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農業供給側改革繼續推進 要讓人民吃得更好、更安全、更放心

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舉行。在農業領域,會議提出要“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葉興慶接受《第一財經日報》采訪表示,這將是當下和今後農業農村工作的中心線索。

其中,關於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分別是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積極穩妥改革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

關於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方面,葉興慶分析道,當前中國農業解決了量的問題,以前老百姓最關切的是夠不夠吃,但現在變成了吃的好不好、安不安全、放不放心,也就意味著農業的供給體系必須要對這一新的需求做出反應。

為適應城鄉居民的新需求,他認為,就要從源頭抓起,包括產地環境建設、治理,到農業生產資料投入品的監管,再到整個流通環節,打造新的流通業態,甚至整個品牌的塑造,要將老百姓對安全農產品需求這一信號反饋到生產環節,促進生產方式的改革。

為此,會議提到,要狠抓農產品標準化生產、品牌創建、質量安全監管。

關於積極穩妥改革糧食等重要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葉興慶提到,用改革的辦法來解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問題,最重要的當然是價格機制,由市場來決定農業資源的配置,這就要求深化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和收儲制度。他說,在2014年推行棉花、大豆目標價格試點的基礎上,中央這次主要是深化改革玉米的價格形成機制,最終是將主要產品的價格逐步市場化,形成新的供需平衡點。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對玉米推行收儲制度改革,原則是“市場定價、價補分離”,並建立了玉米生產者補貼制度。

葉興慶認為,2016-2017玉米年度到明年4月才算正式結束。不過初步來看,改革的效果還是有了初步顯現。比如,理順了玉米上下遊產業鏈,搞活了玉米深加工企業,這相當於擴大了需求。還有,促進了農業的種植結構調整。另外,還促進了玉米品種以及種植地域的差價形成,這樣更符合市場規律。

至於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方面,葉興慶表示,承包土地“三權分置”是適應了承包主體和經營主體不斷分離,以及城鎮化的客觀趨勢。最終促進了經營權向新型經營主體流轉和集中,穩定了新型經營主體的預期,也提高規模經營的比例,提高勞動生產率。至於農村產權,要在產權市場化退出的通道上逐步打通,從而讓留在農村的人有更多的資源,逐步提高農村的承包地、建設用地配置效率。

會議還提到,要統籌推進農村土地征收、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試點。

葉興慶認為,這是方法論上的問題。從之前中央深改組審定的方案,要在33個縣級行政區域做土地改革試點,但是只能選擇一項來改革。其中,有3個縣選擇征地制度改革,還有15個選擇宅基地制度改革,另外15個選擇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

他說,這次要打通三項改革,意味著可以同時推進。而且三項改革是相互關聯的,統籌推進可以更好的發現在土地制度改革過程中的共性問題,也有利於取得經驗,為下一步推進修改《土地管理法》提供實踐基礎。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90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