隱憂。雖然從業績報告中看,上市銀行的不良貸款率與關註率貸款的比率有所改善,但並不代表我們認為未來上市銀行不良貸款已經走出低谷。他指出,未來不良貸款的走勢取決於好幾方面,除了宏觀經濟和外部環境影響外,自身在風險管控方面的能力也是一個主要因素。
此前,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副院長周皓對第一財經指出,未來銀行業整體看,不良率的增量將逐漸減少,國有五大行應該逐步下降,股份制銀行中有一些會上升,但總體看也會逐步減少。
某券商分析師在北京銀行業調研後對第一財經指出,不良改善趨勢進一步確立,不良率穩中趨降基本是各家銀行的共同目標,部分銀行甚至制定了不良余額下降的目標。
部分銀行或面臨資本壓力
《報告》顯示,2016年上市銀行同業資產占比從2015年的8.75%下降至7%。
許旭明指出,在監管大環境影響下,總體來說希望銀行回歸實體經濟、服務實體經濟,這有可能會導致傳統信貸業資產保持穩定,但同業內資產下降的趨勢。
從3月開始,銀監會接連發布多個重要文件,旨在加強銀行業風險防控,對各銀行業金融機構的同業、投資、理財等業務中存在的杠桿高、嵌套多、鏈條長、套利多等問題開展治理。宏觀層面上,隨著央行MPA考核制度逐步落地,多家銀行正在收縮同業業務,同業負債和同業資產同步收縮。
近期,又傳出證監會全面禁止通道業務的消息,不過此後監管層對券商通道業務再表態,稱暫未全面禁止但仍關註規模。
“一些投資於資管計劃的產品,相應的行業有監管政策的調整,對銀行的資產配置一定會產生一些影響。不同行業主管部門出臺相應政策會在金融機構產生連鎖反應,我們也將繼續觀察上市銀行今年中報的表現。”安永華明會計師事務所金融服務部合夥人姜長征對第一財經表示。
5月12日,銀監會近期重點工作通報通氣會上披露的數據顯示,4月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理財產品余額為30萬億元,比3月末增加了1.1萬億元。銀行業金融機構持有的同業存單余額為4.2萬億元,比3月末增加將近700億元,發行的同業存單余額為7.8萬億元,比3月末增加1384億元。
銀監會審慎規制局局長肖遠企與市場溝通時指出,從數據來看,同業業務還是比較穩定,只是有一些小幅度的調整。而近期發監管文件並沒有新的監管規定,只是對已有規定的系統重申。
姜長征指出,最近這段時間政策的密集出臺,對銀行同業,包括理財業務等都進行了一些相應的清查或者結構性調整,對於資本消耗比較高的銀行來說,壓力會比較大。
《報告》顯示,上市銀行2016年末平均資本充足率為12.62%,比2015年末下降6個基點。為了緩解資本壓力,上市銀行在2016年持續穩妥地推進外部融資,通過在境內外市場上首次公開發行普通股、增發普通股、發行優先股和二級資本債等多種途徑夯實資本基礎。
此內容為第一財經原創。未經第一財經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加以使用,包括轉載、摘編、複制或建立鏡像。第一財經將追究侵權者的法律責任。
如需獲得授權請聯系第一財經版權部:021-22002972或021-22002335;dujuan @yica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