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KIZ Archives


紐約爆炸案確系恐怖襲擊,希拉里正等著大嘴特朗普出錯

“我聽到了巨大的爆炸聲,整棟公寓樓都在震。”爆炸發生時,50歲的加布里埃利(Danilo Gabrielli)正在家里看電視,他是公寓里第一個沖到現場的人,“我們聞到了一股濃烈的很像硫磺的味道,然後看到了那棟建築里冒出黑煙。”

當地時間9月17日20時30分,紐約曼哈頓區切爾西社區西23街第六大道和第七大道之間發生一起爆炸事件,路人四散奔逃,已造成29人受傷,其中一人重傷。爆炸點附近多處建築外墻受損,店鋪玻璃被震碎。

幾小時後,紐約市市長比爾·德布拉西奧在新聞發布會上表示,此次爆炸是一次“蓄意行為”。但目前還無法確認此次爆炸是否為恐怖襲擊,也無法確定和當天早些時候發生在新澤西州慈善長跑活動現場的爆炸案是否存在具體關聯。

當地時間18日早些時候,紐約州州長安德魯·庫默(Andrew Cuomo)表示,這起爆炸事件確系恐怖襲擊,但與國際恐怖組織沒有關聯。

紐約正舉行第71屆聯合國大會,在發生爆炸事件後,紐約全城高度戒備。

發現第二個可疑爆炸裝置

紐約警方反恐部門很快在推特上發布了一張被炸變形的垃圾桶的照片。有調查人員稱,爆炸是在路邊的垃圾桶中間發生的。隨後,紐約警方派出大批警力,動用機器人和警犬,在附近街區展開搜索,重點搜查路邊的垃圾桶和車輛底盤。

就在爆炸發生3小時後,調查人員在4個街區以外的西27街發現了第二個可疑爆炸裝置——一只綁著鐵絲和手機的高壓鍋,但目前警方尚不知曉高壓鍋內為何物,只是警告附近居民遠離該街區,隨後把可疑物裝進了一個專用爆破圓筒內帶離現場處置。

在2013年的波士頓馬拉松爆炸案中,兩名襲擊者也是利用高壓鍋制造了兩起爆炸。

警方在臨近街區的視頻監控中看到,第一個爆炸物外觀看上去像是一個大的工具箱,被放在一個在建建築物前的垃圾桶之內或附近,而爆炸的沖擊力把其中一個垃圾桶炸飛到路中間,警方對這棟建築也展開了調查。另外,警方在監控中發現事發前有一個人接近爆炸地點,但目前尚不能斷定此人與爆炸案有直接關聯。

爆炸案發生的切爾西區是曼哈頓比較繁華的街區之一,酒吧、餐廳遍布,離紐約地標帝國大廈也不過幾個街區。事發時正是周末晚餐聚會高峰期間。

值得註意的是,13日下午,第71屆聯合國大會在紐約聯合國總部開幕。9月20日至26日將舉行本屆聯大一般性辯論,這期間還將舉行一系列高級別會議,紐約作為聯合國總部所在地,即將迎來多國政要。在發生爆炸事件後,紐約全城已高度戒備。

當天發生的針對群體的襲擊案不止一件。

就在17日早,在新澤西州由美國海軍陸戰隊組織的一次幫助退伍軍人及犧牲軍人親屬的慈善長跑上,一枚由鐵管制成的自制爆炸物在垃圾箱中爆炸,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但當局立刻取消活動,撤離附近數十戶居民。

而同樣在當天晚些時候,明尼蘇達州聖克勞德一家購物中心內發生持刀傷人事件,造成8人受傷,兇手被警方擊斃。聖克勞德警察局長布萊爾·安德森透露,行兇者曾提到宗教口號,但目前暫不能把事件定性為恐怖襲擊。

在“9·11事件”之後的15年來,美國本土不斷遭到恐怖襲擊的困擾,甚至有不少學者認為恐怖襲擊將成為美國未來的常態。別無選擇的民眾只能在恐襲陰霾下生活,整個社會逐漸變得草木皆兵。

特朗普率先下結論

對於類似爆炸案,美國情報和安全部門的後續處理經驗不可謂不豐富,但是只會在擁有充分證據之後才對外發布調查結果。

不過,在警方對此次紐約爆炸事件得出結論之前,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已經給出了自己的判斷,稱在紐約爆炸跟恐怖主義有關。

“在我們生活的這個時代,各位,我們最好變得非常強硬,非常非常強硬。我們的世界、我們的國家正在發生這樣一件可怕的事情,我們要變得強硬、聰明而警覺。”正在科羅拉多州競選拉票的特朗普在走下飛機後幾分鐘就對紐約的爆炸發表了聲明。但很容易註意到的是,呼籲美國變得更強硬的調調是特朗普在反恐政策上的核心姿態之一,此前的奧蘭多酒吧槍擊案之後他就曾如此表態。

而同樣在競選途中的民主黨候選人希拉里出言則更為謹慎,認為“重要的是了解這類事件的真相”。

“我想,在掌握了信息之後再下結論總是更明智的,因為我們都還處在事態尚未明了的階段。”作為久經沙場的政客,希拉里的表態十分嚴謹,相比之下,特朗普這位“非傳統政客”更容易讓人覺得“不專業”和魯莽。

“10月驚奇”提前到來?

在此前的初選和如今的大選階段,每次無論是美國本土還是海外發生恐怖襲擊事件之後,特朗普在國家安全上的一些關於反移民的極端政策往往能收獲不少輿論和民意支持。

比如此前致50人死亡的奧蘭多酒吧恐怖襲擊案發生之後,特朗普就指責奧巴馬和希拉里軟弱,稱兩人閉口不談宗教極端主義,應該立刻下馬和退選。這樣的言論聽起來極端,但因短期內民眾極度痛恨恐怖主義的情緒高漲,特朗普的一些極端言論總能為他在民意上爭取到一些空間。

大選所關註的事務絕非僅僅是反恐,為某個事件變得憤怒的選民最終也將趨於平靜。民調顯示,特朗普並不能借此長期占據優勢。盡管如此,還是有分析認為,在11月的大選之前,任何恐怖襲擊事件都將令特朗普的極端政策占據上風。

這正是美國大選政治術語中所謂的“10月驚奇”,即在離11月大選非常近的一段時間里,一些事件足以改變選民的態度,選情可能因此扭轉。最具代表性的一次事件是,2004年克里對陣小布什的大選中,本·拉丹在10月底突然在電視上現身,指責小布什掩蓋美國中東政策的真相。但此舉反倒幫了小布什。共和黨抓住克里所屬的民主黨在安全問題上的軟肋,稱拉丹此話的言下之意是希望在反恐問題上表現軟弱的克里上臺。最後,小布什成功逆轉獲勝。

對希拉里有利

“到目前為止,從初選到大選,無論是英國脫歐,還是奧蘭多槍擊案和法國尼斯的恐怖襲擊這類黑天鵝事件,基本沒影響到民意。在美國本土,這還是一把雙刃劍。”中國社科院美國研究所助理研究員刁大明認為,如果紐約爆炸案繼續發酵,會瞬間吸引媒體和公眾的註意,降低對希拉里“健康門”的關註度,這對希拉里來說反而是一個幫助,兩人的對決會出現“又開新局”的局面。

就在11日,希拉里在“9·11”事件紀念日活動現場突然離去,其私人醫生隨後宣布希拉里日前被診斷染上肺炎,希拉里的“健康門”開始發酵。特朗普適時在電視節目中公開體檢報告,希拉里也表示將公布更為詳細的健康報告。公眾開始關心自己能否迎來一個身體健康的總統。

刁大明表示:“媒體的焦點和兩黨選戰的焦點,在此後會重新回到反恐和安全的議題上來;而在這一點上,未必特朗普有先手。”

美國廣播公司和《華盛頓郵報》9月初的一次民調結果顯示,50%的人更相信希拉里處理恐怖主義問題的能力,而相信特朗普的為41%,此前的民調也顯示民眾在反恐問題上更支持希拉里。

“在國家安全和反恐問題上,兩個人難分上下,很難說誰更有優勢,特朗普雖然狠話頻出,但是我個人覺得,一些中間派和溫和的共和黨選民會越來越多地覺得特朗普的極端說法並不是問題的解決方案,反而是問題本身。所以他未必在這個問題上會有太大的優勢。”刁大明認為,如果刨去“郵件門”和“健康門”等事件的影響,希拉里在反恐和安全政策議題上還是比較有話語權的。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15366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