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式相親》為何引發爭議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2197

金星開篇的廣告語是:一人脫單,全家光榮,有爸媽更放心。——excuse me,單身是恥辱?

在收視率面前,迎合糟粕又算有什麽的?制造出邊角話題,越罵越火,節目肯定在背後偷著笑了,“你們這群愚蠢的觀眾”。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金星的《中國式相親》怎麽讓你呵呵。

相親節目在幾年前火過一陣子,現在就只剩下一二個節目還有那麽點影響力。但沒料到金星的新節目《中國式相親》還能在這片“紅海”中殺出一條血路來,節目雖然僅僅播出了一期,就引起了巨大的爭議。《中國式相親》的特色在哪?它為何引起爭議?節目是否存在什麽問題?

這場相親很“中國”

不論評彈如何,必須實事求是地說,這個相親形式的確非常“中國”,節目組算是把握住了中國式相親的核心特征。

首先是,“父母之命”。

中國傳統的婚姻形式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由家長買賣、包辦兒女婚姻,以聘財的多寡、門第高低為普遍價值。雖然進入現代社會,年輕一代人都知道“婚姻是兩個人的事情”“父母可以給出建議,但應該由自己做決定”,但不得不承認,在當下中國發生過的無數次相親里,父母仍舊在把第一道關,雖然“買賣”的意味減輕了許多。你只要在每個周末的下午,往上海人民公園著名的“相親角”去瞅一瞅,就能清晰地明白究竟。

(資料圖/圖)

與《非誠勿擾》等相親節目由男女雙方自己做主的形式不同,《中國式相親》把父母請到了相親場合,並由他們把第一道關。節目的形式是五位男嘉賓帶著自己的父母甚至姑姨上陣,隨後男嘉賓被帶進“密室”。女嘉賓輪番上場,接受男嘉賓父母的“盤問”,中意的父母可以選擇亮燈,如果不足三組,女嘉賓離場;如果有三組以上父母亮燈,則進入女嘉賓反轉環節,由她來挑選中意的家庭,並參考自己父母的建議,選擇男嘉賓。很顯然,父母的意見占據決定性的作用。

中國傳統相親的第二個特征是:父母會將自己對女性的傳統認知,施加在未來的兒媳婦身上。而他們對女性的認知,很可能仍停留在封建傳統階段。

這一點在節目中也體現得尤為明顯。1號男嘉賓二姨的一個要求是“勤勞肯幹”“幹活,幹活,只有幹才能活”,每個女嘉賓一上場,問的就是,會做家務嗎?2號男嘉賓的母親說,女孩手涼的不要,因為手腳冰涼的女孩子宮寒,生的小孩可能不那麽健康;當兒子選了年紀40歲的姐姐時,她說,“要生2-3個孩”“你40歲,20歲男人是期貨,30歲男人是現貨,40歲男人是搶手貨。你有多大的把控,未來十年你還能擁有他?”……

《中國式相親》(影視截圖/圖)

可以說,他們對於“兒媳”“妻子”的認知基本不脫離“三從四德”“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守貞如一”的規範,他們想要找的兒媳,更近乎一個無所不能的家庭保姆+生育機器——雖然這樣說有點過於粗暴直白,但這兩點的確是他們的首選。雖然節目中也有4號男嘉賓的父母這樣的開明之人(“我沒有什麽具體的要求,只要我兒子喜歡。”),但從總體上看,《中國式相親》非常守舊。

迎合,而非引導

《中國式相親》的爭議正在於,它很“中國”。由此便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觀點。一種觀點認為,《中國式相親》的節目形式很好,因為它直觀地反映了相親的現實,相親市場上就是講求“門當戶對”、就是充斥著直男癌父母,你既然躲不起,為何不坦然正視這“血淋淋的現實”?

另外一種觀點指出,這種由父母主導/包辦的婚姻,極易產生“巨嬰男”。就像心理學家武誌紅說的,“中國式相親奇葩的關鍵點,是父母參與並想做主。如自己努力,戀愛結婚生子構建一個滿意的家庭,知道會很不易,對於自己幾斤幾兩也更清楚;但如果別人做主,就失去了分寸感,不知道幾斤幾兩了”,因此,這樣的婚姻不太可能幸福或長久。何況,男嘉賓父母對於女性的一些評價,也涉嫌對女性的歧視,節目極易產生錯誤示範。

這就涉及到分歧的關鍵:一檔節目是否只要是展現現實即可?就像我們常聽說的一個辯解“技術無罪論”,我們這項技術是中立客觀的,它可以用來做好事也可以用來做壞事,至於用戶拿技術來做什麽事,我們不負責任;也有人這樣為節目組辯解,這檔節目也只是客觀呈現出某種現實而已。

技術的確沒有態度,但作為使用者的人卻有態度,媒介更是如此。媒介的重要功能之一,就是社會責任和公共利益,應該要引導價值觀,堅守理性、良知和責任,而非對錯誤價值觀的迎合——即便它是客觀存在。那麽,《中國式相親》的態度是什麽呢?

金星開篇的廣告語是:一人脫單,全家光榮,有爸媽更放心。——excuse me,單身是恥辱?

《中國式相親》(影視截圖/圖)

當2號男嘉賓的母親說,女人的手涼會影響生育,金星即刻回答,我替你把把關,隨後每一個女嘉賓上場,金星都趕忙摸摸女嘉賓的手,看熱不熱。

《中國式相親》(影視截圖/圖)

無論男嘉賓的父母對於女性提出怎樣偏頗的要求,作為紅娘的金星都是一臉笑意。

很多人扒出參與相親的後面兩位女嘉賓,前前後後都參與了多個相親類或其他類別的綜藝節目。節目組在挑選嘉賓時,的確“用心”……

很顯然,《中國式相親》並非所謂的“中立”,更非以批判立場看待中國式相親的形式,也沒有任何引導(它缺少其他相親節目中的專家角色)。節目對傳統相親內涵及形式的沈默,展現的其實就是一種默認的姿態。默認就意味著迎合,就像阿倫森在《社會性動物》里所批判的那樣,《中國式相親》“在維護偏見方面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制度化作用”,父母從中習得的是對子女婚姻的幹預,對女性偏見的固化。

但在收視率面前,迎合糟粕又算有什麽的?《中國式相親》成功地在輿論上制造出了種種雞零狗碎的邊角話題,“越罵越火”“審醜邏輯”又不是第一次在電視上出現。——節目肯定在背後偷著笑了,“你們這群愚蠢的觀眾”。

可以預見,第二期節目女嘉賓父母對男嘉賓的要求,核心肯定落在多金+成功人士+有權(只是有權的人都不會上這個節目的)。唉,冤冤相報何時了。中國傳統的婚姻價值觀已經夠落後了,多少單身男女深受其害,竟然還有一檔節目對此進行宣揚和渲染。

最好的選擇是,咱都別看了,讓它自生自滅去吧。

號外號外!

2015年,“南周知道”app誕生,這是南方周末面對數字化轉型,重磅推出的一款新媒體產品。

深度!絕對原創,後臺解密

有料!嚴肅知識,八卦內幕

定制!為你而生,述你所想!

想要報題嗎?掃二維碼,馬上下載“南周知道”客戶端。

知道安卓版二維碼-豌豆莢

知道ios版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6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