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範一飛:全國已清理239家無證非法從事支付業務機構

3月10日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新聞中心舉行記者會,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範一飛就第三方支付監管問題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範一飛指出,第三方支付產業經過快速發展已經取得了一定“業績”,但同時也積累了一些問題,其中客戶備付金成為當前風險的重災區,部分機構將客戶備付金用於炒房、炒股、個人賭博等用途。與此同時範一飛強調,未來將進一步加強監管。

針對當前行業積累的問題,範一飛表示,共集中於兩方面。第一,由於市場參與者眾多,導致目前總體而言市場供給和需求存在失衡狀態,供大於求的情況較為嚴重,由此競爭過度也存在於行業之中;第二,包括機構內部內控薄弱、風險管理放松等原因導致對消費者保護力度不夠。

在第二個問題中,範一飛進一步闡釋到,具體表現為兩個突出的現象。一個是消費者個人隱私,特別是關於支付的敏感信息被泄露,甚至出現一些信息公開在網上買賣的情況;另一個則是,用戶備付金被挪用的情況一度還較為嚴重,部分機構將客戶備付金拿來炒房、炒股票、甚至用於個人賭博,最後導致損失嚴重。“往往一個機構出問題可能牽扯到多個地區,消費者人數可能數以萬計。”範一飛說。

周小川對此補充到,部分支付機構的動機不純,並不是想用新的網絡科技手段做好支付產業,而是盯著客戶的備付金,想要通過資金賺取利差甚至打起個人算盤,例如自身缺錢時從中挪用。“我們支持的支付產業是真正把心思撲在通過科技手段提高支付系統的效率、安全和客戶服務至上,而不是在備付金上打主意。”周小川表示,對支付產業的相關政策和激勵機制也要實現這一點。

範一飛表示,針對上述問題近兩年在整頓方面做了多件事。

第一,針對前期累積的風險進行化解和處置,盡量幫助消費者挽回損失,為此央行和地方政府都做了大量工作。

第二,強化基礎設置建設。目前,整個非銀支付產業的發展尚屬新興事物,起初對該行業作一些觀察,包容行業的發展,到了一定階段對客觀規律認識清楚後再加以規範。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梳理,2015年底,央行公布了《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業務管理辦法》,自2016年7月1日起實施。在強調堅持支付賬戶實名制的同時,建立支付機構分類監管工作機制,個人網絡賬戶分為三類;,2016年央行下發了《非銀行支付機構分類評級管理辦法》,對支付機構實施了分類評級;2017年年初,央行印發《中國人民銀行辦公廳關於實施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有關事項的通知》,明確支付機構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工作要求,支付機構應將部分客戶備付金交存至指定機構專用存款賬戶,首次交存的平均比例為20%左右,最終將實現全部客戶備付金集中存管。

央行支付清算司有關負責人曾指出,目前,支付機構將客戶備付金以自身名義在多家銀行開立賬戶分散存放,平均每家支付機構開立客戶備付金賬戶13個,最多的開立客戶備付金賬戶達70個。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267家支付機構吸收客戶備付金合計超過4600億元。同時,許多支付機構通過擴大客戶備付金規模賺取利息收入,偏離了提供支付服務的主業,一定程度上造成支付服務市場的無序和混亂。

上述央行支付清算司有關負責人進一步表示,目前,人民銀行正在指導中國支付清算協會組織建設非銀行支付機構網絡支付清算平臺,通過該清算平臺的支撐,未來支付機構只需開立一個銀行賬戶即可辦理客戶備付金的所有收付業務。

第三,加強監管。範一飛表示,監管共分為兩方面。一方面,當前市場上除持證機構外,還有大量的機構無證從事支付業務。範一飛披露,截至2017年1月份,全國共清理出239家無證即非法從事支付業務機構,對此進行了清理、整頓,部分已經移送給公安部門處理。另一方面,對持證的支付機構加強監管,對違規行為敢於“亮劍”,進行處罰。

經過多方面努力,支付產業並沒有停滯,而是仍在快速、健康地發展。範一飛給出的“數字成績”顯示,自2013年至2016年,支付機構年處理業務量從371億筆增加1855億筆,金額從18萬億元增加到120萬億元,年複合增長率分別達到71%和90%。其中,網絡支付業務增長更快,2016年支付機構業務量和金額同比分別增長102%和87.6%。“我國支付業務的產業規模、普惠程度在世界主要經濟體里都是比較好的。”範一飛說。

周小川進一步表示,央行認為科技的發展可能會對未來的支付產業帶來巨大的改變,央行高度鼓勵,同時也和業界合作,共同推進金融科技發展。特別強調的是,網絡科技以及數字貨幣的發展,其中包括區塊鏈等新技術會在未來產生一些當前人們不易想象或者預測到的影響。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899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