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IZ Archives


吉利欲加大对“伦敦出租车”投入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414/346101.shtml


 每经记者 黄清燕 发自上海
刚成功完成收购沃尔沃的吉利汽车,正考虑加大对“伦敦出租车”的投入。
吉利汽车行政总裁兼执行董事 桂生悦在前日(4月12日)业绩新闻发布会表示,集团未来有可能增持从事生产伦敦出租车的英国锰铜股权。
4月13日,在2010年英国商业大 奖的启动仪式上,吉利汽车集团公关总监杨学良宣布,吉利集团生产的“伦敦出租车”将在世博期间为英国馆使用。吉利希望通过世博会的契机,推广“伦敦出租 车”的市场。
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获悉,目前生产“伦敦出租车”的吉利子公司上海华普已经正式整合为英伦品牌事业部,集团将在4月份的北 京车展上进行品牌发布。
2006年12月20日,吉利控股公告与锰铜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锰铜控股)成立合营企业事宜已获股东大会批准,这 成为了吉利的第一次海外收购。在合作之初,中国出租车市场备受英国锰铜的期待,但在四年之后,该品牌在中国的销量却不尽如人意。
杨学良昨日对 记者透露,目前“伦敦出租车”(TX4)在上海工厂每个月的产量为400辆,其中一半以上出口英国,上海市场每个月销售40辆~50辆。根据早前乘联会发 布的上牌量数据显示,TX4在2009年国内上牌统计中,仅上牌14辆,对此吉利方面认为,国内各地的出租车采购份额,几乎全部为本地汽车生产商所垄断是 主要原因。
吉利方面至今未公布在国内市场,出租车的销售情况,但根据公司早前计划,未来两三年中将年销售量增至3000辆至5000辆。
根据3月中旬,锰铜控股发布的2009年度的财报显示,全年税前亏损730万英镑,2008年亏损1420万英镑。在大规模亏损下,锰铜决定向吉利出售 部分股权,融资约1.5亿元。股权出售完成后,吉利将至少取得其51%的股权,伦敦出租车的生产也将进一步转移到中国。虽锰铜方面已表态将继续出售部分股 权,但迄今为止,吉利方面没有正式公告。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181

金蝶并购投入上亿新业务或分拆上市


http://epaper.nbd.com.cn/shtml/mrjjxw/20100427/412328.shtml


每经记者 喻春来 发自北京
金蝶国际软件集团有限公司(00268,HK)马上将宣布对一家办公自动化软件厂商的收购,这或将是该公司今年内 完成的第3笔收购交易。日前,金蝶集团高级副总裁兼首席财务官陈登坤在出席一个产业论坛时向 《每日经济新闻》透露,该公司今年并购的力度将超过去年,用于并购的资金至少1亿元,金蝶集团正着力培育一些新兴业务,或采取分拆或单独上市的方式在内地 主板和创业板上市。
“经历了去年的金融危机,一些行业和软件企业也正在寻找和我们公司合作的机会。”陈登坤说道,“今年公司的并购力度将超过 去年。”
今年1月22日,金蝶集团斥资2000万并购国内房地产行业专业软件厂商深圳市嘉码信息系统有限公司,以加速拓展地产行业信息化市 场;3月2日,该公司又斥资2100万元,并购国内PLM专业软件厂商广州普维科技有限公司。
陈登坤称,今年用于并购的1亿资金可以随时动 用,有很多并购商机正在洽谈,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都会有并购案例能够达成协议。对于今年并购重点,陈登坤透露,主要目标对象是行业软件厂商和大型规模性的 管理软件厂商。
陈登坤预计,今年公司销售增长速度会比去年更快,将达到20%;净利润增长至少会在30%以上,利润增长都大于收入增长。
对于金蝶集团回归A股,陈登坤说,公司一直有这个想法,但由于相关政策还没有放开,短期内很难实现。不过,他表示,公司正在构建一个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平 台。
“现在,公司着力培育一些新兴业务,能在内地主板和创业板上市,这涉及到新业务的领域、架构和上市公司的分拆,目前还不能对外具体透露, 因为涉及到上市限制的问题。”陈登坤说。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5344

壹電視投入三十億搶開播,內容卻像大愛台? 黎智英一天燒掉一輛賓士車的挑戰

2010-8-9TWM




七月三十日在網路開播的壹電視,溫和內容被網民形容像大愛台。靠獨家和爆料起家的︽蘋果日報︾和︽壹週刊︾,是各大電視台新聞必跟進的媒體;在新聞頻道氾濫的台灣,如果壹電視的內容只有這一套,那黎智英未來可能得面對大危機??。

撰文‧林孟儀

七月三十日晚間將近七點鐘,許多人守在電腦螢幕前,等著壹傳媒負責人黎智英的壹電視,準時在網路上開播。就在倒數讀秒到二的時候,網路一時湧入大量人流, 頻寬不堪負荷的結果,讓畫面呈現延遲數分鐘之久;但是岑永康、李晶玉兩位主播「一身是膽,我就是敢」的開場宣言,仍然挑明了黎智英搶開播、突破NCC︵國 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屏障的決心。

壹電視是黎智英最大的賭注七月二十八日壹電視三度叩關失利,僅拿到體育台執照,加上三月底通過電影台執照,其餘新聞台、資訊綜合台和娛樂台依然落空。黎智 英似乎早有預感,七月中旬對壹電視員工宣布,月底準備於網路上開播。在NCC和廣電三法都管不到的地帶,他要讓台灣民眾親眼目睹,什麼叫「壹電視」。

但開播辦了「試吃大會」,得到的網民評價卻是:「像大愛台!」靠獨家和爆料內容起家的︽蘋果日報︾和︽壹週刊︾,甚至變成台灣電視台新聞必跟進的媒體;如果壹電視的內容真的只有大愛台這一套,那在新聞頻道氾濫的台灣,黎智英未來可能還得面對不少挑戰!

籌設至今,員工最多曾達六百名的壹電視,遲遲拿不到執照,黎智英也坦言,壹電視每月燒掉一億元,等於每天一開門,就燒掉一輛賓士車!

攤開壹傳媒財報,台灣︽壹週刊︾去年銷售收入減少了一○.七%,廣告收入更下降一九.四%;而台灣︽蘋果日報︾的銷售量雖增加一.六%,廣告收入卻減少了四.九%。黎智英因此認為,壹電視將是可為壹傳媒集團帶來下一波榮景的最重要賭注。

沒想到卡在執照,黎智英還差點宣布不玩了。六月初,壹電視各中心主管紛紛跳腳,因為他們大舉招兵買馬,公司卻宣布暫時凍結人事,不少即將報到的人手,早已經向原工作單位遞辭呈了。

各中心主管找上壹電視總編輯陳裕鑫反映,後來由黎智英親自召集主管們開會,並撂下狠話:如果再吵吵鬧鬧,那他就不玩了!壹電視至今已經投入了三十億元,假如現在不玩了,他還能拿回十億元(指設備)!

的確,為了在台灣做出市場區隔,壹電視從設備到人事,從硬體到軟體,柴米油鹽醬醋茶,樣樣下的都是重本。專拍黨政、財經新聞畫面,配有HD鏡頭的藍光攝影機,一台要價台幣一六○萬元,別人都沒有的配備,壹電視一買就是三十台。

因為HD高清的畫質,壹電視連梳化妝團隊,都足足找了半年以上,今年六月才確定。「臉上一點粉刺都會拍得清清楚楚,傳統的撲厚粉遮瑕、打蘋果光都沒用!」一名壹電視主播提到,除了天生麗質,梳化妝團隊必須要有薄施脂粉的功力。

壹電視掀起了軍備競賽,HD畫質的全線性數位設備,完全不用一支帶子,除非其他電視台也砸錢全面換新傳統的SD設備,「不然到了二○一二年,全台電視要全面數位化,我實在看不出來,除了壹電視,到底哪一台準備好了?」六月底應邀參訪壹電視的網路宅神朱學恆不禁問。

此外,為了做到九十秒的動畫新聞,從記者交付需求單到完成,只要一個半小時;壹電視還買了最新的立體掃描設備,找演員身上穿戴有感應光點的衣服,直接模擬新聞角色動作。這套設備,也被應用於好萊塢的動畫電影中。

再看新聞處理方式,在三面都是綠幕的虛擬棚,氣象主播可以彷彿踩在地球上做天氣預報。立法院的衝突場面,壹電視還能出動三名攝影,三機作業,呈現給觀眾高點鳥瞰俯拍、平視和貼近現場警民身邊的不同角度。還有北二高走山的模擬動畫,都讓朱學恆印象深刻。

設「內部NCC」緊盯尺度從四月開始,壹電視甚至找來拍攝﹁父子﹂的香港導演譚家明,每周六從香港飛來台灣為攝影上了十二堂課。「你看壹電視的新聞,記者口述、旁白很少,都用受訪者的話來帶,這就是電影的鏡頭語言。」一位攝影指出。

為了執照,壹電視甚至成立了一組被戲稱為「內部NCC」的資深編輯人員,將自己假想成NCC肚裡的蛔蟲,進行新聞自我檢查,緊盯每一段新聞內容的尺度。記者和攝影經常得前去詢問,這個角度能不能用?這個畫面能不能播?

性侵的新聞,壹電視用動畫教觀眾如何自我保護,一位壹電視主播就表示,「一點都不擔心拿不到NCC執照,因為現在的壹電視新聞實在太溫和了,簡直像是政令 宣導短片。」此外,壹電視除了自行培訓三位新主播,另重金從TVBS、民視、三立、中天挖來七位主播。花別人三倍的力氣和資源,還把新聞當電影拍,就是壹 電視想要與眾不同的代價。

然而,這個大錢坑未來如何填平?最新出爐的台灣十大廣告主之首||遠雄集團副總蔡宗易表示,壹電視網路開播,剛開始還處於大家看新鮮的階段,必須等到熱度過後再決定;而即使壹電視取得執照,也買到了頻道,還是得看收視客層,來決定下多少廣告預算。

靠獨家和踢爆起家的壹傳媒,不能發揮這兩大專長,像是沒有牙齒的老虎;拿不到執照,壹傳媒還能繼續燒錢多久?拿到執照,黎智英甘心只有這一套作法嗎?全台灣都拭目以待。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7386

股息再投入之威力 CKM001

http://hk.myblog.yahoo.com/ckm001/article?mid=41592

一般散戶買賣股票只注重股價升跌,對持股收息並沒有多大興趣,但如果投資者實行長線持股,每年再把收到的股息投入股市,回報會相當驚人,不相信嗎? 今天我用港股過去廿年的實例加以說明。

網友pkho2004提醒我,恆指服務公司出了一個恆指股息累計指數,指數基點追溯至1990年1月2日,當時恆生指數是2838點,至2010年 8月,恆指升至20537點,升幅7.23倍,但如果累計各藍籌公司的股息派發進恆生指數,至2010年8月,恆指股息累計指數是44161點,升幅 15.56倍,比恆生指數升幅高115%,證明如果廿年來,投資者把手上持有股票派發的股息再投入,會產生驚人的複利增長效應。就算是短短五年時間,恆指 由2005年8月15000點,升至2010年8月20537點,升幅只有36.9%,但如果看恆指股息累計指數,指數由同期26497點升至44161 點,升幅66.7%,比恆指升幅高出80.8%,這就是股息再投入之威力。如果大家好似我咁,長揸盈富基金,再把每年收到的股息再投入,回報就會與恆指股 息累計指數升幅相近,未來就可以年年月月跑贏大市。

當然,長線持有中人壽或建行這些優質股票,再每年把股息投入,長線一樣可以跑贏大市,不過大部份年份會跑贏,少部份年份會跑輸,正如中人 壽,05-09年都跑贏大市,但今年卻跑輸,這是長線投資必然要受的心理壓力,但以類似中人壽這種優質股票而言,未來的高回報就是最佳補償。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18428

KY貿聯﹁以上駟對中駟﹂ 打進奇異、特斯拉等大廠 電子高手投入黑手產業 連賺十五年

2011-4-25  TWM




KY貿聯雖然是連接線廠商,但營收一半以上來自醫療、汽車及工業用途,因此毛利率高達二五%,董事長梁華哲及總經理鄧劍華是如何在黑手電子業中闖出一番大生意?

撰文‧林宏文

﹁連接線﹂這三個字,很難讓人與高科技產生聯想,但即將於四月二十一日回台第一上市的KY貿聯公司,董事長梁華哲無心插柳,從IC設計跨足黑手連接線產 業,沒想到竟然十五年來每年賺錢,還打進奇異醫療(GE health)、全美最紅的電動車特斯拉(Tesla)等大廠,毛利率高達二五%。

掌握高階客戶 毛利率二五%連接線過去一向被視為電子業中的黑手產業。因此,當梁華哲於一九八四年從交大電子工程系畢業時,從來沒想過他會進入這一行。由於一九八○年代 正值台灣半導體起飛期,梁華哲先加入聯電工作,之後又在美國加入IC設計工具業者益華(Cadence)。

後來,梁華哲進入台灣的大連電子美國分公司,開始接觸連接線產業,﹁當時,我發現連接線竟然有那麼好的利潤,自己也嚇一跳!﹂梁華哲說,因為連接線產業比 較傳統,投入的高手不多,競爭也較少,反而讓他驚覺,﹁原來這個看似不起眼的產業,隱藏那麼多的機會!﹂於是,他找來交大學弟總經理鄧劍華,又網羅許多業 界的研發及業務高手,九五年先在台灣成立貿聯國際,隔年又在美國成立貿聯總部,開始就近服務戴爾(Dell)、英特爾(Intel)等國際客戶。

由於連接線本身並非關鍵零組件,因此許多國際大廠並未投入很多人力開發,而且在競爭對手中,有不少是黑手出身,因此,像KY貿聯以最優秀的人才投入,就讓許多客戶印象深刻。因此包括戴爾、微軟、偉創力、思科、三星等國際大廠,都成為KY貿聯的客戶。

以二○○二年為例,當時鴻海在全球組裝製造業攻城掠地,對偉創力、旭電(Solectron,當時還未併入偉創力)等國際大廠造成嚴重威脅。於是,這兩大 廠在全球尋找上百家連接線廠商進行評估,最後都不約而同選擇KY貿聯為最大供應商,也讓KY貿聯的英文名Bizlink一炮而紅。

KY公司中的模範生

此外,KY貿聯也不斷降低PC領域的產品比重,目前只占四二%,其餘醫療占二○%、汽車占一七%、量測與工業設備占一三%,醫療客戶包括奇異醫療、大陸最 大的邁瑞醫療,汽車業客戶則有全美知名的電動車Tesla、全球最大越野車Polaris等,由於擁有這些優質及高利潤的客戶,也讓KY貿聯的毛利率可以 高達二五%。

其實,梁華哲由於是電子工程系畢業,同班同學幾乎都在IC產業,有不少人是瑞昱早期的研發及管理高層,如今有人已經退休。其中,班上成績最好的的女同學,則是目前在興櫃掛牌的立積電子總經理王是琦。

雖然梁華哲沒有進入明星且光鮮的IC設計業,但他笑說,KY貿聯用一流人才做連接線產業,就是︽孫子兵法︾中﹁以上駟對中駟﹂最好的例子。KY貿聯創立至 今十五年,年年都賺錢,而且每年EPS(每股稅後純益)都在三元以上,相對於現今很多IC設計業面臨微利化的挑戰,梁華哲現在的日子反而比同學過得更自在 輕鬆一些。

梁華哲說,自己運氣很好,﹁天時、地利、人和﹂全部條件都有幸遇到。因為創業時,剛好遇上美商康柏(Compaq)大降價,因此戴爾、捷威 (Gateway,後來併入宏碁)等業者積極尋找外包廠;總部設在美國,可以就近服務國際大客戶;最幸運的是,還讓他遇到目前這一批很優質的經營團隊,而 且找到前交大校長張俊彥、前精英總經理陳明村等人擔任獨立董事,公司經營陣容堅強。

不過,在選擇上市的掛牌地點時,KY貿聯倒是遇過不少波折。早年由於公司總部不在台灣,加上大陸也有設廠,已超過當年規定大陸投資不能超過四成的上限,不 可能回台掛牌。後來計畫到香港掛牌,在二○○○年成立控股公司,並在開曼群島註冊,但香港掛牌計畫又因多次更換承銷商團,拖延了掛牌進度。○八年馬政府上 台後,鼓勵企業回台掛牌,於是最後決定回台上市。

不過,近來由於不少設於開曼群島的KY公司回台上市,有些公司董監持股少、透明度低,造成投資人對回台第一上市的公司抱持較謹慎的態度,對這一點,梁華哲 倒是很有信心,﹁KY貿聯完全透明,絕對沒有任何隱瞞。﹂例如,梁華哲目前持有KY貿聯二八%股權,與一般公司相較,這是非常高的持股,不像許多企業老闆 為了節稅,往往用人頭掩藏。梁華哲說,他是美國籍,在美國誠實申報是最上策,若為了避稅,每天要傷腦筋,他喜歡簡單做事,因此從公司成立的第一天起,就沒 想過隱藏。他笑著說,﹁這幾年,已經不知道繳了多少稅給美國政府了。﹂展望未來,梁華哲很有信心,因為﹁連接線全球產值很大,幾乎和半導體產業一樣大。﹂ 而且,由於KY貿聯已比別人掌握了更多醫療、汽車等高階客戶,因此,也不必像別人要在低毛利的產業中掙扎脫困,這些優勢,都將是KY貿聯與別人不同的競爭 利基。

KY貿聯

成立:1996年

董事長:梁華哲

資本額:5.76億元

員工數:5238人

據點:美國總部、台灣、大陸深圳及廈門、日本、愛爾蘭、墨西哥、馬來西亞

近三年業績表現:

2010年,營收51.4億元,EPS為7.23元2009年,營收36.8億元,EPS為4.59元2008年,營收44.6億元,EPS為3.57元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24363

淪陷的互聯網:安全投入不足1%

http://www.chuangyejia.com/index.php?m=content&c=index&a=show&catid=26&id=5754

2011年的歲末,一場不斷升級的密碼洩露事件,讓2011年的互聯網「永不寂寞」。從12月21日到12月29日,短短幾天,絕大部分知名網站全部淪陷,無一倖免。CSDN、多玩、178遊戲、17173、天涯、噹噹、京東、卓越……

  這是黑客引起的、網站領導的網民更改密碼「運動」,讓全體網民又有了一次自嘲式的狂歡。

  用戶信息在互聯網上快速傳遞,好事者更是更改了他人的用戶密碼,讓一些人永遠無法再取回自己的賬號,有的老網民甚至被抹去了互聯網的最初記憶。

  這一次,互聯網企業的安全短板暴露無遺。互聯網公司中有3人來專職負責網站安全的規模都是一種奢侈,5人以上算是豪華配製,10人的安全團隊只有3家。

  一份來自知名券商的報告顯示,目前,國內互聯網公司的安全支出僅佔IT支出的1%,而目前,歐美國家的安全支出佔到整個IT支出的8%~10%。

  面對大規模的用戶信息洩露,企業責無旁貸。但「脆弱」的它們根本無法抵抗「黑客」來襲,甚至是無意識的「繳械投降」。

  問責,問責。在這樣的風口浪尖,它們幾乎都選擇沉默,無一企業坦承自己的安全支出明細。內部,各大互聯網公司開始了「自查、自究」風暴,希望能夠在2012年來臨時,獲得那張通往安全的船票。

  集體淪陷

  本次黑客公佈了約有1億個用戶賬號及密碼相關信息

  2011年12月21日,金山毒霸產品經理韓正奇在一個網絡安全相關的QQ群內下載了一份CSDN用戶賬號密碼文件。同時,他把QQ群內要用迅雷專用工具下載的鏈接,轉換成迅雷快傳的下載鏈接,發到一個朋友圈內的QQ群。

  僅僅幾分鐘,韓正奇傳的文件就在專業安全網站「烏云」(wooyun.org)上出現了截圖。迅雷不及掩耳,一份包含了600萬用戶信息的CSDN用戶庫在互聯網上迅速流傳。

  無論是黑客之間出於「互相炫耀」的心理,還是傳說某個商業組織的背後推動,許多原本被裝在「安全盒子」裡、處於隱秘地方的用戶數據庫一一被暴曬在陽光下。

  2011年12月23日,多玩、夢幻西遊通過木馬洩露。此後,7K7K、178遊戲、人人、貓撲、世紀佳緣等等,全國各大知名網站幾乎全部淪陷。

  2011年12月25日,天涯被爆其4000萬用戶數據洩露,這佔到其總體6000萬用戶的60%。

  同月26日,噹噹、京東、凡客等一線電商被推上了風口浪尖。它們爆出用戶信息洩露,這其中包括真實姓名、電話號碼和收貨地址。

  同月29日,中國工商銀行、交通銀行、民生銀行被爆出客戶信息洩露。就連,通往全球的廣東省出入境也有444萬用戶信息疑被洩露。

  「每個互聯網公司的用戶和密碼都有洩露,只是規模大小。」採訪中,一位在安全行業多年的工程師告訴記者,大網站、大公司在安全這件事上也不可信。

  在密碼門事件期間,中國黑客教父goodwell接受媒體採訪時稱,本次黑客公佈了約有1億個用戶賬號及密碼相關信息,預計「地下黑客」已經掌握了更多的互聯網用戶賬號信息。

  在使用「密碼洩露查詢工具」後,不少網民在微博上坦露心聲,自己不止一家網站的用戶名與密碼洩露。出於方便易記,許多網民將用戶名與密碼統一起來,或者互相關聯。有的使用郵箱進行互相關聯。

  一位不願意透露名字的CSDN用戶更是苦不堪言,她的CSDN賬戶信息被洩露,通過一連串關聯,搜狐、Gmai、網易、雅虎等郵箱全部無法登錄。這些 郵箱是她登錄論壇、SNS、支付寶,以及各種購物網站的方式,「綁定」了她所有的互聯網生活。由於各個郵箱之間錯綜複雜的關聯,她無法通過密碼取回的方式 來取回這些郵箱。於是,「一門攻破,全城皆失」。

  危險,並不止於此。智能手機闖入生活,手機開始逐步成為大眾互聯網生活的主要載體。 「手機上的信息洩露將會更嚴重,除了洩露用戶名和密碼,還可以洩露位置。」云計算安全廠商星云融創CEO馬傑告訴記者。

  目前,PC上的操作系統比較集中(win90%、MAC接近10%、linux是0.1%)。由於操作系統的「獨霸天下」,殺毒軟件也會比較完善。但是,手機操作系統種類較多,各種APP應用紛繁雜陳。由於安全軟件的不完善,許多黑客就盯上了這一有利時機。

  「目前,手機上的安全問題並沒有全面爆發,但是一旦上網資費大幅下降,手機用戶可以『隨時在線』,那麼手機黑客產業鏈也會迅速成熟。」馬傑告訴記者, 現在智能手機的CPU統一到ARM架構上,芯片有高通、聯發科等廠商,操作系統是iOS、Andriod、Windows,它們都在快速融合,這給黑客節 省了「逐個攻破」的成本。

  「手機扣費、扣流量都是SP時代玩的花樣,智能手機還會帶來更多的『黑客』玩法,如查詢用戶常去的區域、GPS跟蹤、手機購物等等。」星云融創營銷總監孫大偉告訴記者。

  「我們會生活在一個透明、沒有隱私的世界裡。」就像電影《楚門的世界》裡那樣,我們都生活在他人的「監視」之下,只要別人有這樣的想法。

  企業問責

  提供互聯網服務的公司無論免費,還是付費,在法律上都有責任保護用戶信息

  此次暴露出來的CSDN、天涯等網站的用戶信息都採用「明文密碼」的方式編寫。黑客可以輕而易舉地攻擊網站,拿到用戶數據,而「明文密碼」根本用不著破解,用戶名和密碼可以直接讀取出來。

  「明文方式是極不負責任的做法,企業應該對用戶負全責。。」知名IT律師趙佔領認為,如果企業對密碼進行加密,並設有防火牆,在黑客進行攻擊時給予了「抵抗」。如果做到了這些,才算盡到了基本的責任。

  不僅如此,「這些企業沒有採取有效的補救措施。」趙佔領說,修改密碼、取回賬戶的措施還是用戶自己來做的。

  本報記者採訪了10多位密碼被洩露的用戶,有的「改密碼改到手軟」;有的凍結了網銀,以及一切有過網上交易的銀行卡、信用卡;有的「處變不驚」,逢人便說:「改密碼有何用,改了還會洩露」;有的更是擲出豪言,「哥我不改了,裸奔就裸奔吧」。

  據記者瞭解,洩露的網站主要通過站內信、公告、郵箱等方式來通知用戶。但公告通知的範圍有限,活躍用戶會看到公告,但是不活躍的用戶,甚至連自己的用戶名與密碼都忘記了。

  對於已經是「公開庫」的CSDN與天涯來說,由於用戶名與密碼已經洩露,會使得許多郵箱無故被盜,往郵箱裡發郵件,真正的收件人是黑客,或者好事者。

  CSDN總裁蔣濤坦承,洩露之後,補救工作不容易。信息洩露後,他立刻找到網易、QQ、263、新浪等郵件服務商進行郵箱通知,爭取讓真正的用戶能夠收到修改密碼的通知。

  馬傑告訴記者,機器無法識別登錄的用戶是被盜用戶,還是黑客。雖然可以通過訪問行為的對比,來判斷這個用戶是不是之前那個用戶,以此來追蹤可疑的行為,但操作起來費時費力、可行性不大。

  在法律上,網站的密碼是被黑客竊取,雖然企業不必擔負刑事責任,但也需要擔負民事責任,或者受到行政處罰。」趙佔領指出,用戶只需要證明自己的用戶名與密碼被盜,並且還是網站的過錯,就能夠進行民事訴訟,即便密碼洩露沒有造成經濟損失。

  但有的用戶覺得自己使用的是「免費」產品,從道德上,沒有理由將這些網站對簿公堂。有的網站甚至在「註冊協議」中更是借用「免費」的旗號,將一些基本的法律義務推脫乾淨。

  「免費也是一種『服務合同』關係,QQ、MSN是『授權使用』的關係,在法律上都存在合約。」趙佔領指出,提供互聯網服務的公司無論免費,還是付費,在法律上都有責任保護用戶信息。

  但現實是,絕大多數網民都自認倒霉,無意維權。「用戶往往損失了幾十元,但如果要維權,則需要花費幾百元,甚至上千元的成本。」趙佔領說,這其中還不包括時間成本。

  目前,歐美、日本對個人隱私的立法比較完備。無論是「被動」,還是「主動」,一旦網站洩漏了用戶信息,網站將面臨重額的經濟處罰。

  2011年4月,索尼PS3有7700萬用戶信息遭竊,後來索尼正式道歉並對用戶做出補償。有預計稱,索尼將賠償245億美元。

  2004年,日本雅虎約有460萬用戶的個人信息外漏,日本雅虎向每位用戶「賠償」6美元的購物券,這才息事寧人。

  「安全廠商應該加強對員工的管理。」馬傑告訴記者,一般,安全公司與員工簽訂合約時都有個協議,保證在任職期間,不從事任何有違反公眾安全的事情,不從事黑客的行為。

  安全支出不足1%

  「國內公司在安全上的投入的確比較少。」一位在國內知名互聯網公司負責安全的技術總監坦承。

  從論壇、BBS到SNS、電商,各個網站對安全的IT支出都很少。在給本報的書面回覆中,天涯相關負責人透露,天涯的安全支出是100萬。京東、噹噹、多玩、CSDN等公司都對自己的安全支出諱莫如深。

  據一家券商TMT研究部門的調研數據,目前中國互聯網公司的信息安全支出,在整體IT支出中的比例不到1%,歐美的比例是8%~10%。而國內,對安全性要求比較高的金融行業,其安全支出在整個IT支出中佔到10%。

  互聯網行業的安全投入「囊中羞澀」,甚至無法跟上業務的發展步伐。據一位行業人士透露,目前大型B2C購物網站每年的安全投入不過幾百萬,有的甚至只有幾十萬。但實際上,這些公司每年的安全運維投入需要達到千萬元級別,小一點的網站也需要幾百萬。

  一位互聯網安全工程師告訴記者:「大多數互聯網網站通過外部的掃瞄工具就可以發現有明顯的漏洞。」他戲謔道,百度這樣的網站都被「黑」過,其他網站自然是慘不忍睹。

  來自360的報告也印證了這一點。360網站安全檢測平台的分析顯示,「國內83%以上的網站存在各種安全漏洞,大部分網站基礎防護能力薄弱;國內中小型網站普遍沒有專職的安全工程師維護,光靠服務器配置防火牆和入侵檢測設備,無法有效防禦黑客的入侵。」

  「目前,只有騰訊、阿里、百度有10位專職安全工程師,安全防護能力較強。其他的互聯網上市公司也只有3位~5位專職工程師,有的甚至沒有。」前文所述的互聯網工程師告訴記者,在互聯網企業有5位安全工程師,都算是豪華陣容,相當奢侈。

  具體來看,「目前,國內只有幾家網站有中高級別的專業安全防護能力、只有瀏覽量在前100的網站有自己專業的初級安全、運維人員,前1000的網站有安全產品或服務的採購,大部分網站都沒有專業的安全團隊。」這位互聯網安全工程師說道。

  「不少網站有著僥倖心理。」一位安全企業技術總監告訴記者,IT技術人才基本集中在IT圈,IT圈覺得自己不去攻擊別的行業就不錯了,根本沒想過自己會被攻擊。

  出於這樣自信的「潛意識」,在規模快速擴張的直接驅動下,網站往往將IT支出放在系統擴容上,在電商類網站尤其如此。在IT支出的硬件、軟件、服務/人員三項中,目前,絕大部分支出還集中於硬件,其他兩項支出比較少,有的甚至比例更低。

  從另一方面來看,建立自己的安全運維團隊,需要很大的投入,這也讓互聯網公司望而卻步。馬傑告訴記者,企業級的安全防護設備價格高,一台設備一般需要 幾十萬,甚至幾百萬。並且,這些網站需要閒置出90%的資源,才能保證峰值時能夠訪問正常。為此投入的金錢就像個「無底洞」。此外,維護的費用支出也相當 高,這其中主要人力成本,一般一位工程師年薪需要十幾萬元到二十萬元不等,一個網站至少需要3位專業安全工程師。

  「互聯網公司對自身的安全內部結構認識有缺陷。」馬傑認為,安全最基本的原則應該是假設網站被黑,黑客侵入進來,那麼如何控制受損的範圍。網站也應知 道,哪一個區域不能放明文,而應該放到與網站服務器之外,進行物理隔離。但實際上,不少網站做安全並沒有從「這個假設」出發。

  「現在,很多網站的運維工程師也做著一部分初級安全維護的事情,但遠遠不夠。」馬傑認為,安全與運維並不相同。安全是動態的,面對的不是正常的訪問、 攻擊、資料的竊取等活動。而運維的目的是保證服務器能夠被正常訪問。許多互聯網公司將運維人員當作安全人員來使用,孰不知,安全需要專業團隊。

  IT支出「薄如蟬翼」,使得網站的安全性大打折扣,這才讓用戶信息的大規模洩漏成為可能。

  「這一次互聯網公司可以僥倖逃過,未來則不一定。」趙佔領告訴記者,目前,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在起草個人信息保護條例,未來從法律、法規上來保護用戶的權利。事發之後,政府還可以進行行政處罰。

  2011年12月2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發佈通告稱,用戶信息洩露事件嚴重侵害了互聯網用戶的合法權益,危害互聯網安全。工信部對竊取和洩露用戶信息的行為表示強烈譴責。同時,要求各互聯網站要開展全面的安全自查。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0262

虧損百億燒到本業 面板夢一場空 八十四歲不拚了 許文龍放手奇美電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2012-5-28 TWM




僵持兩年多的奇美電兩大股東爭執大戲,終於在許文龍家族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畫下句點。宣布退出後的第三天,許文龍在自家宅邸拉琴、宴客,透露出他的好心情。他很清楚,無法再為奇美電打拚,只能選擇放手。

撰文‧賴筱凡

五月十八日,就在奇美集團創辦人許文龍捐贈博物館的那個下午,一場小型演奏會緊接著在許文龍家上演。琴聲如訴,緩緩自小提琴弦上滑出,就好像許文龍這天的好心情一般,在他心裡,企業是一時的,唯有博物館與醫院之於社會的貢獻,才能長存。

這是奇美實業宣布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的第三天,許文龍表現平靜,「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了。」貼近許文龍身邊的人士透露,奇美電與群創合併走一遭,經歷整合問題、美國反壟斷訴訟案,乃至於龐大的債務問題,五月十五日奇美實業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後,許文龍心中的大石終於放下。

據了解,許家不得不壯士斷腕,從去年奇美實業年報可窺一二。過去石化業有「北台塑、南奇美」兩強,奇美實業更是公認的幸福企業,但去年在龐大轉投資的業外損失拖累下,竟繳出五十年來最大虧損成績單,在本業獲利僅七十一.九七億元,不若前三年的逾百億元水準,認列投資損失達一一九億元,最後每股稅後虧損達二.二一元,原來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的那把火,已經燒到奇美實業。

幸福企業五十年首見虧損

二○一一年,面板業的景氣蕭條,等不到面板報價回穩,奇美電大虧六四七億元,時任奇美電董事長的廖錦祥,為了奇美電銀行聯貸,擔心到耳中風,「他們都很清楚,聯貸案這關不過,奇美實業也會被拖下水,光看他們手上奇美電股票幾乎都質押,就曉得壓力有多大。」知情人士透露,即使奇美電與群創合併,但給許文龍家族的壓力未減。

眼看奇美電虧損累累,奇美實業只好進行內部大瘦身,「只要資源重疊的部分就整合,cost down再cost down。」奇美實業的員工私下抱怨,「虧錢的明明是(奇美)電子,卻連(奇美)實業也要一起苦。」對於奇美實業五十餘年的幸福企業員工來說,「打從○八年金融海嘯,奇美電大虧開始,奇美實業就不再幸福。」確實,過去一年來,奇美實業的營運費用大幅削減,以前一年營業費用得支出一四八億元,去年縮減到八十六億元。「(奇美實業總經理)趙令瑜上台後,整頓得很厲害,但一切還在常軌。」貼近許家身邊的人士不諱言,趙令瑜節省支出不遺餘力。

一頭灰白頭髮,面對記者追問,趙令瑜總是秉持著低調原則,一貫的笑容、快步離開,但奇美實業上下都知道,這位從基層做起的總經理,採購人員在他眼皮底下,很難搞鬼。

如果年輕三十歲 就跟它拚不過,奇美電的虧損壓力越來越大,即使奇美實業的塑化本業撐住,卻挺不住轉投資的虧損一再擴大。

甚至,奇美電兩大股東之間的矛盾,還倒打奇美實業一巴掌。

奇美電內部人士透露,在群創班底進入奇美電之後,奇美電董事長段行建把採購、財務等大權一手攬,過去奇美實業提供奇美電需要的塑化原料,可是,去年奇美實業送去的報價,居然被打回票。

這看在老奇美人眼裡,幾乎是大忌,「或許兩家公司的關係不若以往,但面對奇美電這種態度,奇美實業能忍嗎?」對此,奇美電發言人陳彥松回應,任何採購案都有其程序,奇美電不會因供應商不同而有差異,實在無需擴大解釋。

隨著外界不斷用放大鏡檢視奇美電兩大股東的關係,許文龍家族與鴻海之間的裂痕更大。就在奇美電董事會召開前兩周,許文龍家族的代表直接向段行建開口,決定全面退出奇美電董事會。段行建馬上表達挽留之意,卻已留不住許家要退出奇美電的決心。

「我很清楚,如果今天年輕個三十歲,還可能跟它(面板)拚,但我已經八十四歲,能做的有限。」許文龍曾私下和身邊的人如此透露。

最終,奇美實業不得不放手,「或許(許文龍家族)退出,對奇美電好、對奇美實業也好,許董、廖董都比以往寬心得多,所以還能釣魚、拉琴,心情也不像去年跟著銀行聯貸起伏。」知情人士說。

面對外界猜測是否要將股權轉手中資,或讓奇美電引入其他策略聯盟對象,許家人揮了揮手,「許董的立場很清楚,他是重然諾的人,答應銀行團的(對奇美電)增資都會繼續做,其他的就留給段總安排。」許文龍八十四歲的人生,從石化業起家,拓展到電子產業,要投入面板業時,他曾問當時奇美實業總經理何昭陽一句:「賠了,會不會影響到奇美實業?」何昭陽很明確地回答,「不會。」然而,時光移轉,面板景氣不再如他們當年所想,奇美電的百億虧損終究還是燒到奇美實業門口,為奇美電、也為了奇美實業好,許文龍的面板大業最終還是一場夢。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4041

關於廣告投入 答 江邊垂釣兄 問 黑貓

http://blog.sina.com.cn/s/blog_81c5f7c301011waa.html

您的問題:

剛好最近也在思考自由現金流的問題,請教:

1、廣告費支出,算不算是未來「維持」企業的競爭力,而必須的支出?

2、如果算,那麼,你能分清楚那些廣告費是「維持」企業競爭力的支出,哪些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支出嗎。

————————————————————————————————————————————————

 

我的回答:

 

1.算。

這個問題我是這樣看的:雖然實際上僅僅為了維持競爭力,只需要多個領域中總體投入的效果能達到就行(假如在科研,銷售渠道等)不是必須要廣告。

 

光說影響銷售的主要因素,一般來講:

B2C需要大量廣告投入。

C2C靠口碑。(直銷有這種傾向,淘寶開店也是)

B2B靠產品質量和功效。(假如是生產工業零件或是工程機械的企業,客戶只關心你產品的質量和是否能夠提高生產效率。——即不看廣告看療效。)

 

但是總體上來講:在這個充滿了各式各樣商品的時代,無論最終是靠口碑還是質量和功效,你還是需要讓消費者找到你。

雖然好酒不怕巷子深,但是在巷子口上掛個廣告,無疑可以提高銷量。(銷量,市場佔有率。是競爭力的一個表現)

所以歸根結底廣告還是很重要的。

 

 

2.這個問題十分複雜。

 

一般來講企業高管自己也說不太清.不過還是有辦法的。

但凡 廣告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品牌知名度。——即品牌價值。

 

1)論品牌的效果:

對於煙酒等產品十分重要。相同的質量,品牌強勢的一邊可以賣出好幾倍的價格來。  (品牌>質量)

對於鋼材,煤炭,水泥等行業。我只能說:一分貨,一分價錢了。(一分價錢一分貨) (質量>品牌)

產品同質化,標準化的行業。繼續價格戰。                                       (價格>品牌)

奢侈品。看的就是品牌。價格越貴越有人買(當然也要有質量做基礎)               (品牌>價格)

................

不同的產品,廣告的效果大不同

 

2)論廣告的投放方式

廣告投放的時候需要考慮投放方式,即不同媒體的成本,和受眾。

簡單地說:

大眾消費品:適合電視廣告。

體育運動產品:適合戶外廣告。

汽車:適合路邊廣告。

日常生活用品:電視劇軟廣告。(家庭主婦不但負責採買日用品,也愛看連續劇)

時尚品:時尚雜誌。

...................................

正確的投放方式可以事半功倍

 

 

3)論廣告的主旨。這個最重要。

凡是廣告總是要宣揚一個主旨,一種企業理念。即企業形象,產品形象的塑造。

 

看看成功案例:

腦白金:年輕態,健康品。

王老吉:怕上火就喝王老吉。

不要小看這一點。廣藥經營王老吉幾十年都沒起色,加多寶就靠這一句廣告,幾年就做到家喻戶曉了。(雖然廣告費也沒少花,但是如果選錯了主旨,就事倍功半了)

 

看看失敗的案例:

某乳製品企業(我就不說是誰了)。廣告的內容是:窗明几淨的加工車間,帶著白色手套和口罩的工作人員,站在巨大的現代化的不鏽鋼容器和機械設備前。牛奶正從無鏽鋼容器中通過一條條的管道緩緩流出,灌裝到一個個玻璃瓶中。。。。。

 

看出問題來了嗎?

消費者看過以後首先覺得:

這多麼像一家化學品工廠啊。天知道你們在那間密不透風的車間中,往牛奶裡添加了什麼不可告人的東西!

而企業的高管想要展現的是:他們的車間是多麼的現代化,多麼嚴密的質量把關,有多麼一絲不苟的工作精神。

但是消費者對這個完全不感興趣。他們關心的是你的原料是否健康,是不是純天然。

他們想看到的是:藍藍的天空,青青的草地,美麗的奶牛在悠閒地吃草。

 

所以不能把握消費者需求的廣告,勢必悲劇!

 

當然你還是可以看到一些啤酒企業繼續宣傳他們的車間。。。。。。。

一些白酒企業繼續宣傳他們的窖泥。。。。消費者根本就不關心你的窖泥。

請客吃飯,喝高檔白酒,要的是排場,要的是夠面子!關窖泥啥事?

國酒茅台,人民大會堂專用!足以~

 

------------------------------

 

至於:那些廣告費是「維持」企業競爭力的支出,哪些是「提升」企業競爭力的支出。

這個確切是多少,誰也不知道,企業的高管自己也不清楚。但是能估計。

 

不過正如看病說不清吃多少藥能好。

這個問題,只能按療程吃藥,直到恢復健康。

 

公司的高管進行持續的投入,直到能夠維持競爭地位。(到此為止都可以看做是維持品牌,所必須的)

如何估計呢?

一般認為在沒有出現巨大技術革新,產業結構變化,較大價格變化,較大質量變化的情況下。

恰好保持市場佔有率,所需要的廣告費就是必須的。即:在此基礎上為了提高市場佔有率所需要的部分就是非必需的。

所以通過市場佔有率可以大概的判斷。

如果沒有大的變革的話可以假設廣告的效率不變。即廣告費用/銷售收入 的比值不變。

(廣義的來講就是 銷售成本/銷售收入 不變)

也可以用競爭對手的數據來推算。

這樣用歷史數據就可以大概的判斷。即維持現有市場佔有率大概需要多少廣告投入。

(不過 有時成本減小,收入不變是由於市場開拓已經成功。)

實際上來講:

報表上的東西必須和實際相吻合。就如同年報上銷售收入很高,調研的時候卻發現它的產品根本就賣不出去。這樣是不行的。

 

廣告是:不看報表,看銷售情況的 (實際銷售情況——即療效)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6497

一雙襪子的10倍增值之旅啟示錄:中國研發投入強度去年創新高

http://www.yicai.com/news/2012/10/2187249.html

款普通的針織襪出口價格僅0.25美元,而增加幾項專利技術的襪子售價卻能達到10倍。嚴寒的外貿「冬天」,一些企業正在通過研發投入和專利搶佔有利地位。

這也可以從一組數據獲得佐證。國家統計局、科技部、財政部昨日發佈數據稱,2011年我國共投入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8687億元,比上年增長23%;經費投入與GDP之比為1.84%,高於上年的1.76%。而我國的研發重鎮主要是江蘇、廣東、浙江、上海等地,它們的經費投入強度均達到或超過全國水平。

研發投入帶來高利潤

據國家統計局社會科技和文化產業統計司副司長賈楠介紹,R&D投入力度和強度是國際通用的反映一國科技投入規模和水平的重要指標。2006年以來,我國R&D經費投入增速一直保持在20%以上,投入強度從2006年的1.39%持續提高到2011年的1.84%。

這樣逐漸走高的數據也與我國近年的專利成就相印證,2009年,國內發明專利授權量首次超過國外在華發明專利授權量;2011年底,我國已擁有國內發明專利35.1萬件,首次超過了國外在華發明專利擁有量。

華為公司日前給《第一財經日報》發來的一份數據就顯示,其每年堅持在研發領域的投入不低於當年銷售收入的10%,2011年的研發投入為237億元人民幣;超過44%的員工專注在研發領域(62000多人)。2011年,華為的PCT申請量居於全球第三。同行業的中興通訊在這方面的成績也毫不遜色。

如果說科技公司的研發是應有之義,那麼一些輕工業產品也在增加技術含量則是可喜的變化,本報記者近日在佔據我國襪業產量65%的浙江大唐鎮採訪時注意到,即便是普通的襪子也都在追求更多的功能,進而攫取更高的利潤。作為龍頭企業的浙江襪業有限公司總經理趙文均說,其生產的襪子最貴的一雙出廠價達200元,除了原料上佳之外,其增值的部分就靠功能和技術。

大唐鎮宣傳委員宋健珍稱,有家原本做襪業的企業增加了手套業務,但並不是傳統的手套,而被稱為「i手套」——觸屏專用手套,因為伴隨蘋果手機等觸摸式電子產品的流行,戴著普通手套無法令觸屏產品感應,尤其是冬天不便。該公司的研發團隊就研發出拇指、食指和中指指尖部分加入傳導材料製成的觸屏感應型手套,可讓人們在戴著手套保暖的同時順暢地操作觸屏類電子設備。

提升研發投入的效率

研發投入換來專利,繼而帶來巨額利潤。這也是西方一些成功企業的商業邏輯,不過我國目前的研發投入總額相比國外還有差距,投入的產出比以及研發效率亦有不小提升的空間。

此前,中國歐盟商會就發佈《創新迷途:中國的專利政策與實踐如何阻礙了創新的腳步》報告,稱儘管中國專利數量增長迅速,但質量並未得到相應發展,高質量專利佔比偏低。雖然其結論有所偏頗,但同樣可資提醒:投入的數量提升,也應該伴隨著投入的質量提高。

在國內,無論是研發投入還是專利數量主要還是和自己人比,只有走出國門到海外,其實力才會得到更加確鑿的檢驗。一家美國律所的合夥人湯姆·歐文(Tom Irving)從事醫藥領域的知識產權服務三十年,他曾告訴本報,一些中國生物醫藥企業研發水平相當高,他們律所也幫不少中國企業代理海外申請專利,成功率也頗高。他認為中國在科技創新領域的實力已有較大的進步,中國企業在研發上的投入也並不少,尤其是它們在中醫藥領域的研發,非常有助於在國際上拓展市場。

去年,各類企業經費支出為6579.3億元,比上年增長26.9%。它們已經成為我國創新的主體,如果說企業的研發投入主要是基於利潤,那麼國家財政在科技方面的投入則是立足於多重效應。2011年,國家財政科學技術支出4902.6億元,比上年增長19.2%;財政科學技術支出佔當年國家財政支出的比重為4.49%。其中,當然會有一部分被用於獎勵技術創新、專利申請等。這在相當程度上起到了槓桿作用,刺激企業投入更多的資源進行研發。

上述報告曾提到,一些中國企業、官員和學者為了達到專利申請量的指標,以獲得財政支持和業績評估,提出了一些低質量的專利申請,以至於有聲音傳出,乾脆取消這種獎勵,或許可以降低造假的可能。不過,專注於知識產權業務的美國飛瀚律所管理合夥人林藝思說,其實對科技創新的獎勵補貼還是有必要的,因為它確實可以一定程度上鼓勵企業創新,哪怕有些瑕疵。(記者繆琦對本文亦有貢獻)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39153

「錯誤的產業投入,一定要有人擔責」 訪全國人大代表鐘發平

http://www.infzm.com/content/88784

2013年3月7日,當科技部部長萬鋼乘坐純電動汽車亮相人民大會堂時,一些人大代表正在嘗試啟動一項向科技部等部委提出的質詢案。

牽頭者是湖南科力遠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鐘發平。這家公司是國內最大的混合動力汽車電池製造商,而鐘發平也是混合動力汽車電池行業唯一的全國人大代表。這項質詢案的主題是國家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

擔任全國人大代表4年來,鐘發平幾乎年年批評中國現有新能源汽車政策。在中國決定發展扶持新能源汽車產業以來,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兩條路線的爭論就從未停止。

雖然啟動質詢案的嘗試最終因未獲得過30人的法定人數而流產,但鐘發平仍說服了30人改以「批評建議案」形式提出質疑,他堅持要求「科技部、工信部做出明確答覆」。

「這是勞民傷財的技術路線,錯誤的產業投入,一定要有人擔責。」2013年3月10日,鐘發平接受南方週末記者採訪時說。

南方週末:怎麼會想到要去嘗試啟動比較敏感的質詢案?

鐘發平:我這幾年幾乎年年提批評和建議,但有關部委始終無動於衷,敷衍了事。我是不得已,才考慮選擇更剛性一些的質詢案。

國務院頒發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2012-2020)》出台已近一年,無論是從專項支持還是從終端消費補貼支持,所有出台的政策基本上都是在支持純電動汽車。《規劃》明確提出「推廣普及非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節能內燃機汽車」,但時至今日,配套產業政策遲遲不出台,既沒有明確具體目標任務,也沒有提出清晰的路線圖,更沒有出台配套產業發展政策,「推廣和普及」已經成為一紙空文。

南方週末:你是混合動力汽車電池行業內唯一的全國人大代表,所在企業又是中國最大的混合動力汽車電池企業,提此建議,是出於企業的利益考慮嗎?

鐘發平:政策落實,企業和整個行業當然都會受益。但我更多是對重大產業政策和投資的非理性不滿。2008年以來,國家一邊倒地扶持發展純電動汽車。據不完全統計,國家和地方配套投入上百億資金發展純電動汽車。最近,又在實施新能源汽車產業技術創新工程專項中,再次拿出40個億扶持。作為全國人大代表,我們有責任、有義務、有權利監督國家預決算,納稅人的錢是不是投向了正確的地方,是不是按照設定的目標進行的合理投入,投入後產出的結果是不是符合當初設定的目標。對有些錯誤的產業投入,就要及時糾偏。

南方週末:你是指目前偏向純電動汽車的產業投入是錯誤的?

鐘發平:我們也認可純電動車戰略方向選擇,但那是三十年以後的戰略,現在談還太早。目前純電動汽車技術不成熟,性價比不高、基礎設施不完善、耗能較大、充電時間長,又存在較大安全隱患。

結果是最好的鏡子。美國人已經在深刻反思。美國能源部公開承認:美國2015年前部署100萬輛電動汽車的目標無法實現,正式宣佈放棄純電動車發展目標計劃。2012年純電動汽車在美國賣出一萬餘輛,少於全年汽車銷售量的千分之一。電動車菲斯克公司瀕臨破產正等待外國公司收購,電動汽車公司CODA接近破產,享受美國政府重點資助2.491億美元的純電動車鋰電池企業A123也申請破產保護。

中國的情況更糟糕。我們起了一個大早,趕了一個晚集。截至2012年底,三年多時間、25個試點城市的推廣應用,上路行駛的純電動汽車不到1萬輛,其中大部分還是政府公務用車。2015年很快就到了,純電動汽車累計產銷量50萬台的銷售目標能否實現,已經越來越清楚。

國家上百億元的資金投入,加上400億左右的民間資本,都打了水漂,誰為此埋單,誰應該承擔相應責任?作為行業代表,我一定跟蹤監督到底。

南方週末:電動汽車產業路線,一直存在爭議。對於這些爭議巨大而財政資金投入也巨大的產業政策,你建議如何避免決策風險?

鐘發平:從財政角度來看,國家部委要對預算負責,建立產業投入結果問責制。如果財政預算支持的是一個錯誤的產業政策,執行的是一個錯誤的預算,投錯了地方,得不到一個好的結果,國家相關部委一定要有人對此負責。我呼籲,政府相關產業部門在制定重大產業政策時,要設計重大預決算的考核,不僅僅是過程考核,更重要的是要有以結果為導向的考核體系。同時,要有一個糾偏機制。政府應該加大對產業投入的監督檢查,加強對產業投入的審計,保證產業投入真正落實到位,並且要有很好的產出效果。對於沒有產出或產出很少的投入,國家預算應給以「斷奶」。

PermaLink: https://articles.zkiz.com/?id=53645

Next Page

ZKIZ Archives @ 2019