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做女人,點可以冇機心?(三)




Swing Out Sister是英國流行音樂史上Underrated的組合之一,八十年代中期異軍突起,靈魂人物是Corinne Drewery,她畢業於Central Saint Martins服裝設計系,和Sade是同學。Sade現在是OBE,同學拿了英女皇勳章,而沒有機心的Corinne近年已經半退休。

SOS 1984年成軍,在原本是三人,鍵盤手Andy Connell及鼓手Martin Jackson正因為Corinne是讀Fashion,所以Swing Out Sister的音質一直好型,再加上有型大方、十分上鏡的Corinne,更令樂隊生色不少。


1985年底,樂隊推出了第一首Single "Blue Mood",但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但隨後推出的另一首"Breakout"卻大獲成功,打上了英國榜第4名,第二年的秋天,這首歌也在日本成為了TOP 10

1987年,樂隊推出處女大碟《It's Better to Travel》,在專輯中樂隊正式建立起自己流行舞曲以及fusionjazz相結合的輕快風格,再配以Corinne Drewery可愛有趣的演唱,這種清新的曲風在充滿華麗和妖豔的80年代中後期的確讓人感到眼前一亮。


在錄製下一張專輯《Kaleidoscope World》期間,Martin Jackson 宣佈退出樂隊。

It's Better to Travel》稱得上是一張優雅而傑出的經典專輯,即使放在今日的標準來評判,其依然十分時尚和悅耳,和Sade偏重於黑人元素的做法不同,SOS在音樂中表現出了更多White Soul白人的音樂特色,說她是白騷也不對,應該稱為Sophisti-Pop,把SOSSimply Red甚至她同學Sade拿來對比,你才會發現,他們當初選擇了一個白人女聲來唱這些帶著黑人元素的英國流行樂是多麼的正確。既然Soul是黑人的東西,白人來唱通常都無法表現出到那種原汁原味的感覺。在這種平等的條件下,你會發現白人男聲反而不如白人女聲來的更有魅力,正如許多白人女聲唱爵士一樣甜美動聽。這在當時來說是個很新的嘗試。Metropolitan、淡憂鬱、輕爵士、白人靈魂唱腔,可以洗滌人的心靈,輕飄飄,有快樂、有悲傷,聽來毫無壓力。

Smooth JazzSynthesizer流行的旋律線,都沖淡了爵士和靈魂樂等黑人元素在SOS音樂中的濃度,她揉合了80年代的流行舞曲以及FusionJazz相結合的輕快風格,這種清新的曲風在充滿華麗和妖豔的80年代中後期的確讓人感到眼前一亮,十分耐聽。

Kaleidoscope World》同樣精彩,樂隊從60年代的多人流行管樂隊中汲取靈感,再配以自己特有的輕快曲風。只不過同活力四射的首張專輯相比《Kaleidoscope World》顯得稍微不夠熱情了,專輯中的單曲 "You On My Mind" "Waiting Game" 在英國成為熱門歌曲,但在美國,《Kaleidoscope World》並未取得太大反響。


1991年,樂隊推出第三張專輯《Get In Touch With Yourself》,這時人們驚奇的發現Swing Out Sister在形象上忽然摩登了許多,而且在音樂上也帶出一種摩登的美感,專輯中一些歌曲帶有Light Jazz味道,更顯得嫵媚動人。專輯中樂隊成功翻唱了60年代女歌手 Barbara Acklin "Am I the Same Girl" ,並在英國、美國獲得成功。在日本,Swing Out Sister 憑藉著專輯的成功成為當年最受歡迎的流行明星之一。 

樂隊的第四張專輯,1994年的《Living Return》在英國並未獲得成功,其實專輯還是有許多亮點的,比如那首翻唱60年代美國著名騷靈樂隊The Delfonics "La La Means I Love You" 就非常精彩,這首歌的 Swing Out Sister 版本同時也被收錄到Hugh Grant電影《四個婚禮與一個葬禮》的電影原聲大碟中。

雖然首兩張專輯及《Get In Touch With Yourself》飽受讚譽,但在此之後的專輯卻一張比一張評價低,但是之後便陷入沉寂,專輯都沒有得到樂評和市場的承認,使得樂隊後來轉而到日本發展。

在日本,他們的音樂始終受到追捧。以至於SOS90年代的部分專輯僅在日本發行。一個英倫樂隊依靠大和民的熱情繼續維持自己的事業,想來也是頗有意思。

1997年,樂隊推出專輯《Shapes and Patterns》,提到到這張專輯不得不提起裡面的那首著名的 "Now You're Not Here",這首泛著淡淡哀怨的抒情歌曲曾被作為日劇《白晝之月》的片尾曲而被傳唱一時。這首歌曲曾被作為日劇《白晝之月》的片尾曲而被傳唱一時。

在日本,《Shapes and Patterns》還是延續了樂隊以往的銷售佳績。1999年的專輯《Filth and Dreams》僅在日本發行,這使得專輯成為他們的歌迷(日本以外)爭相收藏的珍品。1996年初的精選集“Best of Swing Out Sister”在日本賣出50萬張。


2000年,唱片公司將Swing Out Sister 那張只在日本出版的現場專輯《Live at the Jazz Café》重新出版發行,在這張現場專輯中樂隊將原來的許多長度只有3-4分鐘的歌曲延長到6-7分鐘,並在歌曲中穿插著大量的即興的純器樂Solo,這種即興的純器樂Solo正是爵士音樂的最大魅力(其實 SOS 也不算是一支純爵士的樂隊)。 2002年,樂隊的新專輯《Somewhere Deep in the Night》出版,與以往的那些充滿熱力的泛著電子音樂的歌曲不同, 2004年,在歐洲樂壇消失多年的SOS重新發力,出版新專輯Where Our Love Grows (我們的愛情在這裡生長)。這張專輯裡面,SOS轉向比較復古的Big Band Jazz。大量使用管樂和人聲合唱,讓聽眾有回到上個世紀40年代的感覺。很明顯,SOS正在努力向純正的爵士樂隊走近。



也多虧了日本人的熱愛及支持,SOS最終得以重新在音樂上翻身,反攻英倫大陸,最終也使得我們得以聽到2008年的作品《Beautiful Mess》, 封面Corinne Drewery復古的髮型上並未改變,是已步入中年的 Swing Out Sister 的真實的心靈寫照顯得更冷靜,更內斂,更Classy

Beautiful Mess》帶來了更為舒適動聽的旋律,這讓非爵士樂愛好者能夠更為輕鬆地接受這張專輯。可喜是這專輯打了入Billboard Jazz榜十大,音樂中的那份優雅,仍然繼續保留了下來。可以說,這張專輯的爵士要比之前那張更加,更加通俗,前者則更具有爵士和騷靈的那種的感覺。

可惜,2012 Private View之後,再沒有新作。

SOS
已不再是當初那個帶著80年代流行樂和搖滾樂味道的時尚樂隊,也不是90年代那個不斷探索,但是沒有找到方向的迷途樂隊。他們在20世紀三四十年代優雅精緻的爵士樂中找到了自己的方向。這使得他們如今的音樂顯得十分的優雅和復古,此前一直未能擺脫的Brit-Pop流行音樂帶有的俗氣味道,隨著年月也被一併消除。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756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