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國務院參事室召開國是咨詢專題研討會,就“促進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長效機制”聽取意見和建議。會上,多位國務院參事、特約研究員表示,解決普通人居住的問題,讓百姓住有所居,是建立房地產調控長效機制最主要的目標。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2016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房地產市場進行明確定位。2017年全國兩會,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堅持住房的居住屬性,落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加快建立和完善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那麽,如何建立房地產市場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名譽所長、國務院參事夏斌認為,房地產不是資產,它就是消費品,這是一個方向性問題。我們不僅要遵守市場規律,還要遵守社會規律。
建立平穩健康的房地產市場長效機制要對癥下藥,制定符合我國國情發展需要的房地產政策。北京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國務院參事李慶雲說,“應盡快把農民工納入住房保障制度,用棚戶區改造同等政策解決符合真正落戶條件農民工家庭住房問題。”
住宅用地供需關系的不平衡也是影響房地產市場穩定的重要原因。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車書劍提出,住宅用地總需求量每個城市要有計劃、有保障措施,特別是一二線城市,要合理增加住房用地,控制商業用地。對於保障房、公租房、棚戶區的用地要切實保證。
加強金融、銀行業的監管,對房地產市場的穩定同樣重要。假如房地產市場過度投資,房地產泡沫將難以控制,房價也會很難下降,穩定健康的房地產市場更是無從談起。車書劍建議,要強化對房地產信貸總量的有效控制,規範房地產的融資行為,抑制房地產市場過度投資和房價保障,從根本上控制信貸資金的過度流向房地產。
當然,一個平穩健康的房地產市場也離不開法律的保障。“要盡快出臺到期房地產土地使用政策和實施辦法,穩定市場,穩定民心。”原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國務院參事劉桓表示,“總理已經明確70年後是增續期而且免費的,但目前還沒有政策出來,一定要有法律法規出臺。”此外,多位參事還提到建立完善的租房市場,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從立法層面上規範租賃關系。權責明確了,租房市場才會更加規範有序,不論是租房者或是租賃者,權益也會得到更好地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