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保殼大戰屢現1元甩賣資產 多家私募豪賭*ST股殼資源

1元甩賣資產,幾天完成交易,一年一度的保殼戲碼,隨著時間的愈發緊迫,一些扭虧無望的*ST公司,不得不拋出各種方案,爭分奪秒的續命。

*ST宇順12月28日公告稱,12月26日,子公司雅視科技雅視科有限公司(下稱“雅視科技”)100%股權的轉讓款,已經全部收迄。相較當初高達14.5億元的收購價,雅視科技100%股權轉讓僅作價1.7億元,近乎“血本無歸”。

不過,轉讓雅視科技之後,*ST宇順終於甩掉了這一連年巨虧的沈重包袱。而在*ST公司中,*ST宇順的情況比不是最糟糕的,一些*ST公司為了保殼,不得不低價剝離資產,如*ST亞星、*ST南化等公司,都披露了1元轉讓虧損資產的方案。

盡管面臨退市風險,但*ST公司的殼資源,卻仍然奇貨可居。A股市場的炒殼之風,也從單純的殼資源蔓延到了ST類股票上面。借助ST強烈的保殼願望,一些私募基金通過二級市場買入,甚至聯手上市公司原股東,巨資囤積*ST殼資源。

屢現1元賣資產續命

搶在2016年結束前幾天,*ST宇順終於甩掉了子公司這一沈重包袱。該公司公告顯示,12月26日,華朗光電有限公司(下稱華朗光電)已支付受讓雅視科技全部股權剩余的50%、即8500萬元股權轉讓轉讓價款。此前的12月21日,華朗光電已支付8500萬元對。至此,華朗光電已付清受讓雅視科技100%股權,所需支付的1.7億元全部對價。

雅視科技股權轉讓款付清,讓*ST宇順去掉了一塊心病。從今年8月30日到9月29日,*ST宇順四次掛牌轉讓雅視科技100%股權,價格從2.35億元降至1.2億元,卻始終無人問津。10月10日,其決定不再延長掛牌期限,另行尋找合適的交易對方。直到10月底,*ST宇順才與華朗光電達成意向,並在12月2日確定了1.7億元的交易價格。12月21日,雅視科技100%股權過戶,成為華朗光電全資子公司。

雅視科技剝離完成,*ST宇順保殼行動也暫時告一段落。10 月 24 日,雅視科技原股東林萌及其一 致行動人所持*ST宇順股份質押,進行融資支付業績補償。林萌承諾的3.78億元業績補償款,將在四季度實現。根據三季報預計,2016年,該公司將實現凈利潤1500元至3000萬元。

Wind資訊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滬深兩市共有*ST公司57家,業績扭虧或預盈的共有24家。借助重組、出售資產、賣房等各種手段,其中14家已在10月底已經披露扭虧為盈。一些尚未扭虧的公司,目前也推出了重組方案,如*ST濟柴11月18日公告稱,擬通過資產置換並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購買實際控制人中石油集團持有的中油資本100%股權,並募集配套資金不超過190億元。此外,*ST南電A、*ST江泉等公司近期都推出了重組方案。

除了重組之外,一些至今仍未能扭虧、重組的*ST公司,保殼行動也在近期陡然提速,手段仍然以出“賣”為主。

11月28日,連續兩年虧損的*ST恒立披露,作價2.33億元,轉讓全資子公司嶽陽恒通實業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嶽陽恒通”)80%股權,出售給長沙豐澤房地產咨詢有限公司。*ST恒立稱,資產出售預計帶來約2.33億元現金流入,扣減1.05億元土地增值稅等相關稅費等支出後,將產生1.28億元的現金凈流入,並有望在2016年實現扭虧為盈,降低暫停上市的風險。

2016年三季度以來,賣房、出售房地產子公司股權,成為不少*ST公司保殼的主要手段。進入年底之後,賣房仍然在一些*ST公司保殼中頻頻出現。根據公開披露,*ST恒立出售的嶽陽恒通,名下的主要資產,就是位於湖南嶽陽市的一幅土地。12月21日,該公司披露稱,已收到1.2億元股權轉讓款,並完成嶽陽恒通80%股權過戶。從停牌到完成出售資產過戶,整個過程前後只用了50余天。

根據*ST亞星11月27日披露,將以7995萬元的價格,出售所持濰坊賽林貿易公司(下稱賽林貿易)100%股權。而賽林貿易主要資產,是土地使用權及地上建築物。方案顯示,*ST亞星以編號為“濰國用(2010)第 C036 號”的土地使用權 及地上建築物,認繳賽林貿易新增註冊資本 7995萬元,截至2016年6月底,置入資產賬面價值4432萬元,評估價值 7995元,增值3563萬元。

2016年以來,*ST雅興已三次賣房、賣地。12月7日,*ST亞星再次公告,擬向關聯方深圳品匯 投資有限公司轉讓一工業土地使用權及其上房屋建築物,轉讓價1.16億元。今年9月,該公司還決定將其持有的青年公寓及上海、 廣州、成都辦事處房產,轉讓價3352萬元。

賣房賣地的同時,*ST亞星也在剝離虧損資,意圖減輕虧損壓力。11月27日披露的方案顯示,該公司還計劃以1元的價格,轉讓所持亞星湖石化工75%股權,交易價格僅為1元。根據評估,該公司凈資產為-4670.97 萬元。根據*ST亞星12月27日公告,亞星湖石已完成過戶。

為了保殼續命,1元轉讓屢見不鮮。根據*ST南化12月9日披露,該公司擬以1元的價格,向控股股東出售綠洲化工51%股權,以減少公司虧損。此外,今年9月,*ST山煤披露,出售7家煤炭貿易業務子公司股權,出售價格均為1元,總價僅為7元。

私募大量囤積*ST殼資源

雖然陷入困境,但借助重組、資產註入等方式獲得重生之後,*ST股股價往往也一飛沖天。以往的經驗,也已無數次證明了這一事實。

12月13日,停牌重組的*ST黑豹複牌,因擬置入沈飛集團,主營業務由專用車、微小卡等變為航空產品制造,截至12月23日,其股價已連續九個交易日漲停。而此前的2015年12月,暫停上市兩年的長航鳳凰,經過資本公積轉增,債轉股,處置固定資產複牌後,股價更是出現了700%以上的漲幅。

瀕臨退市的*ST公司,也無一願意坐等退市,盡管監管身處險境,此類公司仍然奇貨可居。借助*ST強烈的保殼願望,各路資金瘋狂仍在押註,提前抄底埋伏。針對市場上的炒殼現象,監管2016年雖然出臺了不少規定,但並未根本改變這一局面,一些私募基金甚至巨資囤積*ST殼資源。

12月13日,停牌重組的*ST黑豹複牌,因擬置入沈飛集團,主營業務由專用車、微小卡等變為航空產品制造,截至12月23日,其股價已連續九個交易日漲停。而此前的2015年12月,暫停上市兩年的長航鳳凰,經過資本公積轉增,債轉股,處置固定資產複牌後,股價更是出現了700%以上的漲幅。

瀕臨退市的*ST公司,也無一願意坐等退市,盡管監管身處險境,此類公司仍然奇貨可居。借助*ST強烈的保殼願望,各路資金瘋狂仍在押註,提前抄底埋伏。針對市場上的炒殼現象,監管2016年雖然出臺了不少規定,但並未根本改變這一局面,一些私募基金甚至巨資囤積*ST殼資源,引發控制權爭奪戰。

根據*ST中發12月27日披露,8月1日至12月26日,紫光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累計買入該公司792萬股,占其總股本的5%。在此之前,紫光集團已經兩次舉牌*ST中發。此次舉牌過後,紫光集團及其一致行動人已共持有*ST中發2376萬股,持股比例達到15%。

與此同時,6月29日至12月26日,*ST中發實際控制人瑞真商業管理有限公司(下稱“瑞真商業”)及其一致行動人方面,也合計增持了267萬股,累計增持比例為1.69%。增持後,瑞真商業及其一致行動人持有*ST中發3435萬股,持股比例上升至21.69%。

類似的情形,此前已在*ST亞星上演。並因此引發出一場股權爭奪戰。今年4月18日,深圳長城匯理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下稱長城匯理)開始在二級市場買入*ST亞星,並於5月4日首次觸及5%,完成第一次舉牌。隨後的5月9日至17日,長城匯理再度增持,並完成第二次舉牌。5月20日至5月24日,該公司再次買入*ST亞星1135萬股,持股比例達到13.6%。三季報顯示,截至今年9月底,深圳長城匯理資產管理有限 公司持有*ST亞星7447萬股,持股比例為23.6%。

長城匯理的掌舵人為宋曉明。早在多年之前,其掌控的長城匯理,就已重要股東身份,進入多家殼公司和*ST公司,並計劃按照並購的思路,對其持股的公司進行改造。截至2016年三季末,長城匯理名下的兩只產品,還合計持有*ST新都11.47%的股份,持股比例超過單一第一大股東。

相對於紫光集團的實業背景,長城匯理、藍海投控等私募基金“囤殼”的特征更為明顯。根據*ST東晶12月2日披露,藍海投控全稱為寧波梅山保稅港區藍海投控投資管理中心(有限合夥),11月29日,李慶躍、吳宗澤、池旭明、俞尚東等四人向其轉讓*ST東晶1223.42萬股、5.03%的股份外,還將所持剩余3670.32萬股的表決權,不可撤銷的委托給藍海投控。交易完成後,藍海投控合計擁有*ST東晶20.11%的表決權。

數據顯示,*ST東晶2014年、2015年分別虧損1.53億元、2.75億元,今年前三季度,公司仍虧損8884.20萬元。今年4月,該公司曾籌劃重大資產重組,但最終未果。12月8日,該公司披露,計劃以1.45億元的價格,轉讓兩家子公司100%、80%股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73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