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首份商業銀行“互聯網+”報告出爐

12月7日,第一財經新金融峰會在北京萬達索菲特大飯店舉行,第一財經、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以及中金支付在峰會上聯合發布了《商業銀行“互聯網+”創新報告》。

《報告》稱,過去幾年中,伴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供給側改革的不斷深入,中國經濟正式進入“新常態”,加之互聯網應用不斷發展,商業銀行經營的外部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原有的以存貸款為主、“規模至上”的發展模式開始遭遇到越來越嚴峻的挑戰。

商業銀行加快“互聯網+”戰略已成為必然選擇。但需要認識到的是,商業銀行在經營理念、組織管理以及人才儲備方面,與互聯網企業大相徑庭,這決定著銀行的“互聯網+”創新不能也沒有必要去複制互聯網企業的許多模式,而是應該根據自身的現實需求來確定重點方向和內容。

(中金支付常務副總經理史佳樂)

中金支付常務副總經理史佳樂在峰會上發言稱,場景的目的在於促成交易,即使缺乏場景,也可以沿著交易流程打造新的場景。“以國際貿易為例,做國際貿易傳統線下方式非常麻煩,光報價環節就要持續一兩周,而且各個環節涉及的對象都不一樣。可以把這個傳統線下模式集中到一個場景中然後線上化,通過打造場景就能促成交易從而促成支付。”

(包商銀行行長助理劉鑫)

包商銀行行長助理劉鑫在峰會討論中指出,面對互聯網時代的挑戰,傳統銀行需要自我革命,從最底層進行流程再造。

他認為,銀行發展互聯網金融應該設立單獨的事業部,從產品、風險控制、運營到IT和人才激勵,都要根據市場需求的變化進行叠代。只有這樣,才能從一個傳統成熟的組織內孵化出創新的業務單元。同時,銀行也可以選擇與互聯網公司合作,把賬戶、支付等金融服務深度嵌入用戶使用的場景中,從而獲得客戶。

(中國農業銀行網絡金融部副總經理左振哲)

中國農業銀行網絡金融部副總經理左振哲在峰會上表示,傳統金融機構實施“互聯網+”戰略的優勢在於擁有龐大的客戶資源和線下網點、多年積累的風控體系、海量的技術和人才儲備,以及品牌形象的優勢。但是運用互聯網思維和互聯網技術挖掘出這些儲備的價值目前仍存在結構上的短板。

他表示,傳統金融機構可以選擇一個切入點進入互聯網金融,比如服務“三農”,包括搭建電商平臺打通農業產業鏈,幫助農民賣農產品。同時,也可以探索網絡貸款,圍繞大型流通企業,根據上下遊訂單數據,推出互聯網上的快速網貸。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697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