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中國光谷”“中國車都”後,武漢計劃再打造一張世界級“城市名片”——長江新城。這是履新不久的武漢市委書記陳一新所提出的,目標直指在長江沿線打造第二個“浦東”。
陳一新反複強調,長江新城到底選在什麽地方,不能“拍腦袋”。同時,要在充分論證和廣泛征求意見建議的基礎上,“越快越好”。
在今年武漢市“兩會”期間,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解到,包括武湖、諶家磯、天興洲、陽邏、青山磯在內的10多個區域對“長江新城”的落地抱有極高的興趣和熱情。
長江流域經濟研究所所長彭智敏認為,長江新城的選址“不應考慮在舊城上修修補補,盡可能減少拆遷所耗費的時間成本和財務成本”。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秦尊文指出,新城選址應充分考慮可塑性及騰挪空間,充分考慮對城市核心優勢鏈接、對接及發展高度的延展性、輻射力,確保堅實產業基礎支撐具備可行性。
對標浦東建長江新城
記者梳理公開資料發現,打造新區、新城,在陳一新主政經歷中並非首次,而且成績卓越。
2012年3月,剛剛到任金華市委書記的陳一新,在該市黨代會上提出,規劃建設一個50平方公里的“金義都市新區”,將其建成浙江最具國際化、最具現代化、最具活力、最宜人居住的現代都市新區。在這里,他曾在100天內完成2.3萬畝土地的征用,成功引資阿里巴巴,讓菜鳥物流在此落地。
主政溫州期間,陳一新則提出建設中軸線,出發點在於發揮“蝴蝶效應”,激活房地產市場;“首因效應”,確定溫州在全國地位的新坐標;“棘輪效應”,找準城市轉型發展發力點,引領經濟邁上新臺階;“集聚效應”,走出空間集聚利用的新路子。
到任武漢後,陳一新在武漢市第十三次黨代會上提出,啟動規劃建設“長江新城”,以超前理念、世界眼光,打造代表城市發展最高成就的展示區、全球未來城市的樣板。
陳一新明確提出,城市格局要向“長江時代”跨越、建設“長江左岸大道”和“長江右岸大道”、立體式建設長江主軸,今後人們在中國看城市就到武漢來。
有消息稱,規劃中的長江新城,占地面積將在20平方公里以上,地處濱江寶地,目標是在長江沿線打造第二個“浦東”。
長江新城選址重在新
第二個“浦東”的高規格定位,立即引發全城熱議。今年武漢“兩會”期間,長江新城成了最熱門的話題。“加快長江新城規劃建設”更是成為今年武漢政協1號建議案。
在中交第二航務工程局董事長王世峰看來,“長江新城”重點在“新”字,選址新、面貌新、產業布局新。他說,在大面積拆除舊城的基礎上建設新城不現實,同樣,長江新城一定不能離開長江。
武漢市政協委員趙國成亦認為,要建一個新城,不太適合在已建成區修修補補,最好是選一個能整體開發的全新區域來做。他建議將諶家磯、武湖連片納入到“長江新城”範圍,統一土地打包,連片開發。
趙國成指出,諶家磯目前基本上沒有什麽工廠、大型企業,也沒有什麽汙染企業,比較容易重新規劃;武湖也沒有大型廠礦,便於集中開發。
除諶家磯、武湖外,作為天然的深水良港所在地,陽邏亦有承載長江新城的優勢。武湖陽邏經濟開發區港口物流辦主任胡先進認為,在陽邏建新城的內涵就是港口,可利用濱江、濱湖生態優勢,發揮長江黃金水道作用,發展“鐵水公空”多式聯運,打造國際貿易大通道。
漢陽區司法局副局長羅傳宏則建議,長江新城可考慮以南岸嘴為起點,向漢陽區延伸,“這里不僅與漢口、武昌隔江相望,還處在大光谷、大車都和大臨空板塊的輻射交會處”。
武漢市人大代表林文書則傾向於把長江新城落戶在長江北岸的四新片區和長江南岸的青菱張家灣片區。林文書說,洪山區青菱張家灣片區的長江岸線有16公里,而且都是原生態的,它與長江對岸的漢陽區四新片區遙相呼應,“這里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武漢市政協1號建議案提出,長江新城的選址必須挑選能夠充分依托武漢現有的資源稟賦,彰顯濱江生態特色,交通區位優勢突出、發展空間廣闊、對周邊區域輻射性強的最具競爭力的區塊。
專家:五區共建高端服務新城
長江新城的繡球到底花落誰家?湖北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秦尊文認為,兩會期間,武漢已明確提出長江新城選址要定下來。新區新城一般不會在老城區建,當然離得太遠、基礎條件太差也不行。長江新村不一定局限於老三鎮的範圍內,以諶家磯、武湖為核心區,江岸、黃陂、洪山、東西湖、新洲等五區合力共建,可以作為重點考慮的方向。
具體來說,長江新城的規劃範圍可西至武漢大道、岱黃高速,南至長江,北至四環線、繞城高速,東接新洲。新城建設應由江岸二七片啟動發端,延續漢口沿江商業租界區歷史文脈,以諶家磯、武湖作為核心區,天興洲為點睛之筆,以四環內的漢口北地區為腹地、臨空臨港兩大產業區為產業支撐。
放眼長江兩岸,目前主城區沿江地區基本已無拓展的空間,而沿府河由諶家磯向北,雖臨主城並由輕軌一號線連同,但灄口新城、漢口新城、黃浦新城放眼望去,滿眼是蔥綠的菜地。諶家磯、武湖、漢口北一帶的“諶武”區域的拆遷難度小,有待大規模開發建設的發展腹地和縱深地帶。
產業布局方面,縱觀武漢全城,大光谷已形成以光電產業為主體的世界級高科技基地,西南部的沌口一帶亦因中國車都的崛起而享譽全國。而過去引領全國商業發展的傳統商貿區漢口,卻逐漸失去了光環,在經濟轉型調整中核心亮點乏善可陳。
秦尊文指出,如果緊靠漢口核心區,建設長江新城,定位於高端服務業發展,打造世界級貿易、金融服務區,不僅可形成長江新城的產業內涵,亦將成為武漢新的經濟增長點。
第一財經記者註意到,“諶武”區域地處華中最大的空港樞紐天河機場、武漢深水港、亞洲最大的編組站等交會地區,有較大的戰略縱深。隨著天河機場三期、陽邏港鐵聯運工程的建成竣工,漢新歐鐵路的加密開行,諶家磯、武湖一帶作為臨港、臨空核心區的交通節點優勢將更為明顯。
還值得一提的是,五區共建的模式,可令武漢各區“利益均沾”,方便效應最大化,驅動各區齊心協力推進發展,最大程度發揮世界級城市樣板、文明發展區對各大城區的引領帶動功能,成為區域融合發展的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