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三(1月18日),上午總體呈現滬強深弱的態勢,尤以創業板最為弱勢。早盤“中字頭”出手護盤,次新龍頭、莊股、地方國改、妖股等紛紛走強,滬指低開後順勢走高,站穩3100點;而創業板未能延續昨日尾盤的強勢,低開之後始終在低位震蕩,盤中跌幅一度逾1%。此行情也驗證了昨日的中小創反彈而非反轉行情,尤其是在中小創連續大跌之後,還是謹慎為好,避免盲目抄底。
截至上午收盤,上證綜指收報3,117.71點,上漲8.94點,漲幅0.29%,成交額823億元;深證成指收報9,824.79點,下跌2點,跌幅0.02%,成交額975億元;創業板指收報1,852.01點,下跌15.86點,跌幅0.85%,成交額268億元。
資金方面,截至午盤,滬股通凈流入近5億元;深股通凈流入逾3億元。另外,周三央行公開市場進行2000億元7天期逆回購操作,2600億元28天期逆回購操作,公開市場方面還有500億逆回購到期。央行公開市場今日凈投放資金4100億元,續創一年來最大凈投放。
熱點板塊:
新疆國企混改早盤走強。青松建化(600425),西部建設(002302)漲停,北新路橋(002307)漲逾5%,麥趣爾(002719)漲逾4%,天山股份(000877)漲逾3%,伊力特(600197)漲逾2%。
港口航運板塊走強,前期莊股南京港(002040)漲停,連雲港(601008),中遠航運漲逾3%,長航鳳凰(000520),大連港(601880)漲逾2%,皖江物流(600575)漲逾1%。
鋼鐵供給側改革漲幅居前。方大特鋼(600507),新鋼股份(600782)漲逾4%,柳鋼股份(601003)漲逾3%,鞍鋼股份(000898),武鋼股份(600005),河鋼股份(000709)漲逾2%。
次新股龍頭較為活躍,皖天然氣三連板,帶動起部分次新股;高送轉、股權轉讓等題材則重歸沈寂。
消息面上:
1、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相繼召開2017年工作會議,全面改革路線圖浮出水面,整合重組和混改成為主要著力點。此外,謀劃近三年的油氣體制改革方案有望在今年一季度發布,將進一步打破行政壟斷,管住自然壟斷。
2、有關部門近日批複同意,作為國家重大科技04專項的高檔數控機床與基礎制造裝備 專項,“十三五”期間將增加國撥資金。大部分資金將於2017至2018年實施,以便在2020年取得效果。該專項今年還列入新的重大項目“換腦工程”,即率先在國防軍工 領域采用國產數控系統批量置換進口數控系統。工信部將於18日召開相關推廣會。
3、人民幣中間價大幅上調467點,報6.8525,為兩個月以來最強,上一交易日中間價6.8992,16:30收盤報6.8728,夜盤收盤報6.8501。
後市觀點:
有分析人士認為,中小創和題材股等不少估值偏高的股票近期持續走弱,估計是與近來新股IPO發行加快有關。新股大量發行或促使估值偏高的股票逐步“價值回歸”到合理的水平,而估值低的藍籌股和“中字頭”等國資概念股票在新股大量發行下,或反而會成為未來的稀缺資源品種,逐步受到市場的關註。
關於後市,其認為有兩類股可以重點關註,混合所有制改革是國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在電力、石油、天然氣、鐵路、民航、電信、軍工等領域可望邁出實質性步伐。估計今年“國企改革”等題材或仍成為重要的主題性投資機會, 同時其中所屬不少股票屬於傳統周期行業藍籌股,可望被市場反複挖掘,而使滬市的機會相對多些。
同時,進入年報陸續公報階段,高股息率的股票如銀行股等進可攻退可守,或可望成為市場關註和抵禦大盤波動風險的對象。
目前經濟回暖勢頭進一步增強,有利於支撐周期行業藍籌股回穩,同時隨著養老基金、社保基金、保險資金等“國家隊”的不斷進場,可望推動A股市場健康和理性成熟發展。
巨豐投顧認為,經過連續殺跌後,春節紅包行情逐步展開,市場6成個股股價已經逼近股災時期的低點,建議投資者短線關註超跌反彈機會,中線可布局年報行情和國資改革主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