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需要與機器相融合,成為一種“半機械人”,從而避免在人工智能(AI)時代被淘汰。
3月28日消息,據美國《華爾街日報》報道,身為特斯拉和SpaceX創始人兼首席執行長的埃隆·馬斯克(Elon Musk)創立了一家名為Neuralink Corp.的公司。Neuralink從事馬斯克所謂的“神經織網”(neural lace)技術開發,向人腦植入也許未來能夠上傳下載思想的微型電極。
馬斯克沒有立即對成立新公司的消息做出回應,但近幾個月他數次表示,新公司很快就會成立。早在2016年,Elon Musk就已經對“神經織網”技術產生極大興趣,並在Vox Media的代碼大會上暗示將開發一項幫助實現人機共生的產品。2016年8月馬斯克發推文稱:“神經織網取得進展,或許在幾個月內會宣布新的消息。”2017年1月,馬斯克再次發文,稱最早可能於2月份宣布進展。在2017年2月舉行的“世界政府峰會”(WGS)上,馬斯克強調了人機共生的重要性,他說道:“人類需要與機器相融合,成為一種‘半機械人’,從而避免在人工智能(AI)時代被淘汰。”
自稱Neuralink聯合創始人的麥克斯·霍達克(Max Hodak)證實Neuralink已創立,且馬斯克參與其中。
Hodak 2011年畢業於杜克大學生物工程專業。大學期間,他創立了發展預測公司MyFit。MyFit從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獲得A輪投資後於2010年被著名的大學申請系統開發商Naviance收購。在校期間他還擔任Inporia的CTO和大名鼎鼎的神經元工程師Miguel Nicolelis的助手,研究機器人交互界面。在2012年初,Hodak創立機器人實驗室Transcriptic。在創立初期Transcriptic就獲得了Founders Fund和Google Venture的百萬美元種子輪投資。Transcriptic在2015年進入YC demo,並同時得到Silicon Valley Bank、Data Collective、AME Cloud Ventures、IA Ventures、矽谷華人天使投資人郭威的近千萬美元A輪投資。
據悉,最近幾周Neuralink將美國腦神經科學的頂級科學家也納入麾下,包括勞倫斯利弗莫爾國家實驗室的柔性電極專家Vanessa Tolosa、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的大腦行動控制專家Philip Sabes,以及波士頓大學的大腦皮層電極植入專家Timothy Gardner。其中Gardner已經確認為Neuralink工作。
雖然不清楚Neuralink研發的產品細節,但公司很可能沿襲馬斯克創業前期先試水的經營理念,開發治療癲癇和重度抑郁等棘手腦部疾病的解決方案。據了解,Neuralink最初不會專註於提升普通人的腦力。相反,它會首先探索大腦界面如何幫助減輕危險和慢性疾病癥狀,包括癲癇和其他慢性疾病。這些努力可建立在現有療法之上,比如在人腦中植入電極幫助治療帕金森病等。這會幫助Neuralink在現有科學基礎上找到立足之地,並且更容易被批準在人類身上使用。清除這些低級障礙後,該公司才會設立增強人類腦力的長期目標。
推薦關註黑智微信(ID:VR-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