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西京投資主席劉央是爭議人物,有人稱她為「中國女股神」,亦有人指她是專炒細價股的大鱷。但無論如何,劉央肯定是股壇奇女子,小時候在北京黨校與高幹子弟玩大,十多年前已着手管理全球首隻投資中國的基金;講到投資中國,她誇口沒人能比!劉央 45歲,已婚育有一子一女 88年畢業於北京中央財經大學,主修國際金融,同年加入中信集團 93年被中信派往澳洲,管理首隻中國基金 01年來港擔任首域中國投資總監 02年加入西京投資 07年獲亞洲對沖基金頒發年度基金大獎 近期頻頻出席新股場合的劉央,是股壇最新風頭躉,每次現身皆悉心打扮,例如以一襲鮮綠色上衣參加中國全通上市儀式,配搭全綠色頸鏈、手鐲和手袋,跟報價機象徵股價向上的綠色襯到絕。她亦試過將額角兩側的頭髮染紅,代表一對牛角,將股市大好友的角色演繹到極致。 惟她對新股愛恨分明,像七月中金再生上市,便大肆抨擊獲派的股數較原先承諾的少,力斥對方管理層借她名聲造勢,然後過橋抽板;反之出席愛股中國全通的推介會時,竟語出驚人說「跟我買,必贏」。但凡給她掃貨的公司,外間統稱為「央企」,股價往往爆升,因此被封為「中國女股神」、「女巴菲特」及「賺錢女神」等,媒體紛紛找她訪問,風頭一時無兩。 在港意氣風發的她,在國內亦很吃得開。上月中劉央向母校中央財經大學捐贈五百萬元人民幣,並遠赴北京參加儀式,記者隨行採訪。當日早上,劉央坐上自己那部掛有「88888」車牌的勞斯萊斯進場,校方高層已在門外接待。 現場近百名校友,大部分從事銀行、創業投資及資產管理等工作,一見劉央到場,立即蜂擁而上交換名片;直到午飯時段,還源源不絕有人向她敬酒,本來坐在劉央身旁的記者,甫站起身倒茶,便立刻被人攝身搶了座位。 「沒有人能跟我比!」 如此受人注目,皆因劉央是第一代中國基金經理,她牙擦地說:「我是最早專注中國市場的基金經理,有十六年經驗,經歷過三次金融危機,沒有人能跟我比!」 口講無憑,根據《金融時報》資料,由她管理的西京中國基金(Atlantis China Fund),至今成立五年半,回報逾四倍,冠絕同儕。她的代表作是○四年發掘了在創業板上市的醫療設備股山東威高,由六角開始不斷增持,至今成為第二大股東;截至本週二股價升至廿八元以上,粗略估計賬面回報高達十倍,勁賺十三億元。 問她如何相中此股,她沒正面回應,僅強調揀股標準是不愛看往績,最緊要將來的故事動聽,尤其着重管理層質素,因此曾八度跟山東威高管理層見面,認為靠得住才拍板入股。 西 京在過去六年,入股逾半成而須披露的股票,多達七十多隻,近期持有的三十多隻中,有三分之一是股價較波動的細價股,因此市場中人指她專炒細價股,是專吃散 戶的大鱷。其中較經典的,是○六年買入由服裝業變身經營林業的中國林大,其股價波幅極大,但劉央屢次神奇地趁高位出貨,然後低位買回,散戶卻被「左一巴右 一巴」夾擊。 面對散戶的指控,劉央指自己也是受害者,因為林大就似大部分泡沫概念股,股價最終打回原形,更打破她「慧眼」揀管理層的紀錄,「我很不滿意這項投資,原本我看好林業,但最近才知管理層不和,一直沒法搞好公司,因此正逐步減持。」但之前低買高賣已賺了一大筆?「沒有,算起來虧了一點錢。」 內地靠人脈 雖然她以香港為基地,但滙豐及長實這些傳統大藍籌卻從沒研究,專心發揮自己強項押注中資股。現年四十五歲的她,對自己根正苗紅的老中國背景非常自豪,常自詡在內地廣布線眼,掌握大量珍貴情報。「在內地做生意,人脈很重要,否則別人不會告訴你重要事情。」 她 經常從早到晚不停應酬,好像出席大學捐款儀式前一晚,才由深圳飛到北京,到達酒店已是凌晨,但放低行李便立刻外出跟投資者見面,直至清晨四時才返酒店睡 覺,早上九時已整裝待發坐車去大學,「本來兩時許已經回酒店,誰知在國資委(國務院轄下管理國家資產部門)工作的朋友,突然約我見面,才又出去。」 她 在北京出生,父親是北大畢業的經濟學家,在北京黨校任教,因此她自小在黨校宿舍生活,跟一班高幹子弟一起成長。去年底國美老闆黃光裕捲入多宗內幕交易案, 令國美陷入危機,劉央透露也曾入股國美,但於去年三月的高位已盡沽,避過一劫。記者問她何以一早洞悉國美有危機?她語帶雙關地說:「黃光裕的老婆杜鵑,是 我黨校宿舍裡的鄰居,我跟她從小便認識,以前經常一起玩呢!」 劉央八八年畢業於中央財經大學,主修國際金融,其後加入中信集團。當時中共元老王震之子王軍,在公司擔任副總經理,正是她的上司。九三年,劉央受管理層賞識,被派往澳洲加入中信與外資合辦的資產管理公司,由她管理一個三千五百萬澳元的中國股票基金,正式開始其基金經理生涯,「這不是全球第一隻封閉型中國的基金,就是第二。」她又牙擦擦地說。 ○一年,首域睇中劉央背景,遂向中信提出請求,讓她來港加盟,「First State(首域)請我來香港,不是我自己要來,是他們用八人大轎請我過來。因為他們要開始投資中國,說我有經驗。」 不屑加入大行 在首域不足一年,獵頭公司便 向她招手,找她加盟英資的西京,「西京找基金經理有三個條件,第一要是中國人,不能是ABC(美籍華人);第二,必須投資中國市場超過十年;他來找我的時 候,我是全球唯一合格的人,沒有一個made in China的基金經理有這樣資歷;第三,要賺錢,我在澳洲管理的基金,九年賺了三倍,沒有人能跟我比。」 當時首域積極在內地部署發展大計,四出尋找中資的合作夥伴,劉央意見多多,但管理層一意孤行。她有感不受重用,故早已萌生去意,「我跟西京開出的條件只有一個,就是關於中國的事情,全部由我管,不能有其他人插手,對方答應便一拍即合。」 現時劉央替西京管理約廿五億美元資產,規模只算小型班,記者問她有否想過蟬過別枝,到更疊水的外資大行搏殺,她斬釘截鐵指不走回頭路:「在大機構工作,表現好也說不清功勞誰屬,進而產生收入分配的不和諧。所以基金經理一旦在大行幹到成績,下一步就是跳出來自己幹! 「大摩和瑞銀等西方大行,不會給負責看中國的基金經理有資產配置的權力,更加不會給該等基金經理參加董事會的資格,更別提分享股份了,所以大行不可能有吸引我的條件。」 她一直順風順水,出道至今唯一風浪,是去年海嘯,其中一隻由她管理的基金,因大股東變現,恐防投資者跟風遂宣布暫停贖回,頓時烽煙四起,「出面有不少謠言,說劉央被西京炒了。真好笑,我是西京的老闆之一,我會自己炒自己嗎?」 面對市場謠言,劉央不屑澄清,一度沉寂的她,直至今年新股齊發,才頻頻高調掃貨,以實際行動闢謠。 其實海嘯期間她忙於搵真銀,當時西京已揸重貨的中建材,股價由廿多元跌至兩元,大摩甚至撰寫報告指該公司價值是零。在人人恐慌的時候,她卻以一億元私人資金撈底,「西京已經持股一成,不能再增持。我決定自己入股,但要獲公司批准,條件是持股不可超過百分之五,並須年底前沽清,結果大市反彈,我賺了五千萬元。」 那如何獎勵自己?「買玉器呀!」她一邊撫弄手上價值八百萬元的玉鈪,一邊笑說。 十大「央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