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轉∙折2016|賈躍亭董明珠們的這一年……

來源: http://www.iheima.com/zixun/2017/0103/160629.shtml

轉∙折2016|賈躍亭董明珠們的這一年……
i黑馬 i黑馬

轉∙折2016|賈躍亭董明珠們的這一年……

從賈躍亭董明珠們到創業新秀,創業家&i黑馬在年終將他們都置於舞臺中央,看看他們對這一年來,互聯網行業的觀點和看法。

今天過去,今年也即將過去。

這是充滿著不確定性的一年。經歷過2015的大起大落和寒冬論的開頭,2016年的創投界,從沖動轉化為思考。但正如颶風過後,海面下蘊藏的可能是下一波猛烈的波濤;沖浪者們,也仍然在浪頂翻騰。

這里有巨頭們的轉身。董小姐對造車夢想苦苦追尋;滴滴和Uber合並,卻在網約車新政前面臨考驗;百度競價排名的規則再次飽受爭議,而李彥宏已經把目光投向了人工智能;一直順風順水的樂視在年底前遭遇了危機;曹德旺事件引發了業界對國內制造業現狀的反思。在波譎雲詭的市場下,商界和創投大佬們同樣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然而,新機遇仍然層出不窮。共享單車火爆,近20家企業,超過20億的資金高調入場;上千個直播平臺如雨後春筍般冒頭;Papi醬、咪蒙等創造了無數個網紅造富神話;知識分享被推上了風口;以及美圖上市、微博複興……移動互聯網來到了下半場——燒錢的被迫離場,效率革命和重度垂直重歸歷史舞臺。

從賈躍亭董明珠們到創業新秀,創業家&i黑馬在年終將他們都置於舞臺中央,看看他們對這一年來,互聯網行業的觀點和看法。有大咖、有新秀;有高峰、有低谷;有轉變,也有挫折。正因為如此,新的一年,才又讓我們滿懷期待。

直播:狂熱之後

過去一年,直播從資本寒冬的大背景下殺將出來,開啟了“全民直播”時代。

從《殘酷底層物語》到“你醜你先睡,我美我直播”,泛娛樂直播軟件率領著“主播大軍”,驅走了寂寞,占領了無數個夜晚、空閑和碎片化時間。在彈幕之後、攝像頭之前,他們播才藝,播生活,行走在善惡、名利之間。

相關統計顯示,僅在2016上半年,直播行業的融資額度就超過了12億元。這里既誕生了如快手、映客等明星創業公司,又有各大巨頭參與進來。據說,就在人們還在議論“百播大戰”的時候,“千播大戰”的劇情已提前上演。與此同時,“月收入過千萬”的主播傳說也在坊間流傳。不計其數的年輕人被卷入這項事業,圍繞著荷爾蒙和情感、金錢和名利,建立起新的秩序和江湖。

他們這麽說

六間房創始人 劉巖:

直播行業是有一個用戶量、利潤與收入的臨界值的,如果達不到這個臨界值平臺是難以存活的。此前嘗試過的小廠商會逐漸發現難以為繼,在一定時間它們觸不到臨界值就會尋求被並購的機會。

網紅:起伏人生

2016年已然成為業內公認的“內容創業元年”。

在過去的一年時間內,從羅振宇的跨年演說《時間的朋友》,到papi醬獲得1200萬投資,第一次視頻貼片廣告賣出2200萬人民幣,再到咪蒙頭條軟廣叫價65萬,同道大叔3億賣身,90後自媒體人李叫獸成百度最年輕副總裁,各路自媒體人搭載內容創業的熱潮,在資本的一路加持下,上演了一個又一個爆紅神話。

然而,2016年尚未結束時,網紅經濟就已經遭遇了自己的尷尬。羅輯思維與Papi醬度過了僅幾個月的蜜月期後便宣告緣盡。這種快速成名是否真的能成為常態?走紅之後,依靠接廣告、開微商變現致富,又是否能讓他們真正走上巔峰,還是個未知數。

他們這麽說

資深自媒體人 魏武揮:

內容創業者尤其是自媒體創業者,必須要警惕在變現過程中會出現的問題。目前內容創業者之所以能夠獲得可觀的廣告收入,是因為在移動端還沒有一個像PC端的百度那樣集中的流量分發節點。但是現在整個微信體系里已經開始出現朋友圈廣告、熱讀文章等形式,微信公眾號的價值在降低。

通過電商變現也不是內容創業者所擅長的形式,因為要熟悉供應鏈、倉儲、物流、客服等多個電商經營的環節,這對內容出身的創業者是巨大的挑戰。

造車:大佬的執念

2016年造車界動靜頗大,董明珠聯合萬達、中集等增資30億入股珠海銀隆,執念造車;樂視汽車工廠破土,首期投資110億;中興通訊成功收購珠海廣通客車,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蔚來汽車、車和家等新興公司入局……很多互聯網企業和科技公司都開始投入研發汽車,同時關註無人駕駛領域。

然而,在“造車”上不惜下註的樂視,卻在今年遭遇了一次危機。從傳出供應鏈欠款的消息,到賈躍亭發出公開信承認資金緊張,樂視的新危機靴子落地。而造車,卻可能是導致它的最後一根稻草。

董明珠的造車夢可謂一波三折。格力收購珠海銀隆的計劃4月宣布後,經歷了證券交易所質疑、股東否定、董明珠職位調整,最終還是在中小股東的反對下終結。但“董小姐”並不放棄,在今年12月,董明珠、萬達等5家單位、個人共增資30億入股珠海銀隆。

跨界造車,是賈躍亭和董明珠的視為企業未來轉型發展的關鍵點。而他們的汽車夢,仍然有待時間的證明。

他們這麽說

格力電器董事長 董明珠:

雖然格力收購珠海銀隆沒有成功,但一定要造車!希望大家坐著格力造的車,打著格力的手機,控制家里的空調溫度,享受格力給你們帶來的美味佳肴,這就是我的夢想。

樂視CEO 賈躍亭:

資金和資源其實非常有限。一方面樂視汽車前期投入巨大,陸續花掉100多億的自有資金,直接導致我個人對LeEco的資金支持不足;另一方面我們的融資能力不強,方式單一、資本結構不合理,外部融資規模難以滿足快速放大的資金需求。

出行:新政之考驗

這一年的出行市場,並不太平。當Uber在全球擴張,打造無人駕駛車隊時,Uber中國的業務,最終以與滴滴合並而收場。而收購Uber中國後的滴滴,登上國內互聯網出行行業首座,卻在各地網約車新政面前遭遇了一擊。投身樂視的易到也在今年蛻變,周航轉身離去,而如今的易到,也難免被樂視的危機所影響。而與此同時,在出行大戰即將落幕的背後,一線廝殺的司機們將何去何從同樣引人關註。

他們這麽說

前Uber中國高級副總裁 柳甄:

一同經歷過的人,不一定非變成朋友,但確實是最感同身受的戰友,合並前後,我看到的,是一群學習和適應能力極強的年輕人。現在,他們中有的人帶領優步這個品牌在變化中堅守,有的人繼續在互聯網行業延續他們的夢想,命運把五湖四海不同背景的人編織在一起。

共享單車:新秀的煩惱

共享單車的火爆有些出人意料。這個賽道幾乎在一夜之間擠入了十幾位種子選手,超過20億的資本湧入。以摩拜單車和OFO為首的第一陣營已經獲得了先發優勢。

資本要搶占短途出行的入口,政府希望推廣綠色出行的方式,用戶則期待隨時隨地的代步工具。這個故事聽起來令人興奮,在資本寒冬余威尚存的當下,獲得資本青睞也並不令人感到奇怪。

只是除了資本,更加令人關註的還有對手間的摩擦和用戶的惡意破壞,包括不尊重規則,破壞車輛,甚至把車輛當廢品變賣,放到二手網站出售等等,用戶或者對手的不文明,無意中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費,擡升了企業運營成本。

他們這麽說

ofo投資人、真格基金副總裁 張子陶:

(單車大戰)在前期根本不是一個損耗的遊戲。你想這個事情一定是用起來以後,整個過程才有意義,即使是損耗,我也希望是你騎壞的,而不是被放在那邊風吹雨淋弄壞的。

文娛:躊躇滿誌和失意憋屈

對於2016年的電影市場來說,年初660億的目標到了最後,驟然變成超過去年就好。各大電影公司以紛繁絢麗的IP為開局,企圖吞下一個盆滿缽滿的電影市場,但下半年的遇冷讓一切泡湯,觀眾不再為豪華的IP買單。明年中國電影市場如何,“國產片謹慎觀看”,論調幾近陷於悲觀。已經攢好了IP局的大公司們,你們還好嗎?

今年幾部劇集旋風事件來自網絡劇,《余罪》、《太子妃》、《老九門》。不論是點擊,還是話題互動程度,都足以振奮從業者的神經。但這些挑起觀眾興趣的劇集多發生在上半年,下半年則寥寥。IP多,好內容少。

綜藝方面,網綜出現可喜成績。據豆瓣的報告,《火星情報局》、《明星大偵探》、《奇葩說》等多個網綜稱成熱門。但熱鬧紮堆的背後也存在問題:題材雷同,過度消費明星私生活。

新的動畫、漫畫公司開始崛起,這些公司多處在早期融資階段,內容養成階段,距投放市場及獲得回報還有距離。

他們這麽說

光線傳媒創始人 王長田:

總體來講,市場進入了內容為王的時代,在整個文化娛樂大部分細分的領域都呈現了這種特征。在中國,IP電影還在發展初期,一些制作不成功的IP電影影響了觀眾對於IP電影的看法。問題不是出在IP上,是出在影片制作上,浮躁、品質不高等等。接下來要重視的,是在IP轉化過程中,怎麽能夠提高品質。

博納影業總裁 於冬:

2016年對於中國電影產業來講是一個非常值得探討的一年,電影票房增速放緩,令整個電影圈很焦慮,但危機也給投資家、玩票者提了醒:拍電影需要有匠心,對觀眾也要充滿敬畏。這是實業家的機會,不是玩家的機會。

知識分享:王思聰加入有用嗎?

2016年商業公司開始對知識變現的探索,在行&分答獲得2500萬美元A輪融資,估值超1億美元,成為值乎之後的又一付費產品。就連“國民老公”王思聰都在上面賺了20多萬。然而在經歷上半年的火熱之後,下半年的知識付費網站漸漸地沈靜下來。移動互聯網時代,產品快速的叠代,很多產品迅速火爆後趨冷。未來,屬於知識付費網站和內容創業者的春天還有多遠?

他們這麽說

果殼網CEO、在行&分答創始人 姬十三:

我覺得分答做的既是知識經濟,也是粉絲經濟。比如,我們都是知識分子,當粉絲的時候可以變現,可以把我聲音放大,所以每個知識人都會夢想我應該有更多的粉絲。

我記得菲菲說過一句話,一千個粉絲的理論。如果你有一千個鐵桿粉絲,給你付一百塊錢的費用,你出什麽他都買,你一年賺十萬塊錢,收入還可以。即便你沒有一個大傳播量的用戶,只要一千個鐵桿粉絲,一個人就可以活好幾個年,一個人憑自己頭腦中的智慧跟智力變現。這是每個知識人都向往的生活狀態。

人工智能:機器戰勝人類?

在這個人工智能的60周年,AI的第三次浪潮,鋪天蓋地而來。AlphaGo戰勝李世乭震驚了世界之後,在百度2016世界大會上,李彥宏首次解密了百度大腦,將其作為百度“核心中的核心”。問世一周年的度秘,今年已經在直播網站上,為里約奧運會的比賽做人機同臺解說了。科大訊飛借助錘子和老羅火了一把,在阿里的雲棲大會上,阿里智能小AI為直播實現了實時字幕效果。人工智能儼然成為了互聯網公司們戰勝未來的秘寶,幾乎所有巨頭都卷入其中。

特斯拉的自動駕駛車輛接連出現事故引發了人們對智能駕駛安全的思考,但無人駕駛仍然以不可遏止的勢頭發展。今年8月,Uber 無人駕駛車隊亮相匹茲堡,並與沃爾沃達成合作共同研發自動駕駛汽車。而技術積累最為深厚的谷歌,在不久前分拆無人車業務,成立了新公司 Waymo。而與之相同步的,是政策的寬容。在美國,目前已有 20 家公司拿到了無人駕駛上路牌照。今年 9 月,百度無人車獲得第 15 張牌照。

而當電腦越來越“聰明”,機器又將在何等程度上取代人力勞動?今年5月,在昆山,富士康開發機器人生產線,已經取代了大約 6萬名員工。盡管人工智能創業公司還方興未艾,行業新的焦慮和疑問已經產生。

他們這麽說

百度CEO 李彥宏:

移動互聯網的時代已經結束了。我說這個話不是說以後大家不會用手機來上網了,而是說如果今天一個公司還沒有成立、或者說沒有做大的話,靠移動互聯網的風口已經沒有可能再出現獨角獸了。……那麽未來的機會在哪里呢?我認為是在人工智能。它會給我們每一個人、每一個行業、每一個國家帶來什麽樣的變化?其實我覺得很多人還沒有完全想清楚,但是每每當我想到這些可能性的時候,我都覺得非常興奮。

創新工場董事長、CEO 李開複:

我們認為在未來10年,大部分人類需要思考5秒鐘以下的工作都會被取代。……《紐約時報》的文章這些不會被簡單替代,但是簡單的、交易型的,所有中介的公司,所有助理的公司、職位都會消失。人工智能沒有我們腦子那麽奧妙的結構,但是當它掌握了比人這一輩子能看到數據還多的數據量的時候,輔以特殊的學習方式,它就可以超越人了。

直播 網紅 共享單車 知識分享
贊(...)
文章評論
匿名用戶
發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058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