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為什麽只有女生迷戀口紅?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0887

《戲夢巴黎》里,女主角在鏡子前面塗口紅。(電影劇照/圖)

早期的希臘女性除了染發和佩戴假發外,幾乎不化妝,只有一個特殊階層會使用到口紅,那便是妓女。

當商家不厭其煩地打出廣告宣傳,使得化妝品一時間幾乎家喻戶曉。在潛移默化中,社會的化妝觀念在不斷轉變。

“知道”(nz_zhidao)跟你談談口紅是如何走紅的。

不知道你們還記得一個月前刷爆朋友圈的YSL星辰唇膏,你們買了嗎?前不久,某公眾號發了一條名為《叫男朋友送YSL星辰,他是什麽反應?》的文章,隨即引來眾多網友轉發,以致於YSL(聖羅蘭)2016聖誕節限量口紅星辰火爆朋友圈,進而延伸到百度、微博等網絡平臺,達到刷屏的宣傳效果。一時間,送心愛的女性該款唇膏成為了好男朋友的“標配”。

但與此同時,許多人對女生向男朋友索要禮物的行為表示不同意,“口紅婊”一詞隨即走紅。口紅真的只有女生在迷戀嗎?口紅是如何走進廣大女生的生活中的?

原始時期,男女都塗口紅

化妝的起源是基於信仰,在祭祀時,不論男女都在臉上塗抹鮮艷的色彩。而嘴巴是人類攝取食物的重要器官,為了不讓禍從口出,便在嘴的四周塗上紅色或者黑色,演變成為口紅。

早期人類的美容活動是不分男女的,這從一些考古發掘的資料及現今一些土著民族的裝扮活動中得以證實。如印第安人不論男女,都會在臉上繪上特殊的彩條,而戴耳環、項鏈同樣並非女性的專利,不少男人也有這方面的喜好。但男女兩性在社會角色上逐漸出現分工後,女性開始對容顏和審美追求得更為主動和執著,這種追求隨著女性社會歷史地位的變化逐漸變成一種外在的壓力。

在複雜的雙重作用下,美容活動在女性身上得到了飛躍的發展,最終形成了內涵複雜形式豐富的審美文化體系,使女性變得靚麗、美好。因此,我們不難發現,為什麽女性為何特別註意裝扮自己,特別鐘情於口紅了。

同時,“口紅效應”也是一種有趣的經濟現象。

在美國,每當在經濟不景氣時,口紅的銷量反而會直線上升。經濟蕭條時,人們仍然會有強烈的消費欲望,所以會轉而購買比較廉價的商品。口紅作為一種“廉價的非必要之物”,對人們起到一種“安慰”的作用,尤其是當柔軟潤澤的口紅接觸嘴唇的那一刻。再有,經濟的衰退會讓一些人的收入降低,這樣他們很難攢錢去做一些“大事”,比如買房、買車、出國旅遊等,這樣手中反而會出現一些“小閑錢”,正好去買一些“廉價的非必要之物”。人們通過小額的放縱式消費來舒緩壓力,“口紅效應”實際上是作為他們的情緒增強劑。

YSL口紅。(東方ic/圖)

從妓女的標誌到貴族的喜愛

早期的希臘女性除了染發和佩戴假發外,幾乎不化妝,只有一個特殊階層會使用到口紅,那便是妓女。為了避免男性受到誘惑,同時保護女性安全,古希臘政府為口紅的使用制定了如下法律:妓女如果在非指定時間出現在公共場合,或者沒有塗上指定色彩(通常為酒紅色)的唇彩和化妝區別於“普通”女性,他們將受到嚴厲懲罰。

這種觀念一直維持到英國的維多利亞時代。那時英國人對口紅還是保持保守的態度,他們仍然認為妓女和演員這些“下等女人”才會使用,上流社會女性只能想別的辦法來裝飾雙唇。他們會抿紅色的縐紙,輕咬嘴唇讓雙唇充血,做嘴唇體操,給嘴唇塗上葡萄酒等,但這些都難以抵禦口紅的誘惑。

為了能得到口紅又不會被外界發現,英國女士們甚至發明出一套秘密交易系統。想購買口紅的人要去特殊的商店,由引導員帶到專用的私人房間,貨物必須悄悄帶回家中藏好。女士們也會私下秘密交易各自的口紅配方,並和閨蜜一起偷偷制作。

1915年,美國康涅狄格洲沃特伯里的史柯維爾制造公司生產了第一支金屬管口紅。這支口紅因為套筒內有一個方便人們使用的滑桿裝置,迅速成為風靡一時的化妝產品。這種推進式的唇膏給人一種子彈的聯想,以至於後來的電影中出現不少“唇膏手槍”的鏡頭。

當時是商業廣告剛剛拉開序幕的時代,於是滿街跑的卡車上,全國通行的火車上、巨大的壁畫和標語上,都寫滿了管狀唇膏的各種名稱。有條著名的廣告語是這樣寫的:“口唇不化妝的女性,就像不會發光的電燈泡。”商家不厭其煩地打出廣告宣傳各種新品和使用方式,使得化妝品一時間幾乎家喻戶曉。在潛移默化中,社會的化妝觀念在不斷轉變。

到了1923年,小詹姆斯布魯斯馬森發明了旋扭口紅,從外形上看,這種口紅和今天的已無區別。19世紀末,由於明星女演員的公眾曝光率日益增加,口紅才回到主流社會的視野之中。1948年,英國人發明了唇線筆,同時,唇膏的顏色也從大紅、粉紅、橙黃、咖啡甚至淺綠一直增加到無色透明,幾乎應有盡有,各種小巧美麗的妝袋也應運而生。

而在二戰時期,女兵們即使身在前線,空閑時也仍然不忘塗抹口紅,並得到了男兵們的熱烈歡迎,也在軍部中大力推廣,被認為是提高軍隊戰鬥力極好的方法。

總有迷戀口紅的理由

俗話說“女為悅己者容”,自從人類社會由母系社會轉向父系社會,男權就成為了領導社會的主權,甚至於影響和主導者女性的生活,而中國的傳統社會一直有男尊女卑、男性中心主義的特征。世界上的第一雙高跟鞋是男人發明的,而這後來卻成為了女人用來裝扮自己取悅男人的工具。這個不在場的男人,卻是支配女性打扮的主要動力。

但進入21世紀之後,社會環境急劇變化,個人素質不斷提高,慢慢影響了女性追求美的心理。

首先,國人的消費水平與收入水平的不斷提高,直接導致消費結構的變化。每個女性都可以買得起化妝品,買得起口紅,甚至她們擁有眾多的口紅。在唇膏最初登陸上海的上世紀初,那時的唇膏對於人們來說還是奢侈品。

其次是社會風氣與風俗習慣。改革開放前,“美”的概念對於女性來說更多的是勤勞與樸素的“內在美”,強調“外在美”則往往被認為與當時的道德意識形態不符,是應該被打壓的小資情調的表現。雪花膏是那個年代難得的護膚品,對於當時的女性來說,這些東西也僅是為了防止皮膚皸裂,而非為了追求美麗的容顏。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的發展與人們思想觀念的開放,現代社會的女性的唇膏顏色各種各樣,人們已經司空見慣。

最後是文化程度與職業特點。女性受教育的程度不同會導致她們在選擇化妝品時具有不同的傾向性。受教育程度越高,相對的會更加重視化妝品的品牌欣賞,希望得到高質量的商品與服務,更渴望得到社會的認可。

越來越多的女性成為職業女性並扮演著日益重要的社會角色,無論是她們的生活方式還是消費觀念都是嶄新的、自我的。她們一般是受過高等教育的女性,她們追求一種文化的歸屬感與安全感,希望自己被所生活的圈子認同。

所以,對於她們來說,迷戀口紅不是為了取悅男性,更是取悅自己,追求的是一份認同感。

號外號外!

2015年,“南周知道”app誕生,這是南方周末面對數字化轉型,重磅推出的一款新媒體產品。

深度!絕對原創,後臺解密

有料!嚴肅知識,八卦內幕

定制!為你而生,述你所想!

想要報題嗎?掃二維碼,馬上下載“南周知道”客戶端。

知道安卓版二維碼-豌豆莢

知道ios版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902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