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象限思考—王曉璐 紅一方面軍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75565470102e3uj.html
20年前考過GRE,那時候沒錢,沒有獎學金就沒法去留學,不像現在的小朋友,啥成績都不要美國學校都肯錄取──人家圖的是你的錢。如今中國父母,人傻錢多。一大把父母哭著喊著要給美國學校捐款好讓自己孩子去上學。

 

話說這西方教育和考試,考知識點是不可少的,但更重要的是靠解決問題的思路和方法,拔高點說是智商和能力。那邊不大丁點的孩子都知道用邏輯推理,知道畫個 圖表,條分縷析把事情解釋清楚。而方法論,恰恰是國內教育最缺乏的。這是老祖宗故意的,愚民政策的結果呢還是其他原因?總之,蠻可悲的。

 

記得30年前剛上大學的時候,班主任給我和小昭同學一本科學方法論的書,讓我們一週後寫讀書筆記。當時腦子就懵了,聞所未聞嘛。咋寫?你讓我解一道數學題我會,方法論,這是什麼東東?

 

多年以後,讀芒格的《人類心理誤判》、《槍炮細菌鋼鐵》等,慢慢領悟當時已過而立之年的老師,對我們懷有怎樣的期待,對方法論的認識上升到怎樣的高度!可惜插過隊,改革開放後第一批上大學的班主任,卻英年早逝於異國他鄉。至今記得她寫得一手好字,大氣!

 

說到股票市場,最簡單的一個方法是畫四個象限,很多時候能輕易把問題看清楚說明白。例如,市盈率vs市值;毛利vs周轉;等等。

 

市盈率低市值小的,在A股基本不存在,可見泡沫大;港股大把仙股,市盈率低市值也小,PB也是零點幾倍,要麼是老千股,要麼是邊緣化的,要麼是夕陽產業 的,要麼是管理層老朽到不可救藥的,總之便宜通常有便宜的原因。在A股這個大染缸裡腦子被扭曲的人,去到港股,會發現便宜東西太多了。往往要經歷好幾次痛 苦教訓才知道,光便宜是沒用的。便宜背後的殺機太大了。當然,我們也能看到一些大公司,如恆安等,也是從小公司成長而來的,港股有一些,例如李氏大藥廠、 譚木匠、寶光等都是業務穩健,估值低,市值小的公司,這樣的素質和成長性如果放在A股上,怎麼也要給二三十倍市盈率的。沙裡淘金的眼光很重要。兩年前的同 仁堂科技也是便宜得一塌糊塗。

 

高市值低市盈率,一如大把的銀行股,只說明行業到了頂峰,不再有趨勢性機會。不明白這一點,就完全看不懂這幾年的行情。遺憾的是,自己往往被所謂的低市盈 率這個「便宜」矇騙,沒想到地下室還有好幾層。沃爾瑪、可口可樂十年沒漲,也都是因為成長性放緩,本行業遭到其他行業的挑戰,例如電商、其他健康飲料的衝 擊等等。蘋果的市盈率可是夠便宜的,但市值夠大。美國股市上,4000—5000億美元的市值是天花板。曾經的微軟,是何等的壟斷?人類歷史上還沒有過比 它更壟斷的,前景更加無邊界、商業模式更好的公司了吧。看看微軟最高的市值,再想想蘋果、google的市值,對我們的啟發太大啦。市盈率這個拐棍,太單 一,太片面了。

 

高市值高市盈率,還用問麼?2008年的萬科,市值超美國所有地產公司,還有當年的中國人壽,中國平安、中國石油。教訓夠充分了吧。

 

中高市盈率中低市值,貌似市場給予成長股的美好預期。只不過要辨別真假成長股和成長的階段。在高市盈率階段買入成長股,動輒股價腰斬也不是新鮮事,就算後來漲上去了,這波折也夠嗆呢。

 

毛利和周轉,如同又要馬兒跑又要馬兒不吃草,是不可兼得的。高毛利公司通常低周轉,高周轉公司通常低毛利。上帝是公平的,不是麼?毛利在30%左右的公司 快消品公司,如果周轉再提不起來,哪它還能靠啥存活呢?毛利在70—80%的公司,再提升毛利的空間還有麼?不擴大量,還想幹啥?張裕本身不應該是奢侈品 的定位,卻享有了如此高的毛利,可見上下游便宜佔盡,今後唯有以量補價。高毛利公司,除非有獨特護城河,否則一定有競爭對手進來,早晚而已。一大把服裝企 業,憑什麼高毛利?女人對鞋不忠,對衣飾也是一樣的。足夠差異化的市場通常是細分小市場。行業發展初期的高毛利,只是暫時現象,只不過賣方通常都線性外 推。

 

明白這些簡單道理,至少會知道上市公司到底是自己糊塗還是存心想忽悠投資者。

 

日常生活中,如果我們能用緊急和重要這兩個維度把時間管理好,把儘可能多的時間用於重要的事情,儘可能少化時間在不重要的事情。凡事作好安排,把緊急的事情早早處理好,不至於拖到迫在眉睫,變成耗費時間的大事。聚沙成塔,時間管理好了,生活和工作的效率會提高很多。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5552

給自己投資的四個象限(轉) 金楓海客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6f4b4a0102ev3m.html
以前,我對投資的理解非常狹隘,以為賺點錢,學會理財就是「投資」,其實這只是投資很小的一部分。真正的投資應該是「四個象限」:

學習

健康

人脈

理財

    首當其中的,應該是投資我們的「學習」——投資自己的能力,因為能力永遠是你的,其他是身外之物。獲得了一項能力,它將永遠跟隨你,除非你離開這個世界!而且,能力獲得了,其他方面也相應的提升了。

   其次,要投資我們的健康。身體是革命的本錢。道理都清楚,但是我們卻很少行動!很多人贏了金錢,輸了身體,得不償失。在深圳,有些人是年青時拿命換錢,年老了拿錢換命。這其實是很悲哀的一件事!

   第三,要投資我們的人脈資源。人脈就是錢脈!我們經常講一句話:朋友是天,朋友是地,有了朋友才能頂天立地!朋友是風,朋友是雨,有了朋友才能呼風喚雨!當然,這個不是說去利用朋友,而是合作共贏,是互相借勢。

   最後,才是投資理財。比如房產、股票等等,就是「富爸爸」講的那一套。

   所以,真正的最重要的投資,其實就是我們脖子以上的部分,那是你一生的本錢!


《沒有藉口》:捨得給自己投資

     〔美〕博恩·崔西  

                                         投資的巨大回報

    幾年前,我在底特律參加一次研討會。一個三十多歲的年輕人告訴我,10年前,他就聽我講過3%投資公式」。那時,他從大學輟學,和父母住在一起,每天開一輛舊車上下班,去各個公司上門推銷,一年的收入只有2萬美元。

    那次研討會後,他決定自己也來一個3%投資,他立即採取行動。2萬美元的3%,就是600美元。他用600美元買了銷售方面的書,每天研讀。他還參加兩個音頻課程,學習銷售與時間管理。他時不時參加銷售研討會。他把600美元都用在提升自身能力上。

    那一年,他的收入從2萬美元漲到3萬美元,增加50%。

    他說,每一個百分點後,他看了多少書、聽了多少資料,他心裡一清二楚。

    第二年,他將3萬美元的3%,即900美元,繼續投資在自己身上。

    那一年,他的收入從3萬美元漲到5萬美元。他開始想:「如果每年將收入的3%投資在自己身上,收入就能增加50,如果投入5%,將會怎麼樣呢?」

提高標準

    第三年,他按照5%的收入比例,在自己身上投資2500美元。這筆錢讓他有機會參加更多的研討會,他常常奔波各地參加會議,他買了大量音頻、視頻學習資料,還聘請一名兼職顧問。那一年,他的收入翻了一番,達到10萬美元。

    不久,他就像玩得州撲克牌一樣一鼓作氣,又將投資標準提到10%,此後,一直維持不變。

    我問他:「把收入的10%投到自己身上,你的收入有什麼變化?」

    他笑了笑,說道:「去年,我的收入超過100萬美元。我決定依舊維持10%的比例不變。」

    「那是不少錢啊,你準備如何把這些錢投資在自己身上?」

    他說:「有點困難,我必須從1月開始打算,這樣,年底前才能把這些錢都花完。現在,我有一個形象顧問、一個銷售顧問,還有一個演講顧問。我家裡有一個很大的書房,所有能找到的有關銷售、成功學方面的書籍、音頻、視頻,我都有。我還定期參加國內和國際的銷售會議,所以,我的收入每一年都在持續增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824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