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sina.com.cn/s/blog_59d5d75d0100s2fj.html
對於自由現金流的計算,有許多公式,我目前關注以下三個公式:
1、
自由現金流=息前稅後淨營業利潤+折舊+攤銷-資本支出-營運資本淨增加
2、
自由現金流=經營現金流量淨額-利息費用-資本支出(即:現金流量表中的:購買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其他長期資產現金支出-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其他長期資產現金收入)
3、
自由現金流量=經營現金淨流量淨額-資本支出(即:購買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其他長期資產現金支出-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其他長期資產現金收入)
以上三個公式中,我感到前兩個過於複雜,故採用了第3個公式。但對於第三個公式,目前存在以下問題:
1、「經營現金淨流量」是否與「息前稅後淨營業利潤+折舊+攤銷-營運資本淨增加」基本相當?兩者是否可以互相替代?有沒有出現明顯差異的可能?
2、「營運資本淨增加」是否就是把淨利潤調整為經營現金淨流量表中的「經營性應收項目的淨增加與經營性應付項目的淨減少」?
3、資本支出是否可以用「購買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其他長期資產支出-處置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及其他長期資產收入」來近似代替?
4、此公式的適用性總體如何?能否大致估計出一家企業的歷史自由現金流而沒有大的偏差?
目前,我按照第3個自由現金流量公式,對興業銀行進行了估值,自認為選擇的參數相當保守,結果估值為253元,有些離譜,所以認為一定是哪兒出錯了。我反覆看了一下興業銀行的財務報表,發現興業銀行2010年 的經營現金淨流量為當年淨利潤的五六倍。細看「淨利潤調節為經營現金流」的內容,發現對經營現金淨流量影響巨大的主要是經營性應收與應付項目,正是這兩個 項目導致經營現金淨流量與淨利潤髮生巨大差異,由此我就懷疑是否經營性應收應付項目嚴重歪曲了對自由現金流量的計算,從而影響到自己對興業銀行的估值計算 結果離譜?對於這一問題,特寫信請教您,並將我的估值過程詳細列出來,供您參考。我對興業銀行的具體估值過程見附件,麻煩你有時間瀏覽一下。
從您提的問題來看,我猜您可能沒有系統地學過估值理論,建議您有時間補上這一課。我的回答是比較簡略的,不能替代您系統地學習。
1、
第一個公式是公司金融學中的經典公式,其中折舊和攤銷的本義就是不用支付現金的成本和費用,因此,以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來代替「息前稅後淨營業利潤+折舊+攤銷-營運資本淨增加」我認為是可以的。但是,請注意息前稅後淨利潤與淨利潤不同,前者包含了債權人的現金流,而後者不包括,這樣在適用貼現率的時候要有所區別。
如果兩個公式的計算結果有較大的差異(按理說不應該),那麼評估一下該差異是否會長期存在。
2、
營運資本的增加還包括存貨的增加。
3、
建議還是要考慮一下公司是否會用收購的辦法來擴充產能、提高市場佔有率。
4、
至於對興業銀行的估值問題,竊以為以折現現金流法對銀行很難估值,這是因為銀行與一般企業的經營存在很大的不同。如果一家銀行大肆吸收存款,卻沒有放出多少貸款,則現金流表上反而會表現為較好的經營現金流,難道我們應該給其高估值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