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談中國通脹:產能過剩vs成本推動 Consilient Lollapalooza

http://www.xanga.com/consilient_lollapalooza/649070261/item.html
交易的定價模式,有一種叫Cost-Plus,即成本加上一部份定價利潤去作定價,中國的情況跟這模式挺相似。中國整個生產可以看作一間很大的工廠,它有很多產能,而且用Cost-Plus的模式定價。倘若中國真的產能過剩,過渡競爭,令自身的盈利大減,但無論如何地減,它只能減那Plus,而減不了那成本 cost。中國的工業,真的是有很豐厚的利潤可以去縮減嗎?我不認為中國的通脤是產能不足,求大於供,以至出貨價上升,造成通脤以及工業的高利潤。我認為瓶頸的環節是在原材料以及基本生產成本的結構性趨升,如石油相關成本、水、電、環保、社會基本福利、運輸、薪金等等的成本的趨升。縱使中國有某些工業的產能過剩,但基建的投資不足,原材料的不足,財富分配不配,以及環保、勞動法律以及貿易的公平回歸等力量,對通脤的影響是舉足輕重的。例如,中國的維c產業雖能提高比全球需求還要多的維C,產能嚴重過剩,但電價、化工材料價、人工、以及環保相關成本的推動,觸發維C價格可在產能過剩的背景下,由每公斤 $2.5美元,上升至每公斤$10美元。這雖與部分廠商因環保而要停產有關,但即使價格隨時間而回落趨定,但也比以前$2.5在較高的平台高位運行。這只是云云工業的其中之一例子。沃爾瑪無止境的壓價已到此為止,全球經濟要面對滯後的全球資源價格上升的後果。石油價格比五年前上升5倍,我們的通脤(greatsoup:此處誤植,應為通脹,下同)五年加起來只有15%左右,我們真的可以輕易消化那五倍的成本嗎?

然而,首席經濟學家說的加息無效,反而導致過渡緊縮的說法,我是認同前半部份的。我相信中國加息是解決不了通脤問題的。加息加大了整個經濟體系的資金成本,增加存款動機,但增加不了養豬動機,降不了整體成本。投資不足的基建福利環保,無不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加息並不減低其投資進程。資金成本上升,只會讓成本推動的通脤更為惡化。因此,中國也深明此理,在嚴重的負利率情況下,也盡量不加息,只加準備金,嚴控貸款,讓經濟學家大跌眼鏡。

中國政府知道中國的通脤是成本問題,所以為了減低成本,他創造了成本下降的兩個先決條件:減低入口成本及增加經濟效益,就是減低Cost,增加Plus,再讓Plus去縮減,雙重的讓通脤(greatsoup:此處誤植,應為通脹,下同)降溫。

中國的入口成本高昂,跟人民幣被低估有關。低匯率,入口油價自然高。跟”造紙行業低水平投資綜合證”相似,過渡地投資製造環節,只會推低售價,再讓原材料價拉升,壓縮利潤及投資回報。現在中國就是要重點打擊”低水平重複建設”,讓”中國工廠”成為一個高附加值的強大工業,而不是只賣勞力的OEM。人民幣被低估,讓中國有巨大的貿易順差。貿易順差就是不斷地流入中國的資金,資金在區內無路可走,只去連低質素的投資也變得合理,再不是就是全國炒房炒股炒材料,造成資產膨脹及低投資回報的合理化。在這背景下,中國如何面對?

匯率被低估造成入口性通脹、資金過剩。入口性通脤及資金過剩造成通脹、資產膨脹以及投資回報低。然而,中國還未準備好開放人民幣匯率,背後有大量的三農問題及金融風險問題,要一百萬個經濟專家要處理。因此,中國採用了”經濟升級”以及”貸幣政府從緊”,配以”行業手段”去調控經濟。勞動法、減退稅及節能減排法,主動淘汰大量低水平工業,緩解”低水平投資綜合證”,同時限制貸幣供應量,而不增加貨幣成本去增加資金效益,同時不加大資金成本。這些法律及行政手段並非完全的市場經濟,但非常時期就是要用非常手段,再不這樣做,中國通脤便會跌向惡化的旋渦。

中國的方法暫時十分有效,房地產冷了,股市跌了,資金緊了,投資難了,貿易順差增長下來了。資金罕有了,並只流向有需要之處,是成功控制通脤的關鍵。”簡易資金”不足,商業便從房及樓市抽資,房及樓市不振越是脫離”中國溢價”,越是理性回歸,調控便越是健康。然而當中國初嘗讓人民幣升值以降入口成本以及透過產業升級去增加效益的同時,美國大降利息,讓美元大幅貶值,使油價急速高漲...這真讓中國頭痛呢~

行政手段控制價格之完結,只有兩個情況:供需失控導致社會混亂或通脤(greatsoup:此處誤植,應為通脹)及時受控而能讓市場機制反映溫和通脤。中國在跟時間的競賽中,歷史雖然將結果指向前者,但我希望最後的結果是後者!

greatsoup:
中國的調控力量應一次較一次減弱,因對國家內的企業的控制度慢慢降低。不過以往績而言,宏觀改革大多數短期惡果多,長期惡果少。

企業改革主要都是因為中央財政收支不足失敗的。其實中國改革確實非常現實,三個字能講述此現象:「錢作怪。」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90

中環在線:謝國忠「散戶受獸性推動」 李華華


2009-04-29  AppleDaily





 

獨立經濟師謝國忠對於人類歷史上曾出現過多次「血的教訓」,但股市泡沫仍屢次出現,有佢精闢獨到嘅見解──人類基因存在群體效應,人買你又買。

走唔切變大鱷點心

謝 國忠喺內地《財經》雜誌發表文章指出,人類心理極易受集體情緒影響,就好似野生動物集體游過鱷魚大批出沒嘅河流,由於鱷魚同一時間內只可以食一隻動物,反 而保證咗其他動物嘅安全,所以獸群行為係應對大自然險境嘅一個合理方式。雖然進化令人類可以理性思考,但群體行為嘅本能並冇消失。散戶一齊過河,就睇吓邊 個唔好彩,走唔切成為大鱷點心。佢認為受經濟數據轉好嘅消息刺激,又一輪熊市反彈可能喺今年秋天上演。等到經濟復蘇被證實無法持續,經濟將出現二次衰退, 或者通脹壓力令央行唔顧經濟疲弱而緊縮銀根,到時反彈就會結束。佢估計資產價格會喺明年下半年跌到最終底部。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7662

金融炒家最害怕的照妖鏡 奧立佛史東:貪婪不是推動世界的力量

2010-10-04  TWM  
 

 

奧立佛史東出身於華爾街的家庭中,他的父親是股票經紀商,童年就住在曼哈頓的豪華公寓裡,他的青年歲月卻是圍繞在吸毒、暴力及各種叛逆行為中。

年老時,他拍出一部控訴華爾街貪婪的電影,出身華爾街,卻又詛咒資本主義,史東是一位什麼樣的人?

 

撰文‧乾隆來

一九八七年,就在紐約股市大崩盤後不久,奧立佛史東︵Oliver Stone︶導演的電影「華爾街」席捲全球票房,片中由麥克道格拉斯飾演,穿著吊帶褲、滿嘴髒話、深信「貪婪是好事︵Greed is good!︶」的股市作手葛登蓋柯︵Gordon Gekko︶,成為華爾街的形象代言人,麥克道格拉斯更因此奪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奧立佛史東成為世界的焦點。

當時大家以為,隨著股市的崩盤,加上電影裡面惡臭的炒手形象,華爾街貪婪的世代已經告一段落,金融炒家紛紛入獄服刑,世界將會回頭尋找安定與長期投資的價值;但是,經過了二十三年,大家才驚覺,一九八○年的炒作,根本只是開幕式而已!

蓋柯:比起現在炒手,我只是小咖!

而今,奧立佛史東拍了「華爾街」續集,還是由麥克道格拉斯演出二十三年前的作手葛登蓋柯,蓋柯從監牢服刑期滿重出江湖,憑著老招牌伎倆成為股市名嘴與暢銷書作家;但是,當看到當今對沖基金炒作的手筆,以及投資銀行包裝衍生性金融商品的操作,連蓋柯也不禁承認:「與現在的炒手相比,我只是小咖!」電影是時代潮流的鏡子,奧立佛史東的兩部「華爾街」,卻更像一面醜陋的照妖鏡,而且時間不偏不倚地落在一九八七年與二○一○年兩個金融大泡沫破滅的時點上。

在金融海嘯之後,華爾街猶如一片戰後廢墟,百年機構倒閉或被接管、數十萬金融高階經理淪落街頭。政府更是追打落水狗,歐巴馬通過二次戰後以來最嚴厲的金融改革法案、歐洲拚命要課徵銀行稅、降低負債︵deleverage︶成為主流聲浪。如杜肯米勒︵Stanley Druckenmiller︶在內的對沖基金大師紛紛宣布退休,連巴菲特也轉頭去搞慈善捐贈了,大家似乎又認為過度貪婪、炒作的年代終於告一段落。

但是,金融炒作真的結束了嗎?○八年的金融海嘯真的警醒了好鬥、急著想發橫財的社會大眾嗎?

「你的電影,鼓舞了我進入華爾街!」這個問題,恐怕連奧立佛史東都無法回答。他在接受美國媒體訪問的時候說,他自己原本也以為,一九八七年崩盤是歷史的終結;後來卻發現,他所塑造的「壞人蓋柯」,竟然成為許多年輕人模仿學習的對象,不斷有年輕人告訴他:「你的電影,鼓舞了我進入華爾街!」而且,隨著電影在全世界的放映,金融炒作的貪婪,爆發成全球化運動,就如同暴力電影刺激了黑幫集團升級,奧立佛史東的「華爾街」,也鼓勵了更多想要一夜致富的年輕人前仆後繼投入金融炒作領域。

刺激金融犯罪絕非史東的本意,他應該是好萊塢大導演裡「最左派」的人物,但也因為他拍片極為認真,光這部電影就找了超過三十位華爾街的資深銀行家來擔任顧問,巨細靡遺呈現了金融圈內光鮮亮麗、精采刺激的真相。這部「華爾街:金錢萬歲︵Wall Street : Money Never Sleeps︶」無疑比二十三年前的那部更令人著迷。

還有,發行片商灑狗血也不手軟,看看廣告的訴求就知道了,片商廣告詞說「接近敵人,更甚於親近朋友」、「如果想要致富,祕密在學會如何貪婪!」「貪婪已經被合法化了,貪婪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有這樣精采的戲,有這樣刺激的廣告,二十年後人們又會吹出多大的金融泡沫?實在難以想像。

全好萊塢「最左派」的大導演奧立佛史東不只是全好萊塢「最左派」的大導演,更是「反美」陣營的頭號旗手。從美國政府及美國主流社會的角度來看,奧立佛史東除了拿過很多次奧斯卡金像獎外,他的言行與電影中反政府的論點早已不是新聞。

先說史東正在籌備的電視影集﹁Secret History of America﹂(美國神祕的歷史),這部以紀錄片形式拍攝的影集,將會圍繞在過去一百多年來,最黑暗、最殘酷無情、人類最醜惡的事件,圍繞在諸如毛澤東、史達林、希特勒這些「壞人」周邊的事件。

史東宣稱要「以非傳統的角度來看這些人與事」,而所謂的非傳統,史東舉希特勒為例,他認為希特勒只是歷史上的替罪羔羊,一個最容易被拿來當成墊背的藉口,他認為希特勒只是一連串歷史事件的產物,而他要去探究的,是「造成希特勒」背後的真正原因。

所謂「造成希特勒現象」的真正原因,史東沒有明說,外界的猜測是他將會把第一次大戰勝利國對德國的壓搾,拿來大作文章,大家印象中的好人,可能會成為史東新片裡的壞人。

搞歷史翻案文章也就罷了,史東還拍片直接讚揚美國的敵人。他去年拍了一部紀錄片「國境之南︵South of the Border︶」,全片讚揚被美國歸類為獨裁者的委內瑞拉總統查維茲︵Hugo Chavez︶。

史東呈現的委內瑞拉與其他的中南美國家,是積極向上、生活富庶、人民歡樂的景象,而且把查維茲領導的反美行動,做了正面的詮釋。去年九月七日義大利威尼斯影展,史東與查維茲手牽著手一起走紅地毯,接受群眾的歡呼,這個畫面,連《時代》雜誌都受不了,乾脆以「史東與查維茲的愛情故事」作標題,用極為罕見的諷刺語句嘲笑史東的電影。

史東與查維茲的確是志同道合,他們最大的共同敵人是美國前總統布希,查維茲稱布希為「惡魔」(Devil),是世界上反對布希的頭號戰犯,而史東則在二○○八年拍攝反布希的電影「W」,稱布希「笨蛋」,兩人一搭一唱,猶如一對左派的情侶。

九月十五日剛剛慶祝六十四歲生日的史東,堪稱是操作政治電影的高手,布希只是他許多部電影的主角之一,早在一九九一年,他就拍過「誰殺了甘迺迪」︵JFK︶,對暗殺事件大作翻案文章。成為他電影主角的總統,還有一九九五年以尼克森為主角的「白宮風暴」(Nixon),此外,○六年上映的「世貿中心」、九四年的「天與地」、九一年的「門」、八九年的「七月四日誕生」等,都是政治掛帥的電影。

史東的發跡電影「前進高棉」︵Platoon︶也是政治味道十足的越戰電影,反戰、暴力、高超的電影技巧,是史東一貫的電影風格。「前進高棉」與「七月四日誕生」兩部反越戰的電影,也為他奪得兩座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根正苗紅的華爾街世家子弟一位左派的電影導演,為什麼可以把華爾街拍得出神入化?原來史東根本就出身於華爾街的家庭中,他的父親是股票經紀商,史東的童年就住在曼哈頓的豪華公寓裡,而且正如大多數華爾街交易員一般,他們也在康乃狄克州的斯坦福擁有一棟別墅,史東年輕時還曾在法國的交易所內工作,絕對是根正苗紅的華爾街世家子弟。

不過,今年已經六十四歲的史東,顯然對華爾街的爾虞我詐深惡痛絕,他公開地說,「我反對蓋柯,我是那種工廠的人,我認為製造業才有價值。」「當信任崩潰,就是資本主義的垮台之日!」奧立佛史東只要每拍一部片子,爭議就沒有斷過,外界會認為他是故意譁眾取寵,但是他卻是在每部片中尋找救贖。著名的「前進高棉」片中充滿了暴力、強姦、血腥的畫面,其實正是反映當時一位嬉皮、異議分子的少年史東,面對殘酷真實世界的反省,「別人是拍戲,我是拍人生經歷,我見過的暴力比你多,你真的想談暴力嗎?好,那就實實在在地談吧!」他挑釁地對媒體說。

在「華爾街」中的奧立佛亦是如此,雖然父親是股票經紀商,但是他在片中塑造的父親形象,卻是一位充滿正義感的藍領工人卡爾,何嘗不是對自己身世的一種救贖,希望自己是出身在充滿信任、傳統美國價值的家庭。

這樣看來,史東倒是為他這部華爾街電影下了重要的注解,「信任」是金融市場的基石,但是近年所謂金融創新,卻讓「算計」超越了「信任」,為了利益,投資銀行設計出像洋蔥那樣層層複雜包裝的衍生性產品,把這些毒藥產品賣給親密的交易夥伴,從最好的朋友身邊賺走數以十億元計的利益,一個只有算計、沒有信任的金融市場,還有未來嗎?

在史東暗藏背叛情節的「華爾街:金錢萬歲」片中,我們是不是可以大膽猜測,貪婪之火不會消滅,而會在二十年之後再次吞噬世界?

 

奧立佛史東

(Oliver Stone)

出生:1946年

 

現職:導演

 

學歷:紐約大學

作品:「前進高棉」、「華爾街」、

「七月四日誕生」、

 

「誰殺了甘迺迪」、

 

「世貿中心」等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64

电动车商业模式资深研究学者谢子聪:推动电动车商业化明年是关键

http://www.21cbh.com/HTML/2010-11-15/3MMDAwMDIwNTg3MQ_2.html

随着即将启动的十二五规划,中国电动车商业化的大幕正在徐徐拉开,商业模式的创新已经成为中国电动车产业化破题的关键,无论是此前央企电动车联盟的成立,还是刚刚闭幕的深圳电动车展,都传递了这样一个强烈的信号。

11月初,电动车商业模式资深研究学者谢子聪接受了本报专访。谢是“实用电动车主义”的代表,不同于传统汽车行业业内人士的思维模式,强调按照赋予电动车市场竞争力原则构架商业模式和配套制定技术路线和标准,力推中国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电动车商业模式。

电动车不适合西方惯用商业法则

《21世纪》:面对过去十年全球电动车产业的发展,我们可以总结什么?

谢 子聪:美、日、中、欧四大主要力量在电动车方面进行了研究,前十年走到今天,做了很多动作,结论有两个,第一个是:有了可以跑的车、有了可以用的动力电 池、有了一个按照“自充电”构架的商业模式,以建立充电站和充电桩为主的商业模式。也有了部分电动车的销售,而电动车的销售主要集中在混合动力车和特种 车,如环卫车、大巴、工程用车,真正的纯电动车特别是电动乘用车发展不大。 美国是从七十年代就开始了对电动汽车立法,形成了一些对于电动车和混合动力车的发展战略和相关条规。九十年代,三大汽车公司——通用、克莱斯勒、福特联合 形成一个共同体,这些年走来,美日欧的主要点放在了电池技术的研发上,因为按照他们确认的商业模式觉得发展电动车的关键是电池的技术问题。

《21世纪》:您认为,这么多年来全球电动车之所以没有形成大规模商业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谢 子聪:真正的原因是西方人所惯用的“科技造新品、功能创利润”的商业法则在电动车这件事上不好使了。近百年西方人一直在市场上采用两种商业法则,一种是 “科技造新品、功能创利润”商业法则为先导,另一种是“性价大比拼、市场促销售”商业法则。三十年前创新出现的手机、彩电、空调、洗衣机等产业都遵循这个 规律。其特征是,先用创新技术研发出一种在功能上超过原有旧产品的新产品来满足用户需要,刺激市场消费,获取高额回报,新产品可以卖高价的直接原因是功能 超越,研发企业有高额回报的保障是创新技术的知识产权保护。

可到电动车,技术创新的结果是功能上不能超过燃油车,如果电动车遇到堵车是可以 飞起来的,那么我相信再贵也是可以卖的,电动车悲哀就在于它不仅不能在功能上超越燃油车,而且它还比燃油车要差。这就违背了“科技造新品、功能创利润”的 新产品进入市场法则,而它又是人类文明发展需要的产品,因为环保、减碳,资源的匮乏等等人类综合的社会发展需求,包括拉动新兴经济的发展,都在指望它。此 时,西方人懵了,不知道该如何是好。这就是十年来美日欧至今还在探索电动车商业化发展道路的原因。

探索中国电动车商业模式和配套技术路线

《21世纪》:中国电动车商业化应该选择哪条路?

谢 子聪:现在我们就只能有两条路:一个就是等待二十年或是三十年,研发出新的电池技术,实现功能上的超越,然后再进一步的推向市场。另一个是在现有的技术水 平上搭建起商业模式的平台,让它先走起来。一旦走起来,各种实践中的数据就有了,那么科学家们就能在这些数据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研究,不断提升。没有商业化 的研究都只能是实验室的研究,就像电脑的发展,一路走来它的系统不断地更新就是因为它商业化了。

《21世纪》:如何确定哪种商业模式是成功的?

谢子聪:可持续发展的电动车商业模式有两个特征,一是参与产业链中的所有企业都是可以赚到钱的,另外参与这个商业活动的所有技术、设备、产品一定是可用的、可靠的、安全的,不在技术水平的高低。

“大哥大”那时候电池多大,待机才几个小时?现在电池多小,待机能有几十天;那个时候价格多贵,现在多便宜。它为什么能成,这是源于它的商业化模式,它就能不断地进步,实践使它不断提高。

老 百姓不会多花一倍的钱买电动车来做环保人士,老百姓也不会愿意买一个不方便使用的便宜产品。你给老百姓设计好晚上回家充电,但是这些还是低于燃油车的那种 自由、方便的程度。如果像加油站一样形成城市加电站网络和社区充电桩集群,用户有时间就回家充电,情况紧急走到哪里都能几分钟换块电池才能更方便。

《21世纪》:既然如此,中国的电动车商业化需要如何实施?

谢子聪:三十年来中国熟悉的从国外“买技术、买生产线、买模式”的新型产业操作方法在电动车这件事上也不灵了。原因有二,一是国外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买,二是这一轮行业创新我们起步早,几乎与全球同步。

既 然电动车不能够沿用习惯的发展路线,就要按照“性价大比拼、市场促销售”的商业法则来推动。然后分三步来实施,首先,根据电动车这些商品特性要求构建符合 它可持续发展的商业模式,发展初期,可能有几种模式并存,都可以在不同的城市试,让市场来判定哪种模式好;第二步,由科技部或者工信部牵头,地方政府配合 落实,产业链内企业自愿选择,按照不同商业模式的要求组建由整车、动力电池、充换电装备和基础设施运营企业联盟,配套制定系统技术路线和技术标准;第三 步,按照不同商业模式组建的联盟按计划到示范城市实施。不同的商业模式通过几年的应用实践,市场自会给出答案。按照这种策略来推动中国电动车商业化,可以 帮助产业有序发展,缩短实验时间,避免单打独斗。

《21世纪》:现在美国和日本的一些电池公司,已经有了性能很好的电池技术,为什么他们还是没有商业化的突破?

谢子聪:综合参数来说,美国和日本有一些公司做的电池还不错。从现在的情况来看,还没有实现大规模生产的电池,我个人认为它应该是实验室参数为主,少量应用的参数为辅。

我 们都知道工业产品的规律是:它一定要经过大规模生产和应用后的数据参数才是可行的。所以说,关于国外的电池比中国的做的更好的这种说法,从参数上看是这样 的。然而,在商业化的活动中,电池的循环寿命参数不是唯一因素,还有价格。我举个例子:6000块钱一个千瓦时寿命是1500次的一流品牌电池,与 2000块钱一个千瓦时,寿命只有500次的三流品牌电池,它们的性价比在商业化活动中是一样的。

我们要解决哪些问题?

《21世纪》:您认为,电动车要解决哪些关键问题才能完成十二五规划要求?

谢 子聪:推动中国电动车商业化明年是关键,示范推广的重点是纯电动轿车,纯电动轿车的示范成功是电动汽车发展的主流。第一步的方向走对了后面才会顺利。按我 个人观点,首先要确定哪几种商业模式可以进行城市示范,建议国家相关部委牵头组织产业链企业和专家开一个电动车商业模式专题研讨会来达成共识。其二,建议 相关部委牵头,产业链企业和示范城市政府自愿申请,按照不同商业模式将自愿参加的企业组建产业化推进联盟,联盟企业按照商业模式来配套制定整车、动力电 池、智能管理、充换电基础设施等系统技术方案和技术标准,第三就是联盟企业共同到自愿接受的示范城市展开工作。

《21世纪》:中国目前有几种电动车的商业模式?

谢 子聪:总的来说有三种,一种是:整车租赁,另一种是:自充电模式,第三种是:裸车销售、充换兼容、电池租赁模式。整车租赁模式以整车企业为主导,众泰汽车 已经在杭州实施,这种模式的关键是基础设施谁来建?经济账如何算?自充电模式是从西方借鉴来的,整车企业生产销售捆绑电池的电动车,基础设施由运营商负责 建设,这种模式的问题也是存在产品价格和企业经济算账的问题;“裸车销售、电池租赁、充换兼容、智能管理”模式是一个系统解决方案,它兼顾了各方的利益, 实施的成功把握较大。

《21世纪》:联盟企业中的配套技术方案的制定由谁来主导?

谢子聪:从发展电动轿车的角度来说,整车企 业是制定技术方案的龙头,考虑到安全平稳驾驶,电动轿车的动力电池最好是安放在底盘,底盘的空间大小决定了动力电池箱的尺寸,只有整车企业按照设计方案取 得了底盘动力电池仓尺寸和电机工作电压范围,以及通讯接口等重要参数,电池企业就可以根据要求生产配套的单体电池,动力电池企业就能提供配套的电池包。无 论是充电模式还是换电模式,电池单体和成组后的电池包都需要标准化。

《21世纪》:您预计未来几年中国的电动车市场情况如何?

谢 子聪:从国家电动车十二五规划和示范城市政府公布的信息来看,从明年开始中国电动车销量会大幅增加,十城千辆示范工程的目标是五年每个城市达到千辆,而最 近许多示范城市公布的到2012年要达到一二万辆,按照现有的25示范城市计算,平均每个城市一万辆电动轿车,2012年将有25万辆,如果按每辆电动车 6万元(不含电池)计算,将会有150亿元销售收入,动力电池按照每辆20kwh配备,以前瓦时3000元,动力电池每组就是6万元,动力电池的销售收入 也有150亿元,另外再加上电动大巴车、环卫车、充电机、充电桩和快换设备销售,未来二年总体的销售额将会超过500亿元。这个蛋糕谁来分享,就看谁能够 提前准备好,同时还要看电动车产业链的企业合力是否形成。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159

腾讯12周年 马化腾承诺更加积极推动平台开放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1117/2061315.shtml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100多年前,英国大文豪狄更斯在《双城记》的开头写下这样的感叹。当腾讯公司迎来12周岁生日之际,腾讯CEO在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中,也发出了类似的感慨:“这不是最坏的时刻,也没有最好的时刻……”
这两句话的异曲同工之处,在于揭示了世界上无处不在的二元悖论和矛盾统一。最顺利的时候,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危机;最糟糕的时候,或许也正蕴藏着新生的力量。
这时候,腾讯QQ的注册用户超过10亿,同时在线人数突破1亿,腾讯已经发展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
在腾讯的事业走过12个年头之际,一场突如其来、史无前例的危机,使马化腾陷入深深的反思,重新去思考腾讯未来的发展道路,寻找“再造腾讯”的新的力量 与智慧。因此,“再过12年,我们将会对这段日子脱帽致礼。”“或许未来有一天,当我们走上一个新的高度时,要感谢今天的对手给予我们的磨砺。”
这不由得使人想起任正非那篇著名的《华为的冬天》。在华为的事业蒸蒸日上、如日中天之时,任正非时刻思考的却是:“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 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同处深圳这块创业的热土,马化腾与任正非以及千千万万的特区人一样,具有那种挥之不去的深重的危机意识、忧患意识。“腾讯从 来没有哪一天可以高枕无忧,每一个时刻都可能是最危险的时刻。”
客户永远是对的。当马化腾重新审视这一段风波,他想到的不是自身的委曲,而是 “我们要在文化中更多地植入对公众、对行业、对未来的敬畏。”互联网行业是最为开放的行业,用户的选择最为自由。互联网公司必须时时刻刻把用户放在首位, 这是生存与发展的根本。如履薄冰的腾讯,始终担心用户的抛弃。“只有当有一天腾讯丢掉了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用户服务的文化的时候,这才是真正的灾难。”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马化腾反思的结果,绝不仅仅是一些心灵的感悟。度过12周岁的腾讯,将往何处去?腾讯的“未来之门”,将向哪一个方向开启。令人欣慰的是,马化腾给出的答案,是尝试在腾讯未来的发展中注入更多开放、分享的元素。
企业要在生态系统中和谐生存,不仅要处理好与客户的关系,也要处理好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竞争对手的关系。成功的企业,从来都是懂得合作与分享的。一个封闭的企业王国,哪怕是不断创造好的产品与服务,最终也会陷入“华山一条路”:不断地高速扩张,停一秒就会死。
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凡是故步自封的公司,最终都走入了死胡同。自我膨胀的最终结果,往往是从巅峰快速滑落。只有时刻创新、不断求变、勇于开放的公司, 才是真正的王者。如今,IT界的开放平台,无论是苹果的APPStore还是Facebook的社交网站,都日益彰显出合作的力量与开放的价值。马化腾承 诺,腾讯将更加积极地推动平台开放,关注产业链的和谐。我们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合作伙伴加入到腾讯的开放平台中来,与腾讯一起开发应用开发中来,与腾讯 一起共赢。
怀着一颗敬畏之心、谦卑之心,马化腾立下誓言:腾讯的梦想不是让自己变成最强、最大的公司,而是最受人尊重的公司。但愿,未来的又一个12年,腾讯能够用自己的行动作出诠释。(董晖)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9331

台灣麥當勞總裁談服務業人才關鍵六力 李明元:熱血是推動夢想的引擎

2011-6-6  TWM




據統計,在台灣,曾在麥當勞打工或正職的「麥胞」超過二十萬人;麥當勞培養的人才更獲得不少企業主青睞。本期今周論壇,台灣麥當勞總裁李明元分享如何培養服務業人才的關鍵六力。

撰文‧林筱庭

鮮少人知道,台灣每一百人中,就曾經有一人擔任過麥當勞的計時員工!就連SBL超級籃球競賽台啤教練周俊三、台積電研發部副理王憲程、王品集團訓練部副總 經理王勝鄉,他們都曾經在麥當勞服務過,很有可能你就曾從他們手中接下熱騰騰的漢堡及薯條!麥當勞有什麼神奇之處,可以讓這些人爭相來此取經學習?

在一場政大企管系與信義房屋合辦、︽今周刊︾協辦的「政大企管信義CEO論壇」中,由台灣麥當勞總裁李明元以「CEO的第三堂課:沒有倫理的新鮮人out!」為題,同時邀請知名媒體人王文華主持,與政大企管的同學們分享如何培養服務業人才的關鍵六力。

論壇甫開始,李明元一上台隨手脫掉西裝外套,露出裡頭印有麥當勞商標的藍色POLO衫,「大家知道麥當勞已經幾歲了嗎?答案是五十七歲,但我們仍然要 forever young(永遠年輕)!」李明元說,麥當勞目前在全球遍布一百七十七個國家,擁有三萬兩千個門市,每天服務六千七百萬人;在台灣則有三百五十個門市,每 年服務近兩億的消費人次。

然而一個五十七歲的企業,要如何與消費者的需求及偏好與時共進?靠的就是李明元口中的人才關鍵六力。

集體作夢的企業

李明元指出,第一個就是「夢想力」,「麥當勞有三成加盟商是懷著夢想加入的。」一九九九年九月二十日,一名南投埔里的加盟商剛從李明元手中接下加盟經營 權,然而相隔不到二十四小時,就發生九二一大地震,震毀剛開幕的餐廳。「一星期後,我們馬上把另一間埔里的餐廳交給他,讓他繼續作夢。」李明元說,公司自 己承擔了損失,因為我們是集體作夢的企業。

把每個步驟做到完美

「夢想力」可以讓自己清楚要什麼,但光有夢想是不足以實現未來的,「接下來就要有執行力與修煉力。」李明元解釋,廚藝本身是個複雜的工作,麥當勞透過流程 管理及流程標準化,把複雜的事情化成一個個簡單的步驟,然後再把每一個簡單的步驟做到完美,這就是「執行力」。而修煉力就是要如何在遇到挫折的時候,還能 維持三十秒做出一個漢堡。

「二○○一年麥當勞在紐約交易所的股價從九十美元跌到九美元,當時公司彌漫被購併或即將倒閉的危機,○三年九月我們開啟品牌再造計畫i'm lovin' it。」李明元說,麥當勞順應改變作法,股價也逐漸起死回生,「○三年至○九年期間我們加入得來速、歡樂送及二十四小時全天候營業,餐點改成現點現做,將 產品與服務做更完整的結合。」知道問題是什麼,才有找到解決的機會,這叫「修煉力」。

然而光有這樣是不夠的,李明元坦言,會做事也要會做人,廚房工作時時要與櫃台點餐服務配合,既要與時間競賽又要團隊合作,「競合力」絕不可或缺。「因為真 正偉大的事業絕不是靠個人就能完成,之前周俊三在麥當勞工作時說過,餐廳服務就像打球,該你傳球的時候給一個好球傳出去,但機會來的時候就不要放棄,轉身 投個三分球。」麥當勞曾有位學歷最高的計時組組長王憲程,從念台大化工系二年級開始,在餐廳裡面工作了十四年,現在是台積電研發部副理。李明元說,當時王 憲程覺得自己與其他工程師能力沒什麼不同,但為什麼可以擔任副理?「曾在麥當勞學習的經驗讓他具備﹃領導力﹄,讓他比其他人具有表達能力,比他們有機會做 協調的工作。」李明元環顧全場,舉起手臂說:「夢想是拉力,但有拉力還不夠,我們需要推動的引擎,然而引擎能夠長遠續航,就要用熱血推動。」李明元笑說, 麥當勞的人都帶點瘋狂,對工作都很有成就感,工作本身舞台就能給我們快樂,每件事在執行時都有推動的力量,加上你做事做人後面再加上一個引擎,讓你有持續 往前的動能叫「熱血力」。

整場演講座無虛席,現場提問十分踴躍且深入,李明元也被問及面對肯德基與摩斯漢堡速食業者來勢洶洶,又有統一超商推出漢堡商品夾擊,麥當勞要如何應對?

完整產品鏈鞏固市場

李明元一一舉出麥當勞的產品,「各位想想看我們的牛肉策略,有雙層的、三層的、大麥克,還有無敵麥克,甚至季節性的田園培根漢堡,另外在雞肉產品上,從低 價三十九元的麥香雞到高價的板烤雞腿堡,完整的產品鏈讓同業很難進入這塊核心。」李明元坦言,當初看到統一超商推出漢堡時,其實是非常興奮的,因為這代表 漢堡這項產品非常吸引人,甚至異業都想競爭。

李明元樂觀看待麥當勞發展,計畫將台灣從現有的三百五十家餐廳增加至二○一七年的五百家餐廳,「我們一直試圖在紅海中找到藍海,提供全面而多樣的服務,以 滿足各種外食族群的需要,同時藉由創新厚實我們在產業中的競爭力。」從品牌策略到人才培育六力,麥當勞不斷追求「forever young」,築起一道競爭對手難以跨越的高牆。

李明元

出生:1958年

現職:台灣麥當勞總裁

東海大學餐旅管理學系兼任教師經歷:麥當勞服務員、麥當勞人資經理學歷:德州大學企管研究所碩士 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5507

斷裂的金融改革推動全民投機 陸磊

http://magazine.caixin.cn/2011-09-24/100308988.html

  幾乎在一夜間倒退回15年前,毫無技術含量的金融騙局重新上演,銀行在高息攬儲,民間在炒資金

陸磊

 

  以2009年為分水嶺,中國的金融改革出現明顯斷裂。此前十年,審慎是金融改革的關鍵詞。由於不審慎,付出了農村基金會關閉、城市信用社全行業 關閉、全國性信託整頓、農信社除上海外全行業虧損、四大國有銀行資本金嚴重不足等慘重代價。正因為審慎,調控當局在2007年10月起大力遏制資產價格泡 沫化,幾乎在2008年三季度前收全功。

  可是,自2009年一二季度之交,金融業在普遍批判英美式金融創新的同時,亦放棄了審慎。一邊倒式的救亡思想,徹底壓倒了本應持續推進的現代金融啟蒙——風險管理。

  於是,幾乎在一夜間倒退回15年前,毫無技術含量的金融騙局在正規金融機構和民間重新上演,銀行在高息攬儲,民間在炒資金。

神話永遠源於流動性

  或許可把所有的泡沫破裂,在理論上歸咎於動物心理,在實踐上歸咎於內控失靈。但投機的發生永遠基於諸多神話,而神話永遠源於流動性。

  以這次內蒙古投機泡沫推想,如無2009年上半年的7.8萬億元信貸投放,必無煤炭乃至礦權投機,亦無開設各類騙局的可信度。人們之所以相信可 獲得20%至50%的年度資金回報率,一定基於煤炭、礦權超過50%的年度價格漲幅。的確,他們看到了資產價格暴漲,他們相信投機盈利前景,甚至有理由認 為,龐氏騙局的製造者自己起初也深信不疑。

  因此,也許不應僅僅把責任歸咎於銀行內控。一旦貨幣失控,誰會持有貨幣?更要命的是,往往在調控當局意識到問題並實施緊縮性操作時,問題反而會顯得更加嚴重。

  第一,一旦緊縮,投機騙局製造者將不得不按照更高的籌資成本獲得資金,於是民間高利貸呈愈演愈烈之勢;第二,如果正規金融機構或明或暗地參與了 對投機的融資,則只有依靠發行更多的高息「理財產品」,來維持已日益脆弱的流動性鏈條;第三,由於緊縮會使實體經濟部門的籌資成本亦隨之上升,往往會成為 對緊縮持恐懼態度的投機者藉以反對緊縮的口實。

  終於,我們在2011年想起了「宏觀審慎」,但為時已晚。由於忙於救亡,我們站在了危亡的邊緣。微弱的重歸審慎的呼聲,被越來越多的飲鴆止渴的行為淹沒。時至今日,金融機構的微觀操作,已被套上了不審慎的枷鎖。

「畫餅」困境

  銀行不審慎是宏觀、體制或微觀原因所致,或兼而有之,關鍵是應該有何對策。

  第一,「畫餅」困境已是中國銀行業的通病。由於缺乏真實的第一還款來源,銀行普遍關注抵押、保證等第二還款來源。這就是只要有地在,總資產利潤 率不到1%,銀行也會向地方融資平台提供貸款;只要有礦權在,融資必不成問題;只要有中央政府在,高鐵的現金流不足以降低其信用評級。所謂「畫餅」,即在 公共項目投資中,通過畫政策藍圖之餅充現金回報之飢;在私人項目中,通過畫資產價格之餅充償還概率之飢。金融業放棄了本應堅守的審慎底線,禮崩樂壞的狀態 自然顯現。

  第二,銀行即使不發生操作性風險,也會有信用風險和流動性風險。一兩個從事綁架案的蟊賊和銀行中後台操作員工的作案,掀不起系統性風險的巨浪。 操作風險在中外金融機構都並非罕見。真正值得擔憂的問題,在於即使不出現內外勾結和違規操作,在當前鋪天蓋地、合規的理財產品發行、表外業務與變相高息攬 儲中,銀行或許已系統性地置一般存款人於不安全境地。當然,系統性流動性風險與信用風險演化為現實損失,尚需時間和導火線,如全球經濟再度探底或一些重要 經濟體陷入債務危機。屆時,又會有覆巢之下、豈有完卵的說辭,比如,全球能源價格暴跌,假如鄂爾多斯泡沫未來破裂,就可說其有深刻的國際金融背景。但是, 我們為什麼會製造出鄂爾多斯泡沫?如果沒有泡沫則必無破裂的可能。

  第三,龐氏騙局是泡沫破裂的前奏,也是泡沫破裂前的最後環節。這是因為,騙局製造者在融資之初未見得自己意識到在製造騙局,而是僅僅想抓住資產 價格不斷上漲的機遇,但隨著投機標的價格發生變化,自身運用槓桿過度,「不得不」用更高的承諾回報以借新還舊。此時,騙局才真正形成。但請注意,也恰恰在 此時,面臨泡沫破裂前夕。

回歸審慎

  如何回歸審慎?這需有一手於前和一手於後加以配合,兩者缺一不可。

  所謂「一手於前」,是指堅定地壓縮投機泡沫。加強內控是標,刺破泡沫是本;資產價格是標,貨幣發行是本。內蒙古劫持案和銀行內控問題,如果無緊 縮性貨幣政策,或許仍將在不斷上漲的資源和礦權價格掩蓋下無法暴露。具體而言,一是繼續實施數量收緊,二是擇機上調利率。過低的官方利率必然造成社會融資 脫媒,助長表外業務擴張和投機泡沫。

  所謂「一手於後」,是指要給實體經濟部門出路,避免因壓縮泡沫出現經濟硬著陸。這不是設計諸多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也非把各區域發展都上升為國家 戰略,而是通過體制改革,指明未來的市場容量擴張前景;如實施結構性減稅,漸進地推動小城鎮發展,著力辦好社區金融,讓實體經濟部門發現,回歸主營業務仍 然有市場前景和盈利空間。

  上述兩手做法有例可循。在1993年至2002年的十年間,當時針對24%的通貨膨脹和海南、北海房地產價格泡沫化,以及金融機構高息攬儲、賬 外經營,當時調控當局的「一手於前」為極度嚴厲的宏觀調控「十六條」,輔之以「一手於後」即頂著「狼來了」的風險和「賣國賊」的質疑,加入WTO並實施銀 行改革,徹底把投機轉向了製造業從2000年至2008年的八年黃金增長期。

  我們到了該下決心的時候了。

  作者為廣東金融學院代院長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7988

消息称杨致远欲与私募推动雅虎私有化

http://www.21cbh.com/HTML/2011-10-10/xMMzgzXzM3MDAxMg.html?pc_hash=GFaETy

北京时间10月10日消息,据路透报道,在硅谷,过去几年一直流传着一个玩笑,说雅虎联合创始人杨致远拥有硅谷最好的高尔夫队友,因为他一直将很多时间花在斯坦佛的高尔夫球场上。

不过,几周前玩笑停止了。据雅虎一位高管透露,杨致远退出了高尔夫俱乐部,开始出现在雅虎总部,参与日常事务。

知情人士称,杨致远准备与私募股权投资公司达成协议,将市值200亿美元的雅虎私有化。

到4月2日,杨致远持有雅虎3.63%的股份,此类交易将改变他的持股。雅虎另外一位联合创始人大卫·费罗(David Filo)可能会追随杨致远,到5月11日,大卫·费罗持有雅虎5.9%的股份。

9月,雅虎解雇CEO巴茨,它连同长年顾问Allen & Co、高盛开始进行战略评估,可能出售雅虎,在此之前,它曾收到了未经请求的收购意向。

上个月,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曾说,非常有兴趣收购雅虎。微软也考虑竞购,还有银湖合伙人、普罗维登斯资本(Providence Equity Partners)和Hellman & Friedman。

消息人士说,私募公司贝恩也对雅虎有兴趣。最近几年,贝恩对几家媒体公司投资,包括清晰频道通信公司(Clear Channel Communications)、天气频道(The Weather Channel)。

雅虎拒评价杨致远的具体角色,只是说:“整个董事会,包括杨致远,一致同意正在进行的战略评估。和过去一样,杨致远的唯一焦点就是追求雅虎的最大利益——雅虎股东、员工、用户和广告主的利益。”

私募游戏

三年前,微软试图475亿美元收购雅虎,每股开价33美元。杨致远和董事会拒绝了收购,许多股东后悔。到上周五,雅虎股价收于15.47美元。

到今年11月,杨致远将满43岁,他的立足点与过去没有本质的区别:要努力复兴雅虎,而雅虎缺乏运营远景、缺乏明确的领导力,它容易被恶意收购。

8月,雅虎在美国搜索市场的份额掉至16%,两年前为19%。作为对比,Google在的份额保持在65%,微软的份额由2年前的9%增至15%。

ComScore 数据显示,6月,雅虎在美国显示广告曝光次数(Ad Impressions)上的份额降至10.2%,到2011年7月底的12个月,雅虎占有的用户时间份额为1.6%。作为对比,Facebook的广告 曝光次数6月时达32.4%,用户花在网站上的时间占市场的58%。

一位消息人士说,雅虎顾问本周会向有兴趣的企业提供财务信息。另一位消息人士则称,谈判至今还是非正式的,条款还没有吸引雅虎进入直接协商中。

杨 致远之所以想将雅虎私有化,有几个原因。首先,华尔街不认为雅虎是一家增长性公司,它压制了股价,价格没法用作目前的收购标准。买家可能会出售雅虎的国际 资产,即持有的雅虎日本股份和阿里巴巴股份。然后收购者使用出售的现金(估计最高120亿美元)支付债务。如此一来便只将雅虎削减到只剩下美国运营业务, 两位消息人士说,这部分业务已经恶化,价值50-60亿美元。

杨致远影响力减弱

杨致远能否将雅虎成功私有化,这依然有待观察,它要视杨致远的协商条件而定,还要看其它选择。

一些现任、前员工说,杨致远在雅虎董事会依然发挥作用,但是比起当年与微软谈判时,杨致远 在管理层、员工中的影响力减弱了。

在过去几年,最忠诚于杨致远的高管许多己出走,换上了新一代管理层。还有,对于2008年拒绝微软收购,一些董事认为杨致远应该负责,他们认为杨致远拒绝收购受个人感情影响,而非财务角度的考虑。

一位雅虎前高管说:“微软决定分化了公司,许多人认为杨致远的决定对于他们个人来说是糟糕的,因为杨致远放弃了许多钱。”当微软提议收购雅虎时,这位高管还在任职。

尽管如此,杨致远在雅虎还是有支持者。他的支持者说,杨致远对于雅虎的方向、文化很担忧,1995年时,他与费罗创立了雅虎。这些支持者赞扬杨致远,认为在雅虎危难之秋,他承担责任并努力改变其命运,正如2007年他接下塞梅尔的CEO职位一样。

杨致远行业人脉广泛,在幕后积极运作。一位与杨致远共同工作过的雅虎前高管说:“他可能在办公室,门关着,他可能在玩手机,你不知道他在与谁谋划。”

9月时,有报道说杨致远准备买下雅虎。杨致远有可能筹备管理层全盘收购,而不是直接出售。不过,私募公司一旦收购雅虎,也可能想安插自己的人管理。在推动私有化的议程上,杨致远可能希望凭借自己对雅虎的了解,能让买家将自己留下,尝试恢复雅虎的光荣。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8439

邵秉仁:電力改革需整體推動

http://magazine.caixin.com/2012-03-31/100375207.html

 十年電力體制改革,僅完成了廠網分離和主輔分開,正面臨裹足不前的困境。3月15日, 前電監會副主席邵秉仁接受財新記者專訪。他強調,十年前的「五號文件」所確定的市場化改革方向並沒有錯,面對停滯、甚至倒退的改革現狀,必須下定決心,以 更強有力的組織力量進行整體推進。

  邵秉仁2002年10月至2006年5月任電監會黨組副書記、副主席,此前他在國家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和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副主任任上工作多年。

  財新記者:電力體制改革的進展不如人意,對於當年「五號文件」定下的改革方向也有一些不同的聲音,你如何看待這一現象?

  邵秉仁:「五號文件」精神總體上沒錯,改革的方向沒錯,市場化的取向也沒錯,只是到現在還沒有走完。應按照原方案,重新啟動改革,然後根據新的情況補充一些新的內容。比如新能源問題那時候沒有涉及,現在可以補上。

  電力市場當時是以區域電力市場為主,現在區域電網公司卻已喪失市場主體地位,這是改革的倒退。現在並不需要回到原點討論,要貫徹「五號文件」精神的話,就應當把錯的改回來,沒推進的繼續往前推進。

  電力體制改革為什麼停滯不前?這裡面有企業利益的阻力,但主要還是政府推動不力。現在的情況比2002年的時候複雜,很多問題都不是單兵推進能夠奏效,很多事牽一髮而動全身。

  所以,必須靠綜合配套來整體推進新一輪改革。改革要繼續往前推進,這是大前提。現在改革的難度不在於找不到切入點,而是整體改革停滯。如果領導層下決心,還有辦不成的事嗎?必須有一個主導改革的部門去推動。現在,電力改革領導小組名存實亡。

  財新記者:有觀點認為,可以從價格改革入手推動電力行業的改革,你是否同意這個觀點?

  邵秉仁:不推進體制上的改革,想理順價格是不可能的。沒有電力市場,怎麼去形成價格?而要建立電力市場,就必然涉及體制問題。維持現在的體制,無法搞價格改革;不輸配分開,也難以核實真實的輸配成本。總不能靠發改委天天審批價格吧?

  政府應該管制的是輸電價格,而配電價格應該由市場決定。配電市場放開可能會形成一些新問題,比如電價反映煤炭的成本會高一些,但是它是由供需關 係決定的,最後總能找到平衡點。只有充分競爭,才能最終使消費者受益。如果電價比較高,政府可以給老百姓或者低收入人群價格補貼,但不應簡單否定市場開發 和競爭。

  財新記者:有沒有可能在輸配分開之前,先給輸電環節單獨定價?

  邵秉仁:首先還得輸配分開,輸電業務公益化,政府管制價格。輸配攪在一塊,怎麼給輸電環節單獨定價?要在售電端和上網端放開競爭,通過一定範圍內的電力市場,形成合理的價格。在售電端引入多家競爭主體,有競爭就有選擇,價格才會有往下走的趨勢。

  政府可以對自然壟斷環節進行管制,但也應該對管制的環節進行定價,定價的前提是要核實成本。

  財新記者:電監會推動的直購電,被視作推動改革的嘗試,但在確定輸電價格方面一直存在阻力。直購電的前提是否就是輸配分開?

  邵秉仁:整體體制上不改革,搞任何一項改革都會遇到阻力問題。直購電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直購電裡,發電方和用戶雖然談好了,但必然還要經過輸電,可輸電價格仍是一筆糊塗賬。直購電仍然繞不過輸配分開的難關。

  財新記者:電網企業的一些做法,被業界認為影響了電力改革的推進,你有何評價?

  邵秉仁:現在國資委考核的指標就是做大做強,資產越大越好,盈利越多越好。這涉及對國有企業的定位。

  在電力行業鏈條中,輸電環節屬於自然壟斷,但發電和配電兩邊都可以放開競爭,不應該是壟斷的。壟斷行業的國企這些年雖然發展很快,但業績都是依靠壟斷權力取得的,是低效率的。不打破壟斷,經營效率不可能改善。

  成立電監會本是整體改革的一個環節,但現在電監會有名無實,發揮不了作用。當時設想建立電力市場,由電監會來監管。但十年過去了,有效的電力市 場仍沒有形成,電監會監管誰?十年電改被什麼掣肘,為什麼沒有去推進,如何去推進?這些問題都得重新審視。至少要把電力改革領導小組恢復起來,明確部門責 任,限期完成改革任務。

  當時想保留六個區域電網公司,建立區域電力市場,保障跨區電力交易,有公平公開的電力調度,監管部門就監管調度部門。現在電力市場還沒有,獨立調度更是下一步改革才可能觸及。

  財新記者:怎麼看目前新能源並網難、棄風限電的問題?

  邵秉仁:電網接入新能源不積極,一個是自身利益;再一個,確實新能源提供間歇性電能,對電網穩定運行衝擊很大,接入電網還需要傳統能源給它調峰。發展新能源在任何國家都不是短時期的,搞大躍進一定會出問題。新能源適合分佈式發展,不適合遠距離送電。

  財新記者:你如何看待特高壓交流線路的諸多爭議?

  邵秉仁:特高壓還是個實驗項目,是提高輸電效率的一個理論設想,實際上安全性怎麼樣,原有的500KV、220KV高壓線路的作用發揮得充分不充分,都要檢驗。電壓等級再高也解決不了當前的問題,特別是新能源的接入。

  電網要安全穩定運行,保證國民經濟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企業提出高目標、大口號固然沒錯,但決策者在審視這些問題的時候要充分聽取各方面意見,進行科學論證。

  財新記者:你如何評價去年完成的主輔分離改革的成效?

  邵秉仁:主輔分離剛剛進行,還談不上評價效果。實際上就是把原來的電力系統輔業又組建新的集團。

  按我的觀點,應該更徹底些,乾脆把輔業推向社會,徹底跟電力系統脫鉤,沒必要再搞出新的大央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2403

標題陳壬發整合台大學區精華地推豪宅 低調歐吉桑推動北市最貴都更案


2012-9-10  TWM




基地位於台北市羅斯福路三段與辛亥路口的「台大OPUS ONE」,在近日平淡房地產市況中異軍突起,每坪開價一百七十萬元,兩個月幾近銷罄。讓這件磨了二十年的都更案重見天日的幕後推手,竟是走在路上看不出來是有錢人的歐吉桑︱︱保強建設老闆陳壬發。

撰文‧梁任瑋

這是一個磨了二十年的都更案,漫長的等待歲月,不少老地主陸續賣屋走人,連最初整合的建商也已辭世,直到近日壯麗的接待中心矗立街頭,才讓這段塵封往事重新被發掘。

北市兩大地主都相信他

故事的地點發生在台北市中心羅斯福路三段與辛亥路口的「台大OPUS ONE」,占地約八八三坪,這裡曾是國內最大的文成補習班大本營,如今已成北市極為稀有的大面積都更案,未來更將以豪宅面貌問世。

但就像其他土地難以取得的都更案一樣,這塊土地的背後,也有一段曲折的整合過程。

時間拉回二十年前,眾多建設公司爭相整合這塊土地,不過,尚未與地主談成,中途就遇上亞洲金融風暴,房地產業一片哀鴻遍野,讓全案一度停擺。然而,這塊坐落羅斯福路、辛亥路口兩面臨路的燙金土地,十餘年來,有不少建商私下打探,但都不得其門而入,吃了閉門羹。

直到七年前,兩大地主台頤建設董事長黃月英、信德開發老闆陳重琪攜手合作,並找保強建設擔任都更實施者,才讓這件瀕臨破局的案子重露曙光。

黃月英與陳重琪在一般大眾眼中知名度不高,但在房地產業界,兩人可是大有來頭。

黃月英被同業封為「房地產媽祖婆」,在信義路二段至三段上擁有不少精華地,不少建商見到她都得禮遇三分,開發土地還得向她買地;至於信德開發老闆陳重琪,出身迪化街大稻埕,是前台北一○一大樓董事長陳敏薰的叔叔,同樣是北市大地主。

出身迪化街 捷運宅始祖能讓這兩人信服的陳壬發更非泛泛之輩,他是位於迪化街一段霞海城隍廟隔壁的保強建設老闆,也是強盛染整董事長。

就像大多數的老字號傳產業老闆一樣,行事低調的陳壬發,幾乎未曾在媒體前公開露面,但鮮少人知道,他就是大台北地區「捷運共構宅」的鼻祖。

陳壬發的父親陳澤創辦強盛染整,育有三子一女。一九九一年,交棒給長子陳壬發後,強盛開始跨足建築、寵物疫苗等多角化投資,並推動強盛股票上市。但染整業景氣江河日下,反而轉投資的房地產成績勝過本業。

雖然陳壬發從事紡織,但對於房地產卻一點也不陌生,早在一九八九年台灣房地產全盛時期,他就以個人名義投資台北市建案,甚至還到泰國蓋房子。加上紡織染整業當時也處於高峰期,讓陳壬發的迪化街金主地位穩若泰山。

一九九七年,陳壬發結束東南亞房地產投資,將資金轉回台灣營建業,並以上市的強盛轉投資保強建設,找來好友林武健擔任董事長,搭上台北捷運聯合開發案的起步階段,保強建設變成強盛的小金雞母。

保強建設成立十七年,只推出七件建案,平均三年推一案,每件總銷金額都不超過十億元,但地點不是捷運共構的聯合開發住宅案,就是緊鄰捷運站出口。「因為地點太好,幾乎不用打廣告,就靜悄悄地賣光。」一位房地產代銷業者如此形容。

冠德建設副總經理洪錦欽說,十年前,捷運共構宅沒人做過,也沒人敢做,但保強早於二○○一年就在捷運頂溪站推出共構案,是這類產品的鼻祖。

保強當時公司規模小,也較無品牌優勢,陳壬發主動找上冠德合作,推出了捷運新店區公所站的「都會通」,沒想到市場反應熱烈,快速銷售一空,也讓冠德自此開始投標捷運共構案。

當眾家建商積極搶進捷運聯合開發案市場之際,七年前,一向穩健經營的保強建設另闢藍海,將重心轉向剛萌芽的都市更新案。

陳壬發曾向朋友透露,強盛不是資產股,房地產推案是賺「加工財」,一個建案銷售完才繼續開發下一塊土地,所以不會將資金押在土地上,連迪化街辦公室都是向一銀租的。

陳壬發買土地推案抱持著替紡織本業找出路,在沒有持續推案壓力的情況下,保強建設從未盲目追價買地,反而將心力投注在需長時間琢磨的都市更新案,除了台大OPUS ONE,目前還在整合中山北路台新銀行總部後方的三七三坪都更案,另外也參與一些北市整合中的都更案。

熟識陳壬發的紡織業者說,「他是那種走在路上看不出來是有錢人的歐吉桑,遇到陌生人顯得木訥,一旦熟稔起來,話匣子一開就停不住。」一如他古意的個性,他賣房子同樣不浮誇。

「當時,黃月英與陳重琪找上陳壬發,共同開發羅斯福路三段都更案,甚至將都市更新實施者的頭銜主動讓給保強,兩人退居幕後,看上的就是保強三十年在傳產業建立的殷實形象與穩健的財務基礎。」一位土地開發人士透露。

然而,陳壬發介入後發現,產權之中還有兩百多坪的土地屬於國有地,整合過程仍有變數,於是又投入五億餘元買下國有地,慢慢將基地擴大至八百餘坪,可見口袋之深。

鴨子划水 不曝光宣傳

十餘年前就參與台大OPUS ONE規畫的創意家廣告董事長王明正,原以為這個案子因業主轉換與他無緣,但最後卻峰迴路轉又找他銷售。

王明正透露,「這個案子圓滿完成,三大建商都願意各退一步是關鍵。」例如,地主都想要分配到價值上億元的一樓店面,但是如果都做店面就少了氣派的門廳,其 中一位建商看到陳壬發都掏錢買地,心想應該互相退讓,於是把名下的一戶店面讓出當大門入口,解決紛爭,荒廢多年的都更案才起死回生。

除了業主齊心協力促成,台大OPUS ONE土地整合成功的另一個關鍵,更在於保強建設鴨子划水、不強出頭的處事哲學。

這幾年北市不乏精華地段的都更案,在整合過程發生地主與建商無法達成共識的新聞,但台大OPUS ONE從未有任何新聞與消息曝光,低調到讓不少同業忽略。直到台北市政府核准都更事業計畫與建照之後,外界才驚覺,這宗長達二十年之久的都更案已整合完成。

服務過不少建商的王明正說,每件案子的銷售過程,業主都會趁勢宣傳建設公司品牌,但保強建設卻將對外發言權交給他,三大建商不願曝光宣傳。

不過,畢竟坐落公館與師大商圈中心點,今年四月,王明正只在台大OPUS ONE接待中心外牆貼上一組電話號碼,一個月內就接到兩、三百通詢問電話,加上創意家廣告長期耕耘高總價住宅市場,累積不少客戶名單,六月中旬正式銷售,不少客戶慕名來看屋。

只花兩個月時間,可售的八十戶住宅幾近售罄,而且每坪開價一百七十萬元,坐上北市單價最貴都更案寶座。

隨著銷售進入尾聲,台大OPUS ONE預計年底動工,二○一五年至一六年完工,屆時才入帳。在地產界鴨子划水的陳壬發,終於等到大爆發時刻。

陳壬發

出生:1945年

現職:強盛染整董事長、保強建設董事

經歷:佳和實業副總經理

學歷:政大法律系

台大OPUS ONE

投資興建:保強建設、台頤建設、信德開發基地位置:北市羅斯福路三段、辛亥路一段口基地面積:882.75坪

規畫戶數:148戶

保強建設

成立時間:1995年

負責人:林武健

資本額:2.09億元

推案重質不重量 成立17年僅推7案

推出時間(年) 案名

位置

2001 捷運保強大樓 捷運台北車站出口2004 都會通大廈 捷運新店市公所站出口2005 卡第兒大廈 捷運台電大樓站出口2006 卡第雅大廈 捷運頂溪站出口2009 紀汎希大廈 中山北路一段2012 台大OPUS ONE 捷運台電大樓站出口2013* 中山都更案 中山北路二段44巷28號註*:中山都更案為2013年預定計畫。

資料來源:保強建設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73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