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上周五歐美股市紛紛因美國大選選情的變動而出現下跌,但A股市場本周一在商品市場再掀漲停潮的帶動下繼續穩定前行,上證指數再度逼近3140點的重要阻力位。市場人士認為,A股近來強勢明顯,對境外利空因素反應較弱,但仍不可不防“黑天鵝”事件,年內股指盡管上漲空間較為有限,但從中期趨勢來看無需過於擔憂。
從市場全天的走勢來看,盡管滬深兩市股指在開盤後出現震蕩回落走勢,但很快就在商品期貨再掀漲停潮的帶動下出現回升,煤炭、有色、鋼鐵的權重股輪番表現,使得股指整體仍維持了窄幅震蕩的走勢。上證指數最後報收3133.33點,上漲8.01點,漲幅0.26%,成交2106億元;深成指報收10695.18點,下跌7.39點,跌幅0.07%,成交3008億元;創業板指數報收2130.30點,下跌14.93點,跌幅0.70%,成交797億元。兩市全天合計成交5114億元,較上一交易日再度縮量550億元。
興業證券首席策略分析師王德倫等認為,上周大盤創下2月以來新高,成交放量,不少投資者開始轉向樂觀積極,次新股、股權轉讓等高風險特征個股再度活躍,市場情緒開始有點"小躁動"。短期市場風險偏好有回暖跡象:1)三季報良好,給不少擔心企業盈利的投資者打了"定心針"。2)六中全會及政治局會議後,投資者對改革、轉型和政策連續性的信心增強,對經濟的悲觀預期修複。3)市場對風險的擔憂及敏感度下降。4)養老金入市、深港通、MSCI等也提供了增量資金入場的正面信號。
不過風險雖然鈍化,但仍未消除,後續不排除在市場放松警惕時再次暴露。年底前指數向上大幅突破的空間不足,依舊是"螺螄殼"。周三美國大選結果出爐,或是擾動風險偏好的重要變量。人民幣貶值壓力、意大利憲政公投等不確定性也尚待釋放。因此,雖然短期風險偏好有改善跡象,但仍將受制於海內外風險因素。此外,年底之前,國內流動性邊際收緊、貨幣利率明顯上行,股市也面臨著"大小非"集中解禁的減持壓力和企業資金集中回賬的窗口期。因而,年內指數向上大幅突破空間和動力不足,依舊是"螺螄殼"。
中投證券策略分析師黃君傑也認為,近來外圍市場不確定性上升。美國大選選情出現明顯變化,FBI重啟希拉里郵件門調查,造成希拉里領先優勢縮小,甚至個別民調顯示特朗普領先,標普500VIX指數飆升,市場不確定性上升。本周二若希拉里勝出,外圍市場波動率會有所收斂,風險偏好會有所修複,外圍會較快走出調整周期;若特朗普勝出,預計美股仍有5%-10%的續跌,調整周期將大幅延長。
國元證券策略分析師王明利等則認為,四季度以來,市場的上行主要歸功於兩個方面:一個是資金方面,流入與流出的動力發生了方向性變化,導致實際資金流的凈變化有利於股市走穩;二是經濟數據的全面好轉,增強了市場的信心。或者說這兩個主導因素共同推動了行情的前行。那麽對於中期趨勢的預判上,只要這兩個主導因素不發生重大逆轉,則無需過於擔憂。
不過就短期來講,風險也不容忽視。一是就股市本身來講,今年高拋低吸才能賺錢或者不虧的理念已經深入人心,在臨近前期高點附近時,市場情緒是一個擾動因素。二是海外事件的影響,美國大選、意大利憲政公投、美聯儲加息,都具有較大的不確定性,在此背景下,四季度全球無風險利率易上難下,全球風險資產的波動性大幅提高的可能性在增加。三是市場供需層面,矛盾也比較突出。11月開始至明年1月限售股解禁進入高峰期,單月高點將近4000億元,單月定增解禁高點也將多達3000億元。多方因素共振下,也為市場上行增加了壓力。
國元證券認為,此時尤為重要的是順應市場的風格,金融、基建、資源品等走勢較強,有著基本面的支持,例如其連續數周推薦的券商股,其業績在改善,基建板塊的眾多行業由於財政發力的推動受益明顯,供給側改革初現成效,部分商品價格持續大幅上漲,都會反映在股市上。此外,大資金的偏好也推動了市場風格偏向藍籌股,而以互聯網+為代表的一些被認為是高成長高估值的板塊,也由於各種負面消息頻出而受到影響,繼續走在估值回歸的道路上。由此市場缺乏在短期內扭轉風格的動力,而中小創全面扭轉頹勢則是行情全面大幅上漲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