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掛牌企業破萬家 新三板進入“二次創業”時代

12月19日,新三板掛牌公司總數達到10000家,成為全球最大的基礎性資本市場。

自2013年底擴容以來,新三板吸引了大量中小微企業掛牌,實現了行業和地區全覆蓋。隨著數量增加,監管者也從掛牌準入、掛牌後監管和退市制度等多個方面提升企業的質量。

不過,目前監管和市場服務還沒有跟上規模擴張的步伐。由於市場交投冷淡,融資功能受損,部分企業開始對掛牌持觀望態度。已經掛牌的企業中,也有越來越多的企業試圖通過轉板、並購甚至主動摘牌離開新三板。

3個月掛牌1000家

19日,新三板新增掛牌企業17家,掛牌企業總數達到10000家。距離2013年12月《國務院關於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有關問題的決定》將新三板市場擴容到全國整整三年,而彼時,新三板掛牌公司總數只有356家。

由於實施事實上的註冊制,新三板掛牌門檻較低、程序簡便,新三板市場規模在過去兩年里以平均每3個月1000家的速度快速增長。今年11月,新三板以83開頭的證券代碼號段已全部分配完畢,將開始使用87開頭的證券代碼號段。

目前,已經拿到掛牌同意函但尚未正式掛牌的仍有229家,正在申報掛牌的還有1531家。市場預計,新三板市場規模在明年可能達到15000家。

股轉公司信息研究部總監黃磊近日在第一財經新三板峰會上表示,新三板掛牌公司實現了行業和地域的全覆蓋。這些掛牌公司在會計信息規範、公司治理等方面不斷健全,並通過市場融資的定價功能促進可持續發展。

在市場規模快速擴大的同時,市場結構在逐步優化。據股轉公司統計,掛牌公司中高新技術企業占比67%,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占74%,戰略新興產業占25%。

2016年半年報顯示,新三板企業研發投入占營收比例5.14%,同比增加0.11個百分點,超出全社會研發投入一倍多,其中戰略新興產業的研發費用整體增長23%,信息技術行業同比增長27%。

股轉公司監事長鄧映翎上周五在濟南表示:“今天新三板市場能做到一萬家,就是因為新三板的市場化和包容性高。大小企業都可以在這個地方展現自己,進行融資、規範。目前,新三板已經是全球最大的基礎性市場,其主業和定位就是培養中小微企業。”

從數量到質量

不過,隨著掛牌公司基數增大,新增掛牌的速度也在放慢。新三板市場規模從8000家增至9000家僅僅用了一個月,但是9000家擴充到10000家花了超過3個月的時間。

東北證券新三板研究中心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今年是新三板歷史上新增掛牌數量最多一年,明年掛牌數量將會環比減少,10000家標誌著新三板開始進入“二次創業”時代。新三板將從單一維度的企業數量擴容,過渡到更加註重質量提高。

興華會計師事務所合夥人王道仁告訴《第一財經日報》,掛牌放緩主要有三個原因。第一,傳統企業滿足不了掛牌的收入標準;第二,多數優質企業已被中介機構發掘完成掛牌;其三,強監管和暫時流動性的低迷降低了部分企業的掛牌的積極性,甚至直接放棄掛牌。

9月9日,股轉公司發布掛牌負面清單,將申請掛牌公司分為科創型和非科創型,申請掛牌的非科創類公司最近兩年累計營業收入不得低於行業同期平均水平,非科創類公司不得連續虧損,除非最近兩年營收平均增長率達到50%。

負面清單對科創類企業也提出新的業績門檻,要求申請掛牌的科創公司最近兩年及一期營業收入累計不少於1000萬元,但因研發而營業收入少於1000萬元,且最近一期末凈資產不少於3000萬元的除外。

他告訴記者,“市場規模發展迅速,萬家之後,監管更趨嚴,但配套的支持政策滯後。很多企業掛牌重要的原因是想獲得資金,但是現在三板融資市場低迷,企業估值偏低,融資功能不到位會增加已掛牌和有意願掛牌企業的挫敗感。”

不過,他認為市場低迷對真正非常優秀企業的影響很有限,他們會調整戰略適應形勢,一樣能夠獲得資本的青睞。

截至11月,新三板企業定向發行募集資金總額達到1050億元,低於去年同期的1107億元,定增失敗和破發的案例頻頻出現。

國信證券場外市場部總經理魯先德在第一財經新三板峰會上表示,今年以來新三板融資一直處於嚴冬狀態,很多融資案例不能順利實施,融資過程異常艱難。即使今年加大了投入,效果還是在逐漸變差。

退市企業將大幅增多

今年以來,新三板摘牌企業數量已經達到52家,占新三板歷史退市總數的近六成。

僅本月,就有10家掛牌公司正式告別新三板,其中天融信(834032.OC)和合建重科(831147.OC)分別被上市公司南洋股份(002212.SZ)和創新層企業卡特股份(830816.OC)收購。恒大文化(834899.OC)等多家公司則因“落實發展戰略”或者“符合經營需要”主動從新三板摘牌。

安信證券新三板研究負責人諸海濱告訴《第一財經日報》,2017年新三板退市公司的數量可能會達到3位數。“企業在新三板上維持成本是比較高的,有一些企業當時沒有想清楚自己的目標,而新三板的投資人比較專業化比較細分,在喜好上有偏向性,有些企業持續經營能力達不到要求,或者屬於高耗能傳統行業,他們考慮到自身的因素會選擇退市。”

他認為,新三板市場規模達到一萬家時,存量企業中已經出現公司治理違規和跑路事件。由於此前掛牌門檻較低,資質不足的企業也進入了新三板市場,他們現在可能會被清理出去。

10月21日,股轉公司發布了新三板強制摘牌的征求意見稿,規定了十一條強制摘牌條件,包括信息披露嚴重失信、欺詐掛牌、持續經營能力存疑和公司治理不健全等。中介機構可以出具意見,認定公司持續經營能力存疑。

諸海濱認為,在新規之下,預計新三板退市公司數量大幅增加,明年月均退市數量將達到10家以上,全年新三板退市數量達到三位數的概率很大,這也將更好地發揮三板為科技創新型企業服務的功能,對於提高三板行業整體質量大有裨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815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