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TIR系統讓中國貨車在“一帶一路”跑得更快更遠

中國與14個國家接壤,是世界上接壤國最多的國家,擁有2.2萬多公里的陸路邊境線。截至2015年底,中國已經開通了178條國際道路貨物運輸路線,完成了貨運量3700多萬噸。

不過國際道路運輸聯盟(IRU)在最新發布的《釋放國際道路運輸潛力,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報告中指出,中國的國際道路運輸貿易仍存在不少制約瓶頸:國際道路運輸規模不大,在國際運輸中所占比例較小,約占總量的10%,仍有擴展空間。

2016年,中國加入了聯合國《國際公路運輸公約》(TIR公約),成為了聯合國《TIR公約》第70個締約方,已經有42個“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加入《TIR公約》。

前述報告還預測,TIR 系統將有效降低中國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特別是中亞、西亞、南亞和東北歐區域之間通關時間、提高通關效率;如TIR系統在中國成功實施,將使中國每年與“一帶一路”沿線主要國家進出口貿易額最多可增加約135.83億美元,其中出口增加約23.03億至78.6億美元。

IRU東亞及東南亞代表處首席代表曲鵬程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表示,2016年中國加入後,意味著這一系統連接了大西洋和太平洋。而“中國加入之後,很多其他國家也對TIR系統表達了非常強烈的興趣,包括印度、越南、沙特阿拉伯、埃及等。”

曲鵬程

曲鵬程

曲鵬程稱,即將於5月14~15日召開的“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期間,IRU將同中國兩大部委商討簽訂諒解備忘錄,達成高層次框架,推動中國國際道路運輸事業的發展,同時也推動中國加入更多聯合國交通貿易便利化公約,使中國和其他“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尤其是絲綢之路經濟帶相關國家,在相同的國際標準、規範之下進行交通與貿易,“我們正在做的是跟中國的相關機構通力合作,爭取這套TIR系統能在中國早日實施,我們希望今後能有更多的帶著TIR標識牌的車輛行駛在中國的道路上。”

很多歐亞大陸國家公路運輸是唯一選擇

第一財經:與傳統的鐵路運輸和海運相比,使用國際公路運輸對於中國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相關方而言,有什麽突出的比較優勢?

曲鵬程:中國是世界上接壤國最多的國家,一共有14個接壤國,但是在“一帶一路”大環境下,我們看到與其他的交通運輸方式相比,國際道路運輸的潛力還尚待開掘。道路運輸行業指的是,通過卡車把貨物從一個國家的某一個地點運到另外一個國家的目的地,其中的特點是對基礎設施的依賴較小。道路運輸還具有機動靈活、組擴方便、周轉速度快等特點,比如一單貨,能裝40英尺的集裝箱,找一輛卡車就可以運輸,如果只有一半的貨物,裝在一個20英尺集裝箱里也可以運輸走,而鐵路運輸一般情況下,一般會有40到50個集裝箱,需要等貨物都準備好了才可以發貨。

此外,道路運輸最大的一個特點,可以實現門到門的運輸,可以實現從工廠到客戶,或者是兩個工廠之間的門到門運輸。日常生活中幾乎所有貨物都在某一個時間點內是在卡車上通過道路運輸實現。道路運輸與海運、鐵路相比,在運輸成本和效率上具有綜合優勢。

舉例而言,如果從中國把40英尺的集裝箱運送到波蘭(波蘭是中歐鐵路重要目的地),海運需要30天,成本是3000美元上下,用鐵路運輸為12~14天,成本大概為9000美元。使用公路運輸,哈薩克斯坦的運輸公司(中國卡車目前還不能開到波蘭)從相關口岸攬貨運到波蘭與白俄羅斯交界口岸,距離約6000公里,大概耗時10天,成本是5000美元左右。

另外非常重要的一點是,通過鐵路運輸,需要有鐵路線路,而在中國臨近的一些國家中,鐵路線路的網絡並不是那麽發達,而道路運輸的網絡卻四通八達:在中國周邊的這些“一帶一路”沿線,尤其是中亞國家,甚至包括高加索地區的國家,不是所有地方都有鐵路,鐵路在很多情況下不是一個選擇,在這種地理和經濟發展的形勢之下,有時候公路是唯一的選擇。而正如我前面所講,哈薩克斯坦的運輸公司就正在從中國承攬貨物運到遠至德國、波蘭等地。

中國的14個接壤國家中很多是內陸國家,比如蒙古、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等,從歷史發展來看,國際道路運輸也是中國與這些國家最傳統、最基礎的運輸方式。我們希望在中國“一帶一路”建設中,可以更好發揮國際道路運輸的優勢,更好地釋放國際道路運輸的潛力,以後有更多貨物通過卡車來實現。

中國國際道路運輸規模不大,在國際運輸中所占比例較小,約占總量的10%,仍有很大擴展空間

助力六大經濟走廊建設

第一財經:公路跨境運輸在歐洲是比較成熟的行業,請問在中國目前跨境運輸的企業規模如何?

曲鵬程:國內目前跨境運輸的企業情況,我們從相關渠道部獲得的數據是中國從事與“一帶一路”國家國際道路運輸的企業數量是300家左右,這個數量是非常小的,尤其是與中國第一大貿易國身份地位相比:土耳其有2000多家公司從事國際道路運輸,波蘭有6000家公司從事國際道路運輸。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大背景之下,中國的國際道路運輸事業還有非常大的發展空間。

國際道路運輸事業在歐洲發展比較早:國家相對小,有貿易需求,歐洲經濟發展得也比較早,甚至在二戰前就有國際道路運輸業務;中國主要的經濟發展中心還是在中國東部、南部尤其是東南沿海,而中國改革開放以來,主要以加工出口的模式來發展經濟的,所以在極大多數情況下,東南沿海地區生產的產品通過海運被運到了歐洲、美洲等。

中國的國際道路運輸事業,如果說有一個時間點的話,1991年中國同蒙古簽署了第一個道路運輸協定,才開啟了國際意義上的道路運輸,所以中國國際道路運輸事業發展得比較晚,如與歐洲相比,對方已經發展半個多世紀了。雖然發展得比較晚,但是發展得比較快,中國與周邊的這些國家,除了阿富汗以外,目前都有雙邊或多邊的道路運輸協定。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中國要加強與周邊國家的聯系,且中國提出了“六國經濟走廊”建設,其中包括中蒙俄、新亞歐大陸橋、中國-中亞-西亞、中國-中南半島、中巴、孟中印緬等,這些經濟走廊是需要通過道路運輸來實現的,鐵路雖然有,但是鐵路並不能充分連接各個城市區域、鄉鎮,包括產品、資源的生產地。為此,我們看到了非常好的機會。

讓中國的貨運車輛在“一帶一路”上跑得更快

第一財經:TIR系統具有六十多年成功運營的歷史,在促進全球運輸和貿易便利化方面得到廣泛認可,模式簡單,就是采用TIR證件的集裝箱貨物運輸從起運地海關檢查封存後,運輸到達目的地海關之前,沿途所有過境海關只需查看TIR證以及未被破壞的海關封印就可以放行,不需要對貨物進行開箱檢查,極大地簡化了過境程序和時間,同時也能擔保沿途各國海關對該批貨物的關稅。不過由於中亞等地區近些年來也面臨著一些安全方面的考驗, TIR系統如何保障運輸安全?

曲鵬程:中國目前在與相關機構合作,共同建立TIR系統。TIR系統基於《聯合國1975年國際公共運輸公約》,在中國加入之前,從哈薩克斯坦直到英國,以及俄羅斯、蒙古、伊朗、土耳其等國家都已經在使用TIR系統進行跨境公路運輸,本身TIR系統在歐亞大陸其他地方已經運營六十多年。

至於你所提到的使用TIR系統運輸的安全性問題,譬如在中亞可能存在恐怖組織的行動等,首先涉及可以使用TIR系統進行運輸的公司資質問題。公司的選擇要經歷一個程序,且對運輸公司的認證行為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過程,其中包括只有經批準的承運人和車輛才可以使用TIR證進行跨境運輸;同時,現在隨著科技的發展,檢驗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比如有較大的X光機,卡車通過時就可以對貨物進行檢驗,而且還有更靈活的X光檢驗機,檢驗機放到一輛車上,繞著這個卡車開一圈,卡車里的貨物就能夠看到了。據我們所知,通過國際道路運輸來實現恐怖主義目的的行為並不是特別多:我們有一個數據,2013年的時候使用TIR單證進行運輸的貨車一共約有300萬次,涉及到違規行為的只有一百多次(偷漏關稅、私藏貨物等),TIR目前為止是最安全的運輸體系。

第一財經:按照相關測算,使用TIR通關,將有效降低中國在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特別是中亞、西亞、南亞和東北歐區域之間的通關時間、提高通關效率,預計可以降低通關時間30%~80%,減少0.5到1天,至多3~6天時間。這意味著中國的國際運輸在何種程度上跑得更快更遠?

曲鵬程:每年使用TIR單證進行的國際道路運輸的次數,大概是100萬次。中國的車輛跨境運輸如何抵達歐洲?這同中方與其他國家政府簽署多邊、雙邊道路運輸協定有關,涉及到路權的問題。中國的車可以到哪里,中國跟周邊國家大部分都有道路運輸協定,道路運輸協定規範了雙方能夠進入各自國家的領土行駛的距離,車只能到達規範的線路所指定的距離,比如說中國跟俄羅斯有雙邊道路運輸協定,中國的車可以到若幹個城市,俄羅斯的車可以到哈爾濱,進入中國境內600公里左右,按照這個運輸協定,俄羅斯再往中國境內開,是開不了的,這是政府間的雙邊運輸協定所確定的。目前中國的車還到不了荷蘭、德國,在未來發展過程中,中國如果想促進與“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國際道路運輸,中方可以同更多的國家簽署雙邊或者是多邊道路運輸協定,讓中國的車走得更遠,也讓其他國家的車來到中國的境內。而TIR公約能做的事,就是能夠讓行駛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貨運車輛走得更快。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64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