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一個人的韓國霸氣春節,不只大齡剩女在“躲避過年”

這個春節的年味兒有點兒淡——說的是韓國人的春節。

同在儒家文化圈的韓國,農歷正月初一的春節,和八月十五中秋節一道,都是民眾最重視的傳統節日之一。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韓國春節的法定假期從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二。權先生就職於韓國首爾的一家金融企業。與往年一樣,今年春節他和夫人一起,回到其位於韓國釜山的老家過年。

他是家族里春節團聚“最不能缺席”的人了。“因為我是家中的長孫,根據韓國的傳統,起著家中頂梁柱的作用。雖然每年回家有點麻煩,但畢竟從小接受的是這種教育。”權先生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

韓國人過春節,也有很多中國的傳統元素。

而權先生的“大齡剩女”同事金女士今年則幹脆放棄回家,選擇和朋友出國旅行。

事實上,像金女士這樣選擇“躲避過年”的韓國民眾數量,在青年一代中有飆升的趨勢——最新的調查顯示,有四成的公司員工和五成的青年失業人員選擇不回家過年。

春節少了點傳統味道,與韓國“一人戶”的比重驟增不無關系。據統計,2015年韓國的一人戶共計520.3萬戶,超過二人戶(499.4萬),已成為最普遍的家庭結構。

“嘮叨”聲之下,韓國青年選擇放棄回家

“雖然曾經每年都會回家過年,但是一想到又要聽到親戚們不斷地嘮叨、催婚以及炫耀,今年索性不準備回家過年。”金女士向第一財經記者講述了她的理由。

像金女士一樣,春節期間出國的韓國旅遊者為數不少。春節3天假期中,通過首爾仁川機場出境的人數再創新高,每天平均有8.2萬人次通過仁川機場前往國外,相較去年同期上升10%。

事實上,選擇“躲避過年”在韓國年輕人中“蔚然成風”。

原本是韓國春節習俗之一的“拜年”,在如今韓國經濟不振、失業率飆升的情況下卻成為了累贅。

韓國就業網站JOB KOREA的調查結果顯示,有近九成的青年人認為“長輩不斷地嘮叨,使自己受到巨大的壓力”;有四成的公司員工和五成的青年失業人員選擇“不回家過年”。

此外,目前在韓國青年失業率逼近10%,對於許多青年人,“回家過年”更是成為了一大奢望。

春節期間,第一財經記者在位於首爾城北區某大學附近的咖啡廳發現,盡管是假期,但現場仍然人滿為患,幾乎找不到空位。

“平時學習的圖書館春節期間停業,所以只能來到咖啡廳學習了。”在抓緊時間看書的大四女生小鄭說,一想到回家期間會荒廢學業,再看到周邊的同學們有的已找到工作,說心里不著急肯定也是假的。“現如今,即便是名牌大學也不能保證就業,只有考取更多的資格證、更好的英語成績,才能夠距離就業更近一步。”

坐在小鄭邊上的是去年大學畢業的小申。她則在備戰公務員考試。她表示:“去年曾經回過老家,當時就聽著周邊親戚的不斷嘮叨和教訓,所以今年索性就以備考為借口,不準備回家過年了。”

當喝到了第三杯摩卡咖啡時,小申淡淡地來了一句:“喝點甜的咖啡,總算感覺少了點兒壓力。”

該咖啡廳的店長告訴第一財經記者,以前他們在春節三天假期里幾乎是停業的,不過今年有許多人希望他們能夠開門營業。

韓國“一人戶”增速迅猛,帶動了“獨一人”消費的同時,也影響著傳統家庭觀念。

值得註意的是,韓國傳統家庭結構和觀念正在悄然改變。韓國國土信息公社今年1月發布的一份前瞻報告顯示,隨著傳統家庭結構解體,至2050年每10戶家庭中就有4戶為“一人戶”。

韓國統計廳2016年9月7日發布的“2015年人口和住房普查”結果顯示,一人戶比重占27.2%,25年來增加兩倍,已經趕超二人戶(26.1%)、三人戶(21.5%)、四人戶(18.8%),成為韓國最普遍的家庭結構。

IT技術解決“春運”難題

對沒什麽合理借口不回老家的權先生來講,眼前面臨的一件煩心事,就是韓國每年一度的“民族大移動”。

在春節假期前,眾多居住在城市的韓國民眾,返回各個地方的家鄉過年,節後則回到大城(首爾、釜山等),韓國民眾將其稱為“民族大移動”。氣勢與規模雖不能同中國的春運相媲美,卻也是全民參與。

據韓國國土交通部的預測,2017年春節期間,韓國境內將有3115萬人次參與到“民族大移動”,相比於去年的2981萬人次增加4.5%。

與此同時,韓國近50%的民眾居住在首都及其周邊地區的人口格局,以及韓國境內超過2180萬輛的汽車擁有量,都為這場“大移動”增添了擁堵的因素。

而在權先生的回憶中,從首爾回到450公里之外的釜山,動輒8~10個小時並不稀奇。

“記得幾年前,每次打開電視,其中主持人穿著傳統服裝,到高速公路首爾收費站進行直播,是每年春節都會迎來的一大看點。”

不過,今年權先生從首爾收費站到達釜山,只用了6個小時15分鐘,這在幾年前是萬萬想不到的。

1月27日下午,韓國的京釜(首爾-釜山)高速公路,返鄉方向車流擁堵。圖片來源:韓聯社

而改變了韓國“民族大移動”場景的,正是IT技術。

在前幾年的韓國,為了提前購買車票,在客運站或火車站徹夜大排長龍的事情屢見不鮮,甚至每次韓國媒體都將其當作較大的新聞來進行報道。

不過,隨著IT技術的發展,汽車票和火車票的預訂,越來越多的人在家中就能遠程搞定。

據韓國媒體報道,在2017年春節期間,由韓國智能卡公司(Korea Smart Card)推出的“移動高速客運”APP日均交易額再創新高,達到4.5億韓元(約合270萬元人民幣)。

該公司負責人表示:“今年春節乘坐高速客運的民眾中,近50%選擇使用軟件進行購票。正是這一軟件從查詢余票、購票到結賬,全部可在手機上進行的便利性,以及購票高峰也不會導致系統崩潰的穩定性,成為吸引民眾使用的關鍵。”

近幾年隨著互聯網系統的逐漸普及,大多數人都在互聯網及手機APP上買火車票,僅有不到10%的民眾選擇前往火車站排隊購票。2017年春節火車票預售日當天,僅有不到20人在首爾火車站排隊,相比於往年動輒上百人熬夜排隊的盛況,大有縮減。

與此同時,大數據的運用,也成為解決擁堵的一大“利器”。

韓國互聯網巨頭KAKAO公司旗下的KAKAO NAVI導航APP,運用從2014年來3年間的春節擁堵數據,並結合韓國民眾春節期間的各種傳統活動,制作出了“擁堵預測系統”,預測最擁堵的高速路段與時間段,建議民眾錯峰、錯路出行。

受此影響,在一項有關“春節期間最有幫助的手機軟件”的調查顯示,有近五成的韓國民眾認為是“交通類軟件”。

崔順實改變春節面貌

與此同時,去年底席卷韓國的“閨蜜幹政門”的余波,仍然一直在發酵,並影響了韓國民眾的春節生活。

韓國民調機構Real Meter的調查結果顯示,有57.8%的民眾表示“在春節期間,將和周邊人談論下一屆大選”,而其中56.8%的民眾稱“若與自己政見不同,將會努力勸說對方”。

另一方面,韓國的政治圈在春節期間,並沒有閑下來。

韓國大選的重磅候選人、首爾市長樸元淳和聯合國前秘書長潘基文接連宣布放棄參加韓國總統競選;而文在寅、李在明、安哲洙、柳承敏等其他候選人在春節期間或訪問民生現場,或訪問政治元老,試圖聆聽更多的意見,為自己的大選鋪路加分。

經過一周的休整以後,2月4日韓國再次舉行燭光集會,主辦方預計在全韓範圍內共有42.5萬人次參加,要求憲法法院在2月內判決彈劾樸槿惠,還預告稱“將在樸槿惠執政4周年的本月25日,舉行大規模民眾遊行”。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481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