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匹克體育今日退市 稱將聯合資本打造體育生態圈

11月2日下午4時,匹克體育(01968.HK)從港交所退市,這標誌著歷時3個月的匹克體育私有化劃上了一個句號。

“完成私有化只是第一步。”匹克體育CEO許誌華透露,未來的匹克體育將從單一的體育裝備品牌升級到體育產業集團。

25億港元完成私有化

匹克體育私有化退市的消息由來已久。

就在今年5月23日,這家公司發布了兩份公告,一份是關於上市公司停牌公告,另一份則是關於“變更首席財務官、公司秘書、授權代表及於香港接收法律程序文件和通知書的代理人”。彼時就有市場傳聞稱這是其即將私有化的信號。

直到今年7月,匹克體育匹克才首次公告了私有化得計劃:建議由要約人許氏體育通過協議計劃將匹克體育用品有限公司私有化;提出每股計劃股份換取2.60港元現金,計劃股份包括9.276億股,累計金額約25億港元。

10月28日,匹克體育註冊地大法院正式批準了要約人許氏體育透過協議計劃將公司私有化的計劃。同一日,根據該計劃削減公司已發行股本及相應的向要約人發行股份亦已獲大法院確認。而在此前,匹克體育全體股東大會正式投票通過了私有化決議。

匹克在體育行業為實施私有化?

匹克方面回複第一財經記者稱,7年前的2009年9月,匹克上市,但上市以後公司股價的表現卻並不令人滿意。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在國家關於加快體育產業發展的文件出臺之後,體育產業迎來了黃金時代,國內體育概念股甚至是泛體育概念股都大受投資者熱捧,體育產業被看作資本市場的一片藍海。

對比之下,在體育產業深耕多年的匹克,投資價值反而長期被低估,公司很難有效運用資本平臺,進而影響公司經營業務發展。因此,在公司大股東許氏家族的提議下,匹克實施了私有化計劃。

第一財經記者采訪了解到,匹克此次私有化的過程中,倒是受到不少資本的青睞,諸如道格資本、光大資本、前海母基金、民生銀行、國信證券、廣發證券、西南證券等機構都成為匹克體育股東名單上的新貴。

未來計劃:並購、多品牌

綜合匹克體育近5年的財務數據來看,2010年-2013年公司的營收和利潤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跌,2013年以後實現了穩步的增長。2015年,匹克的全年營業收入31.07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33%,而去年同期為8.75%,增速稍有提升。不過,盈利的增長勢頭卻有所減弱, 2015財年全年盈利3.92億人民幣,同比增長22.33%,而去年同期為31.27%。

此前,徐誌華曾表示, 匹克的主要銷售市場聚焦在二三線城市、特別是三線城市。“在一線城市,高端人群已經被國外品牌占據,我們很難在爭奪這一市場。相比國外大品牌,我們的優勢還在於高性價比,這一訴求更適合低端城市。”

但許誌華強調,二三線城市並不意味著可發展的空間更小。他指出,相反二三線城市實際上“更賺錢”——“越低端的城市,競爭越不充分,因此商品售價越高,利潤也越高。”據他透露,匹克在二三線城市的折扣大約在8~9折左右,而一線城市的折扣通常會被壓到5~7折。

事實上,上述情況並不僅限於匹克體育,安踏、李寧等品牌也面臨在一線大城市競爭不過阿迪、耐克這樣的國外品牌。

雖然從2014年開始,上述幾家公司的在業績下滑後隨著市場政策的利好集體回暖,但這也意味著,本土品牌彼此間的廝殺角逐更加激烈。

“首先,匹克回歸是件好事。眾所周知是他們在港股的估值偏低。如果能夠回歸,這類的公司是受到內地市場青睞的。” 關鍵之道體育咨詢有限公司CEO張慶坦言。不過,隨後他也指出,匹克起家於籃球,但隨著籃球市場的升溫,國內的安踏、李寧也在觸及這一塊兒領域,匹克的壓力開始增大,如今只能說這一方面有特色,談不上是有優勢。在張慶看來,單是在運動產品上想要謀求發展、突破在現今的市場上已經非常困難。因為在價格上,國內品牌主打的是性價比,所以在價格定位上,比拼也很激烈。“唯有通過資本的並購、圍繞產業鏈做垂直性的整合才能夠突圍。”

而對於匹克自身來說,也許也早有打算。

“私有化之後,匹克體育將實施多品牌戰略,完善體育裝備行業國際化戰略布局。”許誌華說,“未來會通過收購和投資國際上體育細分行業優秀的裝備公司,實施多品牌戰略,逐步完成在籃球、足球、網球、馬拉松等大眾體育範圍內多品類、多層次的裝備戰略布局。同時,匹克將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本合作夥伴、體育合作夥伴的資金和資源優勢,建造匹克體育產業生態圈。”

歡迎親們在留言區暢所欲言,並在第一財經客戶端參與提問區的互動哦,您可以到App Store、各大安卓市場搜索“第一財經”或掃描下方二維碼下載第一財經客戶端。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782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