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監管不留“余”力,中概股再難“套路”A股

證監會主席劉士余日前在2017年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表示,去年初中概股回歸一度盛行,應認識到,在美國上市不回來,一樣也是服務國家戰略;另外,中國資本市場監管標準不比美國等其他市場低。

劉士余2月10日在2017年全國證券期貨監管工作會議上發言

這是監管層繼去年6月和9月兩次作出回應後,2017年第一次就中概股回國內上市問題進行表態。

一些業內人士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均表示,監管層此番表述明確表達了不鼓勵中概股回歸的態度,相關動作將受限。

申銀萬國證券研究所首席市場分析師、市場研究總監桂浩明表示,不可否認,多數中概股回歸主要是為了套利或逃避監管。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劉士余一直忙於加強監管,“中國資本市場監管標準不比美國等其他市場低”的表述似乎在告訴那些想要套利的公司,A股的“豆腐”並不是那麽容易吃的。

監管生變?

多數業內人士均表示,從劉士余的表態能明顯感受到“監管層不鼓勵中概股回歸”的態度,但這並不意味著這扇門被關上了。這從監管層去年的兩次表態中也能略窺一二。

2016年5月,市場傳言“證監會將暫緩在海外上市的紅籌企業回到國內上市”,證監會當時回應稱,正在對這類企業通過IPO、並購重組回歸A股市場可能引起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研究;當年9月,證監會新聞發言人鄧舸又表示,證監會正在對海外上市的紅籌企業通過IPO、並購重組回歸A股市場可能引起的影響進行深入分析研究,在相關政策明確之前,對該類企業回歸A股市場的相關規定及政策沒有任何變化。

從證監會的前兩次表態可以發現兩個關鍵點:正對中概股回歸的影響作深入分析研究、相關規定和政策沒有變化。

不過,就在證監會去年9月初的表態之後,國家外匯管理局資本項目管理司司長郭松當月22日表示,不太希望所有的“中概股”都回來,“外匯局堅持實需原則,你有真實需求,需要支付對價,我們還是支持的。但的確要防止以套利為目的的‘中概股’回歸。未來外匯局將支持正常合規的跨境並購和‘中概股’回歸,並在這個過程中維護國際收支的平衡。”

顯然,監管層不支持那些只是以套利為目的而回歸的中概股。

“在處理再融資和IPO堰塞湖的事情之外,證監會應該沒有更多余力再處理中概股的事。我們理解是監管層目前不想過度幹預。”熟悉並曾參與操辦中概股回歸的資深律師向記者表示。

中概股的回歸正途

2015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出“推動特殊股權結構類創業企業在境內上市”,這一政策被業內解讀為鼓勵那些采用VIE結構的中概股回歸A股。

由此,中概股回歸風起,在暴風科技、分眾傳媒等先行者的帶頭下,2015年共有38家在美上市的中概股宣布私有化交易,這一數字遠超2010~2014年中概股私有化總和。

然而,無論是上市後曾拉出29個漲停板的暴風集團(300431.SZ),還是借殼世紀遊輪(002558.SZ)的巨人網絡及先驅者分眾傳媒(002027.SZ),已經回歸的中概股都出現了股價飛漲、業績無改善甚至下滑的情況。

暴風集團上市後連續拉出29個漲停板,股價由7.14元飆升到157元,之後又再用11個交易日將股價沖高至327.01元,至此也成為該股的歷史最高價

或許是關註到了中概股回歸後境內外市場的明顯價差,以及殼資源炒作的情況,如上所述,監管層於去年年中對中概股回歸的監管態度生變。那中概股還回得來嗎?

桂浩明表示,中概股題材較為特殊,A股缺乏相應的標的,回歸對市場有一定的補充作用,且有些公司是因為受各種原因不能順利在境外上市而選擇回歸,並非全是壞事,“企業有選擇不同地方上市的權力,但是回歸應該是為了尋找更好的發展機會,而不能是為了逃避監管或者是為了套利。”

“雖然監管層對於借殼上市的監管相當之嚴,但只要願意等的話,中概股也可以通過IPO途徑在A股上市,不在乎估值低和流動性差的話也可以像百合網、中搜網絡那樣掛新三板。”一名業內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但前提是別只是為了套利而來。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610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