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記:價值方法具有其內在的合理性……全身心地貫徹這一原則,堅持下去,不要被引入歧途。——本傑明·格雷厄姆
在投資中,是過程重要,還是結果重要?有人認為過程重要,有人認為結果重要,還有人認為過程和結果都重要。過程指的是投資所經過的程序,這個程序就是處理投資的既定方法和策略。結果指的是投資達到最後的狀態 ,也就是相對回報或者絕對回報。
在我看來,認為過程重要是正確的。這是因為在通常情況下,過程正確了,那麽結果也不會差。有好過程,才有好結果。有太多的人可能認為結果重要,而其實那是錯誤的,這是因為結果往往不能預測。結果既不穩定,也無法控制。但是過程卻可以控制。還有那種認為過程和結果都重要,實際上很難同時做到。即使真的做到了,最終可能仍然偏向結果。
在投資領域,能夠做到“好過程,好結果”
肯定最理想。但是考慮到證券市場的極端複雜性,有些情況下,即使過程正確,也未必有好結果,如此就成為“好過程,壞結果”。而有些情況下,即使過程錯誤了,但卻有好結果,那就是“壞過程,好結果”。最讓人沮喪的,當然是“壞過程,壞結果”。這樣看來,就有了四種情景:
①“好過程,好結果”:從邏輯上審視,有好的過程,才有好的結果,但是必須置於長期視野之下。道理很簡單,如果在投資過程中每件事都做好了,那麽綜合結果必然是好的。比如,你專註於價值嚴重低估的股票,短期內回報可能不是很好,但是置於一段時間較長的狀態下,公司的價值得到了完全的修複,你就能夠得到好的結果。
②“好過程,壞結果”:上面講過,考慮到證券市場的極端複雜性,有些情況下,即使過程正確,也未必有好結果。但這是在短期視野下可能發生的情況。由於投資領域的特殊性,在五年或十年的時間框架內看是正確的投資,但在六個月內可能完全是錯誤的。這就是“結果偏差”——根據最終的結果來評判過去的決策,而不是基於在做出決策時所掌握的信息來判斷決策的質量。
還是上面那個例子,你專註於價值嚴重低估的股票,短期內的回報不是很好,甚至還虧損了,這就貌似形成了“好過程,壞結果”。如果你不能正確看待這種暫時性的結果,就有可能偏離或者放棄了自己原有的過程。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科技網絡股一路狂飆的時期,就有無數的投資者偏離了自己原有的投資過程。在這種情形下,除非你願意隨大流,否則抗壓會顯得無比艱難。
馬克·塞勒爾在他的那篇著名的演講中,提到的“七個特質”,其中就有一個特質,能夠堅決抗壓。那個特質就是,偉大的投資家都對於他們自己的想法懷有絕對的信心,即使是在面對批評的時候。那時巴菲特堅持不投身瘋狂的網絡熱潮,盡管人們公開批評他忽略科技股。當其他人都放棄了價值投資的時候,巴菲特依然巋然不動。《巴倫周刊》甚至為此把他做成了封面人物,標題是“沃倫,你哪兒出錯了?”當然,事後證明了巴菲特的智慧,而《巴倫周刊》則變成了完美的反面教材。
但是,老虎基金的朱利安·羅伯遜就沒有那麽幸運了。朱利安·羅伯遜拒絕卷入網絡科技股狂潮,可是他的客戶卻要求他必須買進網絡科技股。在沒有達成的情況下,客戶源源不斷地贖回,最終導致朱利安·羅伯遜關閉了基金。雖然他“失敗”了,但是卻贏得了真正的價值投資者塞思·卡拉曼、傑瑞米·格蘭桑等人的喝彩,因為朱利安·羅伯遜堅持自己的原則,沒有偏離自己的投資過程。而那些棄朱利安·羅伯遜而去的人最終自然也多以慘敗告終,並沒有得到任何好處。
③“壞過程,好結果”:過程是顯然錯誤的,但是卻有好的結果。這種情形相當普遍,實際上其中顯然有運氣的成分,但是不少人非但沒有意識到,反而還沾沾自喜,錯把運氣當能力。實際上這種情景就是一只披著羊皮的狼,它允許你偶爾僥幸成功一次,但幾乎不可能給你持續成功的機會。不少人在一次勝利或任何一次勝利之後,很難反思並承認自己只是運氣好。但是如果他不承受這一點,那麽錯誤的過程就會一直延續,曾經出現過的好結果也將離去。
④“壞過程,壞結果”,這幾乎是事物的必然趨勢,不能逃脫,無法回避,除非他離開了市場。
人們總是容易迷戀結果,但結果卻無法控制。人們可能容易忽略過程,但過程其實可以控制。本傑明·格雷厄姆就很註重過程,他曾以打牌為喻這樣說:“我記得和你們中打橋牌的人說過,橋牌專家要把重要放在如何正確打牌而不是成功打牌上。因為你們知道,如果打牌的方式正確,從長遠看就會贏錢;否則,就會輸錢。”這是“好過程,好結果”或者“壞過程,壞結果”的最好註角。
心理學實證表明,如果過分註重結果,就有可能產生各種異常的行為。比如,在一個短期表現至上的市場中,基金經理可能就會購買他們認為容易獲得客戶認可的股票,而不是那些最有安全邊際的股票。當投資者對每項決策都基於其結果來展開評估時,他們就有可能回避不確定性,追逐噪音,隨波逐流。
如果全力關註過程,情況將變得更好。著眼於過程讓我們不必考慮投資過程中那些不可控的因素——比如回報。專註於過程,我們會最大限度地發揮我們的潛能,獲得良好的長期回報。當然,註重過程和短期效益並不成正比。不幸的是,短期壓力,比如短期糟糕的回報可能迫使投資者改變原本良好的過程。但是我們不能因此而妄想一蹴而就,這樣只會以失敗告終。成功的投資者都是以制定投資流程而著名,但從未聽說他們如何規劃結果。只有制定了投資流程,才會免受盲目投資的影響。這是一種強迫自己以這種方式行事,若不如此,就很可能回到過去的狀態。投資就是這樣,要有好的結果,其過程必然艱苦。但是我們應該要做的,應該像約翰·鄧普頓所說的,“在你最成功的時候反思你的投資方法,而不是在你最錯誤的時候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