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攜程收購快捷酒店管家:10個人幹18個月賣了幾千萬美金

http://www.iheima.com/archives/41104.html

梁建章是攜程新任CEO,連長是航班管家與酒店管家CEO,李銳是快捷酒店管家CEO。

看來攜程也開始學習阿里巴巴在移動互聯網端的併購和投資策略了。先養魚,等魚差不多的時候,再出手捕撈。

馬云曾經說過,阿里巴巴在移動互聯網的佈局慢了,彌補的策略是收購和投資,阿里巴巴相繼投資陌陌、美團、高德地圖等應用,被稱作移動互聯掃貨機。

2月21日,攜程創始人梁建章重返攜程被任命為董事會主席兼CEO,這被視為重振攜程的開始。

在基於PC的鼠標+水泥時代,攜程是在線旅遊領域當仁不讓的Big brother。但在移動互聯網時代,各類在線旅遊應用風生水起,攜程缺席了。

上任3個月,梁建章出手了,實行的策略是收。

微信上問連長,嘿嘿一笑沒了下文,但其發佈的照片已經說明了一切。沒事,我們有的是線人,從在線旅遊圈打聽到如下信息:

攜程與快捷酒店管家已達成收購或者投資協議,快捷酒店管家成為攜程除自身移動客戶端之外的獨立發展業務,雙方交易額沒太確認,請知情人士透露下?傳快捷酒店管家估值數千萬美金,目前不確認攜程是全資收購還是部分戰略投資。

快捷酒店管家是什麼?看了下百度百科,描述繞死了。

快捷酒店管家與酒店管家(現在叫連酒店)都是航班管家旗下的酒店預定應用。酒店管家是2011年2月上線,專注中高端酒店預定,快捷酒店管家專注快捷酒店預定,號稱屌絲必備的訂房利器,就是本次緋聞的女主角。母公司叫航班管家,航班管家的公司名稱為北京市活力天匯科技有限公司。

活力天匯旗下彙集了航班管家、酒店管家、快捷酒店管家和高鐵管家等多款商旅類手機應用。

好亂的關係。

簡而言之,現在攜程從這一堆雜亂的兒童中挑走了快捷酒店管家這孩子,其他的不要。

這一堆孩子的爹叫連長,真名無從考證。國內移動互聯網相當早期的創業玩家。最早從航班服務應用航班管家入手,後來擴展到酒店預定應用。整個公司曾獲得A輪紅杉500萬美金,B輪經緯1500萬美金投資。

據說快捷酒店管家只有10個人,幹了18個月,一下子賣了幾千萬美金。

我的看法:

一、PC端的巨頭們開始收割了,有的是錢,買。

不消說BAT三巨頭早已金錢如麻,搜狐與攜程也各自坐擁10億美金嗷嗷待購。最近除了阿里巴巴像收割機一樣批量採購移動互聯網公司,搜狐也在意圖使用旗下產品去盤活整個集團資產,攜程的這一次出手,也可認作是梁建章新政向移動互聯網進軍的實質舉動。

4月25日,梁建章親自為攜程無線客戶端站台演示新功能,並提出攜程要從鼠標+水泥的模式變為大拇指+水泥的模式。這是必須要進行的戰略調整,對於PC端的巨頭們來說,已經是各種垂垂老矣,必須要在移動端卡位,沒來得及自己卡住的,那怎麼辦,窮得就剩下錢了,收。

二、移動互聯網創業公司的出路,巨頭來襲,賣。

和大公司相比,創業型企業具有敏銳的商業嗅覺與快速的執行能力,已在移動互聯網的各個十字路口駐紮,移動互聯網與PC端的幾個主路徑不一樣,人們的時間和行為被嚴重碎片化,他可能闖入到任何一個十字路口找到你的產品和服務,但這種偶然性增強,其實削弱了進一步的發展。

通過與巨頭聯姻,增強了品牌,交代了前期投資人,激勵了創業團隊。背靠大樹好乘涼,越來越多的移動互聯網開始向巨頭靠攏。這是不得已的趨勢,也是好事,對創業者與大公司來說都是最好選擇。

三、創業公司品牌背書被增強,團隊獲得激勵。

收購也好,投資也罷,其實是高品牌對小品牌的背書。快捷酒店管家被收購,傍上了乾爹,除了以後各種資源源源不斷,在自身品牌上,也摘掉了苦逼創業苦熬的標籤,創業團隊得到了新激勵,同時把其他同類競爭預定應用甩在了身後。

誰找到了乾爹,誰就跑得更歡了。

對於攜程來說,我覺得投資比收購要好很多。投資只出錢和資源,操盤的還是創業者。要是收購的話,創業者套現閃人,業務甩下,顯然不是好結果。

三個老男人,他們在一起了。不管怎麼說,恭喜這些在移動互聯網大河裡提前上岸的。

剩下的同類酒店預訂應用創業公司,看著快捷酒店管家的笑靨如花,可能略微有點蛋蛋的憂桑。

如果你知道更多信息,請留言,感謝。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5832

自詡「品牌管家」 小林煎餅、老楊方塊酥翻身都靠它 美可特設計 把老店包裝出新味道

2013-11-04  TWM  
 

 

好的設計能打動人心,台灣傳統老店藉由品牌再造,也能翻身成為家喻戶曉的知名品牌,台中的美可特品牌企畫設計,正是小林煎餅、老楊方塊酥成為台灣在地好味道代表的幕後推手。

撰文‧鄧 寧

在《今周刊》八六九期的〈拔一條河〉封面故事中,曾報導甲仙的「小奇芋冰店」,透過品牌重新定位,從在地小店家成功打進誠品與7-ELEVEn通路;而在十三年前,全台聞名的「小林煎餅」其實僅有一家工廠,連專賣門市也沒有,同樣藉由品牌重整,成為煎餅的第一領導品牌。

老店重生的故事總是動人,而在一個個品牌再造的商家背後,其實都有一組負責品牌企畫、包裝設計的團隊,位於台中的「美可特品牌企劃設計」,正是將老品牌翻新整修的箇中高手。

美可特在一九八八年成立,早期客戶以車床、工具機等機械業為主,有七至八成營收來自於此,而在二○○○年接下小林煎餅的案子後,在食品界一戰成名,愈來愈多食品業者捧著產品上門,希望美可特能為品牌量身打造新形象。總經理王盈發笑稱,雖不是本意,但現在食品業的營收占比已超過五成。

老產品再上市

小林煎餅靠釣鐘燒脫胎換骨王盈發非常清楚,設計只扮演了軍師的角色,「我很尊重客戶的本業,品牌本身就是我們效忠的對象,絕不會反客為主。」所以在接案前,他一定會要求企業主弄清楚經營的核心理念,如果雙方對品牌的未來方向有共識,才會接下案子,「一旦簽約,就等於許下承諾。」秉持這個信念,美可特多年來已為許多台灣好味道重新包裝,讓更多人吃到、看到、享受到。

小林煎餅發跡於台中大甲,一九五○年創立時叫作「振興食品廠」,六四年時才更名為「小林煎餅」,在二○○○年前,小林煎餅僅透過經銷商將餅出貨給大賣場或雜貨店,連一家專賣店也沒有,甚至因斥資三千萬元購買日本煎餅機器而引發財務危機。

當時,小林煎餅第二代的大哥林文良甫從公職退休,雖然已屆耳順之年,但卻無法眼睜睜看著父母一手創立的事業沒落,而決定用退休俸為小林煎餅拚一次轉型。

王盈發回憶,那天林文良完全沒有事前告知,就直接殺到美可特的辦公室要求會面,見面還直呼王盈發的名字,並說「我是你台中商專的學長」套交情。

而在第一次會面中,林文良提出了想將小林煎餅轉型為小林食品的想法,但王盈發認為,一旦換了名字,多年來小林煎餅建立起的歷史印象就此消失,且食品業的競爭對手極多,論家大業大,小林可能拚不過統一、義美等老牌子,不如立定腳跟,以「煎餅的領導品牌」為目標邁進。

但一次會面還不足以讓美可特點頭接案,在一周內,王盈發分不同時段去了大甲三次,每次都找當地的小販或是商家聊天,問題不外乎是「小林煎餅老闆如何?東西好嗎?」訪查後發現,小林煎餅的第一代只要有賺錢都會回饋鄉里,口碑也佳,確認形象良好後,王盈發才決定接手此案。

第一步,他要求小林煎餅成立大甲的首家門市,在人氣與名氣漸漸凝聚的同時,美可特也接了中二高的清水服務區形象設計案,王盈發便順勢推薦小林煎餅進駐設櫃,軟軟香香的「釣鐘燒」從此暴紅,成為小林煎餅脫胎換骨的重要關鍵。

建議創新口味

老楊方塊酥成功﹁國際化﹂其實,釣鐘燒在小林煎餅的第一代就已被研發出來,但中間逾十來年未再推出,在王盈發的要求下,小林煎餅才重新翻出這項「老產品」面世。「門市一定要有能吸引過路客的產品,最好有香氣,但煎餅店要怎麼才會有香氣?」王盈發提出此構想後,林文良回家找尋以往的產品,並拿了兩個鑄鐵模具給王盈發看,從中選了釣鐘造形,雖然現在熱潮已退去,但當時的確造成全台排隊購買釣鐘燒的盛況,最高曾在清水服務區創出年營業額逾一億元的佳績。

看到小林煎餅的品牌形象成功地被重新塑造後,又陸續來了幾位食品業的老闆找上王盈發,其中最知名的就是「老楊方塊酥」。

當時老楊方塊酥的創辦人暨總經理戴大可從同業口中聽到美可特的名號,讓祕書打電話邀王盈發過去「聊一聊」,但美可特卻提出要決策者親自到公司一談的要求,戴大可雖然覺得這家設計公司有點「拿喬」,但最後仍親身前往。

其實,王盈發這樣做有他的道理,「當經營者願意放下身段親自來設計公司面談,後續對品牌的改造才有可能開始,這其實是我觀察品牌的一項重要指標。」美可特從○四年策畫,第一階段僅宣揚老楊方塊酥的嘉義在地文化特色,將包裝融入阿里山、小火車、交趾陶等元素;第二階段開始將產品包裝與口味年輕化,擴大接觸客群;到了第三階段,則要求老楊方塊酥將產品質感全面提升,以期跨出台灣成為國際化品牌。

到了第二、第三階段時,美可特已不再只是品牌設計團隊,甚至還介入產品口味的研發。舉例來說,在開發巧克力方塊酥的系列新產品時,王盈發也屢次到工廠試吃,但前幾次都給出「不合格」評價。

王盈發甚至對老楊的開發團隊說,如果只是將方塊酥裹上巧克力,使用一般的巧克力原料,缺乏特色風味,「只是一塊有巧克力味道的方塊酥。」他甚至跑到巧克力專賣店,買高級巧克力給開發團隊試吃,一吃之後,開發團隊終於願意購入高價的高級巧克力原料,巧克力系列的方塊酥才誕生。

重新定位品牌

奇芋大地成功開拓全國市場通常設計公司與客戶間的關係,就只是委託者與受委託者,完成工作後即結案,但王盈發希望雙方能有「為共同目標努力的使命感」,如此在達到目標後感受會特別深刻。

○九年,八八風災吹斷甲仙大橋,失去聯外道路,當地店面的生意皆一落千丈,而經營近四十年的小奇芋冰店,最慘時一天只賣出一杯十元紅茶,一心想突圍的芋冰店第二代劉士賢,特地北上到台中找美可特協助,當時王盈發也到甲仙實地探勘,「我看到大橋都沒修好,但幾個歐巴桑仍努力處理芋頭,這幕景象讓我深受感動。」當下,王盈發已經有想接案的念頭,但顧慮眾案纏身而遲遲未點頭,「但小奇已經等不及要改變,每隔幾天就來問進度,我才終於簽約。」王盈發指出,甲仙當地的芋製品同質性高,小奇困在當地僅會模糊市場競爭力,也擺脫不了削價競爭的惡性循環,所以第一步就是將品牌名稱重新定位「奇芋大地」,並走出甲仙、面對全國市場。

同時,王盈發也決定要奇芋大地切入送禮市場,在時尚精緻的包裝下,成功讓奇芋大地進入誠品書店的「誠品知味」專櫃販賣,而今年在7-ELEVEn的中秋預購活動中,更僅靠一款「小奇古早味芋仔冰棒」,就打敗其餘八十種商品,登上預購排行榜前三名。

一家好的品牌設計公司,只要堅持原則,就能讓業主自動上門,在過去不受企業重視的美學設計,現在更成為許多企業主提升品牌價值的利器,台灣在地特色產品豐富多元,企業主不妨想想要如何透過好的設計打動人心。

美可特

資本額:200萬元

成立:1988年

年營收:1000至2000萬元主要業務:整合品牌的視覺設計、角色造型、包裝設計及廣告

總經理:王盈發(中)

知名客戶:小林煎餅、老楊方塊酥、奇芋大地

王盈發的創意煉金術

1.實地探勘

接案前先當徵信社,調查客戶背景、品牌形象,確定有發展潛力再接案,減少失敗機會。

2.成果檢視

為客戶設定階段性目標,以半年至一年為成果檢視週期,定期進行計畫上修或下修。

3.慎選通路

優質通路會幫消費者篩選產品,為客戶爭取上架到好的通路,產品銷售事半功倍。

想做品牌改變,先問三件事第一問:企業的核心理念是什麼?

第二問:競爭對手有誰?個別競爭的特色是什麼?

第三問:品牌建立過程中,曾執行過哪些計畫?

成效如何?

(美可特提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80707

豪門「管家」

http://www.infzm.com/content/101994

隨著改革開放後第一代民營企業家開始集體交班,為先富起來的人管理家族資產,漸漸成為一樁新的熱門生意。這些資產不僅包括資金和股權,也包括人力與關係。

最新的變化是,以往富人們喜歡與「管家」討論怎樣投資賺錢,而現在更多人開始關心子女如何成器,未來如何安排,他們甚至提出要幫忙制定「家族憲法」。

隨著改革開放後第一代民營企業家開始集體交班,一樁新的生意正在中國悄然興起:幫助管理家族財富。

據南方週末記者粗略統計,僅僅在這個6月,以家族財富為主題的論壇就舉行了六場。

高皓是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家族企業課程主任,他是國內為數不多的研究家族財富的學者之一,最近為此忙得不可開交。剛結束為民生銀行私人銀行部和各地支行行長就這一話題進行的培訓,6月中旬,他又受招商銀行私人銀行部之邀為其最頂級的客戶講家族財富的傳承。

他所在的五道口金融學院,也在6月和7月分別舉辦兩場家族信託的培訓課程,六天的基礎課程收費4.8萬,三天的高級課程收費3萬。

願意為這些昂貴課程付費的,往往是陷在接班焦慮之中的民營企業。

胡潤研究院和群邑智庫聯合發佈的2013年報告顯示,資產在10億元人民幣以上的高淨值客戶平均年齡已經到了50歲,在未來5到10年內,將有三百多萬家民營企業面臨財富和企業傳承問題。

為家族管理「後花園」

他們瞄準的是能拿出1億元進行流動資產配置的家族。而能跨過這一資產門檻的,在富庶的浙江大有人在。據其估計,僅在寧波就能找出近百個滿足這一條件的家族。

2014年6月的最後一個週末,早已進入梅雨季節的浙江寧波,籠罩在濛濛細雨之中。

星期六的下午,寧波舉行了首屆家族財富管理峰會。組織者是藍源投資集團,一家當地的投資公司。

兩年前,這家公司在投資業務之餘,開闢了家族財富管理的板塊,很快就成立了12個家族辦公室,並將其作為公司的主要方向。

只有能拿出1億元進行流動資產配置的家族,才能進入藍源的視線。而能跨過這一資產門檻的,在富庶的浙江大有人在。據其估計,僅在寧波就能找出近百個滿足這一條件的家族。

藍源投資集團董事長廖文劍私下透露,這次論壇其實是專門為十幾個企業家辦的,後者是其正在發展的客戶。不久後,藍源投資還將組織他們考察香港的家族辦公室,報名的展台就立在論壇的入口。

在財富管理行業,家族辦公室被譽為「皇冠上的明珠」。在高皓看來,家族辦公室也是不少金融投資界大佬職業生涯的最後一站。

家族辦公室發源於美國。

在中國,正式的家族財富管理首先是以信託的形式出現在2012年下半年。當時,平安信託推出家族財富傳承系列信託產品——平安財富·鴻承世家系列單一資金信託。這一信託產品主要解決家族財富跨時間、在不同受益人之間分配的問題。

之後,中信信託、中融信託、上海信託都推出了家族辦公室。

在銀行業,最早提出家族辦公室的是招商銀行。目前,招商銀行的家族辦公室工作範疇已經從金融服務拓展為子女教育、家族治理、接班人培養等等。

如今,有越來越多人正在湧入這一行業淘金。

江欣榮是香港東林家族辦公室的董事總經理。2007年她離開摩根大通,與同在投資界的丈夫一起創業。到目前,東林已經成立了六個家族辦公室,其中的三個家族是從創業之初服務至今。

金融海嘯為他們帶來了難得的機會。江欣榮清晰地記得,2008年,她此前在摩根大通的客戶一筆幾千萬的交易一個星期縮水到了幾萬,客戶每天都拿著裝有股權證的牛皮紙袋在銀行樓下徘徊。

江欣榮與丈夫評估了客戶的資產,建議他購買花旗銀行的股票。一年之後,這只股票給客戶帶來了豐厚的回報。他也因此成了東林家族辦公室的首批客戶。

正是那場海嘯,讓並未經歷過多少危機的中國民營企業老闆們,開始焦慮資產管理問題,並且把安全放在了擴張的前面。

香港一家家族辦公室負責人則向南方週末記者表示,家族辦公室所管理的金融資產,更像家族的後花園。放在這個口袋的資金是相對安全的,往往是最穩健的投資品種,而不是最賺錢的。

家族財富管理機構做的第一件事,通常是通過設立家族基金,在家族成員和家族企業之間建立一道防火牆。圖為家族基金通常的架構框架。 (曾子穎/圖)

爭資產怎麼辦

多位從事家族財富管理的人士都認為,在中國,老闆的財產往往和企業的財產混為一談。外腦的進入,首先要在兩者間設立一道防火牆。這也就意味著,基金成為了一道防火牆,即使家族成員之間出現糾紛,影響的只是基金,而不會直接影響企業實體。

廖文劍的工作通常由一個問題開始,他時常問企業家,你最想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正是從這個問題,讓他最終調整了公司的方向。

因為,股權的分配和高管激勵問題是他遇到最多的答案。而這些,都與家族企業的傳承息息相關。

一年前,藍源資本的一位股東也找到了廖文劍。這位股東在寧波經營一家生產嬰兒用品的企業已經三十年了。這幾年,他有意識地讓女兒參與公司事務,但女兒比企業還要年輕。

而有關的另一個問題則是高管。多年前,公司已經改成了事業部制,高管如果離開,很可能帶走部分員工,分走部分客戶。

廖文劍需要幫助自己的股東設計一套股權結構,既能夠留住高管又能讓女兒名正言順地進入公司。

他提出的方案是,把事業部改製成一個個獨立的企業,高管通過成立一家有限合夥企業入股新成立的公司。有限合夥人一般只出資和分享利潤,即便參加管理,也不能起到決策控制作用。同時,以女兒的名義成立一隻家族基金,控股這些新成立的公司。

家族辦公室也建立了起來,廖文劍的三名員工固定跟蹤這家企業,而股東的女兒則被刻意培養來直接經營這個辦公室,每一個項目都全程參與。

經過大半年的時間,廖的團隊逐步撤出。只為這個家族管理以股東女兒名義設立的私募股權基金,每年收取2%的管理費(如果需要投資併購,廖還享受淨收益20%的分紅)。

類似這種基金,被幫助做這樁生意的人認為是一道必需的防火牆。

多位從事家族財富管理的人士都認為,在中國,老闆的財產往往和企業的財產混為一談。外腦的進入,首先要在兩者間設立一道防火牆。

中國民營企業在資產管理方面依然處在最為初級的階段。一位在香港從事家族財富管理的人士告訴南方週末記者,他最驚訝的是,一些家族企業不但沒有董事會和股東會,所有重大事項都是以家庭會議方式決策,而且把所有的資產和業務放在一個籃子裡,沒有兩層以上的母公司和子公司。

為了把人和公司分開來,家族辦公室往往通過IPO、併購等方式引入投資者賣掉一部分公司股份,套現出來的資金作為企業家個人的資產。之後,家族辦公室會為這些個人資產和公司重新設計一套股權結構,避免家族成員的紛爭,影響到公司的實際運營。

常常被他們引用的一個案例是龍湖地產。

2008年6月龍湖地產公司上市之前,公司創始人吳亞軍與其丈夫蔡奎通過匯豐國際信託,各自設立了一個家族信託,將所持公司股權分別轉移其中。信託成立之後,吳亞軍和蔡奎都不再直接控制龍湖集團的股權, 而成為各自信託的受益人。

四年後,吳亞軍與蔡奎離婚,涉及577億港元的財產分割。但因為上市前的信託安排,平穩過渡,龍湖地產股價在這場離婚案中並未受到太大的影響。

事實上,家族成員爭財產,在富人家族中極為普遍,也往往對公司帶來巨大傷害,類似案例不勝枚舉。

王光明是大成律師事務所上海分所的高級合夥人,前不久,他服務了近二十年的老客戶就提出了這個問題,希望能在上市前做一些股權上的安排,避免子女在未來爭搶資產。

王光明的方案是通過由家族成員控制的家族基金持有家族企業,企業的股東不再是一個個自然人——妻子、子女等。而家族成員持有家族基金的股份,只能在家族內部流轉。

這也就意味著,基金成為了一道防火牆,即使家族成員之間出現糾紛,影響的只是基金,而不會直接影響企業實體。

中國有多少富人? (李伯根/圖)

制定「家族憲法」

富裕家庭裡,往往因為利益分配而生出許多豪門恩怨。家族辦公室往往扮演著協調人的角色,在家族成員之間斡旋。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新富起來的人們,開始想要制定「家族規矩」。

王光明的客戶就找到他,希望能幫忙制定一套家族憲法,涉及福利政策、家族調解、人才培養、行為準則等。

事實上,富裕家庭裡,往往因為利益分配而生出許多豪門恩怨。

家族辦公室往往扮演著協調人的角色,在家族成員之間斡旋。

江欣榮就曾處理過一起較為複雜的家族遺產分配,客戶把大致的思路告訴了江欣榮,希望由家族辦公室出面與他的四位太太協商,而不是他本人。

「我只是一個傳達人,即便跟客戶的關係再好,也不會發表有傾向性的意見。而是會把每位家庭成員的意見彙總,形成報告,再與家族的創始人溝通。」江欣榮說。

廖文劍也曾面對過同樣的問題。他更傾向與企業家的子女溝通,企業家夫婦之間的問題則由老闆自己來解決。

有的時候,甚至會出現更為複雜的情況。一位家族財富管理者告訴南方週末記者,其曾遇到過的極端情況是,一家企業老闆想要幫忙做好未來資產的分配,卻始終對方案不滿意,最後才發現原因是他除了婚姻內子女外,還有私生子,需要隱秘而安全地騰挪出一些資產來。

可以想見,這些家族「管家」們有多深地參與了家族事務。這也意味著,只有取得了家族核心人士的信任,他們才能真正展開生意。

正是基於這種信任,家族辦公室會在資產配置、遺產分配,乃至子女教育等多維度地與家族產生粘合,並且深深捆綁在一起。

最近兩年,江欣榮感到一個明顯的變化,以往內地的家族找到她,更多的是投資的需要,希望江所在的家族辦公室能夠把一部分資產部署到海外,在一些避稅的地區建立離岸控股公司,或者投資離岸基金以及直接投資海外項目。

2013年以來,更多家族傾向於就子女的問題來徵求江的意見,例如移民到哪裡,國籍如何選擇,能否通過海外信託設置子女繼承等。

如果這些「豪門管家」跟老闆們理念發生衝突怎麼辦?廖文劍回答說:「中國的家族財富管理市場太大了,客戶都是排著隊找我們。遇到理念不合的客戶,與其改變他,不如直接放棄。」

兒女如何成器

對一個家族來說,金融資本管理其實相對容易。能不能做好人力資本、社會資本的傳承,更為重要。

子女教育,越來越成為民營企業家族關心的問題,這是多位家族財富管理者向南方週末記者講述的共同感覺。

在為事業打拚多年並且積累了一定財富之後,許多民營企業家為子女感到深深擔憂。

早在2004年,正泰電器的董事長南存輝就提議,若是兒女不成器,將由原始股東出資成立「敗家子」基金。

正泰電器有100多個原始股東,其中9位是高管。南存輝擔心,高管子女將來接替父輩經營企業時,按股份多少而不是按能力高低來排座次,由此導致父輩一手打拚出來的成果在兒孫手中敗落。

南也將三個兒子送往美國深造,每年假期回到溫州,要求他們隱姓埋名,換上工作服到車間和工人同吃同住。畢業後也不能直接進入自家企業,而是要在外面打拚,考察合格後,由董事會聘請進入公司團隊。

事實上,家族成員的培養和教育正是家族辦公室的工作重點之一,這對於家族辦公室來說,更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

東林家族辦公室就曾遇到過這種要求。一個香港的家族希望培養下一代,提出先讓子女打理家族的慈善基金「鍛鍊一下」。他們要求子女自己去找項目,把慈善基金投出去,每年還需要一定的回報率。慈善基金的運作規則,則是由家族辦公室設計的。

後來,家族的兒子找到了羌族手繡的項目,慈善基金投資100萬,開闢一條生產線。

滿18歲後,這個家族每年給每個子女1000萬的創業基金,同樣要求回報率。家族辦公室則要求家族成員每個季度提交投資報告,監控整個基金的投放。

高皓則認為,對一個家族來說,金融資本相對容易管理。能否長期保有財富是要看家族資本、人力資本、社會資本的傳承,家族辦公室對上述三項資本提供怎樣的服務,是評價家族辦公室管理水平更為重要的要素。

高皓曾研究和考察過包括戴爾、三星、皮特卡恩等多個知名的家族辦公室,在他看來,國內的家族辦公室還處在雛形和較為初級的階段。真正意義上的家族辦公室要跟家族的利益綁在一起,這就要求家族辦公室不應該從任何的第三方收取代銷的服務費或是代銷的佣金。因為這種盈利模式,只會讓家族辦公室拚命推銷金融產品。

鏈接

家族辦公室發源於美國。

擁有梅隆銀行的托馬斯·梅隆(Thomas Mellon)在1868年創立了世界上第一個家族辦公室。到現在,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估計,在美國活躍著2500到3000家單一家族辦公室, 管理著約1.2萬億美元的資產。

單一家族辦公室要管理的不僅是家族的財產,就連安保、廚師、司機也要管,甚至要幫年輕的家族成員安排實習工作。

不過,設立單一家族辦公室,是件極為奢侈的事情。

通常來說,在一個家族設立專門為其服務的單一家族辦公室,要求家族可投資資產規模至少達到5億美元。

為了降低門檻,便出現了一個辦公室同時管理多個家族的聯合家族辦公室。

2012年全球規模最大的聯合家族辦公室為總部設立在瑞士的HSBC Private Wealth Solutions,管理著297個家族約1236億美元的資產(平均每個家族4.2億美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05012

普京前“管家”:普京無所顧忌 俄羅斯商人都是“包身工”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09169

俄羅斯總統普京的前“親密戰友”Sergei Pugachev近日表示,俄羅斯所有企業都在普京的掌控之下,俄國商人從某種角度來看都是總統的“包身工”而已。

Pugachev曾因與普京關系密切而被稱為“克里姆林宮的銀行家”。不過在2012年被俄羅斯政府沒收資產之後,兩者的關系早已分崩離析。當時他數以十億的資產被“充公”。

Pugache表示,“在俄羅斯就是普京一個人說了算。私人財產這個概念並不存在於俄羅斯,所有的商人實際上都是資產名義上的所有者而已。如果普京想拿誰開刀,那麽這個人準會倒黴。隨著歐美國家對於俄羅斯的制裁愈加嚴厲,普京的行動可能會更為肆無忌憚。”

Pugache的表態讓人不禁想起一個月前另一位慘遭“共產”的俄國大亨Vladimir Yevtushenkov。Yevtushenkov上月被俄羅斯政府逮捕,隨後被俄羅斯法庭判決沒收其旗下石油巨頭Banshneft的股份。這個消息一度引發了俄國商界的大地震。

分析人士認為,該事件標誌著後蘇聯時代形成的俄羅斯政府與國內金融寡頭關系的潛規則已經被改寫。

Pugache曾經是俄羅斯的商界的重要人物,其產業曾遍及銀行業、建築業及造船業。作為俄羅斯前總統葉利欽核心團隊的成員,他一度也是普京身邊的紅人。2000年普京成為俄羅斯總統時,葉利欽時代留下的強勢人物也曾經具有一定的影響力。不過普京隨後發動的行動奪回了對俄經濟重要部門的控制權。

2010年Pugache旗下的Mezhprombank銀行崩盤迫使他遠走英國尋求政治庇護,隨後俄羅斯政府宣布將其資產沒收並向其發布了逮捕令。對此他表示是普京的陰謀迫害導致其銀行破產,他正在準備向英國法院提供相關證據以示清白。(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308

妙管家老董:下一代不接班 我累了

2014-10-06  TCW  
 

 

「時機歹,一個省錢的撇步報你知!」妙管家由導演吳念真代言的廣告,在中秋節前後亮相不久,就傳出中資清潔劑大廠納愛斯集團,以新台幣十三億五千萬元,百分之百收購妙管家。

花王、聯合利華、妙管家,是台灣清潔劑前三大廠。妙管家賣給中資後,市占率前三大企業,分別來自日本、美國、中國,無一家是台灣企業。

其實,這並不是第一件中資百分之百收購的台灣企業,但大張旗鼓收購知名企業還是第一樁。

本刊電訪人在中國的妙管家董事長蔡宗仰,他正從浙江太倉廠趕往上海妙管家全中國業務會議途中。問他:「為何要賣?」他說:「我真的太累了,身體負荷不來。」

蔡宗仰今年六十四歲,二十九年前,他出資四十五萬元,連同十多位朋友的兩百萬元,在台中創立妙管家,以台灣為主要生產銷售基地。

二○○二年才西進,赴浙江太倉設廠,在傳統產業中,屬於較晚西進的企業;迄今,年營收約新台幣二十億元,其中台灣市場逾十二億元,占了一半以上,中國市場約五億元,日本市場及其他品牌商代工約三億元。

老董大小事一把抓55歲時心臟多了2根支架

他事必躬親,大小事一把抓,曾在台北大學(前身為中興大學法商學院)的校友高峰論壇說,公司缺乏高階主管,連行銷企畫主管,還是他兼任,「公司明年(行銷)的仗怎麼打,到現在,都是我訂的,」每天戰戰兢兢、怕被淘汰。

結果拚到五十多歲就因心肌梗塞昏倒兩次,五十五歲心臟裝了兩根支架。

港印中三買家曾出價中資價美又乾脆,賣了!

今年,他還因開賓士車撞上「積架」的車禍新聞上報,就是因累到「杜姑」(台語:打瞌睡)。太累之外,兩個女兒均不想接班,也讓他萌生把公司「賣掉」的計畫。

他曾經跟台商友人半開玩笑的說:「有一天(我)「銼」起來(台語:指猝死),不知道誰要接?」這位台商說,當時感覺他很擔心健康問題。

早在四年前,他就開始找買家,第一位買家是香港基金long rich,當時出價新台幣十四億五千萬元,而且公司一億五千萬元現金歸妙管家所有,等於買價是十六億元。該基金要求公司當年淨利要有新台幣一億二千萬元,但後來淨利只有八千萬元,於是,買價被砍為十二億五千萬元,蔡宗仰認為「太低」,就不賣了。

去年,曾被《富比世》評為印尼第一大財團的金光集團找上門,出價新台幣十三億元,但,蔡宗仰堅持十三億八千萬才要賣,雙方沒談攏。沒多久,中國知名清潔劑品牌「雕牌」所屬企業||納愛斯集團(中國本土清潔劑市占率前兩大,另一大是立白集團)也來敲門。

納愛斯集團總裁莊啟傳對台灣不陌生,經常和台灣業者做交流,幾年前他來台灣,據說回去前,行李箱裝的不是陸客最愛的鳳梨酥,而是台灣每一清潔廠牌的產品,都被他買來,要帶回去研究成分。

買方看品牌價值入主台企為進軍國際鋪路

納愛斯對妙管家的出價是眾買家最高,而且最乾脆。「(對方)全部概括承受,」蔡宗仰說。此交易案預計十月中旬完成交割,蔡宗仰承諾再經營妙管家兩年,才移轉中資經營。

最讓外界疑惑的是,年營收逾新台幣七百億元的納愛斯集團,為何要買一家年營收約二十億元,只有其三十五分之一的妙管家?他看上妙管家什麼價值?

「品牌啊!」蔡宗仰說。

他解釋,和納愛斯的「雕牌」比起來,當初請廣告公司精心設計的「妙管家」,在中國的品牌形象更好,更容易走上國際舞台。私募公司藍籌亞洲總裁黃齊元也認為,這筆購併案,看的是「品牌」,而不是市場。

另外,「買下一家台灣在地企業,對陸企是加分,」一位浙江台商分析,因為對陸企而言,「將來它(納愛斯)在中國政府、媒體形象上,大大有利。」這位浙江台商表示,因為中國想方設法拉攏台灣,陸企如果能買下台企,會被認為「很有能力」。

浙江太倉台商說,過去台商風光西進創業,甚至併下陸企,現在情勢相反,是陸企來台買公司,「感覺金無采(台語:很可惜),」但形勢比人強,台灣清潔劑產業,猶如殺戮戰場,「早就殺到頭昏眼花了。」台灣肥皂清潔劑公會秘書長王殷伯說。

妙管家能擠進台灣前三大,就是靠低價策略,曾有一次,妙管家因價格殺得太凶,引起反彈,公會還出面跟他談判,要先讓他獨家用低價賣三個月,這段期間所有廠商都休息,結果,妙管家沒有同意。

賣方受困市場飽和只能靠「濃縮」產品獲利

蔡宗仰說:「(低價策略)那當然啊,這樣對消費者比較有利啊!」因為價格年年競爭,薄利到沒利潤了,才會推出「濃縮」產品。例如,某廠牌推出「五倍濃縮」,妙管家就推出「八倍濃縮」,所謂「八倍濃縮」,就是一瓶量,可抵八瓶,這雖是促銷招數,但對公司的好處是,省下七個瓶子的物料、管銷費用,「拚價格,只有濃縮一條路」,所有業者都埋頭研究如何「濃縮」下去。

他去年在「校友高峰論壇」,對台北大學師生坦言,妙管家在台灣、中國的業務「並不賺錢」,該公司的淨利幾乎全數來自代工,二○一二年妙管家的淨利九千萬元,就是來自代工。

換算下來,該企業淨利率只有四.五%。「台灣市場早已飽和,惡性競爭,但,大陸市場還沒飽和。」王殷伯認為,這宗購併案對妙管家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是有幫助的。

「我們必須承認台灣小,中國大,(公司)被拿去了,沒什麼大不了,」開發科技顧問董事長劉紹樑說,被併企業將來是「站在巨人肩膀,放眼全中國。」

除了市場競爭慘烈,妙管家去年十二月遭主婦聯盟檢舉,洗衣劑裡添加農藥百滅寧,也是一大傷害。「台灣業績整整掉三成四!一億六千萬元。」蔡宗仰說,已向法院控告主婦聯盟,並求償近一千六百萬元,他強調,「百滅寧用量沒有不法!」奮戰到底。

女兒不接班、惡性競爭、主婦聯盟事件,拚了三十年的蔡宗仰「累了」,決定退出。「這是夕陽產業,但,是永不下山的夕陽。」王殷伯說,因為,每個家庭都有洗碗、洗衣的基本需求在,所有民生消費產業,都會繼續存在,只是誰也無法預料,未來存在的會是誰?

中資購併台灣知名企業的號角響起,下一家會是誰?

投審會統計,台灣二○○九年開放中資投資台企以來,中資來台投資現有企業,已有一百一十二家,其中,被百之百購併的約有五家。

中資出手三依據品牌好、市占大、技術強

台灣企業面臨瓶頸,成長動能不再,老闆年紀漸長,下一代不接班,自己做不下去,就要找人接手,陸資,只是選項之一。但,所有台灣企業都會是中資標的嗎?「太差的企業,是沒人要的,」業界人士表示,標的企業必須是「各領域裡的老字號品牌、市占前三大、有專業技術」才有吸引力。

劉紹樑認為:「把別人兜來,把我們的價值發揚光大,不是壞事。」但,台灣也要思考,「我們有沒有『坐莊』,走出去把別人買下來的可能?」

妙管家過不了的接班難題,也考驗許多台灣企業。其實,與其擔心第二代接不了班,不如轉個腦袋,除第二代接班,有無可能「傳賢不傳子」,讓優秀員工接手公司?或引進專業私募基金,藉其力引進人才,讓公司有新動能?含淚出售,不如放心交棒,而這一切,正考驗經營者有無遠見。

【延伸閱讀】妙管家財力、人力皆輸納愛斯—購併案兩企業營運力比較

一、妙管家

●董事長:蔡宗仰●資本額:新台幣2.48億元●營收(註):約新台幣20億元●員工數(人):1,000人●品牌:妙管家

二、納愛斯

●董事長:莊啟傳●資本額:新台幣4.41億元●營收(註):約新台幣735億元●員工數(人):20,000人●品牌:雕牌

註:兩家公司的營收,均為2013年估計值整理:賴寧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639

黃金定盤價迎來新“管家”:倫敦洲際交易所

來源: http://wallstreetcn.com/node/210421

長達95年的倫敦黃金定盤價將掀開新的篇章。

倫敦金銀協會(LBMA)今天宣布,任命倫敦洲際交易所(ICE)為黃金基準定價的第三方管理機構,以取代現有的倫敦黃金定盤價。

LBMA表示,倫敦洲際交易所將會提供一套新的價格平臺和方法來管理黃金基準定價。

目前,倫敦黃金定盤價由法國興業銀行、加拿大豐業銀行、花旗和巴克萊這四家銀行,每天通過電話會議,根據各自的買賣盤價格,分別報出買入價和賣出價,據此確定價格。

這四家銀行今年7月時均發表聲明稱,會將黃金基準定價的管理權移交給新的第三方機構。

全新的定價機制將被命名為LBMA黃金價格(LBMA Gold Price)。

英國《金融時報》表示,有5家公司進入到新黃金定盤價管理權最終的角逐中,倫敦金屬交易所(LME)和芝加哥大宗商品交易所(CME)都在其中。

今年8月,白銀定盤價已經率先完成改革,芝加哥大宗商品交易所最終通過電子定價平臺,獲得了新白銀定盤價的管理權。

(更多精彩財經資訊,點擊這里下載華爾街見聞App)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8280

大管家:成長才是價值投資的真正核心(轉) 江湖殺手

來源: http://xueqiu.com/8084592914/33421280

成長才是價值投資的真正核心(轉載:查看原文單擊標題進入)

                                      作者:大管家  2009-05-05

 引用:價值投資的核心是什麽?受價值投資鼻祖——格雷厄姆的影響,很多投資人認為安全邊際是價值投資的核心。安全邊際確實非常重要,但我堅定地認為:成長,持續性地成長,才是價值投資的核心成長,在此是指一個企業內在價值的穩定增長,而非想像性的短期爆發式增長。

    對價值投資而言,安全邊際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它絕不是價值投資的核心。錯誤地以安全邊際為核心的人,是沒有認識到企業的內在價值是動態的、可變的,而非靜態的、不變的。它可以增加,可以減少,也可以保持不變。關鍵就在於企業是否成長

    理智的投資者不能僅僅因為某只股票相對其靜態的價值而言很便宜——即存在安全邊際,就簡單地認為投資後能帶來安全而滿意的回報。比如,某只股票靜態的內在價值為每股25元,投資者在其價格為15元時買入。也就是說,有40%的安全邊際,這個折扣應該說已經非常可觀了。但問題是,誰知道要持有多長時間股價才能漲到其內在價值25元呢?假如投資者持有一年時間就漲到了25元,那麽年收益率將達到66.7%,但是如果花了兩年時間,那年收益率就降為29.3%,持有三年,年收益率降為18.6%,四年,降為13.7%……以此類推,持有的時間越長,年收益率就越低。

 最大的問題是,投資者怎麽能確定其所買的股票價格就一定會漲到預計的內在價值之上呢?如果該企業的盈利能力停滯不前或者發生了衰退,即企業沒有了成長,那麽,股價漲到預計的內在價值之上更將是遙遙無期,甚至會一路下跌,導致投資者嚴重虧損。投資大師巴菲特早期的失敗經歷已經證明,“撿煙屁股”式投資沒有多大效果,他已經放棄了“以便宜的價格購買幾只癩蛤蟆”的投資思想,轉而堅信“以一般的價格買入一家非同一般的好公司,遠遠勝過用非同一般的好價格買入一家一般的公司”。因此,可以下這樣的結論:脫離了成長的安全邊際,將不再安全,也就是說沒有多大的實質投資價值。

 買股票與購物有一個共同的道理——廉價不能成為你購物的主要理由。僅僅因為價格低廉,就買入一個對你沒有使用價值的商品,毫無疑問是在浪費金錢。只有物美,才是你購物的價值所在。同樣,成長才是投資的價值所在。成長,持續穩定地成長,才是價值投資的核心。即使安全邊際很小甚至為零,只要所投資的企業持續、穩定地成長,長期而言,股價就會隨著企業利潤的增長而上漲。只有成長,才會使你投資的企業增值,才會使你的投資升值。中國股市的發展歷史已經證明,只有成長才能催生“超級大牛股”。如,1998年以前的四川長虹、2005年以前的中集集團和近幾年的貴州茅臺、鹽湖鉀肥、萬科A、蘇寧電器、雲南白藥等經典案例。無一不是因為企業持續、穩定地成長所造就。

 中國如此,美國亦然。眾所周知的美國“超級長線大牛股”——沃爾瑪、戴爾、可口可樂以及菲利普·莫里斯等,皆由長期地成長所造就。巴菲特思想的精髓——“經濟特許權”、“消費壟斷”和“護城河”概念就是從企業分析角度,最大限度地確保成長的穩定性與持續性。可以說,巴菲特的核心思想就是從分析企業能否持續穩定地成長出發的。消費的時候,物美價廉的商品會讓消費者滿意而歸;投資的時候,成長再加安全邊際那就會錦上添花、如虎添翼。 當然,成長雖如此重要,但也絕不意味著就一味追求成長而忽略安全邊際。質量優,價格也要合算才行。 在此,筆者大膽地將價值投資濃縮為一個公式:價值投資=(成長+安全邊際)×時間。只有在企業穩定成長的基礎上,安全邊際大於等於零(當然越大越好)的時候買入,並耐心持有,直到價格嚴重高估或企業成長不再持續為止。這就是價值投資的真正內涵。投資人都知道,股票就是企業股權,買股票就是投資企業,投資企業就是買企業的未來,企業的未來就是企業的成長。因此,成長才是價值投資的真正核心。

 公司的前景,潛力即投資者的預期,投資的核心即用當下的價格對未來預期進行博弈。未來沒有100%確定的,是謂模糊的正確。



    附:   大秦鐵路:沒有成長性很被動 (轉載:查看原文單擊標題進入)

                                作者:百忍成金(2012-09-24 )

    前段時間,我寫了《一陰一陽之謂道:陰,則不敗》以及《一陰一陽之謂道:陽,主動性》,闡明了兩個很簡單的道理,陰篇主要講當年讀《三國》悟出來的一個道理,就是司馬懿面對強大的諸葛亮,堅守不出就取得了勝利;陽篇則反思了一味消極防守是遠遠不夠的,並從主席的《論持久戰》中,悟出了“主動防禦”這一概念,也就是陰中要包含陽,否則就會處於被動挨打的地步。最後得出的一個結論是凡是懂得一點價值投資的都了解的兩個概念:安全邊際與成長性。

 其實,當初悟出這看似淺顯的兩點,我用了很久很久的時間。我一開始是一個技術分析者,並沒有接觸格雷厄姆的安全邊際,當時也不知道讀什麽書好,現在回頭來看技術分析的書大都很單一,很淺顯,於是我就試圖跳出簡單的技術分析,尋找智慧。我把《三國》讀了幾十遍,又加上很多年的股市的波折之後,開始慢慢想明白《三國》中的智慧,尤其是司馬懿戰勝諸葛亮這一神奇的逆轉,讓我沈思,讓我隱隱有所感悟。後來讀到《道德經》,愈發覺得司馬懿有大智慧。後來接觸了價值投資,也讀到了格雷厄姆,開始了解安全邊際,作為一個初級的價值投資者,看是看市盈率選股,選擇那些看起來很便宜的股票。後來又讀到了費雪的《怎樣選擇成長股》,了解成長性。不過我的思維中,依然安全邊際是安全邊際、成長是成長,沒有把二者統一起來。一直到後來又讀《毛選》,才想明白以前困擾我很久的疑問:一味的防守,力量一點點被對方蠶食怎麽辦?跟毛主席學會了主動防禦,終於把安全邊際和成長性結合在了一起,終於開始讀懂《道德經》,開始懂得辯證法,將投資理念升華到一個新的層次。

這一個過程是漫長的,從時間來算可能有十多年,可是前幾天寫文章的時候,最後不免有點沮喪:這點道理地球人都知道。

 可是,從書上讀的和自己悟到的,終究不一樣吧,我只能這樣安慰自己了。

自己悟到的道理,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才能做到“知行合一”,而從書本上讀到的,卻未必會有我如此深刻的感悟,也就很那做到知行合一了。

 有一只股票(大秦鐵路),作為典型的“價值”股,被很多價值投資者所關註,在淩通價值投資網被討論了350多頁,也因著名價值投資者董寶珍的推薦而眾所周知,它的市盈率、資金周轉率、ROE等好像都非常好,僅僅股息率就很高,可是我簡單的用我的安全邊際與成長性缺一不可的理論去拷問這支股票,不禁很疑惑:這支股票的成長性在哪里?它的成長性要麽擴大規模,要麽提高運價,可是好像都不可能,它正是主席所批判的那種“消極防守”。

  阿珍是價值投資的前輩,因此雖然我一直不是特別看好這只股票,但是也沒有寫什麽反對意見。前幾天看到阿珍接受雪球的采訪,提到了這只股票,並且也提到了大秦鐵路成長性的問題,就把阿珍前輩的訪談轉過來,供大家研究。

   投資大錢鐵路並沒有錯,阿珍前輩最終能賺錢出來,然而畢竟就目前來看,喪失了時間成本和金錢成本。價格就是價值在不同的時間的不同的表現,有成長性的股票,業績會“逼”著股價上漲,可以在熊市中走牛。

大秦鐵路的財務指標再好,也是屬於“術”的問題。先戰略,後戰術;先全局,再局部;先長遠,再短期。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隅;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先“道”後“術”。

 謝謝阿珍前輩用自己的經歷為大家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研究的素材:

 問:那大秦鐵路呢,為什麽您也重倉了很多?

     答:可能是最終影響我投資理念的一個個股。我持有三年尚未盈利,分紅補償以後還虧10%左右。我原來買大秦鐵路是按照格雷厄姆的思想,就是只要便宜就行了,至於未來是否美好,我們不必太多計較。當時我買大秦鐵路是10倍市盈率,現在到好,是8倍市盈率了。我本來是想在大秦鐵路上撈一把就走,我認為一年半載就價值回歸了,結果一等就是三年。在這三年里面,社會環境發生了重大變化,4萬億造成了通脹,工人工資受不了啊。大秦鐵路10萬大軍啊,一人增加5000塊工資這就多少錢?再加上經濟又波動了。所以本來是短期套利,沒有套利成功又覺得估值很低,也沒走。而且我再次強調,現在也不能走。現在走了又可能是一個笑話。
 問:那現在回頭看,投資大秦鐵路是個錯誤麽?
      答:應該不是一個錯誤。當以10倍市盈率買下中國一個戰略鐵路的時候,沒有掙錢就錯了麽?不一定是錯誤。但是在這個過程中揭示了一個真理,就是它不能成長。這種不能成長的資產,本身抵禦不了估值整體下移的垮塌。我們在大秦鐵路不盈利,是中國估值體系整體崩潰了。我們3年前買大秦鐵路的時候,市場整體估值是20倍。現在平均12倍。市場平均估值下跌了一半了。原來他是10倍市盈率就是全市場最低市盈率了,又是穩定的非周期行業。可是在這兩三年里,中國股市的整體估值給攔腰斬斷了。在這個現實面前,大秦鐵路就相對無優勢了。它又不能成長,所以價格就上不去。你看茅臺的市盈率也在下跌,茅臺過去25倍市盈率是不可能發生的,現在都10多倍市盈率了。但股價還能維持,因為它業績還在增長。所以大秦鐵路這個事情,很難說這是個錯誤。難道中國三年前買10倍市盈率的那個哥們都是不理性的麽?但是它確實沒有賺錢,這反應了一個深刻的問題,就是在當前中國股市整體估值崩塌的情況下,只有成長才能抗的住。因為估值水平崩塌了,低估變成高估了。三年前的低估值變成了現在的合理估值了。所以它不能靠估值波動來獲利了。格雷厄姆那個實際上還是靠估值波動來獲利。

    附:

              成長性是價值的源泉 (轉載:查看原文單擊標題進入)

                  作者:不變的投資(2013 01 10)

  無論怎麽劃分投資流派,價值的核心是成長性。沒有成長性,價值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

  不過,投資者很容易被靜態的價值陷阱所迷惑,很難脫開市盈率、市凈率等量化指標,很多時候會自作聰明進行轉換投資。比如,有投資者跟我說,價值投資就是以低於內在價值買入,高於內在價值賣出。這里需要厘清兩個問題:一是沒有人能夠準確搞清楚內在價值,內在價值是動態、模糊的;二是內在價值與市場價值的關系很複雜,兩者錯位是經常的、甚至長期的。因此,所謂低於、高於內在價值,事實上難以把握。

  也有投資者認為,分紅是最重要的投資價值。但是,如果沒有成長性,分紅也很難持續;而且,只依靠分紅,那沒有必要投資股市。比如,一個股票現價10元,每股收益0.5元,市盈率20倍。現買入100股,市值1000元。假如未來每年每股分紅0.5元,業績沒有增長,股價也始終為10元,同時用每年分紅不斷買入股票,那麽到第10年,股票數量共155股,市值1550元,增長55%。但是,如果該股票業績每年增長20%,即使沒有分紅,市值會如何變化?業績到第10年為每股收益2.58元,如果仍是20倍市盈率,股價會達到51.6元,市值為5160元,增長416%。可見,成長性對投資是何等重要!

  投資基於定性判斷是基礎,定性分析一個企業的長期前景和成長性是最重要的。只要一個企業具備比較確定的長期發展前景和業績增長,只要不是以過高的價格買入這個企業,那麽,隨時間推移,企業價值就會逐步增長,我們在長期投資的過程中,就會獲得與企業業績增長相適應的投資收益。這是大概率事件,雖然投資總會有風險。

    附:

            20年老股民談談價值投資的一點心得  (轉載:查看原文單擊標題進入)

     作者:刺客(2012 03 05)

   什麽是價值投資?
    任何物品都有它的內在價值,價格是價值的體現,俗話說,沒有賣不出去的東西,只有賣不出去的價格。黃金有黃金的價格,垃圾也有垃圾的價格。但是每樣東西在每個人的心中定價都是不同的,當你很餓的時候,你就很容易花貴點的價格去買面包,當你很撐的時候,面包就是買一送一你也可能不會要。面包是同一個面包,它的內在價值沒變,變的只是買它的人的看法。價值投資就是我們在打折的時候買來面包,再賣給某個饑餓的人。下圖中的第一幅圖中,水平橫線可以看作面包的價值,圍繞它波動的曲線可以看作面包的價格,我們可以在價格波動的下部區域買入,價格波動到上面的時候賣掉它。還有另一種情況,那就是你買的不是打折的面包,而是打折的樹苗,它的價值隨時間的推移,還會自我生長成材,這就是第二幅圖片,它的價值線不是水平線,而是向上的斜線,那麽圍繞它波動的價格曲線自然也是曲折向上,如果在價格波動的下部買入,在上部賣出,你會發現你賣樹苗賺的錢遠遠超過賣面包賺的錢。價值投資的最高境界就是買入低估的成長股,這樣你就可以享受到本身估值由低向高的獲利空間,另一個還能享受到買入公司的內生性成長帶來的價值重估的獲利空間。




 “其實買股票沒那麽複雜。認真研究:1.該公司未來盈利能否持續理想成長?2.眼前股價被低估沒?只要同時滿足這兩條就買入,買完,該幹嘛就幹嘛去。看不懂的行業,我不買;15倍以上市盈率的,我不買。”—史玉柱

    簡評:真正的價值投資者買的不是打折的面包,而是打折的樹苗。時間是優秀企業的朋友,低位買進價值成長股,耐心等待其估值回歸及持有過程企業經營利潤帶來的雙重回報;這就是典型的“戴維斯雙擊”。股票投資猶如一個等邊三角形:一條邊是低估值(選時),另一條邊是成長性(選股),還有一條邊是中長線投資(時間)。三條邊同樣重要,缺一不可、各占三分之一。
@釋老毛 @2分之1自旋 @朱勝國 @jjamesw @炳涵投資 @梓恒 @八一八 @小鱷魚
$飛凱材料(SZ300398)$ $東方網力(SZ300367)$ $眾信旅遊(SZ002707)$ $三聯虹普(SZ300384)$ $冠昊生物(SZ300238)$ $三諾生物(SZ300298)$ $博暉創新(SZ300318)$ $金證股份(SH600446)$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253

全台20縣市首長 誰是地方財政好管家?


 
 
2014-12-01  TCW
 

直轄市、縣市長選舉在即,地方首長中,哪一位才是財政的好管家?

參玖參公民平台公布二○一三年「財政昏迷指數」,以二○一一年五都升格後至二○一三年,三年任期的昏迷指數觀察,二十個縣市,八五%昏迷指數是進步的,一五%縣市退步。

財政昏迷指數,是參玖參公民平台今年四月首度編製的地方財政評比指標,以醫學上昏迷指數,將二○一二年地方財政分六級:狀況最差的是腦死區(昏迷指數小於三)、接著是葉克膜區(指數三到三.五)、插管區(三.五到四)、加護病房區(四到四.五)、普通病房區(四.五到五)、到情況相對最好的「追蹤觀察區」(大於五)。

優等生:台南、台東

一個五都裡最進步,一個兩指標居冠

最近公布二○一三年的昏迷指數,和本刊今年四月所報導的二○一二年指數相較,普遍是進步的,顯示各縣市財政有好轉跡象,但學者認為,好轉恐怕是曇花一現。

在進步的縣市中,台南市是五都裡進步最多,昏迷指數從三.五一成長至三.九五,成長一二.五%;在各縣市中,則以台東縣進步最多,昏迷指數從三.一四成長到三.九九,成長二七.一%,台東也是全台成長幅度最高的縣市。

退步最多的,五都以新北市退步五.六%最多,縣市中嘉義縣退步二.九%最多。

「財產收入增加,是這一任財政能改善的原因之一,」台北大學財政學系副教授林恭正觀察,二十個縣市的財產收入從二○一一年的一百四十五億元,成長到二○一三年的三百四十七億元,成長了一三九%,「這是歷年罕見現象,因為二○一一年以前,財產收入沒有超過一百六十億元,」林恭正說。

財產收入包括處分公有財產的利益、租金收入等,也就是各縣市為了增加財源,過去積極處分閒置土地,活化資產增加租金收入,讓昏迷指數好轉。不過,今年財產處分已有趨緩,像苗栗縣長劉政鴻原本承諾,任內要處分一百多億元土地,償還債務,改善財政,結果,截至十月底,因土地價格不佳,仍未處分完畢,改善財政的承諾跳票。

「土增稅增加也是原因之一。」台灣經濟研究院顧問黃崇哲分析,土地增值稅是各縣市重要財源,前兩年房市交投熱絡,土增稅成長不少,但今年第二季後,景氣翻轉,桃園以南縣市土增稅收入,出現達不到預算目標的情況。大環境不好,交易趨緩,土增稅短少,預估二○一四年財政成績不會太好。

黃崇哲說,明年新的縣市長一上台,就得面對「財政缺口」難題,他們會發現,自己開出去的選舉支票,很難兌現。

地方財政困難,但仍有不少縣市很努力。

像台南市,是五都中唯一位於「插管區」的直轄市,但在政府的改善下,台南成為五都中財政狀況進步最快的縣市 。主要原因包括:自籌財源增加,稅收、資產活化增加數十億元收入;另外,市府還了一百二十七億元債務,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不過,林恭正說,台南市在五都中,進步幅度最大,但以昏迷指數來看,台中市增加○.五六,比台南市的○.四四高,但台南市因基期低,成長幅度比台中市大。

台東縣也表現突出,據台東縣今年公布的施政績效報告指出,在節流方面,爭取財政部的地方建設基金貸款,較金融機構貸款利率低,向中央爭取計畫型補助經費,及處分非公用土地,是財政改善的原因;台東縣也是財政部對直轄市及縣市政府開源績效考核、及財務管理兩項考核,全國第一名。

退步生:新北是五都之最三環三線支出,短期失血、長期有益

退步縣市方面,新北市是五都之最,主要是捷運三環三線預算所致,不過,這種對市府未來發展有益的交通支出,黃崇哲認為是有必要的支出;新北市這一、兩年調高房屋稅、地價稅,增加市府七、八億元財政收入,對自有財源成長有貢獻,但相較一年千億預算,仍有努力空間。

五都外,全台昏迷指數退步最多的是嘉義縣,主因還是債務增加。

吊車尾:嘉義、苗栗、南投農業縣財政艱困,就看首長的決心

嘉義、苗栗、南投是二○一三年昏迷指數表現最差的三縣,均屬於「葉克膜區」,台北大學公共事務學院院長蘇建榮說,在這幾個農業縣裡,嘉義、南投的財政改善最困難,對新任首長挑戰很大,「不管誰選上都一樣,」而苗栗縣因為還有工業區,將來還有高鐵站,「就看首長要不要用心做。」

農業縣都沒救嗎?其實不然,「台東縣就能改善(從葉克膜區到插管區),」林恭正說:「嘉義、南投應更努力。」

要改善財政困難,「首長的決心最重要,」蘇建榮說,只要有心,效果都會出來。像支出面,錢是否用刀口上,都是可以控制的。

收入面,也是可努力的方向,像房地產增值無法反映到稅收,就是大問題,「地價稅、房屋稅提高,是地方應努力的方向,」台北商業技術學院財稅系主任孫克難說。

今年是選舉年,候選人的選舉支票滿天飛,然而,在地方財政困難下,支票開得越少的候選人,才是人民血汗錢的好管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1355

鏈家“斷臂求生”阻擊愛屋吉屋 租房管家時代來臨?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319/149371.html

江湖討論說丁丁租房是鏈家地產為了阻擊愛屋吉屋采取的大招,如果此話當真,愛屋吉屋何以讓鏈家地產使出如此招數?

先說說愛屋吉屋是怎麽快速崛起的。2014年3月愛屋吉屋成立並快速上線移動租房應用,其經營模式和鏈家地產、我愛我家一類中介主要差別在兩個方面:a. 愛屋吉屋無門店;b. 愛屋吉屋采取經紀人高底薪+定額業務獎勵機制;以上兩個措施推行後的結果是愛屋吉屋能夠推出上海免傭金,北京傭金減半的服務,直擊傭金高痛點,快速吸引了大量C端用戶,另一方面其薪酬政策吸引了相當多經紀人迅速從其他中介或其他行業加入愛屋吉屋,再加上基於移動互聯的房源搜索、驗證、管理使得愛屋吉屋迅速成為一個房源豐富、傭金低、體驗優越的租房平臺。

這些優勢使得愛屋吉屋在一年內取得極快發展,融資方面愛屋吉屋一年做了3輪總額近億元美金的融資,愛屋吉屋建立了一個1500人的團隊,在業績方面,據一個同行分享的數據,愛屋吉屋在上海租房市場中有近30%的市場份額,更誇張的說法是愛屋吉屋北京12月最後一周的成交量是我愛我家全月的總額。以上數據準確性暫難以核實,但足以體現出去門店化,依托於移動互聯網和創新的經紀人合作機制的愛屋吉屋,在租房經濟中,打開了全新的格局。

受愛屋吉屋沖擊影響,我愛我家漸進式地跟進了北京的傭金減半,官方雖然並未明確表態,但業務人員均已形成了傭金減半的共識。眼看著鏈家地產成為被新模式革命的最受影響對象,其租房業績也受到明顯沖擊。

此次鏈家地產采取傭金全免事實上成為必然選擇,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轉化率亟待提高是關鍵。(參考下圖)鏈家租房高昂成本換來海量真實房源以及海量C端客戶,受競爭對手傭金減半影響,轉化率迅速降低,打破盈虧平衡點,鏈家租房業務迅速虧損並規模急劇擴大——困境產生:鏈家收更高的傭金(100%),卻只能拿到更少的市場份額,固定成本居高不下,虧損產生並迅速擴大。免傭金可產生的積極效果為:a. 直接沖擊了原有被瓜分的C端市場,重拾品牌和領導者市場地位,迅速擴大用戶量。b. 基於現有的海量庫存,轉化率迅速提高,雖然錢沒賺到,但賺到了客戶和市場份額。


\鏈家斷臂後市場如何變化?——租房中介淡出歷史,租房管家成新常態
不出意外的話,愛屋吉屋、我愛我家在北京市場將迅速跟進傭金全免政策,於是有趣的事情來了——小米模式真正在租房行業出現了:0毛利,羊毛出在豬身上,豬在哪里呢?現在我們開始找豬:


 
\房屋租賃中介業務免費化成為必然選擇之後,房屋租賃管理成為新業態,各大中介及租房創業公司深挖租房經濟中的增值服務價值鏈,包括:裝修、金融服務、管家服務、二手房買賣中介業務。


傳統租房中介價值鏈:
\租房管家時代價值鏈
 
\圖中紅色字部分均為涉及到新形態的價值鏈,核心為一方面中介、經紀人未來將提供包括定制化裝修、搬家、wifi、保潔等多重增值服務,定價權也將轉移給中介機構,房東與中介不再是單純的委托出租關系,而是委托房屋管理及收益權再分配關系。

租房裝修:標準化裝修(自如有家)+ 輕量級定制化裝修。租房市場早已進入買方市場,租客(80、90後)追求更優質的居住體驗,在這個大背景下,經營標準化公寓出租的自如有家、優客逸家、蘑菇公寓迅速成為消費者熱捧的選擇,田園風格的裝修設計、幹凈整潔的設施、周到的wifi/清潔服務,聽起來就這麽美好。但自如式N+1(改造後多出一個房間)的標準化公寓也面臨制約因素:與房東一次性簽約3-5年,必須允許打隔斷,全盤重新裝修,特定的房屋選擇,這些限制性條件使得自如模式僅獲取了不到整體租房市場2%規模的份額,剩下98%將釋放巨大產能空間——輕量級定制化裝修。

未來,不論是鏈家、我愛我家還是愛屋吉屋都將切入為租客提供定制化輕量級裝修的服務,在相當多租房場景中,制約一個房子出租效率及租金的很大原因來自於房屋的一些不良狀況:墻面臟、缺桌椅、缺小家電、窗簾風格不合適、某個開關壞了,等等,租房中介作為專業機構和海量客戶,在供應鏈方面能擁有極大的成本優勢和較高的實施效率,為租客提供定制化輕量級裝修將大幅提升房屋出租效率以及租客體驗,由此產生的成本將轉化為租金溢價加到房租中。中介機構也可由此獲得收益。

管家式服務:提供搬家服務、標準化的免費wifi、定期保潔、24小時響應上門維修等增值服務。

金融服務:押一付三小白領錢不夠?——年化18%,可全額貸款,年化預期年利息收入可達1000元;為房東提供基於房屋產權和收益權的其他金融服務也有很多拓展空間。

二手房交易準備:靠租房業務獲得的海量真實房源及與房東建立的穩定關系可以形成一個優質數量可觀的二手房房源數據庫,在租客端可形成巨大的買房人群,價值鏈再次得到延長。

房屋轉售後的家裝是不是又延長了價值鏈?!

總結一下,隨著租房中介業務逐漸成為免費的基礎性服務,租房管家時代將迅速來臨,有著海量真實房源、已有裝修等產品供應鏈資源、金融服務生態、二手房交易生態等等,重造後的租房經濟價值鏈將成為新常態。

讓我們期待中國房產經濟繼續沿著鏈接租房免費化、搜房二手房0.5折、家裝驚爆價666元/平的巨大變革浪潮中前進吧,在巨頭都不得不犧牲既有利益變革的時代,也是創業公司入局挑戰原有市場的絕好時機。我們持續關註房產領域的創新模式和創業機會,歡迎和各位交流探討。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許高,風險投資人微信號:593226180),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 歡迎轉載,轉載前請聯系heimage0001授權。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如果你對更多創業幹貨感興趣,請加微信heimage0001,註明“姓名+公司名+職位”,否則黑馬哥不會把你拉入創始人雲集的微信群。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納愛斯收購妙管家公司 成大陸投資臺灣最大項目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5/4615863.html

納愛斯收購妙管家公司 成大陸投資臺灣最大項目

人民網 任成琦 吳亞明 2015-05-10 15:49:00

5月9日下午,納愛斯集團董事長兼總裁莊啟傳在完成收購交割後首次赴臺,召開首次員工大會,正式宣告全資收購接管臺灣“妙管家”。

人民網臺北電(記者任成琦、吳亞明)作為目前為止大陸投資臺灣的最大項目、也是首個大陸投資臺灣實體經濟項目,大陸企業納愛斯集團收購臺灣妙管家股份有限公司一事終於塵埃落定。5月9日下午,納愛斯集團董事長兼總裁莊啟傳在完成收購交割後首次赴臺,召開首次員工大會,正式宣告全資收購接管臺灣“妙管家”。

據悉,此次納愛斯集團旗下的納愛斯浙江投資有限公司以7000萬美元收購了臺灣妙管家股份有限公司100%股權,並接受經營“妙管家”清潔用品制造、批發和零售業務。

臺灣妙管家股份有限公司創辦於1985年,是清潔用品制造、批發及零售品牌,目前有員工1000多人。“妙管家”2004年進入大陸市場。主辦方介紹,妙管家公司的專長在於生產家居清潔用品,如衛生間、廚房、地板等的清洗用具,而納愛斯則在洗衣和個人清潔用品方面有優勢,雙方在產品結構上存在互補,這是本收購案能夠完成的最大的一個因素。此外,“妙管家”具有較高的品牌價值和較大的品牌拓展空間,以及該品牌在亞洲地區具有一定影響力等,也是納愛斯收購“妙管家”的幾個主要原因。

完成收購後,莊啟傳表示,接下來首先要讓臺灣市民感覺到“妙管家”的提升,在很多方面都在超越國際公司,與同類產品比較,“妙管家”是日常居家生活不可或缺的,進而由此走向世界。

(原標題:納愛斯全資收購臺灣“妙管家”)

編輯:朱逸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