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中國私募界未來的巴菲特們

http://www.eeo.com.cn/finance/personal_fin/2011/03/08/195455.shtml

經濟觀察報 記者 趙娟 2月底,伯克希爾·哈撒韋投資公司董事長巴菲特發出他一年一度的致股東的一封信。在這封信的開頭部分,巴菲特列出公司股票當年及歷年的收益情況,如今這個表格已經記錄了從1965年到2010年46年的業績。

伯克希爾公司的每股賬面價值從19美元增長至95453美元,年複合增長率達 20.2%,累計增長490409%,這樣的業績已經讓人審美疲勞。但是,讓人驚嘆的是,46年來,只有2001年互聯網泡沫破裂和2008年金融危機這 兩年,伯克希爾出現虧損,其餘44年,巴菲特全部盈利,而虧損的這兩年也均跑贏標普500指數(包括分紅)。

這其中,巴菲特共有38年跑贏指數,概率為82.6%,僅有的跑輸指數的8年,年平均跑輸指數幅度僅10.68%。

伯克希爾不是一家對沖基金,但沒有人能說這不是絕對回報。絕對回報,追求在任何市場條件下都取得穩定正收益。

國內的私募基金發展最長者不過4年,但發展速度極快,大多數私募基金都以「絕對回報」為明確的目標,這也是其與公募基金賺取相對收益最大的不同。幾乎每一年,都有新的業績領跑者出現,但同樣幾乎每一年都是「城頭變幻大王旗」。

誰才能成為中國的巴菲特?

15家相對連續盈利私募

讓我們來看看中國這些巴菲特的信徒們吧。根據Wind提供的基礎數據分析,在成立三年以上的52家陽光私募基金中,僅北京星石和深圳金中和旗下產品的平均收益實現了2008年-2010年每年盈利,但2009年他們沒能跑贏滬深300指數。

而成立四年以上的北京淡水泉、深圳明達、上海湧金、上海景林4傢俬募除2008年外,旗下產品平均收益實現了三年盈利。與滬深300指數相 比,這4家老牌私募2008、2010年跑贏指數,概率為50%,但2007和2009年,他們跑輸指數的幅度平均達到63.58%和43.06%。

當然,新生代的私募基金們正在崛起之中。那些成立了兩年以上的私募基金,2009年和2010年連續兩年旗下產品平均實現正收益的私募數量 就有所增加,達到64家。但這兩年連續盈利且跑贏滬深300指數的私募數量則僅剩下9家,分別是上海混沌、深圳翼虎、深圳龍騰、北京源樂晟、廣東新價值、 上海向日葵、上海尚雅、深圳尚誠和美聯融通。許多私募在2010年跑贏指數但在2009年跑輸指數。

以他們的「老師」巴菲特連續盈利和跑贏指數為標準,不包括2008年的表現,上述15傢俬募在目前200多家陽光私募基金中相對年度連續盈利能力較強。

在僅有的連續三年盈利的兩家公司中,深圳金中和今年初經歷了人事動盪,前投資總監鄧繼軍和研究總監彭迅雙雙離開自立門戶,金中和在2010年雖然跑贏指數但收益率僅為1.22%,其接下來的表現不得而知。

不過很多國內私募表現的一個共性是,即使熊市時相對指數表現較好,但牛市時表現較差,與巴菲特跑贏指數年份82.6%的概率以及跑輸指數平均僅10.68%的幅度相比,他們在捕捉上行機會時,顯然不如「股神」果斷。

絕對回報還是高回報?

除了實現年度連續盈利,對於成立時間較短的國內私募而言,月度盈利能力更能代表業績的穩定性。

本報計算了過去36個月,成立3年以上的52傢俬募基金旗下產品平均上漲下跌月數佔比的情況,其中上漲月數佔比最高的幾家公司分別是北京星石、上海朱雀、上海理成、深圳尚誠,北京星石的上漲月數比例佔到73.15%。

值得注意的是,52傢俬募中多數旗下產品平均上漲月數佔比超過了50%。而上述相對連續盈利的老私募中,明達、金中和、景林、湧金、尚雅、淡水泉等一些公司的月度盈利穩定性略顯一般,上漲月份佔比都僅在50%-55%。

從多個指標看,以穩健風格著稱的北京星石,的確在實踐著絕對回報。成立3年以上產品中,星石旗下3只產品的任意連續12個月最低回報值為 正,而下行風險較大的私募這一值則能達到-69%,行業該平均值為-38.98%;從國際上常用的扣除下行風險後的收益指標索提諾比率看,私募排排網統 計,星石的這一比率在成立3年以上產品中最高,表明承擔相同單位下行風險能獲得更高的超額回報率。

上海朱雀的下行風險和波動率等控制也較好,且上漲月數佔比較高,只是在2008年損失了20.26%。

強調風險控制也可能會喪失機會,與年漲幅動輒100%的冠軍私募相比,真正追求絕對收益的私募一般更難以成為短期的業績冠軍。從年度平均回 報一值看,北京星石旗下產品平均年度回報僅38.66%,遠不及同樣成立3年以上的上海景林、北京淡水泉和上海尚雅,他們旗下產品的平均年度回報高達 145.68%、135.04%、96.51%。

但從產品的月度波動率和下行風險看,淡水泉和尚雅成立以來的這兩個指標都較高,景林居中。

私募排排網研究員彭曉武指出,並不是所有私募基金都以小幅穩定收益來實現絕對回報,而對於投資者而言,選擇穩定的絕對回報還是某一年度的高回報或波動率高的高回報是個人的投資風險偏好問題。

不過,在巴菲特的業績中可以看到,20%的年複合增長率著實不低,46年來最差的業績不過跑輸指數20.5%,可見穩定回報與高回報並不衝突,這或許也正是「股神」難以媲美之處。

殊途同歸

本報還統計了所有成立1年以上私募旗下產品的下行風險和波動率指標,一些新成立私募雖然沒有長期業績記錄,但月度波動率和下行風險控制較好,突出的除了星石還有深圳中睿合銀和天津遠策。

好買基金研究中心CEO楊文斌指出,巴菲特管理的並不是對沖基金,他的價值投資策略很多時候是重倉持有一家公司,甚至買斷股權,更像實業或 股權投資者,而在國外大多數對沖基金是通過對沖或槓桿策略來實現絕對收益,在A股市場,陽光私募暫時還不能投資股指期貨,實現絕對回報的道路也是不同的。

在所有私募中,北京星石的江暉以量化指標明確提出了對絕對回報的追求,他將長期收益目標設定為五年期及以上的長期復合年化收益率達到15%-20%之上,將風險控制目標設定為任意連續六個月的下行風險控制在5%-10%之內。

而張益馳管理的天津遠策的投資理念則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謹慎投資」,雖然沒有明確提出量化的風控指標,不過張益馳坦言,最多10%的 下跌就是不能接受的了,他主要通過對大勢的判斷尤其是股票估值安全性的把握來控制風險。實際上,去年遠策旗下產品的平均收益率達到10.2%,略好於星石 的4.73%。

而深圳中睿合銀的掌舵人劉睿也十分厭惡風險,他的特點是高頻率交易,常常高倉位快進快出,通過倉位控制、波段操作和嚴格止損控制風險。劉睿 的策略是,震盪市、熊市、牛市要有不同的倉位,而震盪市中3%即是止損點,熊市中則更低。與星石和遠策相比,中睿合銀進攻性更強,2010年中睿合銀旗下 產品的平均收益率是19.5%。

上述幾傢俬募都有一個共同特點是,不以短期業績為賣點追求規模擴張。一位私募基金經理總結,這些同行中,江暉看大勢,張益馳靠選股,劉睿做交易,再如上海博弘投資的劉宏做量化套利,都殊途同歸——以追求絕對回報為目標。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68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