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濟新常態和去產能的雙重壓力之下,今年三季度新增就業比去年還多了1萬人,超出了業內預期。然而,城鎮本地戶籍失業人口再就業指標出現的下滑跡象,卻讓政府部門對於當前的就業形勢不敢掉以輕心。
第一財經記者獲悉,前三季度外來農業戶籍的就業情況明顯好於城鎮本地戶籍人口。由於煤炭鋼鐵去產能行業職工主要是本地戶籍的國企職工為主,雖然去產能還沒有進入大面積安置職工的“攻堅”階段,但失業壓力已經開始向勞動力市場傳導。
人社部新聞發言人李忠在25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1-9月,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67萬人,提前完成了全年1000萬人的目標任務。三季度末,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4%,低於4.5%的年度調控目標。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426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25萬人,完成全年120萬人的目標任務。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歷年的發布情況得知,每季度人社部例行通報的就業指標包括城鎮新增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以及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這四個項。
2015年第三季度的數據顯示,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66萬人,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435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129萬人。三季度末全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5%,保持在較低水平。
今年三季度與去年三季度相比,城鎮新增就業和城鎮登記失業率略有好轉,分別比去年增加了1萬人和下降了0.01個百分點,但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和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這兩個指標出現了9萬和4萬的下滑,這種下滑在近年來非常少見。
一葉落而知天下秋。第一財經記者還了解到,今年以來雖然城鎮登記失業率變化不大,但受到去產能的影響,城鎮登記失業人口出現了小幅上升。
此前曾有估算,煤炭、鋼鐵兩個行業在化解產能過程中將涉及180萬職工的分流安置,包括煤炭系統130萬人和鋼鐵系統50萬人。新華社則也稱,今年安置鋼鐵、煤炭行業在化解過剩產能中的分流職工,涉及80萬人。
值得引起關註的是,從目前去產能的進度來看,“關高爐”“停煤礦”的進度明顯快於職工安置的進行。一些工廠雖然已經停工,但職工仍未與企業解除勞動關系,並沒有納入到失業統計中,未來他們的去向將成為影響城鎮失業率的重要變量。
目前地方政府很多采取延期安置的辦法,本應今年安置的職工很多推到了明年。 從目前各級政府的表態來看,“去產能”過程中的職工安置是今年以及明年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人社部下一步的就業安排中,將“多渠道穩妥有序做好化解過剩產能中職工安置 ”作為做好重點群體就業的首要工作。
李忠表示,將加強對困難地區幫扶,以去產能任務重、待崗職工多、失業風險較大的就業困難城市和企業為重點,繼續開展困難地區就業援助專項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