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由主板和創業板的現狀聊開的 xuyk的博客

來源: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10b154e0102wgd8.html

    這3個月來,主板逐漸走強,而創業板仍然走弱。請看如下創業板指數與上證指數的日k走勢對比圖:

3個月來,創業板指數(紅綠色)與上證指數(灰白色)的日K走勢對比圖
由主板和創業板的現狀聊開的
 
    上圖顯示,主板與創業板走勢“分道揚鑣”。偏重於做主板藍籌股的朋友認為,創業板盛宴落幕,主板藍籌價值逐漸回歸,價值日趨顯現,它們對中國經濟發展的作用不可小視,所以未來的行情將棄小捧大,很多資金將從創業板流向主板。而熱衷於做創業板股的朋友則認為,創業板經過這半年來的調整,不久將重拾升勢,因為它們是新型產業的排頭兵,代表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時不我待,現在其價值還未充分發揮出來,又因資本總往阻力最小的方向流動,所以創業板將進一步得到市場認可,後市行情可期。
    “主板派”與“創業板派”雙方似乎都圍繞著“價值”而論,都認為自己所做的板塊股票更有價值。其中有個朋友問我:“你怎看?”
    這把我秒殺問倒!因為我不能完全理解和了解市場,只能尊重市場,敬畏市場,所以難斷孰是孰非。不過,我從股市的基本屬性及其邏輯出發,講了一點“答非所問”的內容:
    1、首先,我們把眼光再拉寬一點,看看創業板指數與上證指數的月K走勢比較圖:

創業板指數(紅綠色)與上證指數(灰白色)的月K走勢比較圖
由主板和創業板的現狀聊開的

    由上圖,我們一目了然地可以看出,創業板與主板的走勢是相對獨立的,並無緊密的相關性,也沒此消彼長的運行狀態。它們有時同向而行,有時反向行走;各自的漲跌幅度也無規律,差異很大;還有,創業板的運行周期比主板短得多,也就是活躍得多。鑒於這些特征,目前我們所看到創業板與主板“分道揚鑣”的狀態,只不過是各自行進過程中的一個局部的反向行走的片段而已,據此尚不能斷定,主板將長期走牛走強,而與其同時,創業板必將長期走熊走弱。
    2、有些朋友認為,主板藍籌價值被嚴重低估了,而創業板則被大大高估,泡沫甚大。然從市場有效性角度來看,這個說法未必一定中肯。誠然,A股這一冰火兩重天的現象可謂奇葩,但產生的原因極其複雜。我們知道,制度是市場的靈魂,之所以造成這種“怪象”,市場制度與機制缺失是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比如,直到如今,幾乎所有的上市公司都是只進不出的“不死鳥”,缺少優勝劣汰和吐故納新,以致創業板市盈率高企。我們不妨借美國納斯達克來作解釋。當年,納斯達克泡沫狂飆之時,平均市盈率高達800多倍!後來,泡沫破裂而轟然坍塌,但創造出一大批引領世界經濟的新型產業企業,比如,微軟、英特爾、思科、蘋果、亞馬遜……同時,淘汰了大多數企業。納斯達克指數的成分股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日益體現出這個市場的價值。現在,納斯達克的平均市盈率為20多倍,與另外兩大指數(道瓊斯和標普500)非常接近。反觀A股,如果制度及機制沒有重大改進與完善,那也只能接受“凡是現實的就是合理的”事實,市盈率將會一直居高不下。然而,盡管如此,請勿否定或輕視市場的判斷力,因為金融市場的判斷力與其成熟度無關,所以,創業板有前景的企業一定還會被市場追逐,從某種意義上說,泡沫是催生優秀企業的溫床,它們需要用錢煆燒出來。我們相信這個市場將來一定也會誕生出一大批優秀的新型產業企業。
    3、雖然市場常常是無效的,但不會長期一直無效。主板有些傳統藍籌股長期被低估,一定有其原因與道理,你老是不思進取,不創新開拓,不與時俱進,只靠政策過日子,市場看不到你價值提升,這樣讓人怎麽青睞你,追捧你?現在,國家下決心深化改革,“一帶一路”、PPP、國企改革、國家戰略部署、等等,市場化改革步伐加快,這才有力地推動了藍籌行情,市場給予其更高的估值,合情合理。
    由上“各打五十大板”的評說可見,行情本質上是靠市場發現價值提升而推動的,而不是靠板塊之間的資金流動來產生的。
    我們還可把“創業板與主板運行是相對獨立的”這個特征,延伸運用到做個股上來。其實,各個股票的運行也都有自己的運行路徑,具有相對獨立性,這正是“重個股,輕大盤”投資操作的理論基礎。
    總之,無論是做主板藍籌股,還是做創業板股,都應根據自己的“能力圈”去對待,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關鍵是,要努力去發現它們的價值所在。最後,還是那句話:《認識客觀規律,不要輕視任何一種股票》(2010-05-14)。
    “哈哈!我說了這些等於是沒說吧?”我笑言。
    “好像是,好像又不是!”朋友答曰。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4037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