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頗為戲劇性的定增可視為未來出行市場大規模競爭的預演。
本文由二說(微信ID:chongershuo)授權i黑馬發布,作者蟲二。
去年11月,新三板市值三甲的神州優車突然發布了定增預案,擬以每股16.67元-17.00元的價格發行5.88億股,預備募集100億資金用於旗下的新業務神州買賣車,之前新三板歷史上也只有PE巨頭九鼎集團完成過百億級別的再融資。
但高調定增迎來的卻是三次意料之外的延期,繼去年12月2日及今年1月13日之後,最終的時間節點被鎖定在了2月28日,但誰也沒想到神州優車居然是在最後時刻完成了壓哨絕殺,宣布四家機構46億元的定增。
比奧斯卡烏龍還戲劇化的這一幕,背後究竟有何玄機?
三次延期背後的中國式搏奕
去年中國出行市場有兩件大事,網約車新政出臺和共享單車突然崛起,整個行業的潛力前所未有的充分釋放,但也刺激了以短途需求為核心的激烈競爭。
所以行業中的幾位好基友都急著要給巨變的市場格局定調。
首先是滴滴。
它料到新政會收緊網約車的準入門檻,因此早早謀劃了與優步中國的合並,以圖在市場從過熱趨於規範之前占據有利位置。
神州專車則反其道而行之。
在新政之後快速推出C2C的優駕平臺,以不收取任何提成的承諾延攬司機,對企圖借著政策余威停補賺錢的滴滴做釜底抽薪。
身為政策親兒子的首汽約車就更狠了。
直接玩起了B2B模式的自我克隆,試圖與滴滴平臺上那些搖搖欲墜的服務商達成合作,同時還接力易到用車玩起了充值返贈的聚客遊戲。
這一波縱橫捭闔中起決定作用的是資本力量,這也就不奇怪為什麽圍繞定增會有那麽多爭議說法和傾向鮮明的研究報告了,現在的競爭首先就是對融資能力的狙擊。
但這其中有個不易察覺的邏輯漏洞,即神州優車的定增計劃早就言明是為了擴容買賣車的新業務,何以唱衰的評論只盯著不相幹的神州專車下手?一會司機流失,一會訂單下降,就情理而言,這是最不可解之處。
這招三十六計中的指桑罵槐,顯然別有深意。
神州優車CEO陸正耀之前受訪時多次談到“專車大戰已經結束,正準備下一場戰鬥”,言外之意,戰場大有從大出行領域向上下遊產業鏈轉移的趨勢。
相對於行業內的其他玩家,神州系有比較紮實的線下業務體系,它有打通汽車廠商的租車業務,也有為上市的財務閉環打造的二手車業務,再進入新車銷售以及衍生的金融場景,可說是順理成章,神州買賣車去年雙十一在天貓汽車預售破億,即是新鉶初試。
這背後的大背景在於,新政對網約車和巡遊式出租車做了明確切割,單純的網約車市場容量已經受限,加之短途需求面臨共享單車的激烈競爭,即將從增量市場轉向存量競爭。在這種格局下,阻止神州系的新業務在資本的助力下快速成形,對行業內的其他玩家來說幾乎是一種本能了。
圍繞定增計劃的搏奕之所以如此戲劇化,原因在此。
而未來的行業格局,至少有三點已經初露崢嶸。
首先是主要玩家的錢袋空前充實。
去年2月,滴滴副總裁陶然就曾表示,公司現金儲備有30億美元左右,神州優車此番完成46億元定增,倘如公司副總裁所表示,“另一家重要投資人尚在履行審批中”,可支配的賬面資金亦相當可觀,再加上開啟力度空前的充值返贈,宣布用戶有300%增長的首汽約車,整個市場已有大戰方息,硝煙再起的征兆。
其次,行業內可能出現更多戰略性投資。
滴滴在兼並優步中國之後,已經出現多元化投資的苗頭,它之前就投過一些與優步存在競爭關系的公司,後來還投過餓了麽、ofo,在上海建立了汽車金融公司,可以想見,在網約車業務見頂的情況下,這會是滴滴保留想象空間的主要方式。
而對神州優車來說,已經有了神州買賣車(最近又更名為神州買買車)、神州閃貸兩個子產品線,更可能將觸角伸向更多的汽車衍生業務領域。
第三,大出行格局將更完善
短途出行市場的細分場景這幾年完成了基本覆蓋,要做的只是深度挖掘。滴滴之前透露的所謂2017年五大關鍵詞,修煉內功、智慧交通、專車決勝、全球布局、洪流落地,比較靠譜的還是前兩條。一方面是提煉梳理這兩年積累的大數據,另一方面也要通過智慧交通的理念緩解它與主管機關之間的緊張關系。
神州優車則始終堅持各產品線之間的協同效應,依托上市公司的資本運作能力,施加對上遊產業鏈的影響力,打通更多應用場景,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的策略顯露無遺。
這次頗為戲劇性的定增可視為未來大規模競爭的預演。
從好基友的傾力攪局到最後的壓哨絕殺,從投資商的深藏不露到喜感的吃瓜群眾,都CP得毫無違和感,大家也許還有噴一句的沖動:Are you kidding 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