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1月9日下午,美國總統大選揭曉,共和黨候選人特朗普當選。由於其競選期間視中國為威脅、欲對中國商品征收高額關稅等言論,引發了對於中美關系的擔憂之聲。
這種擔憂似乎情有可原。隨著全球經濟放緩、逆全球化和貿易保護主義擡頭,全球貿易投資近幾年均不及預期,甚至多家機構預測,今年全球貿易額可能連續第五年增速低於3%,陷入30多年來增速最低時期;全球投資增速可能下降10%~15%,難以恢複至國際金融危機前水平。彼時,中美兩國作為經濟規模最大者,理應通力協作,加強經貿協作,共同推動全球複蘇。
然而,從中美官方的發聲,以及中美經濟關系的現狀來看,擔憂似無必要。
首先在當日晚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即致賀電指出,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最大的發達國家、世界前兩大經濟體,中美兩國在維護世界和平穩定、促進全球發展繁榮方面肩負著特殊的重要責任,擁有廣泛的共同利益。發展長期健康穩定的中美關系,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也是國際社會普遍期待。
而此前美國駐華大使鮑卡斯亦表示,無論哪位總統候選人在美國大選中獲勝,都不會影響中美兩國關系。在被問及特朗普競選期間相關言論時,鮑卡斯稱,等到候選人當選就會發現大選中說的很多事並不那麽可行,中美兩國也不會就已經達成一致的議題停止合作。
中美關系健康穩定的必要性,從兩國經濟互相依存上亦可見一斑。數據顯示,2015年中美貿易額達5583.9億美元,美國是中國的第一大出口市場;而中國已超過加拿大成為美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截至2015年底,美對華投資項目累計達6.6萬個,實際投入774.7億美元;中國企業在美累計直接投資466億美元,美國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的第四大目的地。
無疑,當前中美關系總體穩定發展,雙方正共同努力構建中美新型大國關系。當然,由於歷史文化、社會制度和發展水平不同,雙方在一些問題上難免存在不同看法。但中美共同利益遠遠大於分歧,對話合作始終是兩國關系的主流,中國的發展是美國的重要機遇,中美經貿關系的本質是互利共贏。
以啟動於2008年,至今仍在談判的中美投資協定(BIT)為例,截至目前共進行了28輪談判,也是今年G20杭州期間中美元首會晤的議題之一。之所以雙方如此執著,源自於對BIT的看重,可以說是中美之間最為重要的國際投資協定之一。而目前雙方的分歧主要是,美方覺得中國負面清單偏長,而中方認為美國對中國企業投資限制應該更少。
回顧中美關系發展歷程,40年前,兩國領導人以政治家的超凡智慧和遠見卓識推開塵封多年的中美交往大門。40年來,中美關系雖然歷經風雨,但始終向前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給兩國和兩國人民帶來巨大利益。中美關系成為當今世界最重要、最富活力和最具潛力的雙邊關系之一,中美經貿關系已高度相互依存。假如這種關系不是互利雙贏、對美國也帶來巨大好處,就不可能持續、快速發展。而這其中,絕大多數了解中美經貿關系實際情況的美國人、包括美工商界人士,對此均十分清楚。
總之,中美兩國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一個和平、穩定發展的中國,對美國而言無疑利大於弊,同樣,一個穩定、健康的美國,對中國而言也是更有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