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吐槽下鵬華美國房地產基金,順帶歡迎新指數化產品 張翼軫

http://xueqiu.com/3559889031/24375825
近期看到廣發基金關於美國房地產指數的發售公告,頓時為國內那些希望投資美國房地產REITS的投資者感到高興——他們終於不再只有鵬華美國房地產這麼一個糟糕的標的可選了,終於有指數化產品了。

作為一個對主動投資相對寬容的指數化投資者,我一般很少對指數化基金冷嘲熱諷。但是鵬華美國房地產這只基金卻幾乎聚集了主動管理基金的所有毛病,堪稱「標本」,讓人實在不能不吐槽下。

鵬華美國房地產基金雖然是一個主動管理基金,不過某種程度上其實是一隻「類指數化」基金,從下面的十大持倉股我們就能看出,和其跟蹤的MSCI美國房地產指數的持倉還是很接近的,10大持倉股中有8個也是指數的十大持倉股,剩下的兩隻也在指數中排12和13。這種被稱為「指數基礎上加加減減幾個點」的類指數投資方法,其表現一般很難創造太多超額收益的,當然一般也不會大幅跑輸。

查看原圖
當然,我說的是一般。顯然,鵬華美國房地產不是一般的,所以從下面的歷史回報統計我們就可以看出,從基金設立以來,其是大幅跑輸指數的。

查看原圖
顯然,在2011年末到2012年間,鵬華美國房地產是大幅跑輸指數的,每年都在10%左右。這對於一個類指數化投資的基金而言,也算是比較難做到的「豐功偉績」了。那麼鵬華的美國房地產基金為何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再看下面的淨值走勢圖就一目瞭然了:在基金成立的最初四個月中,鵬華美國房地產幾乎是空倉的,就是這段時候恰好錯過了美國房地產基金20%左右的升幅——這可算是國內許多主動管理型基金的毛病,一看跟蹤標的漲得快就想等回調減倉,結果往往錯過行情,輸在起跑線上——不得不承認,看清市場波動做好擇時真不是容易的事情——至少在最初4個月中,鵬華美國房地產沒做對。

查看原圖
事實上,即使到2013年,鵬華美國房地產依然不是全勤投入,根據持倉表格顯示,其持有的銀行存款比重達到17.9%,快接近20%了。所以鵬華美國房地產在2013年一季度繼續跑輸指數也就不奇怪了,指數上漲7.52%,但基金倉位也就8成出頭,照此推算對應的收益也就6.17%,很不幸即使持倉的部分此基金似乎也沒跑贏,所以實際淨值增長只有5.01%,又跑輸了2.51個百分點。

當然,上述還不是最糟糕的。看看下面的基金費率吧,為了上述如此糟糕的管理,持有人每年竟然需要支付1.5%的管理費和0.3%的託管費,兩者合計可就是1.8%的費率。需知MSCI美國房地產基金過去10年的年化回報也不過是10.9%,給這每年1.8%的費率一扣,可就只剩下9.1%了——前者可以在10年間把1萬元變成2.81萬元,而後者只能變成2.39萬元,當中的0.42萬元大半落入了基金公司的囊中。

是的,鵬華美國房地產基金犯了主動型基金最常見的三個錯誤:(1)高昂的管理費;(2)擇時錯誤導致不該有的空倉期和眼下較高的現金比率導致嚴重滯後基準;(3)類指數化的投資風格。

正因此,如果我們有了新的選擇,對這樣的基金能免則免——尤其是在有了廣發美國房子產指數基金之後。作為指數基金,一個基本的好處就是管理成本下降,廣發收取的是0.8%的管理費+0.3%的託管費,合計1.1%,比鵬華還是要低0.7個百分點的,這意味著10.9%的年化收益只會被削弱到9.8%,10年下來1萬元變成2.55萬元,要多出0.16萬元。

當然,這麼寫絕對不是為廣發美國房子產指數基金打廣告——作為一個可以直接投資美國股市的投資者,廣發這樣的產品對我毫無吸引力。和廣發美國房子產指數基金同樣跟蹤MSCI美國房地產基金指數的先鋒房地產基金ETF(VNQ),其年管理費你猜是多少?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0.1%,這意味著管理費造成的損耗幾乎可以忽略——更難得的是,自2004年9月推出迄今,其通過優秀的管理水平,年化收益是8.92%,反而比指數同期8.85%的收益略高,不但抵消了管理費的不利還產生超額收益,難能可貴啊。

當然,如果說管理費還是中美市場環境不同的無可奈何,那麼廣發基金官網發佈的一篇廣發美國房子產指數基金擬任基金經理邱煒的採訪中透露的建倉策略就讓我捏把汗了:

《中國經營報》:新基金成立後採取的建倉策略是什麼?

邱煒:鑑於目前的市場狀況,由於市場擔憂美聯儲的退出,市場面臨調整,預計發行完畢後,調整將進入尾聲,我們將採取謹慎建倉的策略,根據今後美聯儲的最新策略靈活調整我們的建倉策略。


指數基金還要去擇時還要緩慢建倉,萬一看錯方向,恐怕又要步鵬華美國房地產基金最初四個月慘痛教訓的後塵了吧?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64066

我的指數化策略 行動機器

來源: http://xueqiu.com/3110811825/31826914

80後微散一枚,由於工資微薄,投得太少,說自己是小散都有點太看得起自己了。從拿第一份工資開始,我都在重複做著一件事:把大部分的工資都買成股票。我的策略是這樣的,建立一個50支股票組成的指數化的投資組合,然後適時地進行加倉,同時每年分紅後進行再投資。有人說什麽“把有限的雞蛋放進幾個籃子里,然後看好”對我來說有點不現實,因為我沒有能力分辨籃子的優劣,我認為投資的第一個要點就是忘記想要靠投資發財的想法,財富穩步增長就行,慢點無所謂。
     現在的持倉是這樣的,如圖(可能很多人看了以後都會覺得我是個奇葩):

對於一個投資剛剛兩年半的微散,本人對自己的成績還是比較滿意的(期望比較低的緣故吧?)

      選擇指數化的原因不難理解,作為一個微散,我不迷信自己的選股能力。基金經理都做不好的事,我沒理由比他們做得更好。準備開始投資前反複看了很多書,《戰勝華爾街》《聰明的投資者》《證券分析》《超越金融》《貨幣金融學》《巴菲特致股東的信》……,都是非常棒的書,但書中的內容更像內功心法,需要內化,難以實踐。直到看到了約翰博格的書,才找到了方向。

      我有一些自己的標準,可能就是看《戰勝華爾街》這些書時候形成的。下面簡單羅列一些:

分紅(豐厚的分紅代表著企業有著雄厚的財務實力,不需要為了保證下一年的生產投入大量的資金。漲得再好的鐵公雞我也不要,中國沒有伯克希爾哈撒韋。)
主營業務毛利率(毛利率不能低於20%,毛利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出企業在行業中的定價權,不知道我的理解對不對?)
凈利率(看完毛利率,再看凈利率,可以大致看出企業的運營效率。)
非流動負債(我很在意這個,企業不欠人錢才能熬過這段經濟不景氣的日子。不過如果非流動負債是可轉債的話,我還是會考慮的,因為公司發行可轉債的時候根本沒想到要償還?)
不能是房地產行業,包括建築材料一類的行業。(這是非常諷刺的,因為我在房地產公司工作,我一直不看好這個行業……)
簡單的產品(那種需要不斷設計新產品來滿足消費者日益變化的需求的企業難以長久。)
壟斷、特許經營權(傻瓜都能經營好的企業是我非常喜愛的,所以我會看上一些以城市命名的企業,XX水務、XX電力、XX高速、XX燃氣,這都是我的標的之一。我知道這都是低層次的壟斷,但這恰恰是最容易分辨的壟斷形式,並且這些企業真的很賺錢,分紅又多。)
大股東持股(大股東應該有絕對的控制力,否則公司誰說了算?)
凈利潤(前景再好,沒有真金白銀入賬一切都是浮雲。)
不能曾經是ST、*ST(我有點強迫癥,別告訴我你已經從良了……)
還有一些類似市盈率、市凈率估值就不提了……

按照上述思路篩選下來,符合的要求的股票組成一個股票池,之後挑估值合理的買。構建了一個組合以後就只要等著發工資和分紅就行了,然後就是再投資。

我的這種策略怎麽樣呢?大家說說看,我需要你們的指點。
最後挑自己最喜歡的幾個公司艾特一下。$老板電器(SZ002508)$ $東風股份(SH601515)$ $寧滬高速(SH600377)$ $福耀玻璃(SH600660)$ $白雲機場(SH600004)$ $法拉電子(SH600563)$ $宇通客車(SH600066)$ $民生轉債(SH110023)$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3234

指數化投機 雷公資本:

來源: http://xueqiu.com/9987866486/32025532

對於絕大多數非專業個人投資者(簡稱:散戶)而言,最簡單最有效的獲利方法就是“指數跟隨策略”——我給它取個“響亮”的名字:指數化投機

所謂“指數化投機”,簡而言之,就是完全依據幾個重要市場指數基金的強弱對比,來進行資金配置的方法。即:以$中證流通(SH000902)$ 指數為市場參照物,在$300ETF(SH510300)$ $中小板(SZ159902)$ $創業板(SZ159915)$ 三個主要的指數基金(ETF)之間進行權重配置的交易方法。

“指數化投機”的核心是“市場均衡”,即:大多數時候,各大指數應該處於一個均衡狀態(同漲同跌)。當某一個指數大幅偏離市場參照物時,將有回歸均衡的需求。此時應當減配漲幅大幅超越市場參照物的標的,增配跌幅大幅偏離市場參照物的標的。這里所指的市場參照物就是中證流通指數,主要的交易標的為:滬深300ETF、中小板ETF、創業板ETF。這里有一個前提是:指數不容易被操縱。

之所以把中證流通指數作為市場參照物,是因為中證流通指數是唯一一個涵蓋滬深兩地市場所有上市公司流通股份交易價格的指數。雷公認為,中證流通指數是唯一一個值得信賴的全市場價格指數,把它作為市場總體價格的標準(或參照物)——用以替代以上證指數為參考核心的傳統市場評價體系——這樣的參照物更具有實戰意義。

以下圖為例:圖中標註有5個關鍵位置

位置1:創業板ETF向上穿越中證流通指數,逐步走強成為市場領先指標;
位置2:創業板ETF大幅偏離中證流通指數,偏離度過大有回歸均衡的需求;
位置3:滬深300ETF向上穿越中證流通指數,逐步走強成為市場領先指標;
位置4:滬深300ETF向下穿越中證流通指數,領先地位被中小板ETF取代;
位置5:滬深300ETF大幅偏離中證流通指數,有回歸均衡的需求;

策略說明:此策略的關鍵是“動態增優除劣”,保持對市場的敏感性。
假設在位置1之前,滬深300ETF、中小板ETF、創業板ETF的資金配置為3:3:3,預留1份現金以防不測。那麽:
在位置1~位置2之間,上述配置應以2:3:4為宜;
在位置2~位置3之間,上述配置應以3:3:3為宜;
在位置3~位置4之間,上述配置應以4:3:2為宜;
在位置4~位置5之間,上述配置應以2:4:3為宜;
在位置5以後,上述配置應逐步實現3:3:3,亦可視偏離程度加大滬深300ETF的配比。

上面簡要舉例說明了“指數化投機”的方法和基本策略,具體的細化戰術可根據整體市場的風險偏好以及個人的操作風格進行調整。有興趣的朋友還可以把這個策略寫成量化交易模型,在更精確的範圍內獲取合理收益,這並不難做到。

關於市場風險偏好,我曾在7月之後連續撰文:
《幾個主要大盤指數的圖形分析》http://xueqiu.com/9987866486/30390196
《不貪不懼》http://xueqiu.com/9987866486/30560910
《當前的形式和我們的任務》http://xueqiu.com/9987866486/30754273
這些文章其實只有一個核心提示:市場風險偏好正在發生變化!


當市場風險偏好增強時,我們要敢於增配強勢品種,甚至要合理利用杠桿和對沖策略(本文所涉及的幾個ETF標的均為融資融券標的)。對於那些沒有時間精力去細研個股的投資者,我建議就不要盲目跟風了,用本文敘述的方法完全可以獲得不菲的組合收益,重點是,與細研企業相比,指數化投機要簡單得多,你會有更多的時間去生活。

【篇後語】
為什麽會寫這麽一篇文章?
絕大多數業余投資者屬於是非專業和不專業人士。雷公雖是職業投資者,但也不具備高深的專業知識背景。那麽這類投資者能不能獲得超越平均水平的收益呢?答案是肯定的。

雷公奉行的投資理念是“跟隨市場”,因為我不認為我有能力挖掘到牛股,大多數時候,我賺到的都是趨勢的錢——認清趨勢是我的主要工作——做投資的目的不是找牛股,而是賺你看得懂的錢,賺容易賺到的錢,而不是費盡心機地去搏一個小概率事件。

註:本文不是標準教程,也非金科玉律,重在活學活用。歡迎探討!另外,有些朋友希望知道趨勢如何判斷,建議讀一下《圖形分析的四項基本原則》http://xueqiu.com/9987866486/28718320,這篇文章很簡短,但在判斷大趨勢上有奇效,多體會多悟總會有收獲。

一點小經驗分享給大家,希望對廣大投資者有幫助。


by:@雷公資本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14279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