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30日,2016年最後一個交易日,坐落在聖保羅教堂一側的倫敦證券交易所內,電子交易平臺上顯示:英國富時100指數以7142.83——在歷史新高點上收盤,結束了跌宕起伏的一年;而在倫敦西區的商業地段,熙熙攘攘的人流摩肩擦踵,將幾條購物街擠得滿滿當當。看來,經濟學家“(英國)脫歐了,日子要難過了”的預言,似乎已如英倫冬日的陽光,被忘卻在腦後。
事實上,自英國脫歐公投以來,在英國央行適當的貨幣政策下,英國經濟的彈性得到一定的發揮。在克服了市場第一波的沖擊之後,近期包括國民生產總值(GDP)增長、工業產出、通脹和失業率等在內的宏觀數據都比留歐派經濟學家預測得要好。而上周英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11月零售銷售情況繼續良好增長,也預示著2016年第四季度英國經濟仍會相當穩固。德勤對英國一些領軍企業財務總監所做的調查顯示,英國商業領袖對英國經濟的信心已從脫歐的打擊中得以恢複,而且是一年半來最高。
然而,這一切並未改變英國政府以及一些主流經濟和商業機構對2017年英國經濟增長放緩或低靡的判斷。財政大臣哈蒙德在11月23日發布“脫歐”公投後第一份財政預算時,就下調了未來兩年英國經濟增長預期,2017年從2.2%下調到1.4%,2018年則從2.1%下調至1.7%;英國工商業聯合會的預測更加消極,將2017年增長預期從2.0%下調至1.3%,並認為2018年會進一步下滑至1.1%。
更傷腦筋的是,脫歐,在英國國內尚未獲得法律依據,政府是否有啟動權,仍需等待最高法院的判定;在歐盟,德法等國正尋求一切可能使得英國退歐談判的條件更為苛刻且無回旋余地。這種墜入政治陷阱的不確定性,給投資者帶來困惑和迷茫所造成的後果,在2017年可能會逐步顯現。
英鎊還會跌多少?
“雖然市場並不認為英鎊兌美元跳水情況會再次發生,或者並未對此預期達成共識,但確實存在極大的不穩定性,投資者正在努力了解英國政府的脫歐計劃,比如什麽時候、政府是否有權啟動《里斯本條約》第50條等問題。最近相關事宜已上訴至最高法院,使得事情變得更加複雜。再有就是談判的細節等也沒有正式公開,因此圍繞英鎊的不確定性非常大。”總部在倫敦的千禧全球投資公司(Million Global Investments Ltd )首席執行官馬克·阿斯特里(Mark Astley)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談到。
自英國公投退歐以來,英鎊兌美元累計下跌了17%左右。市場普遍預期2017年3月,如果脫歐程序能夠按照英國政府和首相特蕾莎·梅的意願如期啟動的話,英鎊會再次出現較大幅度的貶值。
就在2016年聖誕節的前一周,歐洲法庭決定將英國和歐盟國家貿易談判的批準權下放給各國議會而非歐盟議會。分析人士認為,此項決定意味著任何一個國家的否決都有可能導致談判失敗。這使得市場對談判的複雜性又生焦慮,英鎊兌美元應聲出現了11月初以來的最大跌幅。
消費者對經濟增長的信心也是英鎊走勢的晴雨表。就在上周,由民調機構YouGov與經濟和商業研究中心(CEBR)所做的調查顯示,因通脹上升憂慮情緒打壓,英國2016年12月消費者信心指數下滑1點,至108.1,跌入脫歐公投以來最低水平。
公投決定退歐後不久,第一財經記者就從受訪的經濟學家了解到,聖誕年底消費季是考察人們對經濟增長信心的最佳時機。然而,根據英國零售研究機構“跳板”(Springboard)數據,12月26日傳統聖誕打折日(Boxing Day),也是英國全年最重要的零售甩賣日,銷售量出現大幅下滑,商場購物人數比去年同期下降了7.3%。購物中心人數下降最多,高達20%。
倫敦新建住房投資風險凸顯?
12月28日,英國最大的金融保險和房地產抵押貸款銀行Halifax發布報告預測稱,到2017年底,英國房價只有1%~4%左右的上漲可能性,原因主要是房產相關的稅收政策的變化,對單純出租的房屋有更多限制以及脫歐程序不明朗導致經濟低靡。
事實上,倫敦房價在2016年已經開始降溫,豪華住宅的價格在一些高端地區已經出現了10%的下跌。有地產公司預測,倫敦的房價泡沫正在逐漸破裂,2017年可能會繼續出現5%的下行。第一財經記者從一些房屋中介公司了解到,2017年,倫敦將出現一波新建住房交房高峰,由於中國國內外匯輸出收緊,英國對外國投資人按揭貸款嚴控,一些炒樓的中國投資者可能面臨無法準時籌集到房款而毀約的情況。受此影響,新建住房價格也會有一波下行行情。
那麽,資本流通也存在保護主義傾向?
或許,對於英國民眾來說,他們關心的是2017會不會因為脫歐丟了工作,因為英鎊貶值導致通脹上升、生活水平下降,而對於聚集在倫敦金融城的投資公司和投資者來說,在英國脫歐、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全球化逆流湧動的大背景下,更擔心的是資本市場如何避免保護主義,保持繼續的開放和流通。
國際資金市場協會首席執行官馬丁·謝克(Martin Scheck)在接受第一財經記者采訪時深深地擔憂道:“最近出現一些問題,對資本市場的開放和資本自由流通形成了威脅。美國大選之後保護主義擡頭,雖然我們還要繼續觀察,但最初(特朗普競選時)的言辭已經顯露保護主義傾向。英國脫歐也是一個嚴重問題,而且這不僅僅是英國的問題,而是整個包括英國在內的28個歐盟國家的共同問題。我們對此問題非常警覺。一直以來,英國金融機構為廣泛的歐洲市場提供服務,同時歐洲也提供同樣的服務給英國市場,這是被普遍接受的。現在此類服務也受到了威脅。”
英國受制於歐洲大選年的“大懸念”
目前,英國的經常賬戶赤字高企,公共凈債務占GDP比在2017年和20118年預計會達到90%,GDP增速放緩,國內投資疲軟,這些都是英國經濟的軟肋。經濟學家普遍認為,政治動蕩和不確定性將主宰明年英國經濟的走勢。除了脫歐本身的高難度和絕對複雜性,再加上特朗普的非常規政治理念和貿易政策,置英國於“脆弱慌亂”之境。此外,荷蘭、法國、德國舉行在2017年即將舉行的大選,也將對英國產生各方面的影響。不僅僅是與歐洲國家的貿易談判,歐盟重要經濟體的政治風雲、右翼勢力的擡頭、時刻可能發生的“黑天鵝”事件,都會給英國帶來政策制定方面更大的難度,也給英國經濟增長帶來阻力。
很顯然,全球正在經歷一場史無前例的政治革命,反建制、反全球化、反精英,使得很多事情都難以預料。“一切皆有可能”替代了常規的“預期”,不確定成為了一種新邏輯和“新常態”。
有意思的是,就在英國國家統計局發布報告稱,英國國內在實體經濟等投資出現下滑和停滯跡象時,海外投資者則不畏“脫歐”,借英鎊貶值之東風蜂擁而至。英國國際貿易大臣福克斯(Liam Fox)2016年12月30日宣稱,自從脫歐公投之後,已經有超過163億英鎊的海外投資進入英國,主要投資領域集中在房地產、基礎設施和能源。當然,這其中不乏來自中國的投資大單,包括2016年12月初中國投資者斥資138億英鎊收購英國國家電網天然氣業務;北京德利迅達牽頭的中國財團以24億歐元的價格收購英國數據中心運營商Global Switch 49%的股權;中民投、萬科、建滔化工、太和控股和北京首開等紛紛進入倫敦商業地產市場,分別以1億英鎊左右的資金收購倫敦金融城內等商務區內的一些辦公樓宇;攜程則以14億英鎊收購英國全球機票預訂平臺天巡(Skyscanner)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