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目前公布的上市公司業績來看,國內本土男裝整體依舊低迷。不過也有例外,服飾企業海瀾之家(600398.SH)近日披露的業績顯示其2016年實現營業收入169.99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7.3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31.22億元,與上年同期相比增長5.74%。不過,分析人士指出,雖然從表面看來業績雙雙增長,但其實背後也有隱患。
據悉,海瀾之家之所以可以在逆勢中保持增長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其獨特的經營模式:上遊賒銷貨品制+下遊財務加盟制。具體來說,面對其上遊供應鏈上,海瀾之家在購貨時並不會全額支付貨款。如果供應商生產的商品在海瀾之家專賣店銷售不出去,海瀾之家是有權退貨的。如此,海瀾之家本身並不承擔太多存貨風險。
而下遊加盟商方面,加入者只負責投資不參與經營,僅扮演財務投資者角色,只承擔開店和人員工資,不負責門店管理。門店由公司統一經營,貨品由公司總部配貨,銷售收入則是海瀾之家按比例和加盟商分成。這種類直營管理,這也被認為是傳統加盟模式的改良,力求在門店管理水平和店鋪擴張速度間找到平衡。這種模式的好處是,實現由加盟商和品牌商各自承擔風險,但又各自利用最擅長的部分,避免因加盟商經營能力良莠不齊導致的運營問題。最關鍵的是,品牌方可以直接掌握門店終端數據,便於將市場需求快速反哺到前端設計及運營,供應鏈和存貨管理精細化程度較高。
在同行大規模關店的情況下,海瀾之家依舊保持了較快的拓展新店的速度。數據顯示,2016年,海瀾之家集團共有門店 5243 家,其中海瀾之家、愛居兔和海一家門店分別為4237家、630家和376家。集團在2016年的新開店數量達到了1500家之多(同時關閉了247家)。而這家公司在2017年的規劃是仍將持續優化街邊店的門店布局,並加大對購物中心的拓展力度,計劃凈增門店750家,其中海瀾之家門店凈增350家,愛居兔和海一家門店凈增400家。
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大舉開店,海瀾之家在2016年的業績才有了增長,不過在這些亮眼的成績背後也有一些隱患。
記者查閱2015年海瀾之家的財報發現全年營業收入為158.3億元,同比上漲28.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9.53億元,同比上漲24.35%。而到了2016年,這兩方面的增長都開始大幅放緩。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海瀾之家有權將貨物退給工廠,但隨著集團擴張規模加大,供應商並不能也不會全部承擔這些貨品的費用,海瀾之家必定會拿出資金去墊付買斷這些貨品。據海瀾之家財報顯示,報告期末海瀾之家存貨高達86.32億元。服飾行業營銷專家程偉雄認為,瘋狂擴張的結果需要大量貨物鋪墊,但這些產品未必會因為新店增多而賣出去,“海瀾之家高庫存是因為其不打折的造成的,服裝有生命周期,季節一過就會積壓。”在程偉雄看來,一定程度上影響會企業的發展。
在同行眼中,海瀾之家在目前看來是“強勢品牌”,在其獨特的模式以及大手筆砸錢做廣告營銷推廣下整個集團的發展處於快速擴張。有服飾行業人士告訴記者,一旦海瀾未來保持不了這樣的發展速度,加盟商和供應商的盈利減少時,這一合作模式就會變得岌岌可危。
而為了提升品牌形象,催生品牌溢價效應,海瀾之家從去年年底開始策略性地嘗試從三四線城市往一二線省會城市拓展,並引入了與設計師的合作款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但這一策略能否被市場接受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