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股指期貨松綁 相關制度仍待完善

在歷經一年半的寒冬之後,2月17日股指期貨正式松綁。

市場的共識是此次松綁將利好長線資金入市。事實上,股指期貨的松綁有其更為現實的意義,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A股逐漸走出劇烈震蕩期的當下股市維穩是2017年的重頭戲,而股指期貨是最市場化的維穩工具。

需註意的是,在機構一片歡呼聲背後,股指期貨相關制度的完善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如果市場對股指期貨的偏見不能消除、制度不能加以完善,股指期貨再次‘躺槍’的可能性還將存在。市場人士表示,股指期貨的避險功能多為機構量身定做,中小散戶依舊缺乏有效的避險工具。 下一步除了逐步恢複股指期貨本身的交易外,個股期貨品種的試點放開將是一大重要補充。

股指期貨正式松綁 

2015年夏天A股市場異常波動,股指期貨被視為股市暴跌的元兇被加以嚴懲,中金所對股指期貨投機交易嚴格限制,一冰封就是一年半。高壓之下,市場流動性匱乏、市場深度嚴重不足使得股指期貨相關功能名存實亡。

2月下旬,根據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公告,在中國證監會的統一部署下,中金所在綜合評估市場風險、積極完善監管安排的基礎上,按照“發揮功能、動態調整、加強監管、防範風險”的原則,對三大股指期貨品種的異常交易手數認定、交易保證金、平今倉交易手續費進行了全面調整,自2月17日起開始實施。

此次股指期貨的松綁利好長線資金入市,成為市場共識。市場人士多表示如果沒有風險對沖工具,長線資金通常也不敢重倉參與股票投資,此番部分松綁,有助於目前大量處於觀望狀態的機構投資者、對沖基金等長期資金重新入場。

事實上此時松綁股指期貨有更為現實的意義。歷經2015年下半年的股災和2016年年初的兩次跌停,我國股市逐步走出劇烈震蕩的下行通道。 北京工商大學證券期貨研究所所長胡俞越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17年股市維穩壓倒一切。股票市場沒有一定的泄洪通道將會形成堰塞湖,股指期貨是最市場化的維穩工具。”

在股指期貨冰凍的一年半里,市場對避險工具的渴求並未下降。

受政策影響,股指期貨的交易量明顯下降,中國期貨業協會統計數據顯示,2016年滬深300、上證50、中證500三股指期貨品種成交量較2015年大幅下降98.48%、95.42%和84%,成交額同比大幅下降98.83%、96.59%和89.13%。

但這一需求轉而在ETF和新加坡富時A50期貨上體現出來。根據胡俞越介紹,就上證50ETF期權而言,在它推出之後交易量並不活躍,直到2015年下半年股指期貨受限後,上證50ETF期權異軍突起。

就新加坡富時A50期貨而言,相關數據顯示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底,新加坡富時A50日均成交量為31.5萬手,在股市異常波動期間,日均成交量急劇放大到 67.5萬手。從持倉方面來看,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底,富時A50股指期貨日均持倉量為50.8萬手,在股市異常波動期間,持倉量迅速增長到 63.3萬手。

市場人士表示,2016年外匯市場上人民幣持續貶值;債券市場遭遇黑天鵝也暴跌不斷;進入2017年股市行情也處在震蕩行情中,防範金融風險,維持股市穩定成為今年的一大主題。

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董事長張慎峰指出,推出股指期貨的主要目的就是突出解決“單邊市”問題,通過現貨市場和期貨市場的跨市雙向交易抑制泡沫,建設內在機制更加穩定的資本市場,給大家一個平穩的投資環境。

股指期貨的維穩功能在過去也有所體現。據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介紹,股指期貨的推出使得2010年至2015年各年股票市場的波動率平均降低12.78%。 前後6年半, 滬深300指數的平均日內波幅降低26.08%,超過2%以上漲跌幅的天數也大幅減少了36.71%,超過5%以上漲跌幅的天數更是大幅減少了40.48%。

相關制度待進一步完善

2015年股指期貨遭遇冰凍,是其自2010年推出以來在監管史上遭遇的首次“滑鐵盧”。2月16日股指期貨監管放松可以視為特別時期監管階段的終結。

申萬宏源分析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2015年下半年A股市場的異常波動成為了股指期貨監管的分水嶺,股指期貨監管經歷了從“正常監管”逐漸過渡到“特別時期監管”的三個階段: 2015年7月8日之前屬於“正常監管”階段; 2015年7月8日至9月7日屬於“逆周期監管”階段,股指期貨交易手續費和保證金要求逐步提升,但並未明顯影響到市場的有效性。2015年9月7日之後屬於“特別時期監管”階段,日內投機開倉超過10手就被認為是“異常交易行為”,使得股指期貨市場的流動性驟降。

“本次股指期貨監管放松標誌著“特別時期監管階段”宣告終結,股指期貨監管進入到逐步恢複階段,後續監管放松將有望以“小步慢走”的方式逐步推進。”前述分析師表示。

事實上在股指期貨的起步階段,在他國也曾遭受非議。譬如在1987年10月美國股市大跌引發了對期貨市場功能的批評。

又以日本為例。諾亞研究指出,日本大阪交易所1988年推出了日經225指數期貨,一度使得日經225股指期貨一度成為全球交易量最大的股指期貨產品。然而,在1990年,日本股市伴隨著經濟的衰退進入了資產泡沫破滅的災難中,一時間股指期貨成為眾矢之的,大阪交易所不斷提高各種限制措施。在嚴控之下,日經225指數期貨交易幾近停擺,但是卻並不能扭轉日本股市的頹勢。

此後,包括美國和日本在內的多個國家研究表明,股指期貨為股票市場提供了重要的避險工具。

“2015年夏天股災來襲,股指期貨‘躺槍’被認為是罪魁禍首。此後學界、市場和媒體對股指期貨做了大討論。歷經此次股災,決策層對股指期貨的認識有所轉變,如今是逐步松綁但還是有所限制。”胡俞越說。

需要註意的是當前對於股指期貨,市場對此的看法依舊眾口難調。更為長遠的問題是,若股市再次遭遇異動,股指期貨是否還會重蹈覆轍?

胡俞越告訴第一財經記者:“如果市場對股指期貨的偏見不能消除、制度不能加以完善,股指期貨再次‘躺槍’的可能性還是有的。”

當前股指期貨多是為機構量身定做的避險工具。我國有超過1億的股民隊伍,數量龐大、眾口難調。因缺少避險工具和做空工具,如果股市一旦下跌,散戶就會以為是股指期貨片面做空造成的,從這一層面而言,需對散戶進行有效引導並對其提供有效的避險工具。胡俞越表示,國外的股指期貨中不僅包含大合約亦有小合約,後者恰好能滿足中小投資者的需求。

同時,股指期貨相關交易制度也需進一步完善。首創證券研發部總經理王劍輝告訴第一財經記者,股指期貨在交易層面還需進一步細分。當前股指期貨僅簡單地分為看多和看空,這使得部分資金為了做空一兩只個股,不得不做空整個股指期貨和合約影響整個盤面,本不該被做空的個股受到連累。我國A股制度並不完善,股指期貨助漲殺跌的效應更為明顯,這迫使監管層在某些特殊的時點上要調控股指期貨。

若股指期貨的看多看空更為細化,能夠在細分行業、乃至個股上可以做多和做空,進一步體現市場上各類資金的價值取向———部分力量做多、部分力量做空,市場更容易達到相對的平衡———這必然能夠減少股市的動蕩。下一步除了逐步恢複股指期貨本身的交易外,個股期貨品種的試點放開將是一大重要補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1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