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TVB交易未到終曲

http://stock.hexun.com/2011-02-28/127612799.html

  曠日持久的賣盤之後,香港傳媒娛樂巨頭電視廣播有限公司(下稱TVB)終於迎來了新主人。

  1月26日,TVB發佈公告,大股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下稱邵氏)將擁有的26%的TVB股權出售,買家是德祥企業董事局主席陳國強、HTC董事長王雪紅以及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下稱普羅維登斯)所組成的財團。

2006年,TVB董事局主席邵逸夫因身體原因入院,開始萌生退意為TVB尋找買家。數年中,香港以及內地豪門有意接盤者眾多,陳國強和王雪紅的名字從未被提及。

  這一交易要到3月31日方能最終完成,對於具體細節,參與收購各方均表示暫時不便多談。

  交易完成後,邵逸夫、方逸華伉儷仍將留任董事局主席和董事總經理,李寶安、陳志云等TVB管理層也將留任。但是,隨著此次股份的轉讓,極富傳奇色彩的邵逸夫時代行將結束。

  TVB是否會將迎來嶄新的陳國強時代?或是王雪紅時代?不樂觀的是,單單以資歷論,陳國強和王雪紅似乎很難讓人信服。

  陳國強的媒體投資史不堪回首,王雪紅可以帶來進軍新媒體的想像空間,運營媒體卻非其擅長。普羅維登斯可以為TVB找到整合全球媒體資源的視野和機會,但對TVB來說,PE注定是過客而非主人。

  易凱資本CEO王冉認為,財團中的買家主業均與電視業不相關,他寧願相信該財團只是接力棒中的一棒,此後可能會再交棒於他人。

  TVB仍需等待一個具有決定意義的傳媒產業投資者。此前,買家「港人身份」的限定是橫亙於內地以及其他香港以外買家面前最大的禁忌,這限定了TVB投資者的選擇範圍。但是放眼全港,誰又能堪負邵氏夫婦「託孤」重任?

  陳國強盤活了TVB股權轉讓的局面。在陳氏的主導參與下,王雪紅和普羅維登斯,以及其他的潛在投資者得以參與到交易中來,TVB可以在更大範圍內尋找合適的戰略買家。

  3月31日前,邵氏基金將會繼續出售所持TVB股份中的一部分給獨立第三方。誰將成為TVB的新主人?

  「六叔託孤」

  談及這一交易,TVB王牌節目《歡樂今宵》和《香港小姐》製作人、原TVB高級製作主任蔡和平感嘆,「邵氏時代結束。」話鋒一轉,蔡和平認為這會是TVB的轉機,「電視行業最重要的是創新。試問這十多年無線有什麼特別的節目推出?」

  邵氏伉儷經歷傳奇。因在八兄弟中排行第六,邵逸夫常被人稱為「六叔」。邵逸夫早年投身電影,其經歷近乎是華語電影發展史。上世紀60年代邵逸夫與利孝和共辦TVB,1980年,利孝和去世後邵逸夫接掌TVB,並出任董事局主席直至今日。

  邵逸夫領導之下,TVB在80年代達到全盛,至今仍在香港無線免費電視市場獨領風騷。TVB所開創的低成本、流水線式的經營模式成為華語傳媒工業的典範。

  當下,香港有兩家無線免費電視台——TVB與亞視,TVB處於絕對壟斷地位,兩家的市場份額比是8︰1,甚至9︰1。2010年上半年,TVB旗下的翡翠台黃金時段平均收視率為85%,明珠台黃金時段的平均收視率為74%。

  香港之外,TVB在全球總計擁有近30個電視頻道,電視節目以及電視劇的影響力更是遍及華人生活圈。旗下TVBS是中國台灣收視率最高的新聞綜合頻道,並在中國內地華南,特別是珠三角地區落地。在東南亞、北美和歐洲,TVB也有一定的收視率。

  撐持大局近30年,邵逸夫年過期頤,其接班人問題始終未得妥善安排。子女四人中,無人可接掌TVB王朝,將TVB託孤於人便成為年已104歲的 邵逸夫的現實選擇。承擔起選擇託孤人選重任的是同樣傳奇的方逸華。2010年,邵逸夫退居二線,77歲的方逸華一人獨力掌握TVB大局,並繼續物色買家。

  接近方逸華的人士對《財經》記者透露,方逸華十分勤勉,直至今日仍舊每天一早到TVB辦公室,加班至很晚才回家。方逸華治台頗有腕力,過去幾年中,TVB業績贏利下滑,方逸華以鐵面削減成本。在去年喧囂一時的「陳志云事件」中,方逸華的腕力尤為明顯。

  此次交易宣佈後,陳國強對媒體強調,自己不是一個電視人,不會插手TVB的日常運營,王雪紅和普羅維登斯也不會,並大方表示希望邵氏夫妻一路做下去,自己「可以坐享其成」。

  邵氏夫婦以如此高齡繼續領導TVB,暫時可穩定市場,並示好監管者。但長期而言,方逸華仍需要物色新的領導者使TVB重煥青春。

  在邵逸夫、方逸華領導後期,TVB已顯露疲態。蔡和平直言,為了避免影響收視率,不少節目墨守成規,製作人員創新空間狹窄。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院長蘇鑰機也批評說,出於資金及收視率的考慮,TVB節目停滯不前。

  香港《經濟日報》援引原TVB人士的話稱,TVB的節目沒有新意,「創業與守業不同,新老闆入主,希望拿出來的產品不同,對人才的要求也不同,對整個電視行業有正面影響。」

  批評者們均寄希望於新股東的進入,能夠為TVB帶來新的投資,帶來新的思維和衝擊。而這也正是邵氏夫婦託孤本意。

 TVB買盤

  眾多TVB的買家中,最早進入媒體視線的是TVB非執行董事、其士集團董事局主席周亦卿。2006年,就在邵逸夫傳有意出售股份之後不久,有報導稱周亦卿有意引入上海資本入股TVB。但這一消息在當時即被周亦卿否認。

 同樣在2006年,媒體曾報導,國內最大的電視傳媒CCTV希望收購TVB。知悉情況的人士對《財經》記者透露,部分CCTV下屬公司負責人確曾有意,但CCTV自身的體制幾乎沒有可能操作此事,而TVB方面也排斥過度「政治化」,竭力避免「CCTVB」之譏。

  到了2008年,碧桂園主席楊國強對TVB有意,願出價百億收購TVB股權。此後,由於國內地產市場形勢的急轉直下,融資就成為楊國強的難題,這一交易未能繼續。與楊國強同時出現的TVB競購者還包括凱雷、黑石以及貝恩等PE,但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同樣收購未能啟動。

  2010年3月,榮豐控股(000668,股吧)董事長王征宣佈收購亞視股份。在收購亞視之前,王征也曾對TVB股權感興趣。曾有消息稱,王征與方逸華有過密切接觸,但熟悉內情的人士予以否認。

  市場也曾經風傳,恆基系李兆基、李家傑父子曾經有意於TVB股權。當年楊國強牽頭的收購案中就有李兆基的參與。接近交易的人士對《財經》記者透露:「Peter(李家傑)尤為熱衷,同內地許多富豪談過,其中就包括馬云和郭廣昌。」

  在2010年中,見諸報導的競購者還包括李嘉誠、李澤楷父子。香港市場分析人士認為,李嘉誠主動出面收購TVB的可能性不大,從投資回報而言,投資TVB所帶來的回報太低。香港輿論對於財雄勢大者染指傳媒一直保持高度警惕,李氏也明白其難度。電訊盈科早已明確申請無線電視牌照,李澤楷更無收購TVB的必要。

  中國內地最受關注的競購者是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原上海文廣新聞傳媒集團,下稱SMG)以及旗下與國家開發銀行共同發起的華人文化產業投資基金(下稱CMC)。SMG與CMC收購TVB股權的傳聞在最近兩年不時出現,始終未得當事人證實。

  區區亞視尚能獲得各路資本追捧,TVB能夠吸引到如此眾多的買家並不難理解。分析人士認為,入股TVB在商業方面的考慮並不為重,最主要的考量 仍是TVB的媒體影響力,TVB仍是目前最有影響力的商業華語傳媒,入主TVB可一躍而為新一代華語傳媒大亨。此外,借由入股TVB,獲得更多的社會影響 乃至區域政治砝碼也是應有之意。

  對於SMG這樣的產業資本而言,TVB在中國、香港地區、台灣地區、東南亞以及歐美華語生活圈擁有廣泛覆蓋,入股TVB也可以與之開展更為深入多樣的內容合作。

  「殼王」陳國強

  1月26日的公告中,雙方並未披露此次收購的價格。港交所僅披露了該財團所購TVB股份的每股持股成本為55港元,TVB股份市值約為63億港元。除了TVB股份,邵氏還有土地等資產,此次交易價格總計在90億港元左右。

  陳國強對香港媒體透露,交易資金一半由財團現金支付,一半為銀行貸款。台灣女首富王雪紅牽線下,台灣的國泰世華等銀行組成的銀團提供所需的貸款。

  王雪紅創立的HTC和威盛在電信、IT領域頗具實力,HTC已經是全球第五大手機品牌。2008年,王雪紅曾參與當時台灣中國時報集團的競購,後來中時、中天電視等為旺旺集團蔡衍明所得,後者後來又投資了亞視。

  普羅維登斯在媒體方面的投資包括了華納音樂集團和Yes Network,因為成功投資視頻網站Hulu,近年更被內地媒體所熟悉。2008年,普羅維登斯還曾參與競購電訊盈科分拆HKT Group部分的競購,最終這一交易因為金融危機的影響而作罷。值得注意的是,該基金在全球範圍內與李嘉誠的電信業投資多有關聯。

  2010年,普羅維登斯聯手百度成立視頻網站奇藝。在李兆基父子收購TVB股份的傳聞當中,一度也曾有消息稱普羅維登斯會與李氏父子聯手。

  王雪紅和普羅維登斯入股,對TVB未來發展的益處容易理解。但是,「殼王」陳國強的入局讓外界有些不明所以。

  既往經歷中,陳國強令人印象最深的是其在資本市場所表演的高超財技。1998年,陳國強曾以5.2億港元出售德祥國際30%股權給羅兆輝,此 後,金融風暴時以3億港元購回。一年後,陳國強買入金力國際股份,出售時獲利1.7億港元。在陳國強的投資歷史中,此類高賣低買的股權交易甚多。

  高峰時陳國強一度持有15家上市公司股份。目前,陳國強個人持有德祥企業、德祥地產等多家上市公司股份。

  與其他行業的成功投資相比,陳國強的媒體投資經歷不堪回首。2000年投資《成報》,2005年投資TVB旗下的付費電視銀河電視,均蝕本而歸。投資《成報》更被陳國強看做「一生中最失敗的投資」。

  收購財團中,陳國強佔50%的股份,三家將均攤收購資金,即每家15億港元左右。一次性動用大量現金投資TVB,熟悉陳國強的地產界人士感到非常吃驚,他對《財經》記者分析認為,陳國強可能「有必贏的把握」。

  早年,陳國強曾得李嘉誠提攜幫助,在「長和系」的幾次交易中,陳國強也曾經施以援手。李嘉誠之外,陳國強更與李澤楷等一干富豪過從甚密。交易宣佈後,香港媒體多有猜測陳國強為「代客泊車」。

  接受香港《東方日報》採訪時,陳國強表示,李嘉誠、李澤楷沒有參與此次交易,此次投資確係自己個人投資行為,純粹從生意角度出發,「TVB年年賺錢、回報穩定」。對於此次收購價格,陳國強稱,TVB的價格多年未變,「價錢合理」,自己「付得起」。

  資深投行人士對《財經》記者分析認為,與亞視交易中的黃炳均類似,陳國強作為交易的主導者可以確保監管者放行,而陳國強無意過多參與TVB運營,也給其他產業投資者與PE留下了空間。

仍有挑戰

  TVB的股權交易應當比王徵入股亞視一役順利得多。但是,TVB的影響力遠大於亞視,其股權轉讓勢必會吸引監管者以及輿論更多的注意力。1月 28日,《蘋果日報》援引匿名分析師的話稱,距離交易完成尚有兩個多月,他仍將關注是否會出現變數,尤其是這次賣盤會否引起政治風波。

 交易雙方以及TVB管理層已經數度表明立場,這一交易絕不會影響到TVB的編輯方針和內容選擇。但仍有觀察人士對這一交易所帶來的後續影響表示擔心。

  香港浸會大學新聞系教授杜耀明表示,陳國強及王雪紅均在內地有大量投資,與內地關係密切,將來或多或少為內地提供更多途徑,影響TVB的運作、節目製作,以及新聞取材,或令整個電視台「大陸化」。

  香港記協主席麥燕庭表示,TVB易主是一宗足以影響兩岸三地言論自由、文化的重要新聞,陳國強應該公佈更多細節。資金來源必定影響節目方針,無論港資、台資都想在大陸有所發展,是否會有更和諧的新聞方針,甚至是言論上傾向大陸,值得關注。

  接近交易的人士分析認為,外界對於TVB編輯方針變化的擔心毫無道理,「這是一個純粹的商業交易,無論是陳國強、王雪紅還是普羅維登斯,做這個交易最終的動機是實現其商業投資目的,對TVB內容施加壓力會影響到TVB的商業成功。」

  可資參考的是,一些大陸背景的資本和操盤者近年來頻繁進出亞視,但是其基本的輿論立場仍然沒有改變。

  在挑剔地批評買方資本屬性時,身處局外的批評者們還沒有意識到TVB當前所遭遇的挑戰。

  2005年,TVB贏利增長已經漸漸放緩。2006年,TVB利潤增長僅為1%,2007年利潤增長7%。一年之後,由於金融危機的到來,TVB遭受重創,利潤下滑17%,2009年利潤再次下滑15%。

  2010年上半年,TVB利潤轉增,但是未改其增長乏力的大勢。香港市場已是充分發育的成熟市場,多年以來,亞視與TVB分享既定的市場蛋糕。過去,亞視長期陷於控制權紛爭,無力挑戰TVB的地位。2010年,王徵入主之後,亞視也正在重整旗鼓,欲有所為。

  香港特區政府正在受理電訊盈科、有線寬頻及城市電訊的免費電視牌照申請,新競爭者的湧入也勢必帶來一定的競爭。更為嚴峻的是,新生一代更加傾心於互聯網媒體,遠離電視。

  新技術變革、新競爭者湧入、大股東鬥志漸漸磨滅,TVB當前的處境一如當年的電訊盈科。作為電訊盈科大股東,李澤楷也曾經籌劃多方,計劃為電訊盈科引入新的投資者,包括大陸背景的電信運營商,但是監管者、輿論等屢有掣肘,電訊盈科也一再錯失機會而淪落至今。

  多位常駐香港的投資銀行人士認為,如果TVB最終成為坊間笑談的「CCTVB」,那麼其影響力和價值都將縮水,所以無論是投資人,還是TVB現有高層,都會達成共識,即保持言論獨立。

  如果囿於資本來源而拒絕最適合的產業投資者,TVB終不免於電訊盈科的覆轍。只有在最大範圍內選擇適合的投資者,才能助TVB穩守香港市場,並擇機進入到前景廣闊的新媒體以及中國內地和國際市場當中。

  北上之路

  2010年,SMG也曾是收購TVB股權的熱門人選,報導稱SMG會與李澤楷聯手實施收購。

  TVB若能獲得SMG或者CMC的投資,無疑將為其進軍內地市場帶來幫助。可靠消息證實,包括楊國強、李家傑在內,TVB的競購者們都曾希望聯手SMG總裁黎瑞剛。當年楊國強在決意收購TVB時曾多次與黎瑞剛會面。

  楊國強等買家所看重的正是SMG背後所蘊含的「內地故事」。歷次關於SMG收購TVB傳聞出現,TVB股價均大幅上漲。戲劇性的是,陳國強、王雪紅聯手收購TVB交易公佈後,TVB股價連續多日下跌。多家分析機構出具報告,大陸概念不再,TVB前途不明。

  2010年上半年,在TVB總計21億港元的營業收入中,中國內地市場的收入僅為0.85億港元,佔比不到5%。遠不及中國香港、中國台灣、東南亞,甚至低於北美市場的收入貢獻。

  2010年中期報告披露,TVB業已重組了內地的多媒體業務,包括與一新生意夥伴建立新的合作關係,共同發展互聯網電視以及IPTV市場。TVB上下並未談及這一合作者為誰,但是,在內地IPTV領域,SMG旗下的百視通是絕對的領導者。

  可靠渠道人士透露,CMC旗下的一家公司已經簽下了TVB內容在大陸市場的所有數字版權,包括互聯網視頻、手機電視、IPTV、數字電視、網吧 等版權分銷,該公司買斷了TVB歷史片庫及最新影視在大陸地區的所有新媒體銷售權益。多家視頻網站證實,協助CMC開展銷售的正是SMG旗下的發行代理公 司「五岸傳播」。

  SMG與TVB的合作由來已久,十多年前,邵逸夫、方逸華二人即開始支持SMG主辦的上海電視節。上海地區擁有TVB「港劇」最大的收視人 群,SMG一直是TVB電視內容在內地市場的最大買家,也長年幫助TVB拓展內地其他市場。SMG旗下的本地電視台和東方衛視均採購了大量的TVB電視 劇。

  2009年,SMG和TVB曾經合拍《摘星之旅》《刁蠻嬌妻蘇小妹》等電視劇,此前SGM也曾和TVB在內地的關聯公司合拍過《歷史的天空》等主流正劇。

  在門閥觀念盛行的香港社會中,邵氏夫婦均與上海有極深的淵源。邵逸夫的父親一直在上海經商,邵逸夫本人即生於上海,並在上海長大。方逸華亦是出生在上海,至今其仍會說流利的上海話。

  接近TVB的人士透露,黎瑞剛與邵逸夫、方逸華關係密切,接觸頻繁。方逸華看中黎瑞剛的勤奮和能力,TVB高層管理經理、總監等也對黎瑞剛非常認同。既往數年中,熟識TVB上上下下的業內人士除黎瑞剛幾乎沒有。

  作為國內傳媒界所僅見的具有國際視野的傳媒行業領軍者,黎瑞剛也是傳統電視行業中極少的既懂互聯網新媒體又懂金融資本運作的管理者。2010年 8月,CMC收購了新聞集團下屬的星空衛視的控股權,顯示了進入更大範圍華語傳媒市場的野心。TVB在內地、港台以及東南亞,歐美華語生活圈所具有的影響 力絕非星空衛視所能企及。

  值得關注的是,黎瑞剛籌組的CMC並非一個簡單的國有傳媒投資公司。這一在國家開發銀行支持下的傳媒基金採取合夥制,是一個標準的私募股權基金,管理團隊也系在全球範圍招募。

  CMC合夥人之一的董宋元,曾供職於美林證券、花旗風險投資,在兩岸三地的傳媒投資領域相當活躍。從本質上說,CMC和普羅維登斯基金是一樣的 PE股權投資機構。CMC不像國有傳媒SMG有諸多政策限制,可以按照市場原則操作投資,這賦予了黎瑞剛、董宋元更多的運作空間。

  最近多個國際傳媒併購案中,都曾風聞有CMC的參與,CMC也逐漸為國際投資界所認可,其軌跡值得關注。

  過去一段時間中,提及TVB的股權交易,CMC一直諱莫如深。1月26日,就在這一交易公佈後,當被問及是否會在接下來參與TVB交易時,黎瑞剛同樣拒絕作答。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80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