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餐飲O2O火熱表象:成本堆積漸高 內部隱患重重

來源: http://newshtml.iheima.com/2014/1230/148659.html

i黑馬:餐飲業內曾經一度流傳“北飯統、南小秘”的兩家企業飯統網與訂餐小秘書,在今年相繼倒閉,這為當前火熱的餐飲O2O埋了一個伏筆,為什麽已經迎來了餐飲O2O的時代,還會有企業倒閉?在業內專家看來,餐飲O2O或者O2O這種模式本來就是存在隱患的,容易複制、外送成本高、地推過重等諸多因素都成為餐飲O2O的致命隱患。

\且看本文是如何分析餐飲O2O以及團購的隱患所在的。

在互聯網時代,變革傳統餐飲商業模式的重任落在了餐飲O2O肩上。金百萬新推出的準成品,銷售額已經突破3000萬元。從早期的千團大戰,到外賣的平臺之爭,餐飲O2O的商業模式十年中在不斷演變和快速叠代。而能否找準消費者的痛點釋放企業產能,無疑是餐飲O2O模式成敗的關鍵。

 

點評是最早的O2O模式

在業內人士看來,大眾點評類的餐飲點評模式可以說是餐飲企業O2O的最早形態。大眾點評網以“自下而上”的運營模式,即先吸引網友點評,再拉攏餐廳加盟。

雖然點評模式存在很大比例的主觀性,但這恰恰迎合了大部分用戶尋求真實信息的渴求。只要網友點評靠前,餐廳就會主動選擇加盟,加盟後的點擊率就高了,此時推出的優惠活動就能得到更大的收益,大收益換來更多的用戶關註。周而複始,網站和餐廳的曝光率都大大提高。

大眾點評網CEO張濤曾表示,第三方點評只是工具,並非是一種商業模式。大眾點評網的商業模式是依靠第三方客觀公正的評論吸引消費者,從而吸引餐廳加盟。

不過,對於餐飲企業來講,點評雖然可以起到餐廳引流作用,但對於品牌知名度已經很高的餐廳來講,可提供的整體經營利潤提升空間卻不大,消費者仍必須到店堂食,餐企也無法拓展堂食之外的市場份額。
 

訂餐鼻祖倒閉

在點評之後,則是預訂類的訂餐網站。而最具代表型的兩家龍頭企業分別是北京的飯統網與上海的訂餐小秘書,業內曾經一度流傳“北飯統、南小秘”的說法。

然而今年初,在線訂餐始祖飯統網在發展十年之後卻轟然倒下。而另一家訂餐網站訂餐小秘書,如今其業務量也正在萎縮,雖然推出了自己的移動客戶端,但服務內容仍舊創新不夠,並未給自身發展帶來太大起色。

具體來看,飯統網主要運營模式是由飯統網和商家建立協議,消費者需要訂餐時直接撥打飯統網的免費訂餐電話或是成為飯統網的會員後在線訂餐,隨後網站統一給每位訂餐的顧客發送特惠短信,顧客拿著這條短信就能到相應的餐館享受優惠了。這也給飯統網帶來了廣告、返點和餐館會員費三塊收入。

然而在業內人士看來,預訂模式主要解決了消費者優化時間、提升進餐體驗的堂食需求。而且,提供預訂服務的主要是熱門或中高端餐企,具有一定局限性。此外,預訂模式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操作上的成本。每一筆成功預訂背後付出的成本較大,且無法對用戶的消費情況進行詳細的統計和跟蹤。
 

團購隱患漸顯

餐企真正主動嘗試O2O是從團購模式開始的。商家通過團購優惠的形式,以低價爭奪客源,能夠在短期內大幅提升人氣。

不過,一位品牌餐企老板指出,團購的興起,為餐飲企業帶來了更多顧客,但其采取不斷壓低商家利潤,從而提高客流量。這樣看似合理的營銷模式,其實是讓商家慢性自殺。通過團購平臺,的確會使就餐人數出現爆發性增長,但超出餐飲企業的承載能力以及成本上的負面壓力,直接導致飯菜質量走樣、服務接待能力下降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了顧客體驗,降低了顧客好感。

在其看來,隨著O2O的大規模推進,互聯網企業攫取餐飲行業大部分的利潤,由於餐飲企業缺少線上定位、品牌模式以及正確的營銷方式,就不得不受制於第三方平臺,依靠團購來獲得知名度。然而,餐企過度依賴於平臺,是無法辨別有效消費者、無法建立自己的忠實粉絲的,從而流失主要的客戶群體。
 

外賣平臺令餐企成本激增

今年,餐飲O2O的概念已經從團購轉向外賣送餐。業內人士表示,與團購不同,外賣模式不是在餐企原有營收基礎上進行切割,而是為餐企帶來了新的營收增長點,因此被餐企普遍看好,也引來了阿里、百度、騰訊等互聯網巨頭紛紛涉足,掀起外賣平臺的燒錢大戰。

外賣解決了消費者足不出戶、節省時間的吃飯需求,受眾人群主要是白領和學生等互聯網接受程度較高的人群。不過由於外賣與堂食在時間上高度重疊,人員成本很高,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空間釋放帶來的效益。

部分餐飲企業並不看好在線外賣。一位餐企老總給北京商報記者算了筆賬,外賣成本的倒流費用是15%-20%,而這一昂貴成本使餐飲企業很難承受,因此對於餐飲企業來說,開展外賣業務對其營業額的增長作用並不是很大。

其認為,在線外賣增加了物流配送,將餐飲原本就重的模式更加重了。“配送涉及到地域、人員分配和時間管理,很難規模化。”其表示,外賣需要額外的人力、物力成本,“就行業平均水平來說,一個送餐員的月工資為4500元,按每天15單算,平均一單的送餐成本是10元,而用戶支付的送餐費為6元,如果再算上管理費用、物流成本,幾乎沒有盈利空間。”
 

“準成品” 成餐企新盈利點

準成品是金百萬自創的一個新概念,用金百萬董事長鄧超的話說,“介乎成品與半成品之間”,其口號是“有鍋有油只需3分鐘”。

在鄧超看來,每天就兩個飯點兒,有限的餐位,傳統餐飲的商業模式是有盈利天花板的。因此,延伸餐飲經營的時間與空間並釋放剩余產能,一直是眾多餐飲企業追求的目標。

在鄧超看來,做飯主要有三個環節:采買、加工、烹飪。傳統的半成品只解決了加工一個環節,金百萬的準成品則解決了采買、加工以及烹飪的絕大部分環節。“比如宮保雞丁這道菜總共13道工序,那麽前面12道工序金百萬大廚已經全部預制好,消費者在家只需做最後一道工序加熱即可。所有準成品都是按照門店標準統一配料的,與門店菜肴品質完全一樣,而售價只有門店同樣菜品的5-7成。”據相關負責人介紹,準成品自今年3月正式推出以來銷量增長迅猛,目前銷售額已突破3000萬元。

不過,在業內人士看來,準成品模式要求“有鍋、有油”,顯然針對的是家庭消費者,這與其他模式都不相同。它解決了那些喜歡烹飪又沒有時間準備的消費者的需求。從超市里各種速凍食品、方便食品熱銷可以看出,其受眾範圍相當廣泛。不過,O2O的難點始終在線下,金百萬的準成品依托的是30多家線下門店。因此,這一模式並非適合所有餐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25619

四大AMC已發行9期ABS 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重啟呼聲漸高 0

來源: http://www.nbd.com.cn/articles/2015-11-22/964324.html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四大AMC 已發行9 期不良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而商業銀行僅發行1 期,即建設銀行的“建元2008-1 重整資產證券化信托”。

每經記者 朱丹丹

不良資產證券化儼然成為近期業界焦點。《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四大AMC 已發行9 期不良信貸資產證券化產品;而商業銀行僅發行1 期,即建設銀行的“建元2008-1 重整資產證券化信托”。

“對於金融資產管理公司而言,不良資產證券化早已展開,且進行了較好探索,已趨於成熟;而銀行不良貸款直接證券化則進展緩慢,這也是大家這幾年一直關註的。”一位業內人士分析指出。今年以來,銀行不良貸款證券化重啟之聲不時傳出。“不良資產證券化模式的引入,並不是根本解決資產質量問題的良方,而是為化解不良壓力提供了處置的多樣化途徑。不良資產證券化作為一個有效途徑,在本輪證券化試點亟待有所突破。”中信建投的相關報告指出。

基礎資產範圍已涉及多個行業

“我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發行不良資產證券化項目時,在首輪試點期間已趨於成熟和規範化。”日前,中誠信國際信用評級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誠信國際)董事長閆衍表示。

與此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四大AMC 總計發行了9 期資產支持證券(ABS),其中,在我國資產證券化首輪試點(2005~2008 年)時期,信達發行兩期,東方發行1 期;2014年,華融發行兩期,東方、長城各發行1期;2015年,長城、華融又各自發行1期。

此前,浙商資產管理研究院研究員戴苗指出,從入池資產來看,基礎資產均是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從銀行收購的不良信貸資產;從發行場所來看,幾乎全部在銀行間債券市場發行。未來在交易所發行也將指日可待。實際上,相比試點時期,信貸資產證券化的基礎資產主要是住房抵押貸款和汽車金融類貸款等,而近兩年來,基礎資產的範圍有所擴大。以2015 年長城資產發行的“金橋通誠2015 年第一期信貸資產支持證券”為例,其發行金額為13.4 億元,主承銷商為中信證券;入池資產為分屬於6 戶不同借款人的6 筆信貸資產,主要為從商業銀行和信托公司等金融機構收購的不良貸款;同時,分布5 個行業,包括建築及建造業、商務服務業等。

“受資產管理公司行業屬性及不良貸款重組類資產產品特性的影響,該交易基礎資產具有單筆規模較大,單戶集中度較高的特點;同時,其中建築及建造,商務服務業兩個行業集中度較高,易受相關行業波動影響。”中誠信國際指出。

而從特殊目的載體(SPV)的結構來看,上述資產證券化產品采用的也是信托專項計劃,其中受托人為中信信托。

銀行“不良”直接證券化待探索

除資產管理公司外,記者了解到,商業銀行方面,早在2008 年,建行就曾成功發行了試點的不良資產證券化項目。中信建投的報告指出,資產管理公司和商業銀行發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的區別主要體現在目的、出表要求、處置力度等方面,比如資產管理公司的基本任務是處理不良以回收資金,因此更註重回收的時效性;而商業銀行則主要是為了緩解資產質量壓力,降低表內風險等,需要更多考慮處置的合理性,包括定價,風險轉移和隔離等。而伴隨著銀行不良貸款的攀升,銀行不良貸款證券化亟待重啟的聲音漸起。

9 月底,銀監會副主席曹宇曾公開表示,支持通過資產證券化、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平臺等途徑,盤活存量資金,處置不良資產。不過,相比我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發行不良資產證券化項目,銀行不良貸款直接證券化還有待探索。

“商業銀行直接進行不良證券化在技術上可行,但可操作性值得商榷。首先,資產證券化的主要作用是籌集流動性,考慮到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占比仍相對較低,即使證券化,籌集流動性的作用也不大;其次,與其他標的資產不同,不良貸款證券化分散風險的作用也不大。在其他資產的證券化過程中,商業銀行一般會持有部分劣後級的份額,而對不良貸款來說,如果商業銀行通過這種形式繼續承擔大部分信用風險,則就失去分散風險的意義。”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級研究員許文兵表示。

許文兵還進一步向《每經濟新聞》記者分析指出,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證券化的難點,在於產品定價和風險分擔模式上。考慮到不良貸款風險較高,且信息不對稱的特性,同時此類貸款回收處置存在較大不確定性,很難在投資者和商業銀行間就風險和收益問題取得平衡,因此實現證券化的難度較大。

閆衍亦表示,我國開展不良資產證券化時面臨一些問題與挑戰,包括不良資產證券化過程牽涉眾多交易主體,交易結構複雜,必須有完善的法律法規體系來保證運作。在不良資產支持證券的發行定價中,存在著現金流不易預測,定價困難等特點。

 

  • 每日經濟新聞
  • 楊翼
  • 朱丹丹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021-60900099轉688讀者熱線:4008890008

每經訂報電話: 
北京:010-58528501 上海:021-61283003 深圳:0755-83520159
成都:028-86516389 或 028-86740011 廣州:020-89660257

每經網客戶端推薦下載

每經網首頁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0991

直銷銀行自立門戶呼聲漸高 逾20家申請獨立法人

國內首家獨立牌照的百信銀行正式獲準籌建,讓直銷銀行從傳統銀行剝離,成為獨立法人的曙光再現。

根據公開信息,截至目前,國內直銷銀行數量至少已達到60家以上。多名直銷銀行人士均認為,直銷銀行雖然取得了一定發展,但傳統銀行派生出來的直銷銀行,僅是業務的線上延伸,產品嚴重同質化,成為其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將直銷銀行從傳統銀行中剝離,成為獨立法人主體的呼聲漸高。

而百信銀行獲準籌建,讓業界看到了更多希望。第一財經獲悉,目前正在申請獨立法人的直銷銀行已有20多家,預計未來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的落地將會加速推進。

現有體制制約多

“剛開始的時候監管不是很明朗,現在直銷銀行、電子賬戶以及一二三類的賬戶定位越來越清晰,以後直銷銀行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江蘇銀行網絡金融部副總經理沈誌峰說,銀行賬戶是所有資金的起點和終點,虛擬賬戶讓金融服務可以徹底地拋開網點,這將是巨大的機遇。

根據公開信息,自從2014年初民生銀行、興業銀行等成立直銷銀行之後,其他銀行隨即迅速跟進。截至目前,國內直銷銀行數量至少已達到60家以上。除了股份制銀行外,城商行、農商行等中小銀行成立的直銷銀行成為主力。

經過兩年多的發展,部分銀行的直銷銀行也取得了一定成果。沈誌峰稱,從2014年9月份成立至今,江蘇銀行直銷銀行已經積累了300多萬客戶,建立了理財、網貸、支付、生活等四大開放式平臺。而據民生銀行披露,截至2016年12月6日,其直銷銀行客戶數已突破500萬戶,金融資產近530億元。

與此同時,在獲客、差異化、獨立性等諸多方面,直銷銀行都存在不少問題,成為其進一步發展的制約因素。

“目前直銷銀行面臨的問題,一是產品同質化,都是‘寶寶類’的產品;二是互聯網客戶忠誠度不高,只會追逐高收益,這導致了只能拼服務和體驗。為了獲得客戶,開始肯定要給收益補貼,一旦沒有補貼客戶就走了。”深圳農商行網絡金融部總經理林偉斌稱,傳統銀行用直銷銀行分流其他銀行的客戶,必須有合作方流量導入才能形成規模,如果只做一個APP或者公眾號,其意義不大。在產品方面,直銷銀行與網銀、手機銀行幾乎一樣,分不出來差異。

泰隆銀行E融事業部總經理戴新喜認為,直銷銀行要做好,還是要偏向資產端,但現在直銷銀行都是偏理財端,只是作為理財工具。未來直銷銀行應該以做資產為主,把線下搬到線上,並爭取和聯網公司合作引流,將自身產品做強做大。而方向是通過賬戶體系、大數據風控等,將信貸資產在互聯網做起來。

但問題在於,產品導向能否獲得用戶認同。沈誌峰說,直銷銀行應該做服務,如果以產品的方式對客戶銷售,很多客戶不接受。直銷銀行本質是渠道變革。但運營了兩年多以後,發現渠道變革已不能完全滿足直銷銀行,需要對運營進行變革,而如何運營將是直銷銀行面臨的較大挑戰。此外,現有的激勵、考核機制,也不容易吸引直銷銀行的相關人才。

更為重要的是,現有的定位、業務模式、管理機制,都對直銷銀行的發展形成了掣肘。華創證券認為,目前國內的直銷銀行產品特色不顯,同質化嚴重,而且多數尚未實現獨立運營;定位不明,更多為資金獲取渠道;監管政策尚待突破,安全性有待考驗等。

多家銀行直銷銀行人士均向第一財經稱,多數銀行對直銷銀行的定位,都是已有業務的延升、分銷渠道,以配合其他業務的開展,導致直銷銀行缺乏自主,成本、定價也不夠清晰,從而嚴重制約了直銷銀行的發展。

“在銀行里,直銷銀行、網絡金融部只是一個普通的職能部門,凡事按部就班,很難獲得優質的技術開發資源。IT部門不會只圍著你轉,經常不能滿足提出來的改進體驗的需求。”林偉斌說,傳統銀行派生出來的直銷銀行,僅是業務的線上延伸,去掉這一點,原有的銀行物理網點照樣能提供服務。

寄望獨立法人運營

1月5日,中信銀行、百度發起成立的直銷銀行百信銀行正式獲準籌建,成為國內首家獲準籌建的獨立直銷銀行。由中信銀行、福建百度博瑞網絡科技公司作為發起人,分別認購其14億股、6億股普通股股份,持股比例分別為70%、30%。

早在2015年11月,中信銀行就宣布與百度籌建百信銀行,到如今正式面世,整個審批過程歷時14個月,可見監管對商業銀行業務分拆專營的審慎態度。在此之前,監管允許商業分拆運營的業務只有信用卡、資金運營。

根據業內人士介紹,直銷銀行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依靠傳統商業銀行母體,成為事業部、附屬部門,另一種則是建立獨立法人主體。相較於前者,獨立法人的直銷銀行受傳統銀行制度、觀念、產品等限制較少,在業務有更多靈活自主的權利。

除此之外,沈誌峰還認為,在銀行的三類賬戶中,一類賬戶受到嚴格監管後,會慢慢退出互聯網場景應用,三類賬戶使用場景有限。因此,對互聯網用戶來說,二類賬戶將會得到極大的發展,這也將成為直銷銀行的一大優勢。

實際上,隨著現有機制制約因素的逐漸顯現,將直銷銀行作為獨立主體,從銀行中剝離出來的呼聲日漸高漲。1月5日,就在百信銀行獲準籌建的同一天,多家中小銀行發起的中國直銷銀行聯盟在深圳成立。

“能不能提供有競爭力、差異化的產品,是直銷銀行能不能開下去的一個主要因素。直銷銀行要做大做強,必須從銀行里面剝離出來。”林偉斌說,直銷銀行要想獲得發展,必須跟有流量導入的公司成立獨立法人,這是其發展壯大的前提條件和基礎。

成都農商行直銷銀行事業部總經理黃璟也認為,直銷銀行的發展,必須要推動制度性的建設和變革。否則,新業務在舊體系里不可能成長起來,即使剛開始時有一些生機,但很快也會被原來的文化、機制等拖累、影響。

華創證券認為,成立單獨的直銷銀行,可以形成體制機制上的優勢,在成本核算、產品定價上更加明確,在獲客成本及客戶競爭方面更具優勢,對銀行獲取新增客群、增厚客戶基礎,優化負債結構、降低負債成本有重要的意義,也有助於解決直銷銀行的安全性問題。

隨著百信銀行的正式獲準籌建,未來可能將有更多獨立的直銷銀行面世。某股份制銀行人士向第一財經透露,目前正在申請獨立法人的直銷銀行已有20多家,預計未來獨立法人直銷銀行的落地將會加速推進。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31394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