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深圳國資改革將推 “1+12”政策體系 積極開展開放性並購重組

深圳作為創新之都,國企改革一直走在全國的前列。

深圳市國資委總經濟師胡朝陽近日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深圳堅持“有效市場與有為政府”相統一,推進經濟特區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改革。得益於深圳改革創新能力強、市場經濟相對成熟的良好環境,深圳國資國企在全國探索形成了一批實效好、具有較強引領示範意義的亮點舉措。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深圳完善頂層設計和資本運作制度體系,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開展員工持股,大力推進國有資本證券化,積極開展系統內外開放性並購重組及資源整合,創新實施基金群戰略,在全國37個省級監管企業系統中,深圳市屬國企利潤排名第3位,成本費用利潤率、凈資產收益率分別排名第1位和第2位。

制定 “1+12”政策體系

黨中央、國務院發布《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以來,已陸續出臺了18項改革意見或方案,確立了以該指導意見為引領、若幹文件為配套的“1+N”政策體系。近日,深圳市國資委對外公布,深圳已經制定了 “1+12”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系列制度文件,深圳市委深改組審議原則通過,並按程序已上報市政府。

胡朝陽告訴第一財經記者,“1+12”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系列制度文件中的“1”,即《關於深化市屬國有企業改革促進發展的實施方案》,“12”即12項配套制度,涉及5個範疇,其中屬於厘清權責關系範疇的有權責清單、國企功能界定與分類、容錯機制3項;屬於經濟調整優化範疇的有國有資本結構調整與企業重組整合1項;屬於選人用人範疇的有領導人員能上能下能進能出、中小企業經營班子整體市場化選聘、專職外部董事、後備人才隊伍建設4項;屬於激勵約束範疇的有薪酬分配機制、管理層和核心骨幹持股2項;屬於加強黨的領導範疇的有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章程增加黨建內容修訂指引2項。

胡朝陽表示,深圳市國資監管運營市場化,通過“一張清單、一個基金、三類平臺”,構建以管資本為主的國資監管運營體制。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一張清單”,即國資監管權責清單, 解決國資委和企業的權責邊界問題,將自主經營決策事項歸位於企業,同時加快國資委職能轉變。“一個基金”,即以1500億元規模的國資改革與戰略發展基金為牽引,進而形成5000億元規模的基金群,解決國資委市場化管資本的手段問題,為改革提供強大資金池和綜合金融支持。“三類平臺”,即根據國有資本的商業屬性、公共服務屬性、政府功能延伸三種不同屬性,搭建投資運營、公益類和功能類平臺來管好資本,充分發揮國有經濟的功能作用。

國資混合所有制企業占比75%

胡朝陽告訴第一財經記者,通過引進戰略投資者、增發註資等多種方式,目前深圳國資混合所有制企業比例達到75%,領先全國。

胡朝陽表示,市屬國資積極創新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市場化運作方式,在引進戰略投資者過程中堅持以企業需求和發展需要為著眼點,不簡單采用“價高者得”的方式,推動企業引進符合自身需要的戰略投資者,高新投、特發物業通過“進場公開掛牌+競爭性談判+擇優選擇”三位一體的系統性運作,市場化引入民營資本和戰略投資者,有力促進自身發展。

此外,對特定行業的競爭性企業,創新實行引進戰略投資者同時實施管理層、核心骨幹持股,即符合企業發展需求的戰略投資者以公開掛牌產生的市場化定價入股,同時,管理層、核心骨幹與戰略投資者同股同價,從而同步解決了企業股權價值發現與管理層骨幹持股價格確定雙重問題。對一些特殊企業,實行換股、債轉股、創投入股等措施優化股權結構,加快混合所有制經濟發展。

胡朝陽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深圳率先實現了國有直管獨資公司董事會建設“全覆蓋”,其中外部董事超過2/3,改革力度全國最大,國務院國資委專門在深圳召開現場會推廣經驗。

2016年,深圳出臺《關於加快推進直管企業專職外部董事隊伍建設的工作方案》,推進專職外部董事隊伍建設,已完成首批專職外部董事建庫工作,在2016年底全面實施專職外部董事制度。

深圳建立了企業投資管理正負面清單制度,規定除主業外投資、超過企業凈資產50%以上投資、資產負債率超70%的企業投資、境外投資、參股非國資項目等五類風險較大的投資需國資委備案外,其余均由企業決策。在“放權”的同時,市國資委建立投資後評價制度,深入開展投資後評價。

在薪酬管理制度方面,今年深圳出臺了《關於深化市屬企業負責人薪酬制度改革的實施方案》,註重薪酬改革與企業領導人員選任方式相匹配、註重與優化薪酬結構相結合,不搞層層限薪。

積極開展開放性並購重組

深圳市國資委資本運作管理處處長任萍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深圳市國資委把創新開展資本運作提升到了戰略高度,積極推進履職重點從偏重產業發展向與資本運作並重的“雙輪驅動”轉變,資本運作日益成為市屬國資推動產業轉型升級與實現可持股發展的核心履職手段。

任萍介紹,深圳創新構建了“資本運作規劃+年度計劃+專項考核”的戰略執行目標分解體系,配套建立總額10億元的資本運作專項資金,開創了國資系統資本運作頂層設計的先河。深圳市國資委直接持有包括上市公司在內的企業股權,大力推進國有資本證券化,積極開展系統內外開放性並購重組及資源整合。

對此,深圳出臺了一系列涵蓋具體業務的制度辦法:出臺上市公司股權市值管理指導意見,前瞻性確立國資對上市公司開展市值管理的整體機制;出臺市屬國企管理層和核心骨幹持股的相關規定,為國資開展管理層核心骨幹持股探索了新路。創新制定資本運作獎勵相關實施細則,有力提高企業開展資本運作的工作積極性。

第一財經記者了解到,深圳開展系統內外開放性並購重組及資源整合主要有三種方式,即加強內部資源整合重組,推動上市公司開展產業鏈並購、轉型並購,圍繞“一帶一路”戰略積極開展“走出去”並購重組。

胡朝陽介紹,深圳科學核定企業經營主業,整合企業內部資源,先後完成了水務、地鐵、港口、物流、人力資源、場館和部分金融、房地產資源的整合工作,推進優質資源向優勢企業集中、向上市公司集中,加快企業做優做強。前期,天健集團通過“資產收購+市場化引進戰略投資者+管理層和核心骨幹持股+管理提升”四位一體方式,整合市屬施工企業資源,打造深圳本土施工龍頭企業。

深圳以上市公司為平臺,借助多層次資本市場,積極推動上市公司開展產業鏈並購、轉型並購,推動上市公司通過並購重組快速壯大實力,實現做優做強做大。比如特發信息實施市屬國資上市公司對外股權並購首例試點,通過上市公司換股並購方式,收購民營互聯網及軍工高科技企業,在進一步提升自身混合所有制水平,實現上下遊產業鏈戰略整合的同時,成功進入軍工產業藍海。

此外,借助金融手段支持,發揮市屬國企產業、管理和資源優勢,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對接和引進世界500強、大型央企、地方國企和優秀民企,開展系統外戰略性、開放性並購重組和項目合作,加快市屬企業外溢發展。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712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