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382.HK - 誰投了信心一票? 收買佬

http://blog.yahoo.com/recycle1004/articles/599109
查看 382.HK 威靈控股的 2011 年業績,顯示它經營艱辛

全年收入由 HK$72 億增至 HK$104 億,利潤卻只由 HK$5.3 億增至 HK$6 億;多做 40% 生意,但帶來 13% 增長


每股盈利 HK$0.21,以現價 HK$1.42 計,PE 6.6 倍;派息 4 仙,股利 2.8%,無甚驚喜

再 把 2011 年業績拆為上半年和下半年。威靈上半年收入 HK$60.8 億,毛利 HK$7 億,利潤 HK$3.9 億;下半年收入 HK$43.2 億,毛利 HK$5 億,利潤 HK$2.1 億;下半年收入少 3 成,毛利少 3 成,利潤竟少 4 成 6﹗

這無疑有季節性影響,但與 2010 年相比,2011 年下半年的減速無所遁形

2010 年上半年收入 HK$39 億,毛利 HK$5.25 億,利潤 HK$3 億;下半年收入 HK$31 億,毛利 HK$4.15 億,利潤則有 HK$2.33 億;下半年收入少 2 成,毛利少 2 成,利潤只少 2 成 2﹗

家電下鄉潮退令威靈舉步維艱,但優惠政策就這樣完結嗎?在今年
1 月初商務部曾表示要制定家電下鄉接續政策。在出口不繼、投資有限,國家又要力挽 GDP 增長的前提下,鼓勵內需,重推優惠政策似乎是不錯的選擇

威靈為母公司美的工廠,專於微電機和洗滌電機。翻開美的 2011 年年報,發現威靈佔其關聯交易金額 42 億人仔,是總額的 66%。可以說,母公司美的倒楣,威靈食蕉;美的風光,威靈就能分一口

美的在今年 1 月 7 日宣佈計劃與開利合作拓展印度冷氣市場,美的投資 US$2 千萬,開利投資 US$1300 萬,將整合雙方在家用冷氣及美的部分輕型商用冷氣的生產和銷售業務,初步投資產能約 100 萬台。要知道印度人均收入低,美的平價冷氣很有競爭力,若在印度能大賣,就找到新的盈利點﹗


在產品方面,美的在節能技術上獨佔鰲頭,其獨有的全直流變頻冷氣的功率做到 30W,比普通直流更能節省達 59% 電。無獨偶有,國家又有新一輪電器節能補貼,仿彿是為美的和威靈度身訂造

政策乍雨還睛,母公司業務拓展,產品食正補貼,還未夠?

母公司美的集團的一系列增持,顯示它對此行業的信心和舖排


2011 年 11 月 23 日至 12 月 2 日,美的集團增持了 3383 萬股美的電器 (000527.SZ),平均作價 RMB12;12 月 6 日至 29 日,美的集團又增持了 337 萬股美的電器,平均作價 RMB11.67;12 月 15 日至 2012 年 1 月 16 日,美的電器 (000527.SZ) 增持了 631 萬股小天鵝 A (000418.SZ),平均價格為 RMB8.3,
高 PE 的它買入低 PE 的小天鵝 A,拉低美的電器的 PE,是優化資產的一步

美的集團的增持也缺不了 382.HK,它分別於 2011 年 11 月 16 日、今年 1 月 5 日和 1 月 6 日在場內以均價 HK$1.2 增持 2111 萬股

 如此一個大型舖排,也就說明了是誰對電器業,對威靈投下信心一票

查看往績,美的集團早在 2006 年 8 月中對 382.HK 作過 6 億 4 千萬股增持,均價 HK$0.13,為 5 合 1 後的 HK$0.65,往後乘勢抽升七倍﹗

政策陰睛未定?炒股跟紅頂白?而小弟選擇相信此行業龍頭的前瞻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3362

小米與美的要互投了 我家董明珠怎麽辦?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14/148357.html

i黑馬:美的停牌了,說是要和小米互投。不得了,雷軍是真的要進軍物聯網了,下一個風口可能是智能家居。
 
舉個栗子,你家電視未來會非常智能,比如你剛回家它就打開電視,調到了你最愛的頻道。但前提是,它需要每天采集你打開電視的時間、頻道等。
 
其中有幾個環節,首先你需要一臺電視,這是硬件層;其次你需要一個應用,告訴電視幹嘛,采集哪些數據?這是應用層。采集數據放哪去?雲平臺,這是雲層面。
 
你看,2013年推出了小米雲服務,解決了數據傳哪兒的問題。後來又發布電視,嘗試終端,解決用什麽采集數據的問題。今年4月又弄了個路由器,控制了所有終端入網的咽喉。剛過去的11月,雷軍又投資世紀互聯,10億美元穩固雲服務建設。
 
嘖嘖嘖,在終端和雲層面,雷軍已布局差不多了,這恰恰是智能家居的重要環節。
 
但是這里面有幾個痛點,導致智能家居提了十年,至今還是概念階段。
 
1、終端協議不統一。空調、電視、冰箱都采集數據,傳輸協議要一致吧?那格力一個標準,康佳一個標準,那就沒法搞了,沒人協調統一。
 
2、用誰家的雲服務?雲嘛,是這個環節的最上層,數據都在這里,誰都不願意相信誰,誰都想自己建一個雲平臺(海爾、三星),讓別人把數據放在我這兒。
 
終歸說來,雷軍的眼光是長遠的,比格力長遠。有句話說應用型公司值十億,平臺型公司值百億,生態型公司值千億!小米正在往這條路上走。


\圖為12月6日雷軍前往美的總部廣東順德,雙方高層合影
 
停牌一周後的美的集團(000333.SZ),將於明天(12月15日)複牌。
 
筆者業已證實,此次停牌確因與小米之間有重大戰略合作。雙方相關人士稱,小米與美的將在集團層面建立互信機制,包括資本層面的合作,小米將戰略入股美的集團。同時亦有多方猜測確認,美的集團亦將戰略入股小米,形成利益共同體。(具體數額暫時還不詳,今晚會公告)
 
在集團層面之下,雙方還將推進各種不同項目之間的合作。如:小米將幫助美的搭建電商平臺,美的集團的物流平臺則將優先提供給小米使用。據稱,明年6月份之後,美的的物流能力將超過日日順。
 
美的在電視和手機等黑電產品上的缺失,可借助此次合作獲得互補。小米在盒子、路由器、服務器方面的布局,則會給美的帶來更完整的家居產品及解決方案。而更關鍵的是,小米為美的帶來了智能系統。
 
2年前,美的就已推出家居系統。那時,美的集團董事長方洪波便認為,未來靠賣單個的產品已沒有意義,一定要賣系統。但此後,美的家居系統並未獲得廣泛的推廣。如今,捆綁住小米系統,不禁令其多了一份想象力。
 
相關人士表示,美的未來要做四件大事:第一,用移動互聯網思維改變大格局,建立一個自己的電商平臺,把天貓、京東、小米等所有的電商資源都放在自己的平臺上;要建大物流,從倉儲、幹線、支線、最後一公里到盛裝一體,都要建;要顛覆現有渠道層層代理的格局.
 
第二,要做系統,要從單一產品,到賣整個系統。
 
第三,建立基本的技術能力,要面向未來的新投入,如果要並購,不會再做傳統行業,要做新型的、跟家電相關的、跟系統相關的產業,以爭取獲得技術含量較高、與眾不同的家電產品。
 
第四,要建立國際化的平臺,真正的把這個能力複制到比中國落後的新型國家,比如印度、非洲。
 
美的最終希望,自己亦能成為一個平臺型公司,新長出來的業務能夠超越現有的美的集團。
 
比較遺憾的是,此次戰略合作並未看見順為基金的影子。
 
順為基金,由雷軍和許達來成立於2011年10月。第一期2.25億美金,第二期募集5.25億美金,現在是7.25億美元的規模,投資團隊13人。順為經常與小米一起出現,兩者共同投資了59個項目。順為的投資觀有一條是“必須符合小米的核心用戶,認可小米價值觀”。
 
不過,兩者亦有區別:順為只做財務投資,小米傾向於戰略投資,若兩者都有則兩者一起投。
 
此次投資美的為小米單方面行為,因出於戰略考慮。今年小米成立了生態鏈投資團隊,共30人,目前已投25家公司,分布在各個產品線,包括紫米、華米、飛米、綠米、雲米、藍米等等,且都是和順為一起投資的。筆者認為,順為投資美的集團將只是時間問題。
 
 前日,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丁健在與筆者分析小米時稱,小米試圖用硬件多元化的方式來打破BAT形成的綜合平臺格局,但這種方式太重了。後聽聞小米正以戰略投資的方式,進入多個硬件領域,丁健便稱,這是非常巧妙的做法。阿里與騰訊的平臺擴張,便是基於此法。
 
此次小米捆綁美的,使其擁有了最重的大家電產品,實現了真正的智能家居系統的閉環,一個軟硬通吃的綜合大平臺雛形已具。
 
近日,美的老對手格力多次炮轟美的,恐已感到威脅。而在夏天的時候,格力在空調渠道上的大力放水、銷庫存行為曾一度將美的拖入不利地位。更為逗趣的是,格力董明珠與小米雷軍曾有過一賭:5年後比營業額,輸方給10億。敵人的敵人已經聯手,對於性格要強的董明珠來說,接下來該怎麽辦?非常值得業內外人士的關註。
 
聊以自慰的是,小米和美的的戰略合作只是優先,並不排他,這意味著小米還可以跟任何家電企業進行合作。
 
作為一貫崇拜董明珠的筆者,相信她自有獨特招數應對。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3342

58同城姚勁波:對手絕對贏不了我們,除非我不投了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25/148576.html

58同城在一年來的變化確實很大,就連姚勁波也沒想到這麽快市值就達到30億美元。在背後,是58同城的積極布局,每走一步,路就更寬一籌,競爭也就越激烈,因為”58同城越好,競爭對手也就越好“。
 

\本文刊發在《創業家》雜誌 2014,12月刊
 
一年來,市場變化很大:
 
第一,其實大家可以看到,58同城業務增速是快的。我們今年基本上實現了翻倍增長。這比我們想象得要快。我們發現,每個細分領域如能深入做下去,市場潛力都比較大。我們自己經營的房產、招聘等品類,你完全看不到速度減緩的趨勢。所以我感覺,往前每走一步,路就更寬一籌。
 
第二,大家會發現,我們專註在分類信息上是一個非常明智的決定。那些做品牌客戶的垂直網站,這兩年沒那麽強了,已不在風口浪尖了。在房產、招聘等業務上,58同城現在都可以跟前者掰掰手腕,甚至已在超越他們。
 
第三,我們所處的行業,在資本市場上非常火,火到量級遠遠小於我們的公司也能融到錢。IPO時,我們是沒想到市值可以達到30多億美金的。當時,我們在美國打賭還說,市值只要不低於10億美金就算成功。沒想到,我們當時調高了幾次發行價,上市以後每股仍接近40美元。包括後來騰訊戰略投資58同城,這都是我們當時沒有想到的。
 
這一年,過得還是蠻充實的。很多事情改變了我們的想法,這是好的一方面。壞的一方面是說,我越好,對手也越好過。我本來以為,競爭對手都應該死掉了,我覺得它已經敗了。但我們越好,越有人支持它,這是我沒想到的。它說自己是58同城規模的一半,然後以58同城市值的三分之一去融資,這就導致我們之間的競爭更加激烈。
 
我覺得,有人投它也蠻正常,中國這麽大,總會有人願意賭一把。在資本市場火熱的情況下,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不過,對手花很多錢只是跟上而已,不會有任何接近58同城的可能性。我們是盈利的,而且增速很快,這樣下來,對手不得不變成一個虧損很大的企業。
 
第二個不好的地方就是,在58同城的一些細分領域里,我們看到了不少競爭者的出現。比如在代駕、家政、美甲等品類里,一些新創業公司都融資了。對此,我們可以不理,不理也沒有問題,但最終可能會發現,我們的未來增長將受到限制。為應對這一競爭——雖然不是正面競爭——我們推出了58到家。
 
這是我感覺不太好的兩點。我也不知道算好還是不好,就是競爭更激烈了。我的心態可能比較好,競爭一定是壞事嗎?當然不是:
 
第一,競爭可提高團隊緊張感,促使大家更團結、不松懈。
 
第二,競爭會讓整個分類信息行業規模更大。因為兩家打仗,一定程度上也會跟垂直網站搶用戶,這讓我在跟垂直網站競爭時能夠獲得更多優勢。
 
第三,對手絕對贏不了我們,除非我不投了。所以對手融資,我看得很平淡。
 

本文為i黑馬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070

兩位頂級天使徐小平和楊寧都投了小覓,防丟市場是下一片藍海?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5/0518/149843.html

黑馬說:在智能硬件領域,投資人觀望較多,真正投的特別少。因為相較於軟件,做硬件模式太重,周期太長,糾錯成本也太高。而近期,一款小小的防丟神器小覓TM,卻得到了中國最頂級的兩位天使投資人的青睞,天使輪融資千萬級別,它到底是何方神物?

小覓的創始人龐琳勇博士(Leo)告訴你,這是全球最薄最強大的防丟器。而正是這塊小小的防丟器,也許一個新的時代將被開啟。


\文 | i黑馬 蒲鴿

龐琳勇稱自己是從來都是一個實打實的創客。從斯坦福畢業後,他創立過4家公司,參與1家公司的NASDAQ IPO,2家公司被收購。

第一次見到龐琳勇是在GMIC全球移動互聯網大會上,他作為圓桌的演講嘉賓,探討了智能硬件出海的問題。在他創立的輕客科技公司(Slightech),其產品小覓被定位為全球最薄最強大的防丟神器。

第二次深入接觸龐琳勇是對他做專訪。

他談話氣場十足,言語中讓人充分感受到矽谷和斯坦福的氣息;他很自信,超強的跨界能力讓他在自我展現中駕輕就熟;他在聊到自己的產品時,充滿著熱情,眼睛里全是光芒,興致所到處笑得很開心,那是一種發自內心的對自己孩子的暖暖的笑。

談到小覓,他興奮地稱,從未如此期待過一個產品,以前都是為別人做產品,這次的智能硬件創業終於是做一個自己想用的產品了!

日前,他正忙著小覓在京東眾籌和indiegogo的同時上線,從一開始,小覓的定位就是全球化產品,中美同時發售。

為什麽小覓在天使輪能同時被兩位頂級投資人看中?防丟器都未來可以應用到哪些場景?小覓與同類競品相比,到底有哪些核心優勢?未來的防丟市場空間有多大?輕客科技創始人龐琳勇博士接受創業家記者的獨家專訪,也許您從中能得到答案。

專訪記錄(略有刪減和調整):
 
相遇天使

記者:在智能硬件領域,投資人一般觀望比較多,真正去投比較少,這不像軟件,糾錯成本小,做能講講您如何拿到了兩位頂級天使的投資麽?這也算是爆點了。

龐琳勇:其實我也很意外。我去徐小平真格基金那邊也就不到三個小時,term sheet(投資協議)就簽了。想起來我都覺得很傳奇。其實我過去主要是見見我的斯坦福校友關愛之,想多認識一些斯坦福的校友。關愛之是斯坦福MBA畢業的,在真格做總經理。本來也就是吃個飯聊聊天,沒想到他們所有人都想聽我講講小覓這個產品,我就只好開講了,越講大家越興奮,大家看到我帶去的小覓樣品愛不釋手,講到一半我們就開始討論怎麽做小覓營銷了,就像一個team(團隊)似的。講完愛之就說咱們簽投資協議吧,我們就簽了。徐老師本來也投了很多斯坦福學生的創業,他覺得斯坦福學生創業的成功概率比較高。

記者:也就說,不光是產品,斯坦福本身就是一個背書。

龐琳勇:對,有這方面的原因。而我的經歷還很豐富,畢業後在矽谷呆了十幾年。我去的第一個公司屬於醫療儀器領域,有三千多人,一年內我做了好幾個新產品,申請了十四項專利,離開的時候我是公司當季申請專利最多的人。第二個公司我去的時候大概六十多人,四個月後在納斯達克上市,團隊很快從六十人漲到兩百多人,市值二十億美金。後來我作為聯合創始人的公司,經過兩次收購,最後全部賣掉了。中間還做過網絡遊戲和平板定制。大小公司,納斯達克上市,收購,跨行業跨界,經歷得多了,現在做起公司來也算是得心應手。

楊寧當時投資我們團隊,也是因為看中我做智能硬件所需要的跨界的才能。現在做小覓防丟器,真是有一種感覺----屬於我的時代到了。
 
核心技術

記者:就防丟來說,市場上已經有哪些比較好的產品呢?

龐琳勇:美國一家叫tile的防丟器,很有名,當然國內也有很多山寨廠家做了跟tile長得一模一樣的東西。我有試過tile,做得還不錯,但仍覺得有很多需要改進的地方。

記者:比如呢?

龐琳勇:tile有好幾個問題,一個是很厚,足足8毫米,放在錢包都鼓出來了。再一個,它的按鍵體驗不好。另外,他們的電池不能更換,用了一年差不多沒電後,只能買新的,有點浪費。

記者:那您在做小覓時,都有什麽樣的思考?在哪些地方做了改進呢?

龐琳勇;我們一直在想,到底什麽樣的防丟器才是真正著力在“防”上,而不是說丟了才來找。那麽第一個就要解決藍牙信號的問題。市場上很多同類產品的藍牙非常不穩定。

第二個,小覓的應用場景大致會包括鑰匙、錢包、行李、護照、小孩、寵物等,因此小覓在設計上就必須考慮到所有場景的適用性。比如,我們在小覓上設計了一個小孔,這樣就能掛在鑰匙或者包包上;小覓只有3.5毫米厚,算得上全球最薄防丟器,這樣就方便放在錢包里;背面設計成平的,可以方便地貼到筆記本、自行車或者狗的項圈上,也可以逢到小孩衣服上,或者放到鞋墊下面。

另外,考慮到不浪費,小覓的電池是可以更換的。為了不讓小偷方便拆卸電池,又得花心思去設計電池蓋。

記者:這其中哪些是小覓的核心技術呢?

龐琳勇:第一個是它的厚度很薄。

小覓的外殼采用不銹鋼材料,這樣的好處是強度足夠,還能做得很薄。

另外,芯片、電路板、電池也得特別薄,並且考慮如何攤平,如何放置,所有的都有賴設計。

第二個就是天線。

小覓的外殼其實就是天線。金屬外殼做天線非常難,要做很多的建模做各種各樣的仿真,要看它在各種情況下匹配相應的東西,是一個很複雜又很困難的研發過程。

我們這個天線能力可以將藍牙的搜素範圍增至50米,基本上是藍牙的極限了。

為此,我們申請了外形的設計專利,以避免山寨抄襲。雖然小覓的內部結構被拆開後很容易模仿,但外形上不能套用小覓的外形。如果換一個外形,又會掉入一個更大的坑,天線會出問題。這樣就形成了我們的一個技術壁壘。
 
防丟前景

記者:怎麽看待防丟這塊市場呢?

龐琳勇:之前有個統計,平均每個人一年因為丟東西造成的直接和間接經濟損失大概有八十多美金。防丟器絕對是一個剛需,而且一個人不止需要一個,錢包、鑰匙、電腦、行李,小孩,寵物、手機本身等,每個人至少需要四五個,這絕對是一個巨大的市場。

最早我們準備做手環,楊寧不看好,覺得即使做到極致,這個市場也很難出頭,因為做的人實在是太多了。但當我們把註意力轉為防丟時,他就很興奮,覺得這是一個潛在的大市場。當然這個市場還不成熟,需要培養用戶。現在大部分人知道手環,但不知道什麽叫防丟器。正因為如此,機會巨大。

記者:中美兩個市場對小覓有著怎樣不同的機會呢?

龐琳勇:從品牌角度來看,美國的防丟市場已經出現了tile這樣的知名品牌,做得不錯,市場也打開了。而中國還沒有一個知名的品牌出來,我們希望做這一塊的領導者。所以中國的品牌機會很大。

從價格來看,小覓的價位對於美國家庭來說都不需要考慮就可以買。而在中國,一般的白領可能不會考慮,但要廣泛推廣的話,價格承受力上還是需要考慮的。
 
創業初心

記者:您怎麽看您這次的創業?

龐琳勇:現在這個時代特別是這一兩年,確實人類歷史上最好的時代,它有這麽幾個特點:第一個,手機已經變成非常強大的可移動的計算中心,有GPS定位,各種傳感器和通訊功能。第二個,半導體芯片、藍牙芯片、各種傳感器越做越小,越來越便宜,也越來越強大了。有了這個基礎,你就可以重新定義很多的你的生活中所需要的東西。現在是做智能硬件最好的時代。

另外,由於長期在中美兩地跑,能將中國的制造和美國的前沿趨勢結合起來,加上早前的跨界和經驗,能把這個事很好地做起來。如果說以前只有矽谷的公司才是世界性的公司;那麽現在可以說是新硬件時代,只有橫跨中美的公司才更有可能成為世界性的公司。
對於小覓,我覺得這個是可以讓我下輩子都可以一直做的事情,這東西是我喜歡的,我想做一些自己覺得自己都有用的東西,不止是做軟件給那些大公司。做自己最快樂的事情特別容易堅持下去,我就是一個創客,我覺得我的時代到了。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蒲鴿,由i黑馬編輯,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與zzyyanan聯系,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移動互聯網浪潮成了明星跨界投資的“風口”。

繼鹿晗投資移動跨境電商“達令”後,6月17日,獨立海外購物平臺洋碼頭與中國知名女演員Angelabay(楊穎)聯合宣布達成深度合作。

據悉,Angelababy此次投資是參與洋碼頭B輪融資。2015年1月,跨境電商洋碼頭創始人曾碧波在內部郵件中確定完成由上海國際集團旗下賽領國際基金領投的B輪1億美元融資。而Angelababy成立創投基金AB Capital,主要關註並投資成長型的互聯網企業,試圖通過自身的影響力和優勢資源,幫助初創期公司發展,其首批投資合作項目為洋碼頭和HeyJuice。

與此同時,Angelababy將作為洋碼頭旗下APP“掃貨神器”的明星產品經理及投資人身份亮相。

公開資料顯示,2013年底正式上線的洋碼頭“掃貨神器”是一款海外賣場掃貨場景式移動應用,擁有20000多名海外認證買手現場直播血拼場景。接下來,Angelababy將會作為明星產品經理,在洋碼頭“掃貨神器”上現場直播她在海外掃貨血拼的場景,用戶可以同時通過網絡跟她一起去海外掃貨;另外還將有Baby獨家全球購物攻略和時尚心得分享給用戶。

洋碼頭聯合創始人蔡華坦言,選擇和Angelabay合作,正是因為她與“掃貨神器”的用戶群契合。“她很時尚、很國際範兒,陽光、正面的公眾形象也受到年輕人群的喜愛。作為時尚偶像,她的衣著、首飾、化妝品都會被時尚愛好者追捧。當下年輕人不管是生活還是購物都有一套自己的邏輯,絕對不會盲從,Angelababy之所以能成為時尚偶像,正是因為她有著鮮明而獨特的個人風格。”

蔡華進一步透露:“用簡單的方式去買到原來很難買到的東西,這正是洋碼頭掃貨神器一直像傳遞給用戶的價值,這也契合了時下年輕人的購物心理。”

洋碼頭和Angelababy的此次合作,也是明星跨界營銷的一種新嘗試。除了粉絲經濟效應能吸引大批新的年輕用戶參與到海外血拼的潮流中來,“直播”明星購物場景,也能讓明星的生活和粉絲更接近,或將刮起一股明星帶動“跨境購物”的風潮,凸顯跨境粉絲效應。

事實上,在洋碼頭內部,曾碧波將2015年比作是一個跨境電商行業里“剩者為王”的時代。“在這個行業的關鍵節點一年,我們既要積極備足糧草過冬,又要在市場進入冬天的時候逆勢而上,因為巨頭們已經開始布局。”

而近年來,明星成立創業投資基金跨界投資移動互聯網也成為熱點。此前李冰冰、黃曉明、任泉聯合創辦投資基金“Star VC”,投資了韓都衣舍、秒拍、明星衣櫥等創業公司。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俞敏洪:現在不管什麽項目我都拼命投,差點投了余佳文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820/151607.shtml

1369703013581

新東方董事長  俞敏洪

我不知道自己怎麽弄的就成了青年創業導師。發現這個背後的一個含義就是你已經老了,自己創不了業了,只能告訴別人怎麽創業。我們過去二三十年的經歷給現在的移動互聯網時代,可能起反作用,不一定能指導大家。但是不管什麽時代,我們想成功、出色,想為自己多賺錢,順便把事業做得轟轟烈烈的心態是不會變的。尤其是在坐的男生。

男人沒有中庸選擇

這次去非洲給我最大的印象就是男生好孤獨。因為每個走散的動物,從羚羊到野牛到獅子,我突然發現全是公的,幾乎沒有母的。因為大自然為了物種的健康發展,公的動物之間永遠是競爭的,一只取勝的公的可以帶一群母的。在這一群中間,另外的公的生下成年的小的,公的一定會被趕出去,被趕出去別的群眾不接受,只能單獨地孤獨地生活。

男人也是這樣。男人沒有中庸的選擇,中庸選擇的男人,一輩子都是被人視而不見的男人。人類取勝的方法很多,男人要找到一個點,至少在一群人之間是老大的。我發現幾乎沒有別的選擇。

所以我想說,其實人生沒有別的選擇,你必須在某個地方出色。我們創業的過程,其實就是為了讓自己出色的過程。我並不是說女孩子就不要奮鬥了。女孩子的奮鬥可能不像男的一樣,非要在某個領域出色才能引人矚目,才能把自信建立起來,可能稍微緩和一點。但是現在這個時代男的自己都養不活,怎麽養活你,所以女孩子也要自立自強。

現在面對一個時代,大家都特別不容易的一個時代。其實人生是一個你不得不奮鬥的過程,應該是這麽一個結論。因為現在大家看我的話,應該算是一個成功者,你就是什麽都不幹也可以。但是我發現我什麽都不幹是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因為人做事情很像是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比如說我現在不幹新東方,新東方現在發展得還不錯,今年可能20%的增長,教育領域這麽激烈的情況下,新東方的地盤是20個億了。要保持這個過程是挺難的,你們創業的知道,要從客戶那里掏出一分錢這個難度有多大是吧。即使這樣,假如說新東方倒閉了,大家馬上明白這是你做垮的。因為這個企業是你創立的,最後你把它做到這個狀態,做沒了。就是它跟你個人的成敗生死連在一起了。現在為什麽做創投呢?其實有一點點逃避的意思,我想新東方早晚都會有問題,但是在它有問題以前說不定我已經轉型了。比如說(我成了)中國創業投資最有眼光的投資者。

所以現在不管是什麽項目我都拼命投,哪怕占0.1%我也投。如果騰訊、阿里巴巴他們小的時候,我占了0.1%。大家不會問我占了多少,大家會說我是阿里巴巴的投資者。可是我沒有眼光。我也跟特別成功的投資家們聊天,問“你們怎麽投這個項目”,發現基本上不是眼光的問題,基本上是撞大運的能力。尤其是天使投資人,比如說看趨勢,這個商業是不是符合趨勢,有沒有競爭力,看這個人本身到底是不是具備創業和發展的核心能力。

那麽也會看最後調動資源的能力,有多少資源給你配置。我現在做創投一年不到,其實我真正投資已經四五年時間。原來是我給別人錢,比如李開複的創新工廠,我還是LP,但是李開複他們投什麽項目根本不告訴我,一點參與感都沒有。現在做洪泰,我覺得很有參與感,這個項目我說投就投,我說不投,你即使用色來誘惑我也不投。我有這種感覺在里面就很好。

我發現這里面其實對我來說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對於自己目前狀態的分析認可以後,重新定位的問題。我現在自己做一個創業項目真的不太容易做出來了,尤其是跟高科技相關的,盡管有很多資源,但你沒有年輕人的腦袋,和做某個事情的敏感能力。所以我決定現在動用我的資源,為年輕人服務。一個是錢的資源,不僅僅是我個人的錢,我個人的錢幾個項目就沒有了。周圍的朋友都相信我,我說我瞎投了,他們說沒關系你就瞎投去吧。一個是社會資源。包括各種企業家資源,政府資源,還有品牌資源,這些都是社會資源,能幫助年輕人一點,就幫助年輕人一點。再一個就是真正在一起幹事的人脈資源,我們做洪泰基金,王勝江叫我們做洪泰空間,都是互相的資源的結合。一起來幫助年輕人把事情一點點做成。年輕人做事情會失敗,對我們來說是常態。

坦率地說,我們年輕的時候做事情,某種意義上失敗是常態,成功是在不斷地積累下不斷地努力的結果,不斷地改變自己的風格、為人處事等。而且有時候可能是,你抓的前面的商業機會可能不是真正的商業機會,要經過後來的篩選。創業的過程像我們做創業投資的過程,有兩個項目活下來就一定賺錢,這個比例是20%就能掙錢。只要活下來就是幾十倍、上百倍的增值。所以我們願意投入,然後進行輔導,讓盡可能多的人成功。如果不成功,你這個人合適,你做新項目我們再繼續給你投。

徐小平剛開始投聚美優品,就是這樣投出來的。第一個項目失敗了,後來做第二個項目——聚美優品。我記得陳歐跟徐老師說,那我把你原來投資的錢在新的投資中增加一點股份吧,後來徐小平還追加了一點錢。我覺得這個人人品不錯,所以你願意做新公司,我們會跟你合作。所以我說創業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嘗試的過程。所以有時候開玩笑說,我做新東方一次就成功了,這件事情對我極其不利。因為你做成功了,就抓住這個不放,你身邊的很多機會你都不會在意,到現在為止我還在做新東方。那為什麽我還要做創投?因為這樣我會關註到別的機會和新的發展。否則的話,你一心在新東方,新的眼界就越來越少。新東方到現在還算成功,但是要轉型做別的事情,這是我的感覺。

所有人都覺得新東方估值2500億

再回過頭來說,馬雲之所以能做到阿里巴巴,是因為他前面幾次創業都不太成功。阿里巴巴是馬雲做的第五個公司,馬雲跟我條件比較相似,我們都是英語出身的,高考三年。我考北大,他到杭州師範學院,從長相到智商都是有差距的。馬雲因為創業的不斷摸索,有了更敏感的商業嗅覺,更加不怕失敗,更加不斷地拓展自己的邊界。所以他最後終於發現,用互聯網的方式為商家服務,這是一個出路。他剛開始做這個事情也是一個模糊的形式,不知道能不能真正成功。馬雲只要覺得大概能夠做,給人講的時候,會有一個很大的激情,告訴別人是非成不可的事情。

不管是天貓、淘寶、支付寶,都是後來出現的商業模式。最初做了一個簡單的模式,後來到香港上市的時候,估值是200億港幣。這是為什麽馬雲後來要從香港退市,並且把之前所有的打包在一起到美國上市,最後達到兩千億美元的估值。200億港幣相當於30億美金。阿里巴巴到香港上市都不如新東方高,但是現在新東方還是50億美金,所以商業模式是一個不斷走高的過程。所以新東方這幾年看著馬雲都眼紅了,我就老在琢磨怎麽樣把50億變成500億。後來我發現,我的生意腦袋不如馬雲,其次是教育領域比較特殊,這是完全個性化的服務,一個家庭一個孩子提供的教育模式。所以形成了典型的人與人之間必須深度的接觸。這個定義一旦出現的時候,就沒有辦法了。

說到教育領域,到現在為止,至少兩年時間,已經說過要顛覆新東方的有100多家,沒說過的在心里想過的估計有好幾千家了。教育領域是比較複雜的領域,我不斷地鼓勵大家進入教育領域進行探索,凡是我覺得這個領域比較有新意的,我都會去投資。新東方和我個人、洪泰基金投資的教育公司大概有100多家了,其中20家沒了。但是我還在投,因為我想這里面可能會出現未來真正的教育的顛覆者。因為後來我發現新東方要自我顛覆幾乎沒有太大的可能性,一個大公司的自我顛覆意味著,你要把所有在公司里面的既得利益者顛覆掉。

我現在做的其實是某種意義上再次創業,另類突破的概念。一個人發展的過程是不斷地顛覆自己的過程,不斷地創新的過程。所以我現在講新東方怎麽樣從50億美金的公司變成500億美金的公司。有人說俞老師簡單,你從美國退市,到中國上市,最後你變成差不多500億了。我算了一下真的是這樣。我曾經動過這樣的腦子,在中國上市的教育公司全通教育的市值,股災之後跌到最低點,依然能夠到市盈率100倍到200倍。新東方在美國的市盈率只有17倍,你變成170倍,就變成500億美金了。新東方到中國上市,所有人都覺得估值2500億人民幣。後來我發現用這種資本的手段自以為自己很值錢,好像不太對。雖然新東方想回來中國上市,我覺得主體還是要在美國,在美國如果真從50億到500億美金。那個是大牛,那個時候我再拿回來就是5000億了。人就是不斷挑戰自己,推動發展,這個過程可能有成功有失敗。重要的是你在這個過程中是不是一點點積累進步,一點點成長,這個東西非常非常重要。

大多數公司死在C輪

從創業本身來說,幾個要點要註意。第一個要點是我特別看重的,所有的創業者打的都是概念,實際上,你一定要把背後的一整套的大邏輯想清楚,就是我做這件事情,從商業模式上最終能不能走通。因為有的時候,有可能會走不通。比如說現在在教育行業中間,有幾個軟件APP,背後都是1億5千萬的用戶,但是最後怎麽變現?我們常常說可以變現,但是在有些領域確實比較困難。所以這個大邏輯要想通,一定要找這個領域的專家來問。現在有人問,說俞老師最後用戶數可以到1000萬人,自然會有賺錢的機會。我說不行,你得想你假如有了做什麽。那個時候時代變了,人家花錢的模式不一樣。盡管可以狂想,我覺得一開始想清楚更好一點。這是從你一開始做起,不管什麽模式,最後能讓這個公司長續發展的唯一辦法——就是你的收入和利潤是不是實實在在的。

第二個,最怕的是創業一下子拿到錢以後,覺得我有錢了的這種感覺。其實離有錢遠得很。大多數公司是死在C輪的,到了C輪以後發現每個月的花費上千萬。後來看商業模式的時候,突然不看好了,覺得不值那麽多錢,最後投資人就猶豫了。一個公司每個月要花幾千萬的時候,要縮小到幾百萬,難度很大的。員工補助就是幾千萬。我在三年前投的一家公司,A輪進去的,到B輪的時候估值3億美金,到C輪突然發現上不去了。大家都在猶豫。我們所有的股東一起都覺得沒有辦法,不管怎麽樣就是要裁員,先把非主營業務和非核心業務裁掉。光裁幾百個員工就打了很多場官司。如果理性的話,錢可以多花幾年。

我給大家的建議,就算你拿到投資者的錢,也要理性的花錢。有時候說我們要花錢搶占市場,不然最後就完蛋了,這個聽起來有道理,但是實際上如果你真的做好模式、好商品的話,這個市場不會丟的。如果你做爛東西,最後沒有辦法,占一點市場就是一點。小米做到今天,是因為雷軍對質量典型地一絲不茍。小米不管是電視還是手環,那些東西能帶來多少收入,還是單品打天下,追求極致比快速搶占市場更重要。

第三個要點對大家特別重要的,是我們的團隊。反正我現在處理最多的就是創業者的團隊問題。團隊主要的矛盾主要來自幾個方面,一是誰也搞不清楚誰作主,這個團隊是有問題的。一定要有個頭,大家可以參與決策,但是民主集中制一定要有。還有一個方面是團隊打架,剛開始的時候,股份分配差不多,過了一段時間,有的人投入精力大,有的人出的主意多,有的人投的錢拿股份之後參與的少,最後大家慢慢不平衡了。有人說我這麽累,而有些人什麽都不幹,拿得錢都差不多。最後就不對頭了。這里面涉及到一個問題,要麽一方主動提出來,我這個不如你努力,把我的股份給你一些,這樣可以大家一起發展。要麽大家一起來討論我們之間怎麽弄。這個事情不去解決不行,再大度都不行。

我告訴大家要進行動態設計。什麽叫動態設計,如果你們拿30%的股權做這個。第二年設計出來一個方案,我們30%的股權中間,我們每年要增發30%。比如說現在有1千萬股,每年增發300萬股。增發給誰,最主要的核心是到年底評判誰出的力氣多。如果結果認可是我俞敏洪多,大家評判一下是不是300萬給我,這樣我在公司就提升到了50%,我願意繼續幹下去。這個討論的過程真的特重要。到現在為止,大家幹活不平衡最後散夥的,我看了很多。關鍵是最後還有互相拆臺,出去的那波人出去創業的時候,非要把前面的那波人整死的感覺。徐小平他們出去非要把我整死的話,那就不好了。他們真這樣幹的話,大家最後就很難受了。實際上大家分頭幹的話,背後一起鼓勵和支持就感覺好。這個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個方面大家要記住,在投資者進入的時候,一定要給管理層再次設定未來發展空間的股權。假如說你是一個創始人,占了100%。我進來投資了,你占30%,未來我們涉及到一個問題,你們團隊的成員股份怎麽來。如果你給管理團隊一起分配,有的創始人說我80%,再拿出15%給未來的團隊,這個問題就解決了,因為這樣可以支撐兩三年。也有創始人說,我們必須這樣,你看上的是我這個人,我們共同找團隊,我們能不能共同稀釋出15%的股份來給團隊,也有投資人會答應。但是一上來就要說好,不說好就怕投資者和創始人有矛盾了,基本上是兩敗俱傷。第一個是投資者有矛盾了,創始人後續拿到資金的可能會很小。因為投資界是相通的,大家會打聽。如果我說你一點誠信沒有,就沒有人投你了。但你把公司玩沒了,投資者是沒有辦法的,我們沒有辦法把你追回來。找投資者,有時候不是光看錢,有時候錢少一點,你知道這個投資者對你有幫助。像我這樣的人,我對錢不太在乎。我願意幫助你,我不太計較。

新東方差點投了余佳文

每個人都有個性缺陷,你犯點毛病很正常。在新東方跟我幹的人,我都能容忍。斤斤計較的投資者要特別小心,因為我也看過不少的創業者最後跟投資者打架,這是非常重要的。把這幾個關系理好以後,最後,無論如何,如果你想要創業,你得是第一把手,最後要變成領袖人物,就是一定要在這個公司說話算數,為這個公司制定理想、目標、價值觀。如果沒有這些指導的話,只是說跟著我幹,你們以後可以變成億萬富翁。這個不管用,有時候有負面影響。余佳文不是這個概念嗎?當時新東方是很想投的。但就是他一句話,我告訴新東方投資團說我們不要投了,再看兩年。這一句話就是,“我明年一定要拿出一個億的紅利,讓我們的團隊進行分配,讓他們開心一把。”我覺得這個不太靠譜,吹牛的感覺。

你要考慮投資者的心情。我給你那麽多錢,賺錢以後自己先分掉,公司怎麽發展?一個連商業模式都沒有的創業公司,第二年拿一億紅利分配,這個從商業上看,馬雲、馬化騰都不敢說。超級課程表跟新東方的業務上還是有點關系,而且余佳文這個腦子和感覺還是不錯的。沒想到,周鴻祎首先發難了,周是他的天使投資人,說這個不太對,說話不算數啊。

我不是說余佳文不好,投資者一定要該鼓勵的鼓勵,方式要對。你任何時候都不能讓團隊感覺到你耍他們,在創業的時候,只要人與人有任何一點不對勁的時候,就要聊天喝茶,把心里的話說出來。不能老是避著,有意見不說忍著,這樣絕對不行。你沒有發現,吵架的夫妻生活得更好。因為大家有話就直說,你沒有發現從來不吵架的夫妻離婚率更厲害。我不是鼓勵團隊吵架,但你作為第一領導人,要有坦誠和直接的風格

版權聲明:本文述者俞敏洪,編輯周路平,文章僅代表述者獨立觀點,不代表i黑馬觀點與立場,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


大米產業低質低效,已經投了20億的益海嘉里怎麽破?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1245.html

大米產業低質低效,已經投了20億的益海嘉里怎麽破?

一財網 張誌偉 2015-09-06 13:06:00

記者了解到,雖然2014年益海嘉里米業實現盈虧平衡,但單純在大米加工環節還處於虧損狀態,主要盈利來源則是下遊深加工環節。而這也是益海嘉里針對大米產業低產低效局面制定的戰略戰術,當然,也是其發力糧食產業的突破口。

大米產業成為糧油巨頭比拼的又一個戰場。

“目前油類產品占益海嘉里八成多收入,但整個大糧油行業,油、面粉、大米的需求市場規模比例應該是1:3:6。”8月26日,益海嘉里集團副董事長穆彥魁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介紹,基於此,益海嘉里接下來將大力發展大米產業。

目前,中國糧食產業弊端盡顯,加工粗放、副產品循環利用率低,以致於利潤薄、投資回報周期長,眾多企業投資積極性不高。益海嘉里集團米業事業部總監孫誌剛稱:“目前公司累計投資超過20個億,已形成覆蓋大米品種、產地、種植、加工、包裝、儲運及副產品綜合利用等全產業鏈。”2014年,益海嘉里終於實現盈虧平衡。

深加工破解難題
2014年3月,國內農業第一藍籌股北大荒(600598.SH)向母公司轉讓了旗下北大荒米業98.55%股權,於是才實現扭虧並摘除ST帽子。

很多人不理解,稻米加工業務怎麽會拖累北大荒呢?公司方面解釋稱,近年來由於受國內市場“稻強米弱”大環境的影響,原糧成本增長與售價增長倒掛,北大荒米業雖年加工稻谷能力可達300萬噸,但平均每年實際加工大米只有40余萬噸,近幾年達產率從未超過30%。

據中國糧食行業協會數據,截至2011年底的不完全統計,稻米加工企業為9400多個,產能為2.85億噸,而實際加工量只有8200萬噸,僅占生產能力的28%。事實上,未進入登記和統計的小型大米加工廠遍布城鄉,數以萬計。

這些企業在收購季節擡價搶購,在銷售市場競相銷售,使稻米市場亂象環生,最終加劇了“稻強米弱”。

對此,中國糧油學會食品分會會長姚惠源指出,目前我國稻谷加工副產品的綜合利用率低,產業鏈不完整,缺乏深度開發利用,副產品附加值低,是導致整個稻米加工企業經濟效益不高的主要原因。

記者了解到,雖然2014年益海嘉里米業實現盈虧平衡,但單純在大米加工環節還處於虧損狀態,主要盈利來源則是下遊深加工環節。而這也是益海嘉里針對大米產業低產低效局面制定的戰略戰術,當然,也是其發力糧食產業的突破口。

根據益海嘉里的規劃,其大米全產業鏈主要包括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大米美味與安全技術的研究與優化;第二部分則是通過發展稻殼發電、米糠榨油、米蛋白提取等技術,解決節能、減排的難題。其中包括,打造出屬於金龍魚的大米生態基地,再通過低溫烘幹、低溫儲藏、充氣保鮮等技術,得到美味安全的大米。

據悉,僅僅位於產業鏈末端的大米恒溫倉庫,金龍魚就投資建造了209個。

瞄準“優質”需求
長期以來,留給國人的印象是中國大米品質不如同處亞洲的日本、泰國,每逢年節,經常會傳出中國人赴日本搶購大米的新聞。

日前,在哈爾濱舉行的中國優質稻米發展研討會上,中國糧油學會專家組和日本佐竹谷物分析中心,同時發布評測結果:金龍魚原香稻大米食味品值比肩日本、泰國優質大米,並且香味成分濃度不弱於舉世聞名的泰國茉莉香米。

據介紹,為了確保金龍魚大米的產品品質,益海嘉里母公司專門從國外聘請了洛克菲勒大學終身教授、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做指導,投入過億元研發資金,經過八年時間終於打造出 “金龍魚大米產業鏈創新技術”。

“坦白講,中國大米的品質以往在國際上競爭力相對較弱,但並不是沒有優質大米的硬件條件,東北、廣西等地也具備生產優質大米的土壤條件。”中國食品商務研究院研究員朱丹蓬向記者分析稱,加上糧油企業今後的重金投入,今後老百姓餐桌上的米飯會格外香的。

朱丹蓬介紹,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提高,大家在吃的方面越來越講究,從蔬菜、肉、油再到米面,都追求更營養健康。在很多商超可以看到,每斤上百元的大米仍不乏消費者。

2014年8月28日,恒大集團宣布旗下新品恒大糧油正式上市。從當時恒大展出的六款產品看,其賣點主要集中在“有機”、“綠色”兩大標簽上。據介紹,其綠色產品為嚴格控制化肥殘留;而有機產品則使用100%農家肥。

“生態農業是最後一塊處女地,也是糧油企業爭相比拼的關鍵戰場。”一位食品行業資深人士向記者稱,隨著消費不斷升級,傳統糧油企業在中低端市場已經厭倦了,高端消費需求就迎來了“天時地利人和”。

朱丹蓬認為,要想在生態農業一展拳腳,區位優勢和品牌效應至關重要,其次是渠道,“如何去對接目標消費者,把好的產品賣給消費者,就需要企業在渠道方面下一番功夫”。

 

編輯:陳姍姍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2小時投了三個項目,投資人們大呼過癮!

來源: http://www.iheima.com/news/2015/0909/151887.shtml

9月3日,全國人民喜迎抗戰勝利70周年。黑馬營9期2班的同學相聚在革命老區延安,重走革命聖地,他們還在這里做了一件好玩的事:6位同學拿出各自的項目,以估值較低的額度進行現場眾投,共計有22位同學參與投資,3個項目眾投成功(以超過出讓額度的50%為標準),更有超募。 

最近更新3

 

班主任周逸巾介紹,這次眾投成功的三個項目,一個項目已經有了非常好的現金流,還有一個在模式創新中獲得了同學們的普遍認可,也即將完成融資。這次眾投有這麽多人參與,充分體現了黑馬營中,同學們之間的充分信任和認可,也借由這樣一個機會,大家展開更加深度的合作和互助。

到底是哪三個項目引起了大家的爭相認購呢?讓我們一起看看!

92宣傳稿433

項目:火柴頭

創始人:錢雲龍

旅行社在線資源交易服務平臺,助力傳統旅行社轉型升級,為旅行社提供業務、資源管理並實現在線預定交易,同時通過APP連接導遊、遊客、資源並建立完善的在線服務體系。

【完成額度】120萬

【參投人】

袁野(領投)、付耀平、王偉、苗春茂、徐青、葛建平、劉晨、祝勝楠、葉翺、袁永任、羅成、楊勇 

92宣傳稿592

項目:聯擎汽車保養

創始人:張成勇

聯擎汽車保養專註於線上線下結合的汽車專修模式,為車主提供不亞於4S店標準的專修技師保養服務;核心團隊分別具有9年線下連鎖店經驗、多年互聯網創業經驗、國際知名後市場培訓機構經驗。

【完成額度】120萬

【參投人】

徐青(領投)、馬俊傑、韓智其、潘文華、劉晨、楊勇、石慶年、戴毓青

92宣傳稿751

項目:綻放

創始人:袁永任

2008年,旅遊衛視主編三兒和中國博客網最佳博主茉莉創立淘寶店綻放,2014年全面公司化運作,由淘寶文藝清新第一店鋪升級為細分市場的服裝品牌。2015年通過旅行、地方俱樂部、微信學習群等方式向產品社群轉型,構築以旅行女裝為切入口,涉及線下旅行、旅行類產品的“綻友”社群。

【項目特點】

1、品牌沈澱7年,品牌文化是壁壘

2、公司化之後穩定的利潤現金流,增長速度200%

3、切入人群是高價值的中產階級女性

【完成額度】100萬(超募)

【參投人】

孫紹瑞(領投)、葛建平、祝勝楠、李春紅、劉晨、潘文華、王來軍、徐青、葉翺、馬俊傑、王偉、段建、錢雲龍、袁野、張兵、丁平

【學員感悟】

雖然是班里第一次搞Demo day這樣的活動,但無論從過程還是結果看,都是非常成功的。在討論中迸發的智慧火花還有深夜的激情頭腦風暴,相信讓每個參與的同學都難以忘懷!項目有價,情誼無價!相信9.2班所有同學一定能攜手走得更遠更好!

-- 學委 徐青

92宣傳稿1177.png

92宣傳稿1179.png

版權聲明:本文作者周逸巾、整理吳丹,文章為原創,i黑馬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系微信號zzyyanan。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滴滴快的不能滿足阿里野心,又投了做共享巴士的接我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83191.html

滴滴快的不能滿足阿里野心,又投了做共享巴士的接我

一財網 趙陳婷 2015-09-09 17:15:00

接我科技創始人兼CEO劉輝認為阿里巴巴決定再度投資這一市場更多是考慮資本的目的,但我們比較在乎的是阿里巴巴帶來的技術資源支撐和數據資源。

在滴滴快的已經進入的共享巴士市場,作為滴滴快的投資方之一的阿里巴巴投資了另一家做垂直共享巴士的創業公司。

9月9日,接我科技宣布獲得阿里巴巴投資的Pre-A輪融資,但具體的投資金額並沒有對外公布。

對於阿里巴巴在快的之後再度投資移動出行市場,接我科技創始人兼CEO劉輝認為阿里巴巴決定再度投資這一市場更多是考慮資本的目的,但我們比較在乎的是阿里巴巴帶來的技術資源支撐和數據資源。

公開信息顯示,接我科技的共享巴士業務現在主要有連接工作聚集區和住宅聚集區的上下班“通勤車”以及地鐵站5公里內的“擺渡車”。

按照接我科技方面公布的數據,目前公司在北京的線路總里程超過2000公里,達到北京地鐵線路里程的5倍,每天解決1萬人次的出行需求,占據行業將近80%的市場份額。

但作為共享巴士細分領域參與者的接我科技必須回答的問題是如何面對滴滴的競爭者。

而這背後,擅長“攪局”的滴滴快的已經在今年7月份把試運行了3個多月的巴士業務滴滴巴士推到公眾面前。這個2015年4月13日開始試運行的項目此前一直被叫做“直達班車”,直到7月16日才將全部業務轉移到“滴滴巴士”公眾號。

在車輛方面,滴滴巴士主要與旅遊公司和租賃企業合作,結合線下閑置大巴資源進行數據匹配,搭建平臺完成用戶找車需求。而大巴車的通常做法是,周一到周五用於上班族的上下班定制,周末接待遊客,服務景區。以北京為例,車輛主要以京B牌照為主。

對此,劉輝在接受《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采訪時透露,接我目前在北京的巴士線路和滴滴巴士有將近30%的重合率。

也許滴滴快的方面並不願意直接承認,但補貼、免費的確是拓展新業務最為有效的打法。

按照滴滴快的方面公布的信息,7月16日開始的上線首周滴滴巴士推出“1分錢”體驗活動,屆時所有用戶在未來一周內只需花費1分錢即可乘坐。而按照正常的價格標準,目前滴滴巴士整體價格在7元到13元不等。

“在(與滴滴巴士)重合的線路,要不拼價格,要不拼服務,要不拼用戶獲取成本,特別是在滴滴搞低價的線路。”在劉輝看來,這個市場不是能用燒錢燒出來的,必須要真正找到自己的用戶群。

雖然在共享巴士市場,與接我科技產生直接競爭關系的是滴滴巴士、考拉巴士。但劉輝認為未來接我的競爭場景是美團而不是滴滴。“滴滴核心框架解決的是出行中一個人和一輛車的需求,而共享巴士要解決的是一群人同樣存在的需求。滴滴目標是在巴士市場會做出最大規模的上下班巴士市場覆蓋,而我們是要把每一個大巴的可能性都做完。”

有統計數據顯示,商務專車的日出行需求量為150萬~250萬,出租車的日出行需求量為3000萬~5000萬,拼車則為1000萬~2000萬,公交車日需求量最龐大為2.2億。

對此,有業內預計,定制大巴市場潛在規模超過千億元人民幣。但相比單純車票的收入,更值得期待的是隨著上座率提高、客流量增大,車載廣告、車上售貨、客戶端衍生服務等都可以成為盈利點。

“現在做公交車的人,至少有30%的人願意走下來坐到共享巴士上。”劉輝解釋道。

編輯:邊長勇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上海自貿區基金投了這些項目

來源: http://www.yicai.com/news/2015/09/4691863.html

上海自貿區基金投了這些項目

第一財經日報 胥會雲 2015-09-28 06:00:00

自貿區基金方面表示,陸家嘴區域的互聯網金融項目、張江的生物醫藥產業、金橋的工業4.0,以及外高橋的跨境電商、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等項目,都在積極布局中。

自貿區基金方面表示,陸家嘴區域的互聯網金融項目、張江的生物醫藥產業、金橋的工業4.0,以及外高橋的跨境電商、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等項目,都在積極布局中。

面臨下行壓力的中國經濟,處於新舊動能轉換階段,作為改革高地,上海自貿區正在通過一系列改革創新,推動新的經濟增長點不斷集聚。

這其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中集聚的大量金融資源,以及自貿區不斷推出的金融改革創新,形成了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產業結構調整的強大動力。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浦東新區生產總值增長9.2%。第三產業同比增長11.7%,占GDP的70.7%。上半年浦東新區新增各類金融機構2100家,金融業增加值占比已超過26%,對GDP的貢獻率達60%左右。自貿區帶動浦東創新轉型效應明顯。

全國首只自貿區主題投資基金——上海自貿區基金,正在通過境內外資本的力量,服務於自貿區物理空間建設,推動區內產業轉型升級,參與國資國企的混合所有制改革,成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一個自貿區樣本。

金融引領產業轉型

8月15日,浦東金橋(600639.SH)公告定向增發結果。經過此次定增,上海自貿區基金持有浦東金橋股份比例達0.95%,成為浦東金橋第四大股東。前三大股東分別是金橋集團、上海國際集團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中國證券金融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自貿區基金發起設立於2014年12月28日,總規模50億元人民幣,首期15億元人民幣,存續周期5~7年。

上海自貿區擴區後,包括浦東金橋所屬的金橋集團,以及外高橋集團、陸家嘴集團、張江集團都成為自貿試驗區各片區的開發主體,承擔著自貿區物理空間和產業形態建設的重任。

隨著自貿區的拓展和功能的不斷提升,區域內原有的物理空間和產業定位也在調整。

此次定增後,浦東金橋擁有子公司聯發公司100%股權。聯發公司主要從事金橋出口加工區內市政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產開發經營,在金橋開發區內擁有大量土地和房產。浦東金橋2015年半年報顯示,聯發公司總資產達到38.98億元,凈利潤達到5355萬元。

也因此,此次定增有助於金橋開發區加快引入新興產業,為開發區內產業升級提供物理空間。

金橋片區的新定位,是要成為上海自貿區制造業擴大開放的主戰場。8月31日,上海自貿區管委會主任、浦東新區區委書記沈曉明在金橋調研時稱,金橋片區要把自貿區的政策優勢發揮到極致,針對企業特點提供量身定做的輔導,做好“最後一公里”服務。

金融支持,恰是服務的題中應有之義。

目前,金橋片區著力推進的四大新興產業分別是新興金融、移動視頻、智能裝備、電子商務等。為此,金橋片區已經著手研究區域制度創新,進一步推進上述產業發展。自貿區基金方面表示,參與此次定增,是加強與金橋片區優質產業投資聯動的重要契機。

產業鏈整合推手

在推動自貿區物理空間建設和產業布局調整的同時,金融也在通過對產業鏈的整合,推動自貿區現有產業的升級增效。

近期,上海自貿區基金聯手東航集團,正式成為上海暢聯國際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暢聯物流”)的戰略投資者。

新的戰略投資者的引入,使得暢聯物流未來將以航材物流作為新的業務增長點,同時與東航的優勢航線資源形成互補。

暢聯物流由上海浦東新區國資委、上海儀電集團與上海外高橋保稅區聯合發展有限公司共同投資設立,註冊資本2.3億元人民幣。作為上海自貿區內物流行業的標桿性企業,暢聯物流為近50家世界500強企業提供精益供應鏈管理服務,並承擔了自貿區多項率先試點任務。

得益於自貿區擴區,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空間倍增。

上海自貿區擴區後,企業數量從原來28.78平方公里內的2.8萬家,增加到了120.72平方公里內的5.8萬家。與此同時,新設企業也在迅速增加。

來自上海市工商局自貿區分局的數據顯示,截止到8月,上海自貿區今年新設企業11186戶,註冊資本(金)總量為6976.6億元。這其中,張江高科技片區、金橋片區以及陸家嘴金融片區的新設企業數量,均呈現高速增長態勢。

企業數量增加,涵蓋的產業也更加多元。基於各個片區的不同定位,保稅區區域著重推動貿易轉型升級,陸家嘴金融區域繼續支持金融創新業務發展,金橋出口加工區域以高端制造為基礎,張江高科技區域則致力於深化科技創新體制改革。

自貿區基金方面表示,陸家嘴區域的互聯網金融項目、張江的生物醫藥產業、金橋的工業4.0,以及外高橋的跨境電商、大宗商品交易平臺等項目,都在積極布局中。今年年底前,針對自貿區各片區的主導產業,都將有投資項目落地,實現產融結合。

在上海自貿區基金成立儀式上,上海自貿區管委會副主任簡大年曾表示,推進金融資源與自貿區實體經濟的聯動,推動金融服務於實體經濟,是自貿區內金融改革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以實體經濟需求推動金融創新

自貿區掛牌以來,圍繞支持實體經濟發展,陸續出臺了包括“金改49條”在內的一系列金融創新政策,有效推動了境外投資、跨境融資等的發展。

到今年8月份,浦東新區累計辦結境外投資項目444個,對外直接投資總額達到434億美元,中方投資額達到150億美元,這是歷史上浦東對外投資最為發達的時候。

在境外投資中,上海自貿區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平臺,而股權投資企業則在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來自上海市商務委的統計,2014年共有132家企業在上海自貿區進行對外投資備案,其中約90家為合夥制投資公司或資產管理公司。

安永發布的《上海企業對外投資合作年度發展報告(2015)》稱,股權投資基金引領產業互動發展的對外投資模式,成為上海企業走出去的四種模式之一。

報告稱,股權投資企業通過其豐富的項目協調整合資源和雄厚的資金和融資能力,聯合或支持其他產業公司進行海外戰略投資,整合國內外產業鏈,引領產業和機構投資者互動發展。

上海自貿區基金也正在積極布局境外投資項目,充分利用自貿區的政策優勢,推動中國企業跨境並購重組。不僅如此,上海自貿區基金也正在與境外大型資產管理機構深度合作,引入境外低成本、長周期的資金,為自貿區產業發展提供金融支持。

利用自貿區的金融創新,獲取境外低成本資金來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已經成為自貿區的一個重要吸引力。

央行上海總部今年2月12日發布《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分賬核算業務境外融資與跨境資金流動宏觀審慎管理實施細則(試行)》,在上海自貿區取消境外融資的前置審批,全面放開本、外幣境外融資。2月13日,中海油輪運輸有限公司獲得工行1000萬美元外匯流動資金貸款,融資成本不到2%。

而日益擴大的境外人民幣貸款,同樣顯示了低成本的優勢。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6月末,上海自貿區共有62家企業辦理人民幣境外借款業務,合計金額247億元,而境外借款的利率一般為4.2%。

編輯:一財小編

更多精彩內容
關註第一財經網微信號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