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31城失業率三年來首次低於5% 東北用工需求低迷

在宏觀經濟企穩的同時,就業態勢整體比較穩定。

在19日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盛來運介紹,目前就業好於預期,前三季度城鎮新增就業1067萬人,提前一個季度完成全年預期目標。9月份31個大城市的城鎮調查失業率低於5%,這是自2013年6月份以來首次低於5%。

31城失業率三年來首次低於5%

如何看待這一數據?首先,我們來看一下去年同期的數據。2015年前三季度,全國城鎮新增就業1066萬人,今年的新增就業總量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但為何在總量持平的情況下,失業率卻出現明顯下降?

這其中的關鍵就在於人口結構變化,尤其是年輕勞動力資源數量的下降。16-59歲的勞動年齡人口數量近幾年每年減少300到400萬人左右,這意味著從供給方這個角度來看,勞動力市場供求壓力有所減輕,這也是有利於調查失業率的降低。

其次,就業穩定與中國產業結構調整有關系。盛來運說,近幾年中國產業結構最大的變化是由原來的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型,去年三產比重中服務業占比第一次超過50%,這個轉型對中國就業帶來深刻的影響,整個經濟體對就業的彈性在增加。而三產對勞動力的需求是增加的。

貴州省政府參事、貴州省社科院胡曉登教授對第一財經分析,相比一產、二產,三產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對就業的拉動作用明顯要大很多。尤其是隨著農業規模化、現代化和工業信息化,一產、二產的就業容量在下降,相反三產的就業容量在不斷提高。也就是說,盡管近年來經濟增速在趨緩,但隨著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整體的就業態勢仍比較好。

就業領域新變化

這種產業結構的變化體現於就業領域方面。國家發改委近日發布的《2016年上半年就業形勢調研報告》(下稱《調研報告》)也指出,目前我國就業保持總體穩定。同時,就業領域也出現了一些新情況、新變化。

首先,共享經濟茁壯成長,催生了大量新就業形態。隨著移動互聯網、APP、移動支付等新技術、新應用的出現,共享經濟迅速發展,汽車共享、住宿共享、社區服務共享等新經濟形態不斷湧現,催生了大量新增就業機會。

據國家信息中心初步測算,2015年,我國共享經濟市場規模約1.95萬億元,全職從業人員約1000萬人,平臺企業員工超過140萬人。58同城網大數據分析顯示,今年上半年專車共享領域用工需求同比增長了36.4%。

其次,消費升級催生新動力,服務業吸納就業能力明顯提升。隨著消費結構的優化升級,各類新服務不斷湧現,教育、文化等發展型消費需求持續提高,吸納了大量勞動力轉崗就業。今年上半年,58同城網大數據分析顯示,教育、娛樂、醫療保健行業用工需求同比分別增長57.1%、40.2%、13.6%;四川省城鎮新增就業中服務業占比達72.42%,同比提高8.72個百分點。

返鄉創業也成為一大亮點。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深入推進和返鄉創業支持政策的進一步完善,農民工等人員返鄉創業意願不斷增強,返鄉創業人數不斷增多,創業帶動就業效果顯著。2015年,山東省返鄉創業人員同比增長了一倍左右。山東省泰安市大力發展農村電商,帶動2.2萬農民工返鄉創業,直接吸納了8.7萬余人就業。2012—2015年,湖北省返鄉創業帶動就業人數由167.5萬人增長到了341.4萬人,年均增長約27%。

阿里研究院9月發布了國內首份返鄉電商創業研究報告。報告指出,返鄉電商創業正在成為一種新的潮流,電子商務有效釋放草根創造力,成為推動年輕人返鄉創業的最大動力。

報告指出,近兩三年,年輕人離開大城市、返鄉創業,在浙江、江蘇、廣東、福建、河北等地廣泛湧現。年輕人回到家鄉後,創業方向大多與電子商務相關,有的通過電商平臺銷售特色產品,有的幫助鄉親們網購生活生產用品,有的承接本地的電商快遞服務,等等。年輕人返鄉創業,為本地發展註入新的活力、帶來新的面貌。

東北等地就業需求低迷

不過,盡管就業形勢總體平穩,發改委的調研報告也指出,在多重壓力交織疊加下,就業領域依然面臨一些挑戰和問題。

這些問題包括,新增就業壓力與轉崗安置困難並存。今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約有765萬人,同比增加16萬人。再加上中職畢業生和初高中畢業後不再繼續升學的學生,需要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保持在1500萬人左右,新增就業任務處於高位。

同時,受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化解過剩產能加快推進等影響,轉崗就業壓力加大,一些技能單一、年齡偏大的職工轉崗安置較為困難。

其次,部分傳統產業和資源型地區用工需求低迷。受市場需求不旺、產業結構加快調整等因素影響,重化工業、建築業等一些傳統產業就業崗位減少,東北地區、山西等部分資源型省區經濟繼續低速增長,市場用工需求有所下降。

再次,返鄉創業基礎設施不完善與要素瓶頸制約問題亟待解決。雖然各地加大了創業孵化基地、創業園區等平臺建設力度,但與快速增長的返鄉創業需求相比,仍顯不足。一些地方生產、生活配套不完善,物流、交通等基礎設施發展滯後,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返鄉創業熱情。

調研報告認為,做好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就業工作,要聚焦關鍵環節、脆弱環節、基礎環節,把握好新舊動力、產業、區域、人群四個方面的抓手。

其中,在區域方面,調研報告提出,既要發揮中心城市吸納就業的龍頭帶動作用,更要通過發展農村電商支持返鄉創業、加快培育經濟困難地區接續產業和就地就近就業機會。一方面,要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擴大中心城市吸納就業龍頭作用,創造更多區域性經濟和就業中心。另一方面,也要通過發展農村電商支持返鄉創業,積極培育接續產業,緩解困難地區經濟發展和就業壓力。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94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