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石油铁娘子

http://magazine.caing.com/2011-02-19/100227084.html

“Madam Wang”是个性复杂的人物——强势时胜于男性,尖锐时胜于西人,温柔时又充满母性
《新世纪》周刊 记者 陈竹

  王莎莉被西方石油圈广为认识,就是2009年年中的那场招标。满大厅的黑西装里惟有一位穿着紫红上装的中国女性。石油领域的女高管本来就少,更何况是在伊拉克这样一个安全形势险恶的伊斯兰国家。

  王莎莉从不把性别差异当回事,“人看人,不是看性别,是看能力”。在西方人士眼里,“Madam Wang”个性复杂——强势时胜于男性,尖锐时胜于西人,温柔时又充满母性。一位美国能源咨询机构的专家第一次拜访中石油伊拉克公司时,王莎莉不客气地说,她不需要PPT讲解。“基本情况我都知道。你只需回答一个问题,沙赫雷斯塔尼卸任后谁会接任?”王莎莉问。

  伊拉克项目的沉重压力,似乎强化了王莎莉尖锐、直接的性格。她的很多决定不仅事关项目推进,还关乎同事的生命安全。将鲁迈拉营地搬离巴士拉美军基地展现了她的勇气。

  最初,在南部作业的所有国际石油公司都挤在巴士拉美军基地寻求安全庇护。这里虽戒备森严,却是反对派袭击的目标。在枪弹声、防空警报声、直升机盘旋声的笼罩下,人心惶惶,而且基地也根本腾不出办公区域。

  王莎莉几经周折才在巴士拉偏西方向约30公里的Berjesia找到一片150米×100米空地,毗邻伊拉克南方石油公司的职工住宅区,离鲁迈拉更近,车程将从1个半小时降到40分钟。

  有的同事不愿搬。当时,包括BP在内的其他国际石油公司也都不动。王莎莉的理论——“最安全的地方也是最危险的地方”,“老百姓中间最安全”——很难得到每个同事的认同。

  但王莎莉还是做出了搬的决定。2009年11月,Berjesia营地开建。中石油伊拉克地区公司办公室主任曹钧清晰地记得,2010年3月,王莎莉视察建设进展后面色凝重,离开前留下一句,“4月20日,我拎包入住。”

  王莎莉担心,如果营区5月前修不好,巴士拉的风沙季和58摄氏度酷暑,将摧毁士气,严重威胁IPT目标的实现。4月20日一早,她提着行李箱,和韩绍国等十多位高管出现在营地门口。

  实际上,王莎莉作为投资方代表,完全可驻扎在迪拜或阿布扎比。“我让别人这么干,自己不干,我没法安心。”王莎莉相信,这个举动本身就传递给伊拉克政府一个信号——“我来投资,我置身于这个国家,我是严肃的。”

  后来,贝克、哈里伯顿、安尼等公司也陆续搬出美军基地,都在Berjesia争取土地,证明中石油更换营地是及时正确的判断。同事们也士气大振。

  战争留下的地雷并未完全排清。2010年7月15日,大庆钻探公司员工乘车前往巴士拉途中遭袭,没有人员伤亡。2010年8月25日,绿洲公司承包商CPECC的分包商巴基斯坦公司一车辆在市内被炸,5名外籍雇员被炸死。

  核辐射是另一个令人担忧的因素。巴士拉是美军投放贫铀弹最多的地方。有资料显示,美国在海湾战争中共向伊拉克投掷了94万多枚贫铀弹。这些有放 射性污染的土壤随着沙尘进入人体,多少会有损害。此外,巴士拉夏季温度常常达到50多摄氏度。在风沙季,巴士拉整天弥漫着沙尘,不见天日。

  在这样的环境里,高薪也难以弥补巨大的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我能做的是和大家一道创造和谐的文化,让大家都happy(快乐)。”王莎莉说。 在由水泥墙、铁丝网和沙袋围成的长方形营地内,王莎莉和同事们种上小树,将中间一条小道称作“长安街”,四周环道是“二环路”,门前空地则是“天安门广 场”。每天早晨7点,王莎莉就站在“天安门广场”给那些等着上防弹车赶赴作业区的同事们送行。

  王莎莉的爱人在中石油秘鲁工作,三个月回一次国;女儿在中联油英国工作,一年回一次国。他们在北京的家,一年300多天都紧锁着门。“如果他们在我身边,我会忍不住分心。”王莎莉说。

  1月28日,王莎莉又飞回伊拉克,和坚守一线的同事一起过年。据说,这是中石油的传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70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