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SENSE隨筆150921魂離情外天 (上)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9/21/sense%e9%9a%a8%e7%ad%86150921%e3%80%8a%e9%ad%82%e9%9b%a2%e6%83%85%e5%a4%96%e5%a4%a9%e3%80%8b%e4%b8%8a/

SENSE隨筆150921

《魂離情外天》:快樂與幸福 ()

Tony執筆:光影中的人生與哲學2

 

〈因為快樂,所以幸福?〉

我們都在追求幸福,但如何才是「幸福」? 常識告訴我們「越快樂便越幸福」。正如香港人常說:「做人最緊要開心!」但是,人如何才能快樂?擁有快樂是否就擁有幸福? 電影《魂離情外天 Vanilla Sky》的故事透過一個覺醒的歷程,對快樂與幸福的關係作了教人深思的反省。

 

大衛.艾美斯David Aames被控謀殺,受害人是他的女朋友。他否認控罪,因為他根本不覺得自己曾經殺過人。一名心理學家被指派對他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以便法院作出裁決。於是大衛便向心理學家講述了他的一生和案發經過。

 

大衛的人生在發生車禍之前是相當快樂的。他生來便是富家子,父親是美國出版業鉅子。 年紀輕輕因父母離世而繼承了龐大遺產,他極之富有、英俊、青春。他把上班和主持會議看成是遊戲人間,從來沒認真對待過,一切都讓他快意。 他快樂,卻不珍惜任何東西,包括好朋友 法蘭和一個惹人艷羨的性伴 茱莉。這兩人可說是他最 “親密”的朋友了,然而,他把自己和他們的關係看作是各取所需,互相滿足的利益關係,從來沒理會過他們的感受。

 

他的人生實在讓人羨慕,他自己對這一切也相當滿意。然而,很明顯,他的人生不是沒有欠缺的,比如真摯的友情和親情、人生的目標和意義。只是,他從來不覺得這是個問題,因為他已經夠快樂的了,他亦感到相當幸福。

 

大衛是個實踐的快樂主義者,與現實裡的大部分人一樣,雖未必意識到自己持守著某種做人處事的原則,甚至理智上反對快樂主義的主張,但實際上卻是按快樂主義的原則去行事為人。

「快樂主義」的基本立場是: “幸福happiness”便是 “快樂pleasure”的總和,越少痛苦,便越幸福。 因為快樂(不論是心靈還是肉體的)是人們唯一真正追求的東西,也就是唯一有價值的東西,而幸福的人生就是有價值的人生。

 

當然,反對的人會說:「不!現實上我們不只追求快樂,人們很多時候也會為了追求像 正義、道德、親情、友誼之類 “有價值的東西”而放棄快樂。」快樂主義者則如此回應:「正義、道德、親情、友誼、尊嚴、知識之類的事物,若不能帶來快樂,是沒人會去追求的,也就是沒有價值的。*** 其實人們之所以做他們所做的事,乃因他們認為所作的每一件事都能為自己帶來快樂,或是讓他們逃避痛苦,即使不是即時的,也是可預期的。」

例如,人們很多時候不願意放棄一段不再能令自己快樂的婚姻,並不是因為他們認為婚姻本身有價值,必須尊重,而是預期若是放棄了的話可能會更為痛苦。

所以根據快樂主義的看法,真摯的情感和人生的目標等等,只是獲取快樂的手段而已,無必要一定擁有。****

 

平心而論,不管你是否同意快樂主義的觀點,現實中每一個人都在不同程度上實踐著它。*** 那麼,我們有因為實踐快樂主義而幸福嗎?我們的經驗便是快樂主義的最佳驗證,但是經驗卻告訴我們,人越是追求快樂便越不快樂,相反,會越來越苦悶和不滿足。

 

〈快樂主義hedonism〉

歷史上最著名的 快樂主義者是 伊壁鳩魯Epicurus,他認為追求快樂便能達致幸福,然而他所指的「快樂」並非物質或肉體上的快感,而是指遠離痛苦和恐懼,令心靈得到「澄明tranquility」等單純狀態的快樂。所以,他提倡的其實是一種近乎禁慾的簡樸生活 。

 

如果「伊壁鳩魯主義Epicureanism」是一種 「自利的egoistic快樂主義」,因它只著重個人的快樂;那麼現代道德哲學中的「效益主義utilitarianism」,也常譯作「功利主義」,便是一種「利他的altruistic快樂主義」了。 效益主義認為一件事情的好與壞視乎它能否為所有受影響的人帶來最大的快樂 ****

無論是伊壁鳩魯主義還是效益主義,快樂主義都不等於 享樂主義。

 

〈因為快樂,才有價值?〉

把快樂視為唯一的價值,正是快樂主義的根本問題。***

無可否認,世上有些事物的價值只在於給人們帶來快樂,例如: 馬戲團裡的小醜、華衣美食、玩具、遊樂場等等娛樂事業產品。這些事物不能夠帶來快樂便沒有其他價值了。

 

但這不表示所有事物的價值都只在於帶來快樂,我們一般會認為 正義、親情、友誼、尊嚴、知識之類事物的價值並不在於它們能帶來快樂。沒錯、我們會因得到這些事物而感到快樂,但這並不表示我們是為了得到快樂而追求這些事物。 就好像吃炸雞髀會變肥,但不表示人們為了變肥而去吃炸雞髀。

相反,正正因為我們重視這些東西,也就是體會到這些東西有價值,所以得到了便會感到快樂。 事實上,我們能因獲得它們而感到快樂,便顯示了這些事物正是人們追求的,本身即具有價值。

 

按這道理,人越能體會到身邊事物的價值,他能獲得快樂的機會也就越多,而一個對任何事物都能看出其珍貴之處的人,就算是對著草木瓦礫也可自得其樂。相反,一個人越是覺得身邊的事物沒有價值,就越沒有追求快樂的機會,由於以快樂為目的,便越會把心思和行為的焦點放在如何獲取快樂上面。越是如此便越會把周遭的一切視為獲取快樂的工具,而錯過事物本身的價值,於是越加不知道要做甚麼才可獲得快樂,生活便越加無聊苦悶,越來越依靠娛樂產品和服務過活。

 

看看現代娛樂事業史無前例地蓬勃,便知無聊苦悶是現代的特徵,這也是我們都在不同程度上實踐著快樂主義的結果。****

為了快樂,我們大部分人都讀書和工作,追求的卻不是學問和事業。故此讀書本身是無意義的,除了它能讓你找到好工作;當然,工作本身也沒多少意義,它之所以好只在於它能帶來讓人快樂的物質資源。 結果,大家就被迫花大半輩子在這些無聊苦悶的事情上面,但求換取最多的快樂,這就是社會公認的所謂 “理想和目標”。

 

能體會身邊事物的價值並從中獲得滿足和感恩的人是有福的,然而這卻不是實踐的快樂主義者能享有的福氣。

未完待續。

 

 

延伸觀賞:《Vanilla Sky魂離情外天》(2001) Cameron Crowe導演

 

資料來源: 光影中的人生與哲學》(2014) 尹德成 羅亞駿 林澤榮 合編 [溫帶維 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1352

SENSE隨筆150925魂離情外天 (下)

來源: http://www.tangsbookclub.com/2015/09/25/sense%e9%9a%a8%e7%ad%86150925%e3%80%8a%e9%ad%82%e9%9b%a2%e6%83%85%e5%a4%96%e5%a4%a9%e3%80%8b%e4%b8%8b/

SENSE隨筆150925

《魂離情外天》:快樂與幸福 (下)

Tony執筆:光影中的人生與哲學2

 

「快樂主義」導致的問題不光是無聊苦悶,更因為把人當成工具而最終自討苦吃。

〈快樂以外〉

作為一個實踐的快樂主義者,《魂離情外天》中的 大衛是不會刻意追尋真摯的情感和人際關係的,看他如何對待 法蘭和茱莉便知道了。然而命運卻讓他遇上了真愛,這是他生命的轉捩點。他在自己的生日會中與清純、率直、漂亮的 蘇菲亞邂逅。 蘇菲亞是所有大衛認識的人之中唯一與他沒有任何利益瓜葛的,加上為人坦誠沒有機心,使大衛第一次能夠與人傾心交往,第一次不以工具的角度看待一個人。 他首次因為愛情感到實在,而不單單只是為了快樂。

 

就在他與蘇菲亞的愛情剛萌芽之際,他的性伴 茱莉找到了他。 她請大衛上了自己的車子,然後在駕駛中向他表白愛意。 此時的茱莉沒有以往那樣為了討好大衛而隱藏心意,她是絕對的真誠,只是除了愛意之外,還有極大的怨恨。 面對著茱莉真誠的愛與恨,忽然間,她不再是可以愛理不理的玩偶了,大衛本性中的道德直覺被迫作出回應,不再欺騙而是拒絕了她。 茱莉突然變得瘋狂,把車子衝出公路,決意要和大衛同歸於盡。

 

茱莉在車禍中身亡,而大衛則嚴重受傷,容貌被毀,四肢不便,長期劇烈頭痛,情緒低落。 休養了一個多月後,他再去找蘇菲亞,然而卻因為自卑而作出許多異常行為。最後蘇菲亞決定放棄這段從未真正開始的愛情,大衛感到極度沮喪,陷入人生的最低潮。

 

奇怪的是,就在這時候,蘇菲亞回來找他再續前緣;不久,主診醫生們又突然完全把他治好。 最後,他不但得到了最渴望的愛情,也重獲失去的健康和俊貌。 就在一切看似完美的時候,不知何故,蘇菲亞時而變成了茱莉的模樣,時而又以本身的模樣出現,但無論是什麼模樣,她都聲稱自己就是蘇菲亞,是大衛所愛的人。大衛感到極度恐懼,結果便用枕頭殺死了她。

 

電影中大衛經歷了一番心靈上的掙紮搜索,終於發現了真相。 原來打從蘇菲亞回來找他開始,他的所有經歷,包括殺人、被控謀殺,和心理學家訴說身世案情等等,全都只是一場夢。 事實上,當蘇菲亞放棄他的那一天,他已經決定自殺了。

他在自殺之前,到了一間叫作「生命延續Life Extension,簡稱LE」的高科技公司,購買了兩項極其昂貴的長期服務:其一,是冷藏身體,到了科技能治好他的殘疾時再使他復生;其二,在冷藏期間給他一個完美的夢境,夢裏大衛可以體驗到一切使他感到快樂的事物。

於是他要求在夢中設定蘇菲亞回到他身邊、朋友再次對他好、身體完全康復、還有用不完的財富…..總之一切回到車禍之前,只是多加了與蘇菲亞的戀情。他不會記得任何有關LE的事,更不會記得曾經自殺。 從此,大衛陶醉在設計的美夢中一百五十年之久,完全沒有察覺到那只是一場夢,直到這美夢被大衛對茱莉的罪咎感擾亂,才出了技術上的問題。

 

其實這個所謂的 “技術問題”並非偶然,那不是LE技術上不成熟,或是意外所造成,而是人性的自然表現。 大衛知道自己深深傷害了茱莉,對她的死亡實在難辭其咎。 強烈的罪疚感並不好受,卻是人性面對自身罪惡時負責任的反應,那是不能制止的。

這罪疚感在他進入夢境之前便已經影響著他了,他深知不能不向茱莉負責,要把她應得的尊重和愛意還給她。 這才能解釋為什麼大衛沒有選擇讓美夢在車禍之前開始,他大可以連這些痛苦的記憶都刪去!他犯不著把痛苦一同帶進美夢裏,唯一的理由就是他不忍心把茱莉當垃圾一般拋棄。 那畢竟是愛他的女人的真心剖白,無論如何必須尊重。 他更刻意保留了車禍受傷的痛苦記憶,這便是贖罪心理的表現。只是他和LE都沒料到罪疚感的力量竟那麼大,它排除了各種人工的自欺和抑壓,最終在高科技構成的虛假意識中再次浮現。在大衛的美夢中,愛人時而以茱莉的形態出現,就是因為在靈魂深處,未能原諒自己對茱莉的所作所為。

 

〈人的尊嚴〉

當LE的技術人員對還在夢中的大衛詳細解釋了整件事的來龍去脈,他才驚覺一切美好事物皆是夢境,一直以來他只是與自己的幻想相戀。有趣的是,他並沒有為此感到沮喪,相反,因為對人生有了更深刻的體悟而得到解脫。他發現再好玩的事物,再使人感到快樂的東西,若非真有價值,只會使人變得更空洞。

 

這種空洞在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如人際關係可以是真誠的,也可以只是精彩的社交表演。*** 前者帶給人們安全感和充實感;在後者中,人人為了讓別人接納便盡說好聽的話。 這或許很富娛樂性,但卻教人感覺孤單,曲終人散的一刻,也就是心靈不再被精彩的話題佔據的時候,那種空虛相當難受。 於是我們總希望不停地延續這種聚會,就是為了逃避強烈的空虛。

 

為了享樂而扭曲人性實在太可悲,那等於說人性的價值還不及享樂來得高,如此看待自己的本性,是對自我存在的一種深層否定,這等於在說:「我的真心不值一文。」是對自尊的終極揚棄。這種生存方式是沒有尊嚴的。

 

假若追求快樂是人生的唯一目標,充滿快樂的人生便是幸福的人生,那麼許多我們認為沒有尊嚴的生活模式也可以是幸福及值得追求的。***

如此,政府只要在食水中加進迷幻藥,讓人人都沈醉在興奮和快樂之中,我們便有個幸福的社會了(這是上世紀七十年代,美國心理學家Timothy Leary的建議) 。為了解決青少年失學失業的問題,政府大可提供免費遊樂園,在裡面可以24小時不斷玩網上遊戲和吸毒,還有免費膳食供應,不斷享樂,直至死亡。 這樣子生活的人不用一年便會死,但可以死得很快樂,政府又不用花錢辦教育,真是一舉兩得。 我們之所以不同意政府這樣做,主要原因乃是 : 這種生活是沒有尊嚴的。

 

在電影結尾 ,LE給了大衛兩個選擇 : 第一,他們可以把一切不愉快的記憶洗去,重新修復美夢,繼續享受夢中快樂,並且保證不會再出事故。第二,他也可以被解凍和復生,只是當今的世界已經沒有他認識的人和事了,財產也已所剩無幾,儘管已有能使他康復的醫療技術,他也未必負擔得來。回到現實會是相當艱苦的。

 

最後 LE對大衛說:「你要作出選擇,對你而言什麼才是 “幸福”?」結果,他在現實中睜開了眼睛。

說這是一部關於自我醒覺的電影,並不是因為它講述一個人怎樣從美夢中醒過來,而是因為它描述了人性的尊嚴如何從追逐快樂的遮蔽中透顯。大衛決定回到現實,是因為他發現單單追求快樂只會更感虛空和喪失尊嚴,唯有勇敢地面對恐懼和苦難,才可能活得實在。

 

 

延伸觀賞

《Vanilla Sky魂離情外天》(2001) Cameron Crowe導演

 

資料來源: 光影中的人生與哲學》(2014) 尹德成 羅亞駿 林澤榮 合編 [溫帶維 著]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622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