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50億巨額補貼能否砸出一個新風口?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511/163059.shtml

50億巨額補貼能否砸出一個新風口?
華商韜略 華商韜略

50億巨額補貼能否砸出一個新風口?

與papi醬的過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短視頻行業卻越來越火,被稱為直播之後的又一個內容創業風口。

來源 | 華商韜略(ID:hstl8888)

文  | 遲玉德

4月22日,曾靠短視頻爆紅的papi醬,給母校中央戲劇學院捐了2066萬,該消息得到了一些報道,卻沒有廣泛傳播到大眾層面,許多人感慨:這個靠短視頻火起來的“2016年第一網紅”已經過氣。

papi醬熱度降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投入短視頻的“人才”越來越多:與papi醬的過氣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短視頻行業卻越來越火,被稱為直播之後的又一個內容創業風口。

timg (9)

風口里滿是錢味兒

短視頻已經成為兵家必爭之地,新老互聯網巨頭都爭著往里面砸錢。

與微博捆綁發展的秒拍是短視頻領域的領軍者,早在2015年底,它就拿出1億美元扶持短視頻創業,2016年11月,它再次拿出10億元打造短視頻上下遊產業鏈,而其母公司一下科技則於同月獲得由新浪微博領投的5億美元融資。

1

與秒拍同樣重視短視頻生態建設的平臺是今日頭條。在秒拍宣布10億元補貼計劃之前,今日頭條已於2016年9月宣布:未來一年將拿出至少10億元補貼短視頻創作者,今年2月,它還向海外進軍,收購了美國短視頻平臺Flipagram。今日頭條CEO張一鳴稱,“短視頻是一個前景光明的領域”和“一件方向正確的事”。

秒拍和今日頭條是短視頻領域的雙雄,兩者互不相讓,秒拍稱“秒拍就是短視頻”,今日頭條則針鋒相對地回應道,“今日頭條已經成為國內最大的短視頻平臺,沒有之一。”

在秒拍和今日頭條爭得不可開交的時候,後起之秀快手悶聲發大財。3月,快手完成了總金額3.5億美元的第一輪融資,領投機構為騰訊。

馬化騰在談及這筆投資時說,“快手專註於服務普通人日常生活的記錄和分享,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是中國移動互聯網一款非常貼近用戶,有溫度、有生命力的產品。”

timg

除了投資快手之外,騰訊還推出了扶植內容創業的“芒種計劃”。該計劃的1.0版本於2016年3月推出,補貼金額為2億元,今年2月底則推出了2.0版本,補貼金額追加12億元,而短視頻創作者是重點扶植對象。

追趕這場風口的還有美拍。這款於2014年5月上線、以女性為主要用戶的短視頻應用,上線9個月就俘獲了1億用戶,到今年1月,其用戶總規模已經突破1.6億。美拍與美圖秀秀出身同門,其母公司——美圖已憑借這兩款火爆應用於2016年12月在香港上市,當下市值超過450億港元。

美拍的成功刺激了陌陌。陌陌去年因抓住直播風口入賬26億元,如今直播風口暫緩,陌陌又來趕短視頻的風口。3月底,陌陌將原有的短視頻模塊整合放到一級入口“附近”的位置,陌陌CEO唐巖對這次調整非常重視,將其提升到戰略高度,稱“視頻化的使用場景可以為用戶提供豐富的娛樂化內容”,並強調“陌陌將從一個交友性質的工具性平臺,轉型升級為一個社交泛娛樂平臺”。

這麽大的風口肯定少不了阿里的參與。同樣是在3月底,阿里宣布將旗下的土豆全面轉型為短視頻平臺,並推出為短視頻創作者賦能的“大魚計劃”,該計劃的補貼總額為20億元。

timg (1)

幾大巨頭對短視頻創業的補貼已經超過50億元。有評論稱,這場風口里滿是錢味兒,“薅資本家羊毛”的機會又來了。

創業明星

每一場風口都能造就一批明星創業者,短視頻也不例外。

最為人熟知的短視頻明星當屬papi醬。這個自詡“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的女子”自2016年2月躥紅,一個月後就獲得1200萬元融資,4月份又與擅長炮制新聞熱點的羅振宇合作,將其第一次貼片廣告炒到2200萬元的天價,在當時引起不小的轟動。

timg (2)

papi醬雖然有名,但融資能力有限,能融到上億資金的則是那些非網紅的專業團隊,比如一條、二更和梨視頻。

一條由《外灘畫報》前總編徐滬生於2014年9月創辦,面向中產階級用戶,主打“生活·潮流·文藝”類短視頻,其作品格調清雅、制作精良,上線15天就俘獲了100萬用戶,如今,其基礎用戶已經超過2000萬、日活躍用戶100萬。

timg (3)

一條從成立的第一天起就不差錢,其天使輪投資達到千萬級別,2016年7月又獲得1億元B+輪融資,現金儲備達到2億元,公司估值約為13億元。

與一條走近似路線的還有二更。二更以“發現身邊不知道的美”為主題,以城市為單元,用2~5分鐘的紀錄片呈現一個人、一件事物、一個夢想或一種文化,在風格上屬於治愈系。2016年,二更的月播放量超過10億次,全年營收則超過1億元。

timg (4)

二更也不差錢,它先於2016年3月獲得5000多萬元A輪融資,又於今年1月獲得1.5億元融資,後一筆融資刷新了國內短視頻內容創業的融資紀錄。

不過,隨著梨視頻的橫空出世,這個紀錄變得不算什麽。2016年11月,原澎湃新聞CEO邱兵上線了資訊類短視頻平臺梨視頻,上線之前,梨視頻便獲得了1億美元融資。但梨視頻今年2月由於被北京市網信辦、市公安局和市文化市場行政執法總隊“責令整改”,放棄了原來的定位,轉做有關年輕人生活、思想、情感的短視頻。

timg (5)

財大氣粗的一條、二更、梨視頻聚集了一大批短視頻創業人才,但風口之下,有多少能人甘願聚集在別人的旗幟下幹活?更多的人選擇單練。

箭廠、陳翔六點半、30秒懂車、王尼瑪、潮人小羅等大小短視頻團隊,亦拉開陣勢參與到這場“薅資本家羊毛”的風口之中,這些團隊制作的視頻傳播度與一條、二更的無法相提並論,但在圈內小有名氣,有的還融了不少錢,比如“30秒懂車”就在2016年8月獲得1500萬元pre-A輪融資。

體育領域也被視為短視頻的大熱門。2016年6月,足球評論員董路創立短視頻公司“樂播足球”,足球運動員孫繼海則推出短視頻社交平臺“秒嗨”。

 

短視頻創業越來越熱鬧,投資人和創業者對其即將成為下一個風口似乎深信不疑,他們的底氣從何而來?

u=1045037214,2013489393&fm=11&gp=0

透視人性底層需求

俗話說“無風不起浪”,短視頻能被炒成風口首先是需求催起來的。

新浪微博的市值在去年11月突破100億美元,超越行業鼻祖Twitter,短視頻的井噴功不可沒。微博2016年8月的財報顯示,其月活用戶達到2.28億,連續九個季度保持30%以上的增長,短視頻的日均播放量達到15.7億,比上一季度增長了235%。這些短視頻都來自秒拍,這也是秒拍其後推出10億元補貼的原因。

今日頭條的情況也差不多。2016年,其短視頻的日均播放量達到13億,日均播放總時長達到3700萬小時,比2015年增長了605%,並且,用戶在短視頻上的消費時長是在圖文上的1.33倍。

對於這種高速增長,騰訊亦深有體會,過去一年,其短視頻播放量從0.78億增加到20億。

用戶為什麽突然對短視頻產生了如此強烈的需求?

要弄清楚這個問題,先要了解短視頻的種類。

短視頻依據制作主體的不同分為兩種:

一種是由專業人士拍攝的短視頻——PGC(Professional-generated Content),一條、二更、30秒懂車等制作的短視頻都是PGC,秒拍和今日頭條則是主要發布PGC的平臺,它們推出的補貼計劃也是給PGC創作者的。

另一種是由用戶拍攝的短視頻——UGC(User-created Content),快手、美拍、陌陌等發布的視頻基本上是UGC,這些視頻由用戶自拍而成,質量不高,主要用於展示自我,終極目的是社交或者成名。這種短視頻平臺不需要像秒拍和今日頭條那樣補貼創作者,因為UGC創作者需要的是人氣,平臺自身的壯大就是對這類創作者最大的“補貼”。

PGC興起容易理解。近兩年來,隨著4G網絡、WiFi的普及和移動資費的下降,觀看短視頻變得不再昂貴,與此同時,日趨忙碌的工作也使都市人擁有了大量碎片化時間,用這段時間觀看空靈、唯美、慢節奏的短視頻,成為都市人的一種心靈按摩,工作壓力越大,這種需求越強烈,這也是一條和二更迅速做大的原因。另外,忙碌不安的都市人也希望抓緊碎片時間惡補各種消息、知識和觀念,追趕這個一日千里的時代。

一份調查數據顯示,喜歡PCG的用戶主要是大都市的職場精英,喜歡UCG的用戶則主要是大都市的職場新人和二三四線城市的小鎮青年。華商韜略(微信公眾號:hstl8888)梳理的資料顯示,快手過半數的用戶是24歲以下的未婚人群,美拍的用戶也大體相似,不同的是快手的用戶以男性為主,美拍的用戶則以女性為主。

與PGC用戶追求心靈放松和快速學習不同,UGC用戶追求的是擴大社交範圍和獵奇。在快手、美拍和陌陌上,一個人不論顏值、不論出身、不論年齡,都可以成為主角,移動智能手機的普及使滿足這一願望的成本趨近於零。對於那些顏值頗高或具有某種才藝的人,這可比上星光大道容易多了。

u=1794805460,3988539434&fm=23&gp=0

而對於觀看者而言,這是一個獵奇或獵艷的好機會。在快手上,你可以進入一個光怪陸離的魔幻現實主義世界,那是一個被主流媒體遺忘但卻真實存在的世界;在陌陌上,你則可以零距離欣賞各種美女、小鮮肉和肌肉男,有的美女甚至穿著睡衣,仰面朝天,還做各種小撩撥動作,仿佛在拍給男朋友看。

供需雙方的需求都基於人性——真實、強烈、無可阻擋,不需要任何激發就會井噴。拿快手來說,它在沒有投一分錢廣告的情況下,就把用戶做到了4億。

今年,用戶對於PGC和UGC的需求不但沒有減弱,反而愈發強烈,這給微信公眾號和直播走衰之後的內容創業者註入了強心劑。

然而,短視頻這場風口真能持續刮下去嗎,它會不會像直播一樣先被需求和資本猛然催熟,然後歸於平淡呢?

產業鏈上的真相

一個產業鏈得以形成,光有強烈的需求還不行,還要有有效的供給,且供給方要有健康的盈利模式。

UGC短視頻由用戶供給,這些用戶不是在進行短視頻創業,平臺不需要補貼,他們就會源源不斷地提供內容,不存在供給問題。

PGC短視頻的供給方則是一條、二更這樣的專業團隊,對於這些團隊而言,制作具有水準的短視頻是一件平常的工作。一條創始人徐滬生說,這次創業其實就是將之前在傳統媒體形成的文化、審美、質量管理、流程管理以及分眾媒體運營的經驗嫁接過來。除了經驗外,他們還有4K高清攝影機這樣的設備——所拍攝的視頻甚至可以在電影院里播放。

timg (6)

顯然這種高門檻的創業很難普及,它只適合那些傳統媒體精英,如果徐滬生沒有“《外灘畫報》前總編”這樣的頭銜,很難吸引到風險投資。風險投資之所以進來,也是看準了這種創業難以複制:一條成功這麽久,又產生了幾個新一條?

當然,PGC團隊沒有必要都搞一條、二更這麽大,大部分團隊的規模都不大,專註於垂直領域,有的做汽車,有的做足球,有的做吐槽,papi醬就是做吐槽的PGC團隊。但這種小的PGC創業門檻仍然很高,papi醬在成名之後推出Papitube,試圖批量生產papi醬,可到現在也沒有搞出什麽名堂,就連她自己的作品也供給乏力。

供給起不來的同時,PGC的盈利模式也沒有成熟。

目前,PGC創業者探索的盈利模式有兩種:廣告和電商。

廣告收入也有兩種,一種是廣告主投放的廣告,另一種是短視頻平臺的流量分成。對於一般PGC而言,拿到廣告主的廣告並不容易,就算有名如papi醬,也拿不到幾個廣告。許多小型PGC團隊活下來其實是靠平臺的流量分成。在短視頻被炒成風口之前,全國做短視頻的團隊很少,每個團隊能分到不錯的收入。但現在情況發生了根本性轉變,一位老的PGC創業者抱怨,以前是幾百個創業者分1億補貼,現在則是10萬個創業者分10億補貼,“這是一個量級的變化”。

當然在廣告方面也有過得舒服的,一條的廣告就很好賣,其3~5分鐘的廣告能賣到100多萬元,而且是寶馬、Airbnb、小米這樣的客戶,目前,一條全年的廣告銷售額約為1億元。

與此同時,一條還做起了電商,他們從2016年5月開始在微信端開售從大陸、臺灣、日本、北歐挑選的獨立品牌和設計師產品,僅半個月就做了1000多萬元銷售額,一個月就聚集了1000多家供應商。一條創始人徐滬生說,“我們要做的是一個移動端的無印良品、宜家、誠品,這是一個巨大無比的空白市場。”

一條將自己的電商平臺命名為“一條生活館”,稱要做天貓、京東做不了的事情,為中產階級提供具有品味和設計感的美好商品。徐滬生說,一條2017年要把電商的流水做到10億元。

一條在廣告和電商上無疑都是成功的,但這種成功很難稱得上是內容創業的成功,它更像是廣告的成功和電商的成功。並且,這種成功的前提是要有龐大的用戶基數,以及對供應鏈的把控能力,一般PGC團隊是學不來的。

短視頻創業者還希望嘗試打賞模式,但目前尚未有成功先例,主流觀察者都不看好這種模式,或認為其即便可行,也難以成為一種主要盈利模式。

對於廣大短視頻創業者而言,真正可以依靠的盈利模式其實是找到一家好的MCN(Multi-Channel Network),或者自己成為MCN。

MCN是一種在平臺之下、PGC團隊之上的內容中介,可理解為“短視頻聯盟”。華商韜略(微信公眾號:hstl8888)梳理的資料顯示,Maker Studios是YouTube上最大的MCN,擁有4億訂閱用戶,2014年,它被迪斯尼以5億美元收購,該收購案成為刺激國內短視頻創業MCN化的動力。

MCN的價值在於,它能為平臺提供穩定的內容輸出,同時為內容生產者找到合適的平臺和廣告主,甚至指導內容生產者把握用戶心理。總之,在其組織下,短視頻可以像流水線上的商品一樣被批量生產和消費。

由於MCN如此重要,所以短視頻平臺也主要通過MCN孵化短視頻內容,比如秒拍就與2000多家MCN公司建立了合作。

MCN的出現推動了行業的成熟,它促使PGC團隊之間的競爭愈發激烈:秒拍、今日頭條等平臺發放的巨額補貼也大量通過MCN流向那些能持續生產好作品的PGC團隊,呈現“強者愈強”的馬太效應。

不過,即便是那些活得不錯的PGC團隊,也要應付層出不窮的營銷號的沖擊。

所謂“營銷號”,就是一些以剽竊為生的偽PGC團隊,這些團隊不生產內容,而是在平臺上四處搜尋短視頻、影視劇和綜藝節目,然後進行有技巧地拼貼,很快就能做出大量點擊量頗高的短視頻。平臺對於這種行為一般保持高度地容忍,因為它需要流量,而PGC團隊的制作周期太長了。這樣的現狀讓那些老老實實做原創短視頻的PGC團隊很不爽,他們抱怨稱,“這些營銷號更容易成為平臺補貼的受益者”。

timg (7)

總體而言,短視頻行業的供給還很不健康,盡管有一些優質內容,而且誕生了MCN這樣的產業鏈組織者,但由侵權問題引發的“劣幣驅逐良幣”問題嚴重,大量短視頻創業者也沒有形成健康的盈利模式。

看上去,短視頻風口還沒有刮起來就陷入了困境,那麽,它還能刮起來嗎?

追一個風口需要理由嗎?

互聯網圈盛產風口,每一個風口都有一套理論。

去年2月papi醬走紅之後,短視頻創業圈便宣稱“2016年將成為短視頻元年”,但後來真正火的卻是直播。

受到打擊的短視頻創業者們不氣餒,他們認為短視頻與直播有很多相似之處,比如都是打發用戶的碎片化時間,都需要智能手機的普及,既然直播可以成為風口,短視頻一定也可以。

並且,他們堅信短視頻比直播更適合內容創業者,理由是直播從根本上講是一款社交應用,很難稱得上是“內容”平臺,主播做的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嘮嗑,不是創作內容,而用戶也很少回看直播,更不會轉發,甚至不願意讓別人知道:最吸引人的直播常充滿低俗、色情趣味。有人幹脆將直播內容稱為“工業廢水”。

短視頻則不同,短視頻因為時長短,一般在5分鐘以內,所以更強調精華性,內容或唯美,或充滿幹貨,或剪輯淩厲。一個制作精良的短視頻通常能獲得大範圍傳播,而觀看短視頻的人也會關註制作團隊,形成比較強的品牌黏性。

當然這些只是理論,在直播火的時候,這種理論缺乏說服力。真正讓短視頻創業者相信“風口來了”的還是資本的力量。2016年9月,今日頭條CEO張一鳴帶著10億元補貼強勢宣稱:短視頻是內容創業的下一個風口。

timg (8)

今日頭條、秒拍等平臺的巨額補貼給短視頻創業者帶來了安慰,但卻沒有改善他們的處境,在“僧多粥少”的局面下,他們很難依靠補貼持久發展下去,同時,由於很多補貼被營銷號搶走,他們也很難堅定地堅守原創和出精品。有評論指出,大量短視頻也常充滿低俗、色情趣味,比直播好不到哪里去,比如一些街坊短視頻就是一些挑戰底線的“汙言穢語”。

華商君認為,如果不堅持原創、出精品和高品位,一個PGC團隊很難脫穎而出,整個行業也將繼續在爛泥塘里打滾。

短視頻創業者大都羨慕一條,但很多人忽略了徐滬生在創辦一條之前默默積累了多少年,他的文化、審美、質量管理、流程管理以及分眾媒體運營的經驗,不是因某一個風口一下子形成的。

如果短視頻風口還能刮起來,隨風而起的將是徐滬生這種在傳統媒體歷練多年的精英,沒有深厚的積澱,即便“集美貌與才華於一身”,也不過是曇花一現。

短視頻 內容創業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8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