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恒大幫扶大方成企業扶貧典範

來源: http://www.infzm.com/content/121118

"一天等於二十年。"把這句話用在今天的大方縣,一點都不為過。如今,在大方縣鳳山鄉,花園式小廣場,一棟棟雪白小屋圍繞而建,蔬菜大棚、肉牛基地等產業化基地不到一年內拔地而起,展現出與過往貧瘠艱苦生存環境不同的蓬勃生機。而這一切都是基於恒大集團的全方位幫扶措施之上。

許家印在第二批63個重點項目開工儀式上致辭

11月23日,恒大集團結對幫扶大方縣第二批63個重點項目正式開工,40個新農村和23個重大產業扶貧項目同時集中啟建,這也標誌著恒大集團結對幫扶大方縣的扶貧工作將持續、全面、深入的推進。

恒大集團結對幫扶大方縣,始於2015年12月1日,如今一年不到,隨著各項精準扶貧措施全面展開,已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到今年8月31日,已幫助大方縣10494戶、39817人初步實現脫貧,預計到12月底再脫貧40500人,完成總脫貧任務的45%。這無疑創造了精準扶貧的“恒大速度”。

當然,衡量恒大精準扶貧大方的成果,不僅看速度。畢竟,脫貧攻堅,方向比速度更重要。

位於烏蒙山區的大方縣,幾乎是全國最貧困的地區之一,要在三年內實現整縣18萬人全部脫貧,恒大精準扶貧工作的艱巨性可想而知。

為此,恒大通過一攬子綜合措施,建立了全方位、系統化幫扶體系。其中,抓易地扶貧搬遷進度,同步加快解決貧困群眾產業發展問題,是恒大幫扶大方的根本任務。

易地搬遷方面,恒大建設的新農村,配備了家私家電等基本生活用品,實現貧困戶拎包入住,同時帶有產業依托,每戶配建2棟蔬菜大棚,配備肉牛養殖、鄉村旅遊等作為“第二產業”,確保貧困戶“能脫貧、穩得住”。

憑借在房地產方面數十年的開發經驗,同時本著“實用、節約”的原則,通過首批10個新農村的探索,恒大對此次開工的40個新農村進一步優化設計,將原雙拼特色民居改為四聯、六聯和八聯的特色民居,實現了既能“搬得出”,又能降成本,又能節約地,走出了一條可借鑒、可複制、可推廣的路子。

產業扶貧,一直被視為解決貧困戶生存和發展的根本手段,也是脫貧的必由之路和有效途徑。

恒大結合當地實際,發展蔬菜、肉牛、中藥材和經果林等特色產業,為每個貧困戶配備至少兩個產業項目,並27家引進上下遊龍頭企業,形成“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基地”的幫扶模式,實現供產銷一體化經營,幫助貧困人口就地脫貧。

以蔬菜產業為例,恒大通過引進地利集團等16家蔬菜上下遊龍頭企業,建立供產銷一體化的蔬菜產業精準扶貧模式,解決了農戶“種什麽、種多少、怎麽種、賣給誰”的四大難題。蔬菜基地幫扶的貧困戶,戶均種植蔬菜2.5畝,年人均純收入超過4100元。而在肉牛產業方面,更是摸索出“買牛不愁錢,養牛沒風險,產牛有獎勵,賣牛有保障”的一條龍精準扶貧模式,肉牛基地幫扶的貧困戶,戶均飼養肉牛3頭,年人均純收入超過4000元。

此外,恒大還借助吸納就業扶貧、發展教育扶貧、創業扶貧等措施,幫助大方縣貧困群眾轉變發展觀念,從根本上激發貧困地區的發展活力,增強貧困群眾的自我發展能力。

職業技術學院工程進度圖

必須指出的是,恒大的各項幫扶措施並非割裂而行,而是環環相扣,真正做到“輸血”與“造血”並舉,從根本解決脫貧問題:產業扶貧蘊含著發展教育扶貧因素,誌在培育當地群眾市場意識;易地搬遷扶貧,並非一搬了之,通過產業配套,實現安居樂業;吸納就業扶貧既提供崗位,也大力培養合格建設者……即使特困群體生活保障扶貧,也滲透著育人、市場啟蒙和發展產業的因子。

在幫扶過程中,恒大除了出資金,還出人才、出技術、出管理、出思路,由恒大集團副總裁兼扶貧辦主任姚東和300多人的管理團隊,帶領3000多人的扶貧隊伍常駐大方,與大方幹部群眾一起形成攻堅合力,做到大方不脫貧、恒大不脫鉤,大方脫了貧、恒大不斷線。

分析人士指出,在幫扶的過程中,恒大變點式幫扶為整縣推進、變間接幫扶為直接參與、變單一捐資為立體幫扶、變大水漫灌為精準滴灌,形成了民企直接參與精準扶貧的新模式,為民企參與“補短板”,促進“共同富裕”提供了好的範例。

如今,恒大已儼然成為扶貧攻堅戰中的民企中堅力量。恒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在此次開工儀式上就曾表示,民營企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由弱變強,無不得益於黨的改革開放政策和全社會的理解、幫助與支持。飲水思源、回報社會,是民營企業應盡的社會責任。

貴州省省長孫誌剛亦盛贊恒大集團結對幫扶大方縣,為包括民營企業在內的全國各類企業參與脫貧攻堅、促進共同富裕,創造了寶貴的經驗,樹立了光輝的榜樣,在我國扶貧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5031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