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不想冒死創業的你,如何撈到一家有IPO潛質的好公司?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321/161987.shtml

不想冒死創業的你,如何撈到一家有IPO潛質的好公司?
二說 二說

不想冒死創業的你,如何撈到一家有IPO潛質的好公司?

如何找到一家有前途的好公司呢?

本文由二說(微信ID:chongershuo)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 蟲二

今天的年輕人好像不投身創業大潮都忒對不起自己,尤其馬雲那句話影響深遠,“夢想還是要有的,萬一成功了呢”,但左右創業成敗的因素很多,能力、機遇、運氣、人脈缺一不可,也許換一個時機,馬雲就在肯德基一直幹下去了。

沒有足夠積累的創業其實是一種不計後果,孤註一擲,自絕退路的選擇!

對於多數人來說,找到一家合適的公司做為起飛前的落腳點,通過與成功者為伍的方式獲取必要的閱歷、能力、知識、經驗、人脈的原始積累,對後來的發展才是事半功倍,要知道,自己領路和別人帶路的風險完全不同。

那麽,如何找到一家有前途的好公司呢?我們從幾個角度來解讀。

首先判斷一家公司的視角雖多,但從員工的角度只有一個,那就是能不能給你帶來超出預期的經濟回報,其他都不重要。

360的周鴻祎曾說他“不喜歡為錢而工作的員工,但一定要給員工好的經濟回報”,這話的悖論在哪兒?

就一點:一家企業有什麽資格要求員工不為個人發展而只靠使命感支撐呢?每個人都希望做既有意義、又有情懷的工作,但前提是有合理回報,馬雲早年確實忽悠了一些人拿很少的錢跟他一起創業,但那是有縝密的商業規劃和遠期財富故事做背書的,我不認為其中有人是純粹被忽悠過去的。

因此我們可以得出這麽一個結論:

所以結論是如果有哪個公司忽悠你不拿或只拿很低報酬,你一定要用直覺去判斷,你碰到下一個馬雲的機率比中彩票還要低。

下面我們就總結一些判斷一家公司是否靠譜的實用方法。

先說第一個問題,為什麽你要盡可能選擇一家有獨立IPO計劃或時間表的公司?

一般來說呢,不願或者不太著急上市的公司基本是三類:

這類公司大多有員工期權計劃,但變現周期充滿不確定性。

一類是正在虧損做市場,這類公司往往有龐大的現金流,但假如有一天失去了對市場的壟斷控制力,風險其實很高,因為它生存下去的前提是可以不斷拿到低成本投資,這類型的公司很多,比如滴滴、新美大等等。

我知道不少人欣賞這類公司,但為什麽不推薦你去這樣的公司呢?

因為這類公司有可能被一份文件打敗,也有很大可能性兼並或重組,而在這個過程中,公司創始人和VP們始終是有機會解套的,比如優步中國歸了滴滴,柳甄馬上去今日頭條開工了,趕集與58合並,楊浩湧轉首就做了瓜子二手車,土豆的王微也轉行做了追光動畫,但普通員工甚至中層不會有這份好運。

當初優步中國年輕人那種被出賣的感覺就特別強烈,趕集的員工們在58想來也有很多心酸,而土豆員工在優酷又有多少發展機會?

還有一類公司有穩定的粘性客群,但目前價值變現的機會還不明朗,所以寧可等待,這類公司的上市意願就不是特別強烈,比如豆瓣、知乎、果殼。因為他們可能有很好的用戶口碑,掌握了一個相對穩定的市場,員工有比較好的職業榮譽感和美譽度,也學到了一些東西,但請註意一點,這類公司因為對資金沒有太多渴求,創始人較少受到外部壓力,會堅定按照自己的價值觀去緩慢的打造公司。

這意味著什麽?意味著員工在可預見周期內,只能依靠工資來實現個人價值,相對來說,你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就變得很高了。

還有一類特殊的公司,它在有一定壁壘的市場中掌握了某種核心技術,所以它不缺錢,時刻準備去搏更大的機會,比如做無人機的大疆。

很多人在說《連線》雜誌的克里斯·安德森做無人機也敗給大疆了,沒錯,這說明中國公司做消費級電子產品還是很牛的,但你要註意:

第一,純粹從技術角度來說,大疆未必敢說是站在第一位的;

第二,無人機本身只是個載體,它還是需要很多技術做集成;

第三,這個行業隨時有出現顛覆性突破的可能,因為資本和技術太密集了;

換句話說,整個行業並不處於穩定期,所有企業的江湖地位都是隨時可能發生變化的。

因此,上述三類不太急於上市的公司表面很有吸引力,但因為它相當時間內不準備IPO,所以員工呆在這種公司的機會成本很高。

假定你是一家即將IPO公司的骨幹或中層,你的公司可能沒有大疆那樣的江湖地位,也沒有共享經濟之類理想主義的光環,但你仍然有可能拿到相當數量的原始期權,這個期權拆股後可以擴充好幾倍,那麽在這個期權在被授予你個人之後,即使除去行權成本和雜費,你的收入仍然相當於在普通公司幾十年的奮鬥。

所以如果你想奮鬥3-5年就獲得一個不錯的江湖地位以及財富積累,那麽加入一家IPO公司是必經之道,除非你能去像華為這樣薪酬結構的公司。

既然IPO如此重要,那麽你如何確定一家公司有可能成功IPO?

最好的辦法當然是看業績,但怎麽看業績?

打個比方,你有兩家公司做備胎,A公司規模大,做全平臺;B公司做垂直細分市場,但A公司靠燒錢聚客,B公司規模小,但有穩定盈利,你怎麽選?

市道好的時候,你要堅定選擇前者,中國有很多這樣的公司都取得了成功,但在時下,建議你果斷選擇後者。

為什麽?

因為互聯網下半場拼的是商業模式的盈利能力,而賺錢的前提是什麽?就是兩條:

成本+體驗!

我們回頭再看A公司的缺點是什麽?

就是成本很難控制,比如滴滴,最初它和快的競爭打車市場,燒錢燒到背後的投資人都撐不住了,所以拼命撮合兩家合並,大家以為滴滴可以停止補貼了,躺著賺錢了。

然而優步馬上殺了出來,繼續補貼,滴滴好不容易把優步中國吞並了,又以為可以躺著賺錢了,但新政又出來了,把這個業務變成了一個許可證方式進入的小市場。

於是滴滴再換思路,準備一面減少補貼,一邊淘汰冗余運力,以便轉向相對高端的市場,但神州專車、易到用車、首汽約車站出來繼續燒錢補貼,同時還大量招聘司機,目的就是要把滴滴的運力搶走。

這說明什麽?

說明你搶占的市場越大,你舒服賺錢的可能性越小,所以滴滴這類公司雖然規模很大,但它總是處於焦慮之中。

為什麽會這樣?因為燒錢沒有任何技術含量,也不存在門檻,誰不會花錢啊,對吧?特別是大家都知道中國目前貨幣超發,熱錢很多,所以一定會有別的資本進來與你競爭。

現在的情況就很清楚了,滴滴只能在滿足規定準入條件的情況下去和出租車競爭一個很小的有限的市場。

同樣情況的還有小米,大家都知道,最開始小米手機是有先發優勢的,在它推出成熟智能手機的時候,國內還沒有對手,所以2013年和2014年小米在各項數據報告里總是國產手機的出貨量第一,總是天貓和京東雙十一的銷售冠軍。

但後來大家都學聰明了,什麽摩爾定律啊,不靠硬件盈利啊等等這些競爭手段別人馬上就學會了,反過來和你競爭,小米現在的優勢就大大縮小了,小米估值承受的壓力也特別大,到2015年雷軍已經不準再說小米是第一了,也不再公布貨量數據,小米轉而去做MIX這樣高附加值的概念手機,想重新去奪取技術優勢,也就是變相回到了當初那個“為XX而生”的細分市場。

所以我們看到,A類型的公司有這麽幾個特點:

1、有可能成為惡性競爭的策源地,總是很焦慮;

2、基本不提上市計劃,因為形勢總是很不穩定;

3、估值有極大波動。滴滴現在大概300億美元,能否維持很難說,小米曾經到過400多億,現在有人說是40億(或許言過其實)。

4、有可能重新回到一個比較小眾的定位。

我們再來對比一下其他的關鍵因素:

大疆公司是2006年成立的,至今10年。

小米公司是2010年成立,至今已有5年。

對比一下2010年成立,2014年上市的獵豹移動,2008年成立,2012年上市的唯品會。

你會發現:

同樣四、五年的時間,大疆、小米和獵豹、唯品會員工的個人財富積累可能已有代差,我們知道,當時獵豹中層和核心員工出了幾十個千萬富翁,百萬富翁更多。

唯品會在2011年就不惜巨虧把高管期權做到薪酬報表里了,目的就是讓這些期權持有人在行權時確保賺錢。

我們可以想象,這些人無論是退休了還是繼續創業,其實都有一個更高的財富起點。

再比如大疆,你在這樣的企業或許有很強的榮譽感和自豪感,但還是那句話,你的時間成本和機會成本非常高,2006年做飛控和無人機的公司有多少?死掉的有多少?變成大疆的又有幾個,大家都看得到。

當然,你可以在一家理想主義的公司靠使命感支撐10年,自豪的去享受職業榮譽感,但人的一生中有幾個可“揮霍”的10年?

作為個體,你仍然需要一種判斷和實現自身價值的實用主義方法論。

有些公司可能看起來非常好,也確實站在風口上,但只要它不及時把自己的價值變現,那麽不管它的規模做到多大,江湖地位都是隨時可能發生變化的,對員工的價值就是存疑的,你待在這種公司的風險必然是極高的。

在這個問題上,一定不要有老板灌輸給你的代入感,因為公司無論成功和失敗,對大多數老板和高管來說都是有獲得的,也有退出方式的。

樂視體育之前裁了1400人,總編輯也提交辭呈了,但馬上宣布加盟暴風體育,很難說他的個人價值會受多大影響,而對那些排隊辦理手續的普通員工來說,這就是絕對的失敗,因為你的時間和精力白白消耗了。

微信圖片_20170321095456

那麽,加入一家公司的最佳時機是什麽時候?

應該是B輪融資以後。

按一般規律,C輪都會是金額比較大的一筆融資,比如摩拜和OFO的C輪都是1億美元,B輪都是千萬級,小米B輪是9000萬,C輪直接2.2億。C輪的特點是創始團隊和投資人的期望值都提高了,公司在管理層面會有較大變動,大量空降式的高階職場人士大多是在這個時候進入的,公司內部的組織排異性也會在這個階段逐漸顯露出來,所以除非你有特別牛B的資歷和背景,那麽你在此時加入戰場的成本和代價都是很高的。

而B輪的公司往往氛圍是最好的,因為此時公司規模擴大、朝氣蓬勃,老員工的團隊意識和包容精神處在最佳狀態,對新人的排斥不明顯,融入也比較容易。

最後也是最最重要的環節,就是一個公司可能IPO的征兆有哪些?

永遠不要相信創始人的表態,那都是煙幕彈,因為中國公司融資和上市前的黑公關特別厲害,所以很多時候你不能參考公開的消息源,只能自己判斷。

總的來說,留意這麽幾點吧。

第一,公司在條件不具備或時機不到時,突然上線某產品或業務;

不要以為老板腦子進水了,最大可能是市場機構認為公司的想象空間不夠,所以老板不再考慮進入某場景的時機和難度,立刻投入力量快速啟動,那麽如果你在這個時候加入公司,這就是一個比較好的時機了。

第二突然加大營銷力度,或者用某種辦法在沖業績。

這說明公司對營收規模有追求了,有一個短期內要達成的任務,快速拉動營收多半依靠巨額依靠巨額投入,不可持續,所以這個短期行為背後一定有短期目的,很可能就是融資或上市。

第三,公司以前追求規模,現在突然強調盈利。

很多O2O或者共享概念是不怕賠錢做市場的,假如有一天,突然強調盈利了,說明公司有優化財務報表的考慮,這個主要還不是忽悠投資人,主要是為了上市,當然也有一種可能,是公司融不到錢了,燒不下去 ,要自救了,這個靠你自己判斷了。

第四,會議室里突然有一幫人沒白天沒黑夜的做審計了。

未上市的公司沒義務對外公布經營數據和信息,但如果突然有批生面孔跑到公司里沒日沒夜的跟財務報表打交道,這可能是好事將近了。

說明公司可能正在委托三方公司出具中立財務報告,這往往是融資或上市的前奏,比如滴滴2015年5月左右就找了普華永道來做財務報告,說明那時候它有一個窗口期,但數據很快就泄露出來,導致優步加緊了補貼攻勢,隨後優步中國又出來獨立融資,所以滴滴就先放下這個事情了。

第五,公司受公關攻擊的力度突然加大。

黑公關最喜歡在企業上市或融資前發動攻擊了,這種狙擊的效果特別好,有時候甚至能直接弄死一家公司,所以有這種事情也說明好事將近。

第六,企業開始處理一些原來避談的商業閉環。

還是以滴滴為例。

新政之前滴滴估計到了會對車輛準入做一些限制,所以它開始增加自營車輛,但如果自采車輛,在財務模型上就必須解釋這些車輛退役後如何處理。

所以滴滴就搞了個創業夥伴計劃讓司機加盟,用每月保證流水的方式在三年後獲得一部車輛。

第七、仔細觀察外部披露的企業數據。

公司業績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水分,有些是通過財務手段做出來的,但公司不會無目的的做這些東西,支撐的動力多半是上市。

比如毛利率,假定行業一般毛利率是5%,而你的公司突然宣稱做到8%,或者公司的應收賬款突然有大幅度增加,這都說明公司有上市的考慮。

這些信息在公司內部很容易核實,即使你不在要害部門,比如你的公司究竟在產品、技術、運營、渠道、銷售以及成本控制上有沒有超出同行的地方,如果沒有,那毛利率突然詭異增加就一定有問題了。

創業 IPO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210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