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從浙江回到紅色西海固:紮根農業的創業年輕人

“天高雲淡,望斷南飛燕。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這首《清平樂•六盤山》正是毛澤東於1935年10月帶領中央紅軍翻越長征路上最後一座大山——六盤山後的詠懷之作。而詩中提到的“不到長城非好漢” 中的“長城”也是指今天位於寧夏省固原市境內的秦長城。

六盤山

第一財經記者跟隨由中宣部組織的全國重點媒體“重走長征路”記者團一行來到了寧夏省固原市,親自登上了漫漫黃土地上存留的古長城,也第一次來到了傳說中的“西海固”。

保留在西吉境內的秦長城

紅色“西海固”

寧夏是一片有紅色傳統的土地,1936年10月22日,紅一二四方面軍在寧夏固原市西吉縣將臺堡的會師標誌著紅軍長征真正意義上的結束。這里見證了中國革命的勝利,也書寫了中國紅軍的勇氣和擔當。

毛澤東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中描寫了長征中的情景:12個月光陰中間,天上每日幾十架飛機偵察轟炸,地下幾十萬大軍圍追堵截,路上遇著了說不盡的艱難險阻。我們卻開動了每人的兩只腳,長驅兩萬余里。

長征是中華民族浴血奮戰的歷史,革命老區人民也為長征的勝利付出了沈重的代價,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但因受地理位置的閉塞和氣候幹旱等原因的局限,寧夏這片土地卻有著和它光榮的歷史極不匹配的經濟發展狀況,特別是此行的重點——西海固地區。

西海固地區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南部,是西吉、海原、固原三地的統稱,被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確定為全球最不適宜人類居住的地區之一,也是中國最幹旱的地區。清代大臣左宗棠在上奏同治帝的奏折中,評價西海固:“苦瘠甲於天下。”

此次“重走長征路”記者團來到了寧夏西吉縣將臺鄉毛溝村。這里的山是一座連著一座,腳下走的是黃土地,已經被收割過的山地顯得孤寂。毛溝村有村民約1400人,其中還有150人、120戶家庭靠吃低保過活,貧困在這里不是個案。村里很多年輕人放棄務農,外出打工,大多從事建築行業。

面對著村里年輕人逃離的情況,記者走訪大山里的養羊基地——寧夏本生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時,認識了公司的創始人謝宏義,這個生在西海固,長在西海固,靠讀書走出去的年輕人,如今卻逆潮流而行,懷著發展大農業的理想回到了西海固,回到了故鄉。

回鄉創業的年輕人

謝宏義1979年生在寧夏西吉縣將臺鄉毛溝村,2000年考上了西安翻譯學院,就讀國際貿易專業,成為村里為數不多的大學生。

2010年,他偶然發現中國滑雪戶外用品生產市場的空白,拿出工作7年攢的20萬元積蓄,在浙江省金華市成立了永康市吉賴工貿有限公司,有了自己的滑雪裝備品牌“滑力寶”。謝宏義從一個產品開始做,產品開始銷往國外,也在國內阿里巴巴等電商上銷售,慢慢地,謝宏義生產產品的種類也開始擴大。

2015年,謝宏義在浙江的工廠廠房面積達3000多平方米,雇傭20多名工人,產值1000多萬,年凈利潤達到10%。

就在浙江工廠生意越來越好的時候,謝宏義萌生了回鄉創業的念頭。

對於回鄉創業的動機,謝宏義說:“西海固本來就是貧瘠的代名詞,現在家鄉的狀況是很多地都荒著,因為農民寧願出去打工,也不願在家種地,一家種個十來畝地,沒有多少收獲。我希望能通過我們這一代年輕人的努力能夠讓外面的年輕人看到有創業成功的希望,讓他們也能夠回來建設家鄉。”

在2015年春節回家時,謝宏義發現家鄉品質優良的肉羊價格從每頭1000多元跌倒500多元的谷底。憑借多年做外貿的經驗,他相信,現在是進入養羊業的好時機,養羊能夠帶領村民致富。他隨即成立了寧夏本生生態農業有限公司,決心投身農業。

謝宏義告訴第一財經記者:“本生”的名字來自《論語•學而》,“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在他心中,農業就是國之根本。

圖為謝宏義

從養羊到養駱駝

本生公司主營肉羊養殖及繁育、飼養、銷售,建成占地20畝的種羊繁育及肉羊養殖基地。羊的存欄量長期保持在1200只以上,年最大存欄規模可達3000只。

這里的羊長期吃玉米、油渣、麥麩等無添加劑精料,羊糞又作為農家肥種植玉米、多彩土豆、苦蕎、牧草等,農作物在種植過程中不使用農藥,形成綠色、循環的可持續經濟。

謝宏義告訴記者:“我們的羊食用無任何添加劑的飼料,喝的是山泉水。寧南地區天氣涼,羊的生長速度慢,但品質高,沒有膻味兒,羊肉韌性口感非常好。”

經過2015年的初步銷售,東南沿海地區,尤其是浙江、廣東、上海的客戶對本生公司的羊肉品質非常肯定。謝宏義正計劃把羊的存欄量擴展到2萬只,積極打響“本生”農業品牌,嘗試做羊肉的精加工,以期提高農產品市場價值,把更多利潤留在當地。

謝宏義的養殖場

除了養羊業外,山地農業也是本生公司的一項重要業務。謝宏義從農民手里流轉了1000畝山地用於種植多彩土豆、苦蕎等農作物,今年已經種植了500余畝。

本生公司現有固定員工12人,農忙時以每天約120元的工資雇傭當地農民完成播種、鋤草、收割的工作,解決了部分當地剩余勞動力就業,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公司還采用訂單農業的方式與農戶合作,農戶滿足公司對生態農產品和羊的生產標準後,公司統一高出市場價格收購,帶動周邊合作社、養殖戶、農戶的共同發展,致力創出一個屬於本地區的特色農業優質品牌。

除了目前已經運營起來的肉羊養殖和農作物種植業外,謝宏義還計劃利用毛溝村距將臺堡只有5公里的區位優勢在紅色旅遊方面進行新的嘗試。

謝宏義告訴記者:“固原是古代絲綢之路的重鎮,也在一帶一路建設的路線上,我養了4頭駱駝,準備組成駱駝隊,把休閑旅遊與‘一帶一路’結合起來,讓遊客在旅遊的時候能夠騎上駱駝感受一下絲路文化。”

“你我都不去擔當,那讓誰去擔當?”

在與記者交談中,壯誌滿滿要在山溝溝里發展大農業的謝宏義也時而在話語中透漏出這兩年來的累和難。

就養殖業和種植業這兩項,謝宏義已經在羊棚、設備和打井等基礎設施方面已經累計投資300多萬元。按目前每只羊50~60元的盈利,每年3000只羊算,肉羊養殖年盈利約20萬,即使加上土豆、苦蕎的收益,謝宏義離真正盈利還有很遠很遠。

除了投資高、回報慢外,謝宏義發展農業還面臨著農業用水嚴重缺乏的限制。

謝宏義說:“我們現在主要是靠山泉水,但還是有很多地都是旱地澆不上水。像今年夏天缺水的時候,我們的羊都是從外面拉水來喝,一方水是兩塊錢。”謝宏義也正在和當地水利部門協商,希望能夠建人工壩蓄水,解決用水難題”。

另外,村里道路建設仍然滯後,後期發展旅遊業還有融資困難。

對於謝宏義“回鄉務農”的決定,他的父母也非常不理解和反對。謝宏義也知道父母不支持的原因,“父母把你從山溝溝里供上大學,又跑到山溝溝來種地,父母肯定是不願意的。在父母的思想里,就是種地太苦,他們不願意讓孩子再受苦“。但謝宏義對記者說:“如果每個人自己都不願意建設自己家鄉的話,那讓誰去建設?如果你不去擔當,我不去擔當,那讓誰去擔當?”

顯然,眼前這片紅色熱土需要多一些像謝宏義一樣有能力、有膽識、有擔當的青年,身體力行,為這片黃土地拼出一個更美好的明天。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21213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