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恒大人壽“被約談” 監管規則亟待細化

近日,恒大人壽保險有限公司(下稱“恒大人壽”)在A股市場上掀起一波短暫的波瀾,賺了一筆“快錢”,陷入被監管“約談”風波。

盡管目前恒大人壽的操作未呈現違法違規的跡象,但引起了業內的關註。接受記者采訪的人士認為,恒大的做法與保監會近期一直強調的“保險資金要做資本市場的長期資金”、“保險姓保”等理念相左,對保險資金有所影響;同時,監管規則亟待細化,應給予市場明確的規則指引。

風波始末

11月8日,保監會發布新聞稱,針對恒大人壽股票投資中的“快進快出”行為,保監會約談了恒大人壽主要負責人,明確表態不支持保險資金短期大量頻繁炒作股票,指出恒大人壽應深刻反省短期炒作股票對保險行業及保險資金運用帶來的負面影響。

恒大人壽遭遇“被約談”風波,始於近日在A股市場幾筆“雷厲風行”的操作。

在梅雁吉祥、棟梁新財、金洲管道、國民技術等多家上市公司,均有恒大人壽的短線操作身影,但持股比例在4.95%左右,並未觸及5%的舉牌紅線。今年三季度,恒大人壽對A股個股股票短線操作頻頻。11月1日,梅雁吉祥收到上交所問詢函。根據上交所市場監察信息,恒大人壽通過旗下兩個保險組合賬戶,於9月28日至9月30日買入公司股票9395.83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4.95%;10月31日,上述兩賬戶將所持有的9395.83萬股已全部賣出。

借著迅速清倉梅雁吉祥,恒大人壽迅速被推向了輿論風口浪尖。與此前險資市場的“安邦系”、“寶能系”、“生命人壽系”等舉牌模式不同,“恒大系”正在使用一套全新的操盤方式,即“買而不舉”、趁季報露臉後吸引跟風出貨,又現快刀“割韭菜”。

繼梅雁吉祥之後,棟梁新材再次成為恒大人壽下一個“囊中之物”,路數如出一轍。棟梁新材11月3日公告稱,三季報曾現身公司前十大股東榜的恒大人壽旗下傳統組合A、萬能組合B等兩產品現已退出十大股東榜,9月末恒大人壽持股4.95%。截至10月31日,其合計持股比例已降至0.65%,恒大大舉撤退。

面對金洲管道、國民技術、中元股份三家公司向恒大人壽發函,征詢恒大人壽持有公司股份的意圖。恒大人壽均表態回複:“我司持有貴司股票是基於當時對資本市場的判斷及對貴司價值的合理判斷。”

沒有違法違規的“被約談”

盡管“恒大系”在股票市場買入賣出的手段兇猛,但恒大人壽被約談的事由並未觸及違法違規的底線。

“從這個行為本身來說,目前還沒有證據證明恒大人壽在這幾起操作中有何違法或違規行為,所以至少現在看來這是在規則允許範圍下的正常投資行為,但要註意是否與背後的風控能力相適應。”一位保險資管公司高管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雖然保險資金整體是長線資金,但是並沒有規定長線資金就一定不能做短線投資。

盡管恒大人壽幾筆操作並未出現違法違規的端倪,但按照保監會的要求,恒大人壽應秉承價值投資、長期投資和穩健投資原則,牢牢把握保險資金運用服務主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和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等國家戰略的方向,加強資產負債匹配管理,做好保險資金運用整體規劃,穩健審慎開展投資運作,防範投資風險。

一位保險公司投資經理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恒大人壽這種“快進快出”的短線操作方式,雖然目前看並沒有違反規則,但在險資目前正處於風口浪尖的情況下,無疑與保監會近期一直強調的保險資金要做資本市場的長期資金、保險姓保等理念相左,對保險資金有所影響。

一位不願具名的券商分析師也對《第一財經日報》表示,保險公司舉牌模式自2015年以來盛行,今年年初保監會內部會議精神表示,對個別中小險企資產推動負債快速彎道超車的要嚴格風控,監管層希望保險機構的業務要以長期、長遠為主,真正發揮保險的保障性作用。

事實上,這從保監會主席項俊波今年三次的發言中強調“保險姓保”可見一斑。“保險姓保”是指全行業必須準確把握保險的核心價值在於提供風險保障,其功能在於幫助建立市場化的風險補償機制的作用,而非制造系統風險。

項俊波指出,少數公司進入保險業後,在經營中漠視行業規矩、無視金融規律、規避保險監管,將保險作為低成本的融資工具,以高風險方式做大業務規模,實現資產迅速膨脹,完全偏離保險保障的主業,蛻變成人皆側目的“暴發戶”、“野蠻人”。

這種盛行的險資模式,更多是由險企由負債資產的不匹配造成的。險企通過售賣短期的萬能險、分紅險等理財型產品後,能夠快速聚攏資金投資、賺取利差,但又將保險資金大部分用於投資長期類資產,使得保費和投資資產的期限明顯不匹配、資本輪番滾動下利差明顯縮窄,進而導致現金流枯竭。

“這種模式主要是中小險企在做,客戶買的保險實際是高收益理財,這種產品並不是保障意義的產品,更多是通過提供客戶高收益,聚集資金池,將匯集的保費投資於更高回報的標的,這與寶能舉牌萬科模式有異曲同工之處。”上述券商分析師表示。

不過,上述投資經理進一步分析,這種做法也容易“偷雞不成蝕把米”,造成信用透支,甚至對產品端造成影響。但好處是,一旦要慢慢舉牌一家上市公司,其他投資者不敢貿然進入,有利於其在舉牌前低價吸籌。

“這種做法我們公司並不會效仿,一方面本身大量籌碼集中在幾只股票上,且可能並不是真的看好其長期投資價值,投資風險本身比較高,也與我們偏謹慎的風格不符;另一方面也很可能遭到風控部門的反對。”該投資經理說。

監管規則亟待細化

保監會表示,下一步將繼續加強保險資金投資監管,針對苗頭性問題和重點公司,及時采取相關措施,防範投資風險。

對此,南開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系教授朱銘來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表示,險資進入資本市場尋找好的的機會,在當前經濟增速放緩和市場行情下,風險很大,從嚴監管是方向。但是,應該明確監管規則,規則先行,比如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明確舉牌標的、投資比例不超過多少等,至於“快進快出”這一頻度如何界定,顯然缺乏明確的規則。

朱銘來進一步指出,從政府傳遞信號來看,監管越管越嚴,但規則亟需細化,且規則越細越好。監管部門可出具相關規則試運行,比如明確投資比例、多久買入退出可定義為“快進快出”、提交投資報告制度等,然後在市場調整中不斷完善。

從恒大人壽有關人員的表態來看,將切實落實監管要求,著力杜絕類似行為發生。業內人士預計,短期內恒大人壽在A股市場的“快刀割韭菜”套路有望偃旗息鼓。

對於此次約談的後續影響,上述高管表示,從這件事件的影響來看,這是一堂很好的投資者教育課。相信之後對於險資舉牌概念股,投資者將更加謹慎,讓這種“偽舉牌”的方式較難再達到這樣的結果。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273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