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政府正在推動國資改革,而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汾酒集團”)將打頭陣。
在近日舉行的山西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會上,該省副省長王一新提出2017年山西第一重大任務即是國資國企改革,而他與汾酒集團董事長李秋喜交流後,後者表示汾酒願當改革先鋒。
整體上市提上議程
作為國有股占比最高的國有控股企業,汾酒集團混改之路任重而道遠。
山西汾酒(600809.SH)是汾酒集團的核心子公司,早在1993年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汾酒集團擁有該子公司69.97%的股權,加上旗下山西杏花村國際貿易公司持有山西汾酒0.68%股權,汾酒集團實際持有山西汾酒比例高達70.65%。山西汾酒是國內以白酒為主業的上市公司中,國有股持股比例最高的公司。
目前汾酒集團旗下的未上市酒業相關主要控股或全資子公司共有7家,在2016年1~9月,7家中有4家處於虧損狀態。山西汾酒貢獻的業績仍然是汾酒集團的主要利潤來源。
汾酒集團是山西省的重點國有企業,山西省國資委100%控股該公司。此次,山西省黨委書記王一新公開表態,“汾酒集團要以集團主業整體上市為抓手,推動各項改革措施的落實,建立真正意義上的現代企業制度。”
同時他還指出:“國資委要以汾酒集團為試點,抓緊研究制定目標責任書,爭取在全國‘兩會’前簽訂。”李秋喜表示,搞好全省國企工作責任書簽訂的改革試點,以試點為契機推動汾酒集團改革向縱深邁進。
第一財經記者隨即聯系了華東區域汾酒銷售相關負責人,被告知尚未收到集團進一步消息,具體日程表未獲知。但從山西省國資委網站上,山西省國資委被要求以汾酒集團為試點,抓緊研究制定目標責任書,爭取在全國兩會前簽訂,也就是3月3日之前。
從汾酒集團“混改”消息釋放的源頭來看,李秋喜把混改的第一站放在了山西汾酒的銷售公司層面。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第一步是提高業務改革的銷售部分,在幾大銷售中實行混合所有制市場運行之後,必將倒逼上遊的國有體系、生產體系、供應鏈體系等等,通過倒逼機制逐步完成整體的市場化。”李秋喜曾如是稱。
第一財經記者整理了汾酒集團官網發布的企業消息了解到,早在2014年,汾酒集團就透過其在上海的銷售公司進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並在該公司成立了改革辦。
李秋喜還在當時赴上海調研混改推進情況。當時的混改將國有股份比例降到40%,並引進了經銷商、財務投資者以及經營團隊持股。
李秋喜在該調研會議上指出,汾酒集團將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第一站選在上海,既體現了對上海市場的重視,也表明了汾酒集團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按照現代企業管理要求理順法人治理結構的決心。並表示,上海試點堅定了汾酒集團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信心,也為汾酒集團下一步的改革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汾酒銷售公司總經理劉衛華此前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的采訪時表示,混改是要把汾酒暫時做不到的市場交給混合所有制企業去做。
國資改革
2月9日,王一新在山西省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工作會上提出,國資國企改革是2017年山西第一重大任務,改革已經到了非改不可、不徹底改不行、不抓緊改不行的歷史關口。他要求山西更多地在資本層面下功夫,用好18家國有控股的上市公司平臺,大力推動國有資源資產化、資本化、證券化。在未來一個時期內,山西省國企凡是能夠通過股改獨立上市的就獨立上市,凡是能裝進既有上市公司的逐步裝進上市公司,凡是二者皆不能的,則考慮逐步退出。
在該次工作會上,王一新特別提出在春節前同李秋喜作了交流,汾酒願當改革先鋒打頭陣。
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目的是提升企業的管理和激勵機制,讓企業更加市場化,促進企業的嬗變,激發企業內生動力,從而幫助企業完善法人治理結構,解決單一國有大股東一股獨大的問題,最終能夠有效解決企業經營效率低下、成本高的難題。
李秋喜此前曾公開表示,未來幾年國有體制的大型名酒企業都將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將通過“混改”獲得空前的解放,當國有企業的資源、外企快消品的管理模式與民企靈活的管理機制有機地融合於國有企業時,必然會從根本上改變白酒行業的整體格局。
華泰證券研報稱,國企改革有望大幅提升汾酒凈利率水平。汾酒當前銷售費用率為22%、稅率為29%,而民營體制的口子窖銷售費用率為14%,高管與國資共管的洋河銷售費用率為12%,汾酒凈利率有較大上升空間,有望從當前10%~15%的水平提升至20%~25%。預計公司2016~2018年每股收益分別為0.77元、0.95元和1.19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